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看央视的《新闻周刊》

2022-04-11 12:39: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接受美学看央视的《新闻周刊》》,欢迎阅读!
美学,周刊,央视,接受,新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接受美学看央视的《新闻周刊》

作者:顾利娟 曹维丽

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07

【摘 要】作为一档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新闻周刊》从节目内容、表现形式以及主持人解说词等各个方面都展示了当代电视新闻评论的崭新姿态。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视角来看,它的成功与接受美学这一文艺理论的成功运用密不可分。 【关键词】接受美学 《新闻周刊》 电视新闻评论

在国内外新闻媒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下,电视这一传统媒体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创新之路,电视新闻杂志由此应运而生。它是指按杂志的方式组织、编排内容,以传播深度新闻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社会功能,来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电视节目类型。

《新闻周刊》,原名为《中国周刊》,于200353日正式开播。自开播以来,《新闻周刊》追求的是希望作一本有理想、有责任感、有尊严、能够记录历史的新闻杂志①,它在创下了骄人的收视成绩的同时,更是赢得了学界业界的赞誉。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视角来看,它的成功与接受美学成功运用于新闻传播领域密不可分。

20世纪60年代,德国康士坦茨学派创建了接受美学文艺理论。作为一种理论革新方法,它以受众为中心,从接受出发,认为在作者作品受众所形成的总体关系中,作品是为受众创作的,受众才是创作活动的能动主体。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文学作品只有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意义,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汉斯·罗伯特·尧斯认为读者在阅读作品之前,会对作品有一个期待视野,即读者源于自身审美经验的累积和审美取向所形成的对于作品的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读者并不是单纯的做出反应而是积极地创造。 接受美学读者中心论的主张给新闻传播学领域最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就在于使新闻传播者的视角转向受众②。尤其是在微博等自媒体普及之后,受众在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也给电视这一拥有最广泛受众群的传统媒体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既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又不跌入同质化、低俗化、娱乐化的陷阱,成为每一位电视传媒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作为一档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新闻周刊》在节目内容、艺术表现以及主持人方面都较好地实现了与接受美学读者中心论的成功对接。 一、节目内容:将内容为王进行到底

在接受美学中,所谓读者期待视野是指艺术观赏之前及观赏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基于个人和社会等各方面复杂的原因,心理上存在一种既定图式,这种图式就是观众的期待视野③。在新闻传播领域,如果媒体信息与受众期待视野不一致,即存在审美距离,则具有传播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ccc204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6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