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燕歌行》公开课教案4》,欢迎阅读!
《燕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
2、 把握诗歌谴责边将的主题。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学习《李将军列传》时,老师的导语是“今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两句诗就是出自高适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边塞诗。
一、作者简介:高适(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
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内容比较丰富。 早年因为政治上的失意, 诗多有自伤不遇之词和急于用世之意。
高适是盛唐重
生活上的困顿,他的
高适的性格豪放不羁,他青年时代就向往立功边
塞的生活,而且有过边塞生活的亲身体验。所以边塞诗也是他早期创作的一个主要内 容。高适前期的边塞诗多是来自他亲身的经历,是经过冷静的观察之后的有感而发, 因此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反映现实方面比其他同时代的边塞诗人远为深刻,
求功名的昂扬意气,又能够抒发因直视冷峻的现实而产生的悲慨之心, 他被推为边塞诗的代表。 二、 背景:
开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 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
既表现了追 所以在盛唐诗坛
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 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 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 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
“守珪隐其
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適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 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三、 总体思路: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 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第一段八句写出师, 第二段八句写 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四、 难点击破: (一)
的方位和性质,
①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第一段: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见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
,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示: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对将军们破敌卫国,建立功勋,寄予希望;另一 方面,又为他们骄恣蛮干,邀功求赏,深抱隐忧。
② “横行”的由来见注释,“横行”一词有何妙处? 明确:意味着恃勇轻敌。
紧接着描写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 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战端一启, 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 此威势。
小结: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 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二)
第二段: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
,展现开阔而无险可
“校尉羽
“单于猎火照狼山”,不意“残贼”乃有如
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 敌兵进攻的猛烈。
“胡骑”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表现了
①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
明确: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 远离阵地寻欢作乐: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 暗 示了必败的原因。作者怀着极大的愤慨唱出了军中的不平,成为千古绝唱,不言而喻, 正是将帅与士卒之间这种苦乐不均、 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从内部瓦解了官军的战斗 力。
②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两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 凄凉。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小结:写战场交战和将领与士卒遭遇的不同, (三)|第三段:写士兵的痛苦。|
①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涕别离后”强调哪个词?
明确:强调“久”字,相思之怨并不在于出征,而在于由于边将的无能、边策失当造成 的久戍不归。 “征夫”与“少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 庭飘飖那可度? ”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 期,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
”相去万里,永无见
;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
。
既是全诗的中心,又是前后转折的关键。
。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
从时间上着笔,写征战生活的日夜不宁, 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 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最后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最后
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 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② 如何理解“岂顾勋”?
明确:士兵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 勋!表明了士兵的勇敢、质朴;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 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③ 最末二句,诗人深为感慨道: 何用意?
明确: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
。这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提到李将军有
―|
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提出李将军,既紧扣全篇主旨,又给读者 留下无穷回味。意义尤为深广。诗歌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
小结: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 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
五、 诗的主旨: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 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 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六、 特点: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蓄。 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山川萧条极边
,诗人着意暗示和渲染悲
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尤可注意的是,诗人在激烈 的战争进程中,描写了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凄恻动人,深化了主题。全诗处处
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兵 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而结尾提出李广, 则又是古今对比。全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完成《导学练》的练习。
,“二句最为沈至”(《唐宋 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b81497701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