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综开发—灌区工程可研

2022-05-23 23:43: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农综开发—灌区工程可研》,欢迎阅读!
可研,灌区,开发,工程,农综
***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灌区骨干工程



****水利建筑勘测设计

二○○二年二月



1 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

为加快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的发展,确保完成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的生产目标,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水利部的要求,**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与**水利厅及有关部门共同协商,******灌区作为选择项目。

****灌区农业综合开发区水利骨干工程的建设,对该区农业综合开发起着决定性作用。**水利局、灌区管理单位及**水利局就项目的建设内容、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案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并委托****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灌区的水源工程**水库位于****镇,设计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58km2总库容2182m3其中兴利库容1250m3。水库于1982年验收并投入运行,灌区配套自80年就开展了规划申报工作,现有有效灌溉面积0.4万亩,仍需进行续建配套。

**灌区地处垄岗丘陵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790mm,属**市降雨量低值区。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旱、涝灾害连年发生。灌区光热条件比较充足,土地肥沃,适宜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生长。近几年来,




***

通过种植结构的调整,灌区已经形成以“内乡188小麦为主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以**牌”烟叶及辣椒为支柱产业的农业经济体系。由于灌区干支渠骨干工程尚未续建配套,缺水已明显成为该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据调查资料显示,98年~99连续干旱,直接经济损失6000万元,由于干旱造成的损失远超过灌区配套所需的资金。为了扭转灌区缺水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制约的局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减少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县委、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进行了具体部署。目前,在灌区正实施5.12万亩农综开发田间配套项目,修建塘、坝、道路、桥涵等基础设施。为灌区干、支渠骨干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总之,该灌区降雨量较少,水资源缺乏、经济落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灌区各级政府、干部、群众积极要求,尽快对**灌区骨干水利工程进行续建配套。该工程的建设是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抵御旱涝灾害及灌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也是传统水利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利用水利转化的良好契机。

1.2项目范围和建设规模 1.2.1灌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根据设计水平年,灌区不同保证率下的地表水可利用量、地下水可开采量、**水库供水量和农业灌溉需水量、人畜饮水需水量、乡村企业需水量等,按照水量平衡原理进行分析计算。结果为:设计水平年(2010),可灌溉面积5.12万亩,农业灌溉保证率75%时,可供水量为1310m3,其中地表水235m3,地下水151m3,水库供水量924m3;总需水量1276m3其中农业灌溉1141m3人畜生活用水101m3乡镇企业用水34m3可供水量大于需水量,满足要求。农业灌溉保证率50%时,可供水量1862m3,其中地表水235m3,地下水151m3,可引水库水量




***

1476m3总需水量939m3其中农业灌溉804m3人畜生活用水101m3乡镇企业用水34m3,可供水量大于需水量,满足要求。

1.2.2项目范围和建设规模

**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12万亩,涉及******三个乡镇22行政村。其中**1.5万亩,5行政村,**2.5万亩,10行政村,**1.12万亩,7行政村。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的精神,本规划以节水工程和节水灌溉为中心,进行灌区骨干工程的续建配套。新增灌溉面积4.7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4万亩,改善排涝面积5.12万亩。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灌溉面积大于5万亩,工程等别为Ⅲ等,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沟道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

项目区包括干管一条,设计输水流量2.20m3/s支管四条,设计流量合计1.74m3/s其中一支管设计流量0.31 m3/s二支管设计流量0.71m3/s三支管设计流量0.42m3/s四支管设计流量0.30m3/s;干斗管八条;干排三条,支排三条。

1.3项目建设内容及工期 1.3.1项目建设内容

⑴干管、支管及干、支沟的开挖疏竣:干管一条长9.38km,支管四条长25.1km干斗管八条长5.5km的管道开挖;干排三条长20km支排三条长26km局部需开挖疏浚(本次工程量不列入)

