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太湖水污染治理案例》,欢迎阅读!
太湖水污染治理政策
政策出台背景:
太湖流域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涵盖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等大中城市,全国GDP的1/8至1/7是太湖流域创造的。然而辉煌的背后,有必要再看一看,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太湖流域的饮用水源地水质以Ⅱ类、Ⅲ类为主,有32%的水体水质不能达到饮用水要求。其中,局部地方的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劣于Ⅳ类水体。
2007年5月29日起,太湖蓝藻集中暴发,周边地区水质急剧下降,鱼虾大量死亡,居民生活饮用水受到威胁。5月28日晚上8时左右,无锡市南泉水源厂的工人发现水溶解氧含量下降明显,到了当晚11时,水溶解氧含量有所恢复。29日凌晨1时左右,水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水体发黑、发臭。无锡市城市供水水质污染事件由此拉开序幕。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党委书记袁松仍然是心有余悸。“站在原水取水口的岸上就能看到一个黑团在水面上飘来飘去,一会子被风吹成一个个小团,过了一会子又聚合在一起。”水华厚达5米,覆盖水域面积十多公里,挟带着浓烈的腥臭味汹涌而来。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意识到,他们面临着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水源厂和制水厂立即启动应急措施,添加高锰酸钾、活性炭等净水药剂。但在如此大规模的蓝藻团面前,常规处理工艺只能保证水质各项指标符合卫生标准,输往百姓家中的自来水始终无法祛除臭味。此时,有人建议停止供水。“我们经过慎重考虑,认为停水势必会引起更大的恐慌,这无论对政府还是对群众,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绝不能停水!”袁书记这样对记者说道。因此,无锡市在继续进行除藻处理的同时,紧急向省建设厅和建设部寻求援助。
5月31日,建设部专家组抵达无锡,直奔现场,与无锡市研究会商应对方案。从太湖取水口到制水厂10多公里长的输水管线引起了专家组的注意。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教授张晓健大胆提出改变水处理流程,改为在取水口投放大量的高锰酸钾氧化剂,利用两个多小时的输水过程氧化掉大部分致臭物质;在制水厂投放粉末活性炭,吸附剩余的致臭物质,同时还原残留的氧化剂。经历了17个小时的反复实验,6月1日上午7时40分,出厂水的臭味被成功祛除,原
本恶臭的自来水逐渐变成了无色无味的清洁水。无锡市政府立即组织市政公用局、市房管局将消火栓和屋顶水箱及水库中的水清空,确保管网中不留陈水。6月5日下午5时,江苏省和无锡市两级疾控中心发布水质监测报告:出厂水、末梢水的水质均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至此,无锡市水危机得到化解,城市供水完全恢复正常。
政策制定过程:
无锡市水危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级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开展多年,但未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太湖水污染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认真调查分析水污染的原因,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研究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和措施。”曾培炎出席了国务院在无锡召开的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座谈会。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多次亲临无锡,要求按照国务院要求,做好太湖流域城镇供水安全及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经历了危机折磨的无锡人更加深切的认识到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意义。无锡市提出目标,确保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20%,确保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费用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3%以上。为此,无锡市推出了一系列治污新政。其中保护水源的“6699行动”最为令人关注,这包括六大应急对策、六大工作机制、九大清源工程、九大治污措施。无锡市副市长刘鸿志说,环保是重大的民生课题,要实行企业“环保公开忏悔和承诺”制度,建立环保末位淘汰机制,探索建立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和“污染者付费”的排污权市场交易机制,江苏太湖地区排污权有偿使用方案正式确定。 政策内容:
江苏省出台《江苏省出台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排污单位排放指标申购管理办法》和《关于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的通知》,从2007年7月1日起调整我省的污水排污费征收标准,由0.7元/污染当量,提高到0.9元/污染当量,并明确将根据年度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企业承受能力,择机分步调整到目标值1.4元/污染当量。对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且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不征收污水排污费;对排放污水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标准的排污者,在缴纳污水处理费的同时,还应缴纳污水超标排污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c61c7313968011ca3009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