【#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随笔孩子被抢了玩具你该怎么办教学心得》,欢迎阅读!
教育随笔孩子被抢了玩具你该怎么办教学心得
教育随笔:孩子被抢了玩具,你该怎么办?
我们小时候似乎都体验过,心爱的玩具被人抢走之后的酸楚和委屈。及至我们为人父母后,有的家长重蹈自己父母的覆辙,对孩子的感受不以为然甚至恶语恶言相向;有的家长发誓不让悲剧在自己孩子身上重演。我们看看他们具体是怎么做的? 版本一:面子第一
明明生日时,妈妈送给他期盼已久的小滑板。家里来了客人,是阿姨带着小弟弟串门。小弟弟看中了小滑板,抢着、拽着、哭闹着,一定要将小滑板据为己有。明明妈妈希望小弟弟不要哭闹,也迫于面子压力,于是从不知所措的明明手里抢过滑板,递给小弟弟说道:“不哭不哭,哥哥愿意给你。”阿姨带着心满意足额小弟弟走了。事后,对明明是呵斥道:“你都是哥哥了,还跟弟弟抢玩具。”
分析:幼儿道德意识、角色意识和物权意识尚未发展完全。面对自己玩具被抢走,孩子会感到无力和委屈。而母亲“你是哥哥就该让着弟弟”的说法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不能够理解的,不具有说服性,而且会导致他认为“自己不值得心爱的物品”、“妈妈不够爱自己”,从而逃避责任、角色,自尊自信受损,变得怯懦亦或是暴躁。 版本二:卫护孩子
明明妈妈看着明明十分喜爱小滑板,于是对拽着滑板的小弟弟说:“你松手,我擦一下。”于是小弟弟才乖乖松了手。之后看明明妈妈再回来,手上却没拿滑板,面对小弟弟的疑惑和不满,明明妈妈说:“我儿子也难得有喜
欢的玩具,你们喜欢自己买一个呗。”阿姨尴尬地带着小弟弟走了,明明笑逐颜开地拥抱自己的小滑板和好妈妈。
分析:我们从中清晰地看到了友谊小船说翻就翻的过程,也看到“妈宝男”的形成过程。对于明明来说,父母的包办代替让他丧失了自行处理人际关系的机会,日后遇到类似麻烦他会自行处理么?我认为找父母解决的可能性会更大;而对于小弟弟来说,他的信任(相信阿姨是擦一下滑板之后要送给他)换得的是欺骗,虽然成人可以狡猾地说道:“我也没说要送给他。”但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情感受到了伤害,他还能相信他人么? 教育不在于全盘教授,而在于相机诱导。人际交往是孩子成长为社会人的必修课,而幼儿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争抢的行为在所难免,小弟弟的行为不是“专横”,明明的行为也不是“自私”,只是出于他们对于小滑板的喜爱。因而对于此事我认为明明妈妈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首先,观察明明的反应,不要盲目介入包办代替。
其次,避免争抢中的伤害,可以将两个孩子抱离开来,冷静一下。 再次,当孩子向你表示求助时,可以蹲下来告诉他:“你们有一个共同点呢——都特别喜爱这个小滑板。”“你有很多时间一个人玩,和弟弟在一起玩的时间不多,你可以选择和小弟弟一起玩滑板。妈妈相信这样也是一种选择的开心。”“这是属于你的小滑板,你可以决定送给弟弟,也可以不送给他。”“妈妈相信你可以自己处理好这件事情。”
最后,不管明明是如何选择的,支持他的决定,让他自行体验决定产生的结果。或是失去小伙伴的后果与反思;或是失去心爱物品的后果与反思;亦或是完满解决事情的成就感。我们都希望是最后一种可能,但是,谁能
说前两种可能性不是成长和收获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d7c37d483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