⑵干管、支管及干斗管工程干管、支管、干斗管全部采用砼管道暗敷,全长40.0km ⑶干、支管的配套建筑物:规划建筑物总数为246座。




***

工程管理设施:管理房屋500m2

项目建设需完成的总工程量为53.32m3,其中土方开挖19.34m3, 石方开挖7.14m3,土石方填筑21.32m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5.52m3。需水泥3610t钢筋11t,碎石1.3 m3,河砂1.6m3。总工日37.32万个。

1.3.2项目建设工期

灌区建设项目多,且比较分散,单座建筑物规模小,工程施工可采用专业队伍施工与当地群众施工相结合的办法。渠道衬砌、管道埋设及建筑工程应进行招投标选择专业队伍施工,沟道疏浚等土方工程可利用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渠道衬砌、管道埋设建筑物可全年施工,土石方开挖可利用非汛期农闲期间施工。建设工期为两年。

1.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4.1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按照**水利*水计字[1995]126号文,关于颁发《**水利基本建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的通知执行,定额按照《水利水电建筑程预算定额》1995,乘以1.13的阶段系数,该项目估算总投资2535.3万元。

1.4.2资金筹措

根据财政部财发[2000]6号文关于印发《关于调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资比例的规定》的通知精神,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与地方财政及自筹资金组成。项目估算总投2535.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00万元,省配套资金5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1235.3万元。

1.5新增生产能力及效益 1.5.1新增生产能力




***

通过项目区工程建设,可新增灌溉面积4.7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4万亩,每年可增收粮食716.8万公斤,**牌优质烟叶139.24万公斤,辣椒102.4万公斤,净增效2271.4万元。

1.5.2效益

社会效益:①项目区水利设施的配套完善,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②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项目实施后,由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可大力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产业化进程,为农村经济腾飞创造了有利条件。③改善了该地区供水条件,提高了农业、农村人畜、乡镇企业用水保证率,有效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使地下水埋深及储量处于良性循环。

⑵环境效益:项目工程建成后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发展。**水库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联合运用,改善了水环境,尤其是土壤水和地下水环境,使之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灌区沟河接受渠、塘灌溉退水,可以提高沟河水的净化能力;拦河坝周边植树绿化,不仅改善当地小气候,而且减少水土流失,对生态平衡起到积极作用;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彻底解决,不再为找水奔波,有利于社会稳定。

经济效益:该工程项目发挥效益后,粮食及经济作物年增产效益2271.4万元,水利分摊系数按0.5计算,干支渠分摊系数0.5,则项目年净效益为567.9万元。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的规定,按增量费用及增量效益法进行国民经济评价。经分析计算,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21.7%,大于社会折现率12%经济益费用比1.69,效益净现值为1598.69万元,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1.6组织领导与管理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工程开工建设时,**县成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




***

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由农业副县长担任,由计划水利、农委、财政、审计、农业、林业、土地、电业、公安等局(委)副局长(副主任)及有关乡镇长组成,研究订项目实施计划,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协调各部门工作,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管理局下设6个专业科室,即办公、财务、工程、物资、质检、治安等,每个科室23名人员,负责具体业务工作

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进行管理,管道埋设及渠道建筑工程进行招投标,选择施工单位,中标单位组织实施。在施工过程中,实行工程监理制,以加强工程投资、质量和进度的控制,水利部门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财政厅(局)进行监督、检查并根据建设进度及时拨付资金。工程竣工后及时组织验收,办理交接手续,由管理单位进行维护,尽快发挥工程效益。

成立“**灌区灌溉公司”,采用与群众管理组织相结合的工程运行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配备和完善管理人员和设施,建立多种形式的目标责任制,确工程运行良好,充分发挥效益。

1.7可行性研究结论

**灌区灌排渠系骨干工程的兴建,为灌区内灌溉面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对农业及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村生活用水提供了可靠的水源,是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增加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振兴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该工程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工程水源可靠,且项目区严重缺水,干群盼水迫切。因此,该项目工程及早决策,纳入计划,尽快实施,以加速发展工农业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 灌区概况 2.1自然状况




***

2.1.1地理位置

****灌区位于**县城东北部,其地理位置在北纬33°06′~33°15′,东径111°53′~112°03′。灌区引水口在**水库输水道出口。灌区北接浅山区山脚,东临*河,南连312国道,西至*河支流*河,灌溉**镇西南部、**乡东部、**乡西部5.12万亩耕地。

