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探究——无处不在

2022-05-05 11:32: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随笔:探究——无处不在》,欢迎阅读!
探究,无处不在,随笔
随笔:探究——无处不在



《新纲要》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时刻观察幼儿、关注幼儿,捕捉孩子生活中的的兴趣点,发现孩子的需要,及时地应答孩子的所需所求,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发挥幼儿生活、学习、做人的内在动力。

户外活动,我正带着大班的孩子们一起做着老狼,老狼几点啦?”游戏,孩子们在我这的带领下,大声地说着游戏口令、快乐的奔跑着。”?怎么孩子们的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少了呢,我回头一看,原来孩子们正在看一只被风吹起的小塑料袋,它在风中时而高时而低飞来飞去。有几个调皮的男孩子忍不住追上去要抓住那个塑料袋,可是塑料袋就好像跟他们做游戏似的,一会高,一会低,就是没让他们抓住。孩子们一边追逐着问:真奇怪,为什么塑料袋会飞起来呢?为什么它一会高一会低呢?孩子们热烈的讨论着:是风让塑料袋飞起来的吗?风大塑料袋就飞的高,风小塑料袋就飞得低吗?一个个疑问在孩子们面前顿时出现。

看着孩子们一副兴趣盎然的样子,我这老狼也忍不住加入了孩子们的队伍,跟孩子们玩起了抓风的游戏小朋友你们知道风从哪里来的吗?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找到的东西飞的高飞的。就这样在我的鼓动下孩子们又找来了一些塑料袋和各种各样的纸,他们在风中做着各种各样的尝试和探索。看着孩子们在风中快乐的奔跑,我仿佛找到了一把钥匙,一把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那就是兴趣。显然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风的存在,有的孩子还拿出了自己的小手帕尝试着让它们飞起来与风大风小的关系。从上述事例中不难看出,风这一活动本是一个生成已久的园本化课程,而这一次是课程后的又一次成功生成。为什么会成功呢?首先,教师敏锐而准确地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创设机会积极地呼应孩子的需求。其次生成的内容也符合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能力;再次,本次生成并非孩子或老师单方意愿,而是师幼共同生成的。通过案例,我觉得成功生成课程的关键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生成课程从孩子身边开始

新《纲要》的颁布是教师对幼儿园的课程有了更多的决定权。在《纲要》中指出:教育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的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此外,《纲要》还提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用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从上述教育事件中可以看到,我很大成度上贯彻和实现了纲要中精神




生成课程是与幼儿特定环境相呼应而生成的课程课程反映了儿童在环境中发生的一切事情。他不是教师预先计划好的课程教师也不可能完全按计划行动。是教师在与幼儿一起活动时,逐渐发现儿童的兴趣、需要,就像大洋下面的冰山在浪潮中逐渐浮出水面。教师不是消极等冰山的到来,而是用自己的知识技能看清楚这个冰山,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工作激发每个孩子的潜力,使之不断地生成变化。生成课程本身是动态的,具有不确定性。是以突发事件为起点而生成的课程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孩子的身边寻找活动的主题,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特点、兴趣、爱好、动机。更加体现了以幼儿生活为基石,课程内容与幼儿生活及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孩子也成了课程的真正主人,老师的教学是建立在观察、倾听孩子的基础上的,孩子既是课程的主人,也是活动的主人,孩子也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尊重幼儿,关注幼儿的兴趣点。

教师对幼儿 尊重,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幼儿态度的亲切和蔼、不体罚这一层面上,而应该做到细心地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及其细微的情绪变化,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平等地与他们对话,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和兴趣点。而生活中许多时候孩子们熟悉的却并非孩子喜欢和感兴趣的。因此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和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进行充分的关注,创设机会,适时适宜、机智巧妙地激发和引导,使教育目标和孩子的兴趣一致,从而使生成的课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c9667cdce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9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