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在汉语成语翻译中的应用

2022-12-24 23:33:2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翻译理论在汉语成语翻译中的应用》,欢迎阅读!
翻译,汉语,成语,理论,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翻译理论在汉语成语翻译中的应用

作者:程思琪

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11

要: 本文立足于翻译理论的视角,对翻译理论在汉语成语翻译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从韦努蒂的归化与异化理论和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翻译理论的内涵及其在汉语成语翻译问题上的应用。以翻译理论研究视角为今后的成语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并对语言学、翻译学及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教学和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 翻译理论 汉语成语翻译应用

翻译理论能够帮助我们认识翻译实践活动的规律,凭借翻译理论的方法论指引和理论导,分析合适的翻译对策,在翻译活动的过程中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翻译手段。通过对汉语成语的性质和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成语的翻译绝非易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译出成语的字面及比喻意义,而且其语法结构、来源出处、语篇背景、读者习惯等因素都是翻译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一、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

归化(Domestication)与异化(Foreignization)这对术语是美国翻译学家韦努蒂在其著作《译者的隐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提出的,用来描述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

归化是指以目标语文化为导向的翻译,以译文读者习惯的表达方式对原文进行阐述。在翻译活动中,译者要向目的语读者靠拢,尽量提供通顺的、流畅的译文,使译文看起来像是用目的语写作的原文,翻译的痕迹并不明显。异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迁就原文的语言特点,接纳原文的表述方式。异化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尊重原文作者的安排,尽可能地传达原文所要表达的内容。在翻译活动中,译者要保留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及源语的语言风格文化特色,使读者主动向原作者的思路靠近。这种做法可能会造成译文的不流畅,但是有助于保留源语的文化值观。韦努蒂是异化翻译方法的坚定拥护者,他将异化翻译方法视为一种对文化殖民resistancy),这种抵抗可以凸显原文的语言风格文化特色,可以保护原文及原文所代表的文化系统不受目的语文化的支配,并显示了译者的存在和作用。

从表层上看,归化与异化理论和直译与意译颇为相似,但并不完全等同,归化和异化可看作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作为文化转向的产物,归化和异化必然包含了深刻的文化文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乃至政治的内涵。[1]如果说直译和意译停留在语言层面上,那么归化和异化则是运用语言层面的技巧来阐释更深层次的价值观体系。

在翻译理论研究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学者对归化和异化孰优孰劣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对于汉语成语英译的问题,归化和异化的处理方式也截然不同。如《红楼梦》中的一句至于才子佳人等书……”就被分别翻译为“And the boudoir romances”“As for books of the beauty-and-talented type”两种。显然,第一种翻译舍弃了才子佳人这个成语的比喻意象,直接寻找译文中意义相对应的习语进行翻译,而第二种则保留了源语的文化因素,尽可能地传递了源语中的语言特色。对于应该选用归化还是异化,译者各有偏好。但是,归化和异化并不相互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互相补充的。至于原文中哪些语言特色需要保留,哪些比喻意象可以舍去,哪文化内涵应该尽可能地传达,就需要译者在对原作者意图、翻译目的、文本类型等因素分析和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汉语成语英译问题也是一样,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译者都需要有清晰的译文架构和深刻的文化认知,以保证译文不失偏颇。 二、动态对等理论

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是奈达提出的两个对等理论之一。动态对等基于对等效应原则,注重翻译的交际目的,要求目的语读者对于译文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应该与源语读者对于原文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保持基本一致。和早期翻译理论不同的是,动态对等不再以原文为导向,而是以目的语读者的反应作为导向和根本。[3]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重心应该更多地从考察原文内容转移到考虑目的语读者对于译文的接受程度。译文也不再过度追求语法、词汇及文化指称上的完全对应,而是可以加以改动以达到最自然的结果,使译文的接受者在其自身语言文化中可以找到相关的、对应的行为模式。动态对等更趋向于以读者为主导,以读者语言上的接受度为基准。因此,一个成功的翻译作品应该追求保持与源语讯息之间最自然的对等,[4]为了达到这种自然性,翻译的过程应该做到尽量流畅,不受源语干扰。目的语文本应既能传达原文精神,又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动态对等强调的是意义上的对等优于形式上的对等,当然,这是一个递变的原则,如果在符合意义对等的条件下,应该尽量选择形式上相对而言最为对等的译文,使原文和译文达到全方位的对等和统一。

在成语翻译中引入动态对等理论,可以使目的语读者在充分地理解成语意义的基础上,对成语的比喻、结构和文化意象也有一定的了解。汉语成语博大精深,含义深刻,有一些成语的内涵、形象或故事背景可能很难为目的语读者所理解,这时应该首先实现意义上的对等,把原文的形象进行抽象化或简洁化的处理。而对于一些形象和意义都能为英语读者所理解的成语,则尽量实现形式和意义上的双重对等。如成语赴汤蹈火对应英语习语“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意义上,汉语读者和英语读者看到这两个成语时,对其理解和反应几乎可以达到完全对等。动态对等理论比较适用于跨文化交际的翻译中,因为动态翻译理论能够更好地传达原文意义与精神内涵,利用读者对本民族知识结构的了解去理解原文,产生原文读者阅读原著时的同样感受。[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b4f7cc1ad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