2.1.2气候

灌区位置处于中纬度,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以西北风为主,气候干燥、气温较低、天气寒冷,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暖湿海洋气团从西南、东南方侵入,降雨量特别集中。

⑴降雨量:根据内乡30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790毫米,最大值(19641394.4毫米,最小值432毫米(1978,降雨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全年降雨约67%集中在79月,冬春季节降雨量稀少,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时段需要,

⑵气候:根据**县气象站资料统计,灌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5.2℃,一月份最冷,月平均为4℃,最低为-14.41977130日)最高月平均为27.7℃,最高为42.11972611日)

⑶无霜期:灌区无霜期为225天,平均初霜日在115日,终霜日在325日,最早初霜日为1022日,最晚终霜期为410日。

⑷相对湿度,多年平均72%8月最大,月平均达78%1月最小,平均64%极小值32%19631月)

⑸日照:根据气象资料统计,日照时数多年平均为1973.6小时。

⑹风速:灌区以西北风和东南风为主,多年平均风速为2.2m/s,最大风速16m/s634月)




***

⑺蒸发量:灌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20cm蒸发皿)为1654mm,其中6月份最大,月平均为269.3mm11月份最小值月平均76.7mm

2.1.3地形、地貌

**灌区95%的面积为**岈南侧,带状丘陵,地势自北部地面高程为230左右(黄海标高)向南逐渐降为188米左右,地面平均坡降为2.8%左右,东西岗洼相间,灌区内地势为岗夹洼。

2.1.4土壤

灌区土壤有两种:第一种是沿河岸冲积平原,上部为第四纪冲积物,表面层为黄土、重粉质壤土,其下部为砂、砂卵石,主要分布在灌()—二(郎坪)公路两侧;第二是黄褐土,色黄质粘,土层深厚,耕作层浅,透水性差,易旱易涝,这类土在灌区占85%

2.1.5水文地质 ⑴水文地质条件

灌区地下水受*河流域的地形、地貌、岩性构造等因素的影响。灌区地势北高南低,地下水位变化与灌区地形坡降一致,由北流向南。

灌区内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浅层地下水大部分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含水岩性Q2亚粘土、富水性差,但水质好,可用作灌溉和饮用。

⑵地下水补给与排泄

灌区浅层地下水主要是由降雨入渗补给。灌区内岗洼相间,两岗之间有季节性河流,但切割较深,地下水排泄以浅层水蒸发和河道自然排泄为主要方式。

⑶地下水埋深及现状

**灌岗丘区地下水埋藏较深,**镇政府向西岗丘区埋深4580m。地下水流向大




***

体与坡面一致为,比降为1/3501/500

2.1.6自然灾害

据文献记载**灌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发生的自然灾害有旱涝、干热风、冰雹、霜冻等,但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是旱灾。灌区旱灾有三种:主要是夏旱,其次是早春旱和冬旱。早春旱每2年一次,初夏旱每4年一遇,夏旱每2年一次,冬旱每6年一次。1988年发生夏旱,自6月上旬至8月上旬70余天未下雨,全灌区内秋作物基本绝收,损失惨重。19988月中旬至993月上旬180天基本无雨,灌区内小麦仅种30%1985年至200015资料统计,干旱年份达12年,春旱、夏旱、秋旱、冬旱交替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亿元之多。可见旱灾是威胁灌区农业生产的最大自然灾害。

2.2农业社会经济状况

2.2.1国民经济、人口与劳力状况

**灌区范围主要在**镇西南部、**乡东部、**乡西部,控制土地面积7.5万亩,设计灌溉面积5.12万亩。工程效益******两镇一乡22行政村,总人口3.8万人。现有社会劳动力2.2万人,大牲畜0.48万头,小牲畜1.8万头。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根据2000年统计资料全灌区内工农业总产值14800万元。

2.2.2农业生产水平及经济收入

近几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下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灌区内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奋斗目标,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效益农业和市场农业转轨,为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1999年统计灌区农业粮食产量平均亩产320kg,其中小麦310kg,玉米为




