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古诗《》江城子·别徐州》翻译以及赏析

2022-12-23 17:14: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轼古诗《》江城子·别徐州》翻译以及赏析》,欢迎阅读!
城子,徐州,苏轼,古诗,赏析
苏轼古诗《》江城子·别徐州》翻译以及赏析

苏轼古诗《》江城子·别徐州》翻译以及赏析

这首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是一篇难得的佳作。为爱国诗人所作。

江城子·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翻译

流落在滚滚红尘中,人在天涯,思绪无穷!已经相逢了,可在一起时候的欢乐却是那么短暂。在我临行之时,握着佳人纤细的玉手,欲语还休,只得流泪对着漫天飘零的落花。想要问温暖的东风还留下多?春天纵使还在,与谁共赏呢?

隋堤在阳春三月里的时候,水面上波光粼粼。我却要在此时和向北归家的鸿鹄背道而驰,远去南方的吴中,回头远望这第二故乡般的徐州,我心潮澎湃。清澈的泗水和徐州的淮河相通,我想要把相思离别的眼泪寄给徐州,却是流不到楚江的东面啊!

注释

①此词作于公元1079年暮春。其时苏轼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调任途中,词人作此词抒发对徐州风物人情的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②彭城:即徐州。 ③清泗:清澈的泗水,泗水流经徐州。 赏析

词的上片首句以深沉的感慨发端,直抒天涯流落的伤感之情——我这个“天涯流落”之人愁思茫茫,无穷无尽。接下来切入题旨,抒写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既相逢,却匆匆”,与徐州刚刚相逢,却又匆匆离别。句中饱含对徐州依恋难舍之情——遗憾、哀怨、痛惜,百味杂陈。词人难舍徐州,实际上是难舍徐州的友人。故词人将“佳


人”引入。这一人物形象,表面看来是热恋之中的情人,实则是徐州友人乃至徐州的化身。词人借与热恋情人乍逢又别的情景——“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极言离别徐州的感触。即将离别的情侣,两手相牵,泣下沾襟,折落红相赠,睹物伤怀,情思愈发缠绵,辗转不忍离去。这种情侣之间痛彻肺腑的离别,正是词人离别徐州的生动写照,同时巧妙点出词人离别徐州启程到湖州上任的时间。“为问东风余几?春纵在,与谁同!”末三句由残红联想到残春,因离别之难,词人试问春风还剩下多少?即使春光仍在,我只身离开徐州,有谁与我共赏春色呢!词人用委婉抑郁的笔触,表现了离别徐州后的孤单落寞,对徐州的`无比依恋之情,溢于言表,感人至深。

词的下片即景抒情,寓情于景,将上片之情具象化,纵深化,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相融。首句“隋堤三月水溶溶”,是“物中有我”之景——暮春三月,隋堤之中,春水溶溶,悠然东去。而词人绵绵的悲思离愁与春水相融,浩茫无涯。“背归鸿,去吴中”,是“我中有物”之景——词人离开徐州故土,南去吴中湖州。而春光明媚,鸿雁北归故居,词人却与雁阵反向而行,人不如鸿之叹跃然纸上,意极沉痛。后五句,则是“物我相融”之景——词人不忍离去,虽去程已远,仍频频回首,北望彭城(徐州),只见清澈的泗水脉脉流去,通向徐州;词人顿生奇想,托清泗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泪寄往徐州,无奈楚(泗水)东流,相思难寄,令词人怅然若失。在这几句中,词人徘徊不前的行踪、依恋徐州的情感,徐州望而不见的幻影、泗水东流难寄的无情,相互交融,物我难分。这种艺术手法,意象丰富,虚实相间,抽象的离愁别恨转化成触手可及的具象,显得格外深痛、哀婉。词人千滴相思之泪,楚江浩荡东去之水,交织成悠长的叹息,在读者心头久久萦绕,令人肝肠寸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afbfab9de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6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