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logo语言教学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启动、退出PC LOGO语言程序;
2、让学生认识PC LOGO语言程序、熟悉PC LOGO的窗口; 3、学会使用几条简单的绘图命令。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PCLOGO语言程序
难点:掌握和使用几条简单的绘图命令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大屏幕、学生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看得出同学们今天特别的兴奋,也许是因为今天有好多的老师在听我们的课,那你们有没有信心把这节课学好呢?(有)很好!
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听听: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LOGO王国,LOGO王国里有一个非常听话的小家伙---叫“小海龟”。它能听懂LOGO语言,只要你给它下一个命令,它就会画出美丽、奇妙的图形。并且它还有会算数、会唱歌等多种功能,但是绘图是它最主要的功能。你们看下面的这些图形就是用它绘制的。
展示图形课件(多漂亮啊!) 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个小家伙?(想) 出示课题:第一课 走进LOGO王国
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到LOGO王国去看一看,在那里你不但可以见到可爱的小海龟,还能让它一显身手呢!
二、 新授
1、 学习启动LOGO语言程序的两种方法: 我们要想见到这只神奇的小海龟,必须启动LOGO语言程序。 出示课件:
⑴ 单击【开始】--【程序】--【PC LOGO】即可启动LOGO语言程序。 ⑵ 双击桌面上的LOGO快捷方式图标也可以启动LOGO语言程序。
现在老师用第二种方法进入LOGO王国。(师操作、学生认真看)哇!这就是PC LOGO中文版窗口,原来这只小海龟趴在这儿呢!
2、 认识PCLOGO窗口及三种屏幕状态 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LOGO窗口及三种屏幕状态。 ㈠窗口的组成:
★ 图中上面的部分是绘图区,显示LOGO语言的标志和版本信息; ★ 图中下面的部分是文本区,供大家输入命令;
★ “?”是LOGO特有的提示符,命令要在“?”之后输入。
㈡屏幕状态:(有三种)
全文字屏(命令:TS) 图文混排(命令:SS) 全图形屏(命令:FS)
它们之间可以互相切换。可以输入以上命令进行切换或者用鼠标单击相应的窗口按钮完成切换。
3、 学生启动LOGO语言程序
下面请同学们试着用第二种方法:双击桌面上的LOGO快捷方式图标启动LOGO语言程序。开始!
可能同学们启动的LOGO界面和老师的不一样,这是版本不同的原因。教师机上安装的是PC LOGO汉化版1.0;而你们机上安装的是英文版4.0,所以界面不一样,但操作方法是一样的。你们发现小海龟了吗?(没有)这只小海龟架子可大了,它想要你们把它请出来。那好,给它一个命令吧:
请输入显龟命令: ST (按回车键),怎么样,小海龟闪亮登场了吧!既然它出来了,我们就来检验一下它的功能.
4、 先让小海龟画画 ◆出示课件:(讲解)---前进命令:FD 让学生试着操作:出示课件:FD100 FD 100
结果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回答不同的原因)再次强调“空格”的重要性。
同学们,小海龟还有一个特点,只要屏幕上有图形了,它就不再画画了,那怎么办?(清除它)
◆出示课件---清屏命令:CS 让学生试着操作:出示课件: 小海龟还有一招,它会转弯。
◆出示课件---右转命令:RT(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操作) 如果是让小海龟回到原点怎么操作?
◆出示课件---回家命令:HOME(学生操作)发现小海龟真的回家了。 师:小海龟学会了前进、转弯,就可以画很多图案了! 5、 动手操作:(练习题) ⑴试一试下面的命令能画出什么图形? CS FD 30 RT 90 FD 40 RT 90 FD 30
RT 90 FD 40 ⑵思考题:
下面的命令能画出一个长为100海龟步,宽为60海龟步的长方形,请把命令补充完整。(可以写在你的练习本上)
CS
FD 100 前进100步 RT 90 右转90度 FD 60 前进60步 RT 90 右转90度
前进100步 右转90度 前进60步 同学们试着操作一遍. 6、拓展练习:
画一个边长为60的正方形(小组合作,先写出命令,再动手操作). (看来,同学们和小海龟配合的很默契)
三、 小海龟退场(现在小海龟有些累了,想休息一下那我们跟它说声再见了!) 键入命令:BYE(回车)(再见的意思) 四、 谈收获 生: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LOGO系统的进入和退出的方法。
◆几条LOGO基本绘图命令:前进命令(FD)、右转命令(RT)、回家命令(HOME)和清屏命令(CS),还有显龟命令(ST)
◆命令和数字之间至少要有一个空格。 考考你:出示课件
在Windows系统桌面上,我们只须双击 快捷图标,就可以进入LOGO系统。LOGO世界的主人是 ,与主人告别而需要键入 。
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小,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后还要继续努力,谢谢大家的合作!
五、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b28ea7d6edb6f1aff001f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