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主体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2022-04-08 14:28: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多主体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欢迎阅读!
协同,主体,培养,实践,体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多主体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作者:李孟歆 侯静 孙雪洋

来源:《教育·下旬》2016年第08

【摘 要】协同创新是高等院校实施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思想。文章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积极构建校企、校所、国际交流与合作人才培养新体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多主体协同创新才培养体系 现状 方案

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要求高校要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

协同创新是高等院校实施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理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除高校外,科研所、行业、企业,甚至政府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均有自身的优势与可以利用的资源条件,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各系统共同合作,形成合力及协同效应。

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经济社会转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协同创新,建立与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相适应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教育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构建等,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值,同时对高校创建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践改革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促进辽宁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一、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现在的协同创新模式已突破传统的线性和链式模式,呈现出非线性、多角色、开放式的特征。东北大学建立了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采取特区式招生吸引优质生源,根据研发需要按需单独设立指标,形成良好的创新性人才的培育氛围;创新中心覆盖的高校联合招生,单独设置创新课程,共同成立实验班,跨校、跨学科、跨专业选课,实现学分互认。沈阳建筑学利用同中国建筑总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沈阳水务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办学的契机,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制定学校人才培养标准,构建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辽宁省共推动了23所高校的66科技平台与53个省内重点产业集群开展对接合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c15d9d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e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