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25课——对数函数(3)教师版》,欢迎阅读!
第二十五课时 对数函数(3)
学习要求
1.会求一类与对数函数有关的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单调性等;
2.能熟练地运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题;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听课随笔
自学评价
1. 2. 3. 4.
(,13)上是增函数,a的取值范围.
3212
【解】(1)令ux3x2(x)在
24
33
[,)上递增,在(,]上递减, 22
2
又∵x3x20, ∴x2或x1,
2
故ux3x2在(2,)上递增,在(,1)上递减, 又∵y2log1u为减函
3
数,
所以,函数y2log1(x3x2)在(2,)上
3
2
【精典范例】 例1:讨论函数ylg(1x)lg(1x)的奇
偶性与单调性。 【解】由题意可知:
递增,在(,1)上递减. (2)令ug(x)xaxa,
2
1x0
解得:
1x0
∵函数ylog2u为减函数,
∴
ug(x)x2axa在区间
(,13)上递减, 1x1
且满足u0, 定义域为(1,1)
a又Qf(x)lg(1x)lg(1x)f(x)
13∴,解得 f(x)为偶函数 2
f(x)lg(1x)lg(1x)lg(1x)(1x)lg(1x2)g(13)0
x(1,1) 223a2,
证明:在(1,0)是任取1x1x20 所以,a的取值范围为[223,2].
2
令t1x,x(1,0),则t(0,1) 点评:利用对数函数性质判断函数单调性时,t11x1,t21x2 t1t2
2
(1x12)(1x2) (x2x1)(x1x2) Q1x1x20
x2x10,x1x20t1t20即t1t2
又Qyh(t)lgt在(0,1)上是增函数 lgt1lgt2即f(x1)f(x2)
ylg(1x)lg(1x)在(1,0)上单调
2
2
首先要考察函数的定义域,再利用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来求单调区间. 例3:已知x满足
2(log0.5x)27log0.5x30 ,
xx
)(log2)的最值。 24
2(log0.5x)27log0.5x30 【解】由题意:
求函数f(x)(log2
可转化为:(log0.5x3)(2log0.5x1)0,将log0.5x看作整体, 解得:3log0.5x即log0.50.5
3
递增。
同理可证:ylg(1x)lg(1x)在(0,1)
上单调递减。
点评:判断函数奇偶性,必须先求出定义域,单调性的判断在定义域内用定义判断。 例2:(1)求函数y2log1(x23x2)的
3
1, 2
12
log0.5xlog0.50.5,
所以2x8
单调区间.
(2)若函数ylog2(xaxa)在区间
2
xx
f(x)(log2)(log2)
24
(log2x1)(log2x2) (log2x)23log2x2,x[2,8]
令tg(x)log2x,x[2,8]
则t[12
,3]
则yh(t)t2
3t2,t[12
,3]
所以yh(32)1
min4
,ymaxh(3)2
点评: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最值(或值域)是求函数最值(或值域)的主要方法之一,本题首先要根据条件求出x的取值范围,体现了整体思想方法,然后转化为二次函数,体现了化归的思想方法,换元法的使用是实现化归思想的一种手段,也是化归的一个过程。 追踪训练一
1. 函数ylg(2xx2
)的定义域 是(0,2),值域是(,0], 单调增区间是(0,1) 2.求函数
ylog2
1xlog1x5
x[2,4]的最
4
4
小值和最大值。
答案:1。定义域:(0,2) 值域:(,0] 单调增区间:(0,1)
2.最小值23
4
, 最大值7 【选修延伸】
一、对数与方程
例4:若方程lg(ax)lg(ax2
)4的所有解都大于1,求a的取值范围。
分析:由对数函数的性质,方程可变形为关于lgx的一元二次方程,化归为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讨论。
【解】原方程可化为:
(lgxlga)(lga2lgx)4
即 2lg2
x3lgalgxlg2
a40 令tlgx,则方程等价于
2t23lgatlg2a40(*)
若原方程的所有解都大于1,则方程(*)的所有解都大于0,则
3
2lga0
1(lg2
a4)0
解得: 2
(3lga)242(lg2a4)0
0a
1100
思维点拔: (1)有关对数方程解的情况讨论,通常是利用换元法,将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讨论;如果是方程解的个数问题,又可以用函数的图象求解,如求方程x2
4|x|5lgx的实根的个数。
(2)换元后必须保证新变量与所替换的量的取值范围的一致性。
追踪训练二
1. 已知方程
lg(x1)lg(3x)lg(ax)
(1)若方程有且只有一个根,求a的取值范围 . (2)若方程无实数根,求a的取值范围 .
答案:(1)(1,3]U{134} (2)(,1]U(13
4
,)
学生质疑
教师释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d1d29297b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