***

330kg,辣椒140kg,烟叶80kg,农民人均纯收入1020元。

2.3基础设施状况 2.3.1交通道路

灌区内交通便利,灌区南北方向东侧有**公路,西侧有**公路,中间新开一条**路;东西方向除北部**公路、中部**路外,新开一条**等公路。灌区内公路村村相通,已形成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交通四通八达。

2.3.2供电状况

灌区内有**郑湾35KV变电站一座,10KV高压线180km,电网布遍全灌区乡村、已满足全灌区农业灌溉和乡镇企业用电需要。

2.3.3通讯

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讯事业发展迅速,目前通讯网络已辐射全灌区内每个角落。

2.3.4工程建筑材料状况

**灌区北部盛产石灰岩,东部*河河砂丰富,均为良好的建筑材料,储量大、质量好。块石运至建筑工地最远距离25公里,**县灵山水泥厂、空后水泥厂,年产量水泥25万吨,可充足供应。

2.4水利设施状况 2.4.1现有水利设施状况

**灌区现有水利工程主要有**水库、小(Ⅱ)类水库、灌区拦河坝等。 (1) **水库

**水库位于******村的*河支流上,水库于196810月开工,197812

10


***

竣工,1982年验收投入运行。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58平方公里,水库死库容110万立方米,死水位235.28米,兴利库容1250万立方米,兴利水位253.2米,总库容2182万立方米。水库有大坝、主副溢洪道、电站输水洞组成。大坝为均质土坝,设计坝顶高程261.84米,最大坝高36.84米。主溢洪道在右岸,底宽50米,底部高程253.2米,出口为实用堰,堰顶高程253.2米。五十年一遇设计泄流量510秒立米,千年一遇校核泄流量1390秒立米。输水洞为钢筋砼压力管,洞长150米,进口高程235.28米,出口电站尾水渠高程233.5米,最大泄量7.8秒立米。

1993年~1996年曾对主河槽段坝身进行劈裂灌浆,2000年将上游坝坡干砌石改建为砼护坡。现**水库运行状态良好,历年来水及调度运行情况见表2-1

**水库历年来水调度运行情况统计表 2-1

降雨量 来水量 最高水位 发生日期 最低水位 发生日期 1983

1984

1985

1986

(mm)

644.0 580.4 723.2 550.2

(m3) (m)

3854 2698 3171 1041

253.15 249.98 249.50 247.50

(-)

10-21 10-11 7-20 9-24

(m) 239.10 238.

7-6

90 241.50 239.70

4-20 7-31 (-)

7-29

11


***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

931.3 700.0 777.0 831.2 642.0 530.3 640.5 744.2 757.0 1162.5 62

2574 1610 1420 2281 648 721 730 755.8 2220 2411 83

251.49 252.06 247.50 251.

7-10 9-23 3-16

242.00 237.83 240.71 242.

4-19 7-23 7-24 6-24 8-25 7-12

8-6

01 245.34 246.04 247.25 246.67 253.84 254.

8-8

74 248.

1-9

95 240.

1 6-3

6-17 8-18 9-15 10-16 8-22

40 241.15 239.82 240.

8-1

65 240.

7-6

67 240.

7-6

78 241.

5-3

12


***

997

1998

1999

2000

2001

8.6 750.7 563.0 851.1 636.5

9 1539 271 3959 1084

66 251.30 245.

1-1

01 254.

8-4

84 250.

8-4

90

8-20

10 245.02 240.78 240.22 242.65

0 12-31 10-1 6-22 6-28

注:年来水量为日历年来水量。 (2) 小(Ⅱ)类水库

灌区内现有小型(Ⅱ)类水库******3座,分别位于**乡、**镇、**镇。根据灌区P=75%年份径流深131mm,计算出三座小水库来水量,三座小水库基本情况具体见下表2-2

**灌区现有小水库基本情况表 2-2







**



2.6

3

2

9.2

63.

