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西方哲学史 罗素 电子版》,欢迎阅读!
西方哲学史 罗素 电子版 美国版序言:
我的目的是要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 *罗素把他的这部作品定位为“综合性的历史著作”,他想理清很多并不仅仅是学者本人的问题,而是关于时代,关于世界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之间的传承关系的问题。作为一个“历史学”的学者,他大概也会同意这句话:“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英国版序言:
如果在历史的运动中有任何统一性,如果在前后所发生的事件之间有任何密切联系;那末,为了把它表述出来,对前后不同时代所发生的事情就应在一个人的思想中加以综合。 *在这里他是相信历史的整体的,由此他认为需要一种综合的眼光。不过也只有这种综合的眼光才能够洞察前后联系的隐秘点。 与此相反,在真相所能容许的范围内,我总是试图把每一个哲学家显示为他的环境的产物,显示为一个以笼统而广泛的形式,具体地并集中地表现了以他作为其中一个成员的社会所共有的思想与感情的人。 *“环境的产物”、“共有的思想和感情”表明了作者作为历史学者的理论出发点,这一点作为本书的特色,也是既是它的优点,并且如果有局限,也就从此处开始。
绪论:
我们所说的“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与伦理观念,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这是就科学这个词的最广泛的意义而言的。至于这两种因素在哲学家的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如何,则各个哲学家大不相同;但是唯有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哲学和宗教伦理与“科学研究”的区别也在这里,当然,前者是不应当与后两者并列的。
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到兴趣的一切问题,几乎都是科学所不能回答的问题;而神学家们的信心百倍的答案,也已不再象它们在过去的世纪里那么令人信服了。
*一种区别划界的阐释方法,由此我们可以对三者都有一些认识了。 哪怕宇宙是坚定不移地趋向于死亡,它也还是值得加以追求的吗? *这也许就是罗素所说的“教导人们在不能确定时怎样生活下去而又不致为犹疑所困扰,也许这就是哲学在我们的时代仍然能为学哲学的人所做出的主要事情了。(同样引自‘绪论’一节)”
这里就有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人们生活的环境在决定他们的哲学上起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反过来他们的哲学又在决定他们的环境上起着很大的作用。这种贯穿着许多世纪的交互作用就是本书的主题。
在鲜明的希望与恐惧之前而不能确定,是会使人痛苦的;可是如果在没有令人慰藉的神话故事的支持下,我们仍希望活下去的话,那末我们就必须忍受这种不确定。无论是想把哲学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忘却,还是自称我们已经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确凿无疑的答案,都是无益
的事。
*突然觉得:要么因为绪论是书的总纲,所以写得特别精辟,要么是一本“名著”本身就是佳句如云。这里的好句子我都摘抄不过来,若不是电子版能够做“复制”“粘贴”,我读这本书的时间该花多少呢?往下继续,应该就知道了。
在文艺复兴时代,新的知识,无论是关于古代的或是关于地球表面的,都使人厌倦于理论体系;人们感到理论体系是座心灵的监狱。
*关于体系的依赖和厌倦心理,也许从库恩的范式理论中会能得到一些令人感兴趣的解释,可惜我没能读《科学的革命》。发现读到历史自己就有点不感冒,或许接触的都是陌生的情境和语境,那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看来都不亲切的缘故。而且历史虽然有趣,但是催人入睡的本领也是十分高明的。
在知识分子中间,对新事物的乐趣代替了对于推理、分析、体系化的乐趣;虽然在艺术方面文艺复兴仍然崇尚整齐有序,但是在思想方面它却喜欢大量而繁富的混乱无章。在这方面,蒙台涅是这一时代最典型的代表人物。
*这是从前所未知并且完全没有料到的,也许一场能称得上革命的东西它自身的内涵和魅力要远比我们从历史教科书上看到的要大许多。在这个方面,文学作品也许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感性认识。
在希腊的伟大时代里出现过的事,再一次出现于文艺复兴的意大利:传统的道德束缚消失了,因为它们被人认为是与迷信结合在一起的;从羁绊中获得的解放,使得个人精力旺盛而富于创造力,从而便产生了极其罕见的天才的奔放;但是由于道德败坏而不可避免地造成的无政府状态与阴谋诡诈,却使得意大利人在集体方面成为无能的了,于是他们也象希腊人一样,倒在了别的远不如他们文明、但不象他们那样缺乏社会团结力的民族的统治之下了。 *这是历史的玩笑还是时代的悲剧?或者,这是伟大激情所应当付出的代价?
天主教教会有三个来源:它的圣教历史①是犹太的,它的神学是希腊的,它的政府和教会法,至少间接地是罗马的。宗教改革摒除了罗马的成份,冲淡了希腊的成份,但是大大地加强了犹太的成份。它就这样和民族主义的力量展开了合作。
*对于宗教改革,对于欧洲的内核,我只能说我真的知之甚少。我只知道基督教是犹太起源,而基督教到底是什么,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和东正教的区别和联系我是完全不懂的。关于宗教,下学期将有孙亦平老师的课,而自己除了佛教道教之外,也要对欧洲文化的一个核心有所了解。
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和哲学上的主观主义携手并进。
*这便是宗教改革带给欧洲的一大“财富”吗?也许是吧。 在十九世纪又产生了另一种形式更激烈的、已经和宗教不再有联系的无政府主义。在俄国、在西班牙、以及较小的程度上也在意大利,它都有过相当的成功;并且直到今天,它在美国移民当局的眼里还是个可怕的怪物。这种近代的形式虽然是反宗教的,但是仍然具有很多的早期新教的精神;它的不同点主要就在于把路德针对着教皇的那种仇恨转过来针对着世俗的政府。
*这样的结论至少是能让人兴奋的,我不知道这样的“渊源学说”有多大的现实意义,但在研究方面这足以令人的某种好奇心得意满足。渊源学说能够澄清一些东西,也能使我们面对现实的状况不感到那么手足无措。如果我们自认为知道了某些东西是“怎么一回事”,比方恐怖主义这样的世界难题,我们就有可能着手解决,并且根除——当然并非所有的东西都能根除,但找到根源的信念至少能让我们知道我们是否有能力或者可能去根除某些东西。 浪漫主义运动在艺术上、在文学上以及在政治上,都是和这种对人采取主观主义的判断方式相联系着的,亦即不把人作为集体的一个成员而是作为一种美感上的愉悦的观照对象。猛虎比绵羊更美丽,但是我们宁愿把它关在笼子里。典型的浪漫派却要把笼子打开来,欣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cec2f3468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