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略说《红楼梦》人物语言》,欢迎阅读!
略说《红楼梦》的人物语言
《红楼梦》的语言的最大特点是生活化、口语化。全书写人物对话所占的篇幅在全书所有文字的三分之二以上。这种比例在长篇小说里极为少见。曹雪芹不仅轻松驾御了这种有难度的写法,使《红楼梦》的语言如此丰富,而且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特点鲜明。 一、传承至今的有生命力的语言:
不妨随便举些例子,并把有生命力的词语拿掉,做一下对比。 1、“……看得眼热了,也把我送到火坑里去……(四十六回,鸳鸯为反抗做妾对她嫂子说的)——看得羡慕了,也把我送到很坏的地方去…… 2、“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跟水葱儿似的……(四十七回,凤姐说的话) ——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得这么漂亮、这么秀气…… 3、“傻子,过来尝尝。”(第五十回,湘云吃着鹿肉,对站着的看宝琴说的) ——你不知道鹿肉这样更好吃吗,过来尝尝。 4、“哪里钻沙去了!瞧我病了,都大胆走了……”(五十二回,晴雯骂小丫头) ——都躲藏到哪里去了!瞧我病了,都大胆走了…… 5、“如今没有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五十五回,赵姨娘说女儿探春)——如今没有长大,就忘了根本,就知道巴结有地位的了! 6、“他是没笼头的马,天天逛不了,哪里肯在家一日。”(第八回薛姨妈对宝玉说薛蟠)——他哪里受什么管制和约束,天天逛不了,哪里肯在家一日。 7、“真真这林姐,说出一句化话来,比刀子还尖呢。”(第八回,李嬷嬷说黛玉)——这林姐,确实说出一句话来,锋芒毕露的。 8、“……你们就这么大胆子小看她,可是鸡蛋往石头上碰。”(五十五回,平儿说众媳妇)——你们就这么大胆子小看她。可是自找苦吃。 9、“……他又不是这里头的货,纵收伏了他也不中用。”(五十五回,凤姐背后评说宝玉)——他不是擅长管人管物的人,就是交给他说服他办,也是不中用的。 10、“……我家三等奴才也比你尊贵些,你都会看人下菜碟……”(五十五回,赵姨娘指骂芳官)——我家三等奴才也比你尊贵些,你都会看着人尊卑高低区别对待。
以上对比,改后,语意很难全部重合,同时,显得苍白。可见原著人物说话所体现的鲜活的生命力。这样类似生动的例子,大概能举出一两千处之多。这些生动的口语,直到如今还是在用的。这很了不起,因为曹雪芹抓住了生活里人物语言中最生动最有生命力的东西,而这样的最有生命活力的语言,轻易不会弱化或消失。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读《红楼梦》里的对话,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能读懂的原因。倘把那个时候科举写的文章,或者一般的记事,其他的作品等拿出来看,就不可能读懂这么多。 二、语言的化石,珍贵的价值:
也有些口语如今已经少用或不用,但依然有其魅力或表现力,不妨举些例子: 1、“这个老砍头的今儿才来。”(五十三回,贾珍听说迟来进贡的乌进孝到了所说的话。)老砍头的——该死的 2、“太爷们纳福”(第六回,刘姥姥对贾府把门的仆人说的) 纳福——问候的词,接近现在的“您好”,无实际意义。但是“纳福”应是用在下对上、仆对主的场合。 3、“这些女孩子里头,就你是个尖儿……”(四十六回,邢夫人对鸳鸯的话) 尖儿——最好的,出色的 4、“也不好为那起小粉头子说你老的……”(六十四回,夏婆子对赵姨娘说的) 小粉头子——年龄不大的唱戏的女人,有贬义 5、“南院马棚里走了水,不相干……”(三十九回,丫鬟回老太太的话)
走了水——失火,因忌讳直接说很可怕的事,是避讳的说法 6、“想来老太太疼他,将来自然往外聘做正头夫妻去……”(四十六回,贾赦评说鸳鸯)正头夫妻——在封建妻制度下,做妾的,不叫正头夫妻,做正室夫人或名媒正取才算的 7、“谁天天要你什么来,你说上这两车子话!”(六十一回,小丫头莲花说厨房的柳嫂子)两车子——很多的意思 8、“忽见上回来打抽丰的那刘姥姥又来了”(三十九回,叙述平儿所见)打抽风——讨便宜 以上例子中所列出的词,现在基本弱化或不用了,除了第五和第八条,谁都能看懂的。这样类似的例子不算很多,大概有二三百处。即使象“打抽丰”这个词,只要了解了它的意思,是过目不忘的。它指的讨占便宜,具体应该有这样几点:第一,是在明处,不用欺诈的:第二,是讨占小的便宜,只站对方全部的很小一部分;第三,是白白得到的,不需要任何代价;第四,利用对方顾及面子、交情以及利用对方同情心才得到的。按照这样的分析,现在口语里,没有相应的词呢,“占小便宜”实在没有这么多的内涵。所以,有些奇怪这样的口语,怎么在生活中没有一直传用到现在呢。
大量的弱化或不用的口语,从宏观语言研究的角度,更有其意义。这一点,应该是《红楼梦》的历史价值之一。那个时候自然没有音像,写实的曹雪芹,为现在人留下了宝贵的当时口语语言的精华,成为语言的“化石”,因为量之多,可以夸张说成是留下了当时的口语大全的。相信这对研究民俗语言的人颇有价值。 三、化平淡为神奇:
单单拿出人物的一句话看,不见得如何好,但是,特定环境下,特定人物口中说出来的,使语言化平淡为神奇,具有更卓越的表现力。虽不是很多,但近百处大概有的。例: 1、“好,好,好,好个三姑娘!”(五十五回凤姐赞探春) 2、“宝玉,宝玉,你好——”(九十八回,林黛玉临终前所说) 3、“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第三回,宝玉初见黛玉所说) 4、“你还不倒茶去,在这里发呆做什么?”(第八回,宝钗初见宝玉时对丫鬟说的) 四、俗语、俚语、名言等的引用:
全书大概三五十处,因为引用得特别恰当,使人物的话语更有表现力,熠熠生辉。 1、姨奶奶犯不着来骂我……咱们“梅乡香拜把子——都是奴儿”呢!(第六十回,芳官说赵姨娘)
2、家生女儿怎么样?“牛不吃水强按头”? ……(四十六回,鸳鸯抗婚时所说) 3、俗语说,“旁观者清”,姑娘这几年冷眼看着……(五十五回,平儿对刚替凤姐当家的探春所说) 4、俗语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第六十回,小丫鬟春艳的娘,在知道怡红院的规矩后对女儿说的话)
5、这可是仓老鼠和老鸹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看门人向厨房柳嫂子要东西,柳嫂子说的) 6、又道是,“苍蝇不抱无缝的蛋”,虽然,柳家的没偷,到底有些影儿,人才说他(六十一回凤姐所说)
五、语言与人物身份、地位、所处环境相适应: 这方面例子,应该说贯穿了全书。往往某些话,只有某人才说得出,他人是断乎不能的。即使是在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身上,也是如此。这方面,不详细说了。
总之,从文学性的角度说,《红楼梦》成为旷世之作、小说集大成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的语言,而它的语言,主要在于人物的对话。自然,作者描述性语言也不少,也是基本以俗语、口语的风格叙说的,也很有表现力。 附录:《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275-302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b863cd280eb6294dd886c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