25

1.6

4

700







km2

m3

a

m

m3

m3

m3

复蓄系









13


***

** **

9

4.9

1.8

0.8

4

11

24

69

0

20

20



7.6 9.1

5

18.3

12.7

94.5

5

43.



8.5

2.0

10

1.2

0

12

17

69

0

120200 300



(3) 灌区现有拦河坝15座,主要拦蓄利用灌区*河支流河沟地表径流及灌溉弃水。根据历年蓄水及供水资料分析,P=75%年份15座拦河坝可累计蓄供水量为83万立方米。具体见下表2-3



**灌区现有拦河坝基本情况表 2-3















m

(m3)

m3

**





0.5 1.2 0.8 0.4

7 19 10 8

14

2.5 2.0 2.0 2.3

1.5 5 3 2

2 2 2 2

3 10 6 4






***

**

**



15

0.4 1.5 1.2 0.8 0.4 0.4 7 5 4 1 1

5 19 15 36 18 18 90 65 52 13 13 388



2.0 2.0 2.0 3.0 2.5 2.8 3.5 3.0 4.0 2.5 2.5

1 2.5 2 4 4 2.5 20 12 16.5 4 5 83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5 4 8 8 5 40 24 33 8 10 166

(4) 现有灌区

灌区内现有灌溉面积为0.4万亩,分布如下:**灌区干渠1条长320m,干斗21200m灌溉面积0.28万亩;杨凹水库灌区输水渠道1条长500m灌溉面积0.07万亩;平坦水库灌区渠道一条长300m,效益面积0.03万亩;薛扒水库灌区渠道一条300m,效益面积0.02万亩。

2.4.2水利设施存在问题

**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整个灌区仅有干渠320m,干、支渠骨干工程未续建配套;二是三座小水库渠道是土渠,渗漏严重,新建拦河坝未配提水机具。

2.4.3田间工程配套情况

15


***

**灌区大部分耕地虽未经配套,但县委、县政府及灌区乡镇群众决心以**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为依托,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为主线,彻底改变该区域的水源条件,确保农村经济发展。自1999年以来,连续3年对灌区进行以建塘筑坝、修路栽树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按照路、林、渠、沟、田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布置要求,进行田间工程配套。截至目前,已修拦河坝15座,修路1290公里,植树45万株,为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5农业生产状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地区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发展,对灌区内丘陵进行了大规模的治土、筑坝、修路、栽树等农田基本建设,宜井区进行打井、修渠,生产条件有一定改善。推广和引进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林、牧、渔等事业的发展。

2.5.1农业产量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灌区的农业生产条件虽有了改善。但由于水利灌溉问题没有解决和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限制,当前农田种植多为旱作农业,小麦占53%左右,仍占主导地位,其次是烟叶、辣椒等经济作物,粮食产量平均亩产由解放初53kg提到2000年的310kg增产6倍,经济作物以烟叶、辣椒为主单产分别80kg140kg。如果灌区进行节水续建配套,粮食增产潜力仍然很大。

2.5.2农业生产存在问题

(1)灌区内大面积无水利灌溉条件:灌区内设计灌溉面积5.12万亩,由于干支渠骨工程未续建配套,且灌区地下水水源贫乏,致使灌区农田得不到灌溉,旱灾频繁发生,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制约着灌区内经济的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6


***

(2)灌区内排涝不畅:排水沟道未进行彻底整治,粮食作物经常发生涝渍灾害。 (3)科技力量薄弱

灌区内农业科技力量同农业生产发展的整个形势相比较显得比较薄弱,灌区所涉及的乡镇农、林、水、机四大站,缺乏科技人员及农民技术员,科技投入较少。

2.6土地资源及开发潜力

**灌区总土地面积48.9km2,耕地面积5.12万亩,土地利用系数为70%。非生产用地除交通、水利用地外,乡村居民的宅地占用一部分土地,非生产用地逐步增加,耕地面积日趋减少。由于灌区需进一步续建配套,灌区内的粮经作物仍然停留在中低产量水平上,因此,灌区土地资源开发潜力较大。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在农业综合开发中,进行统筹规划,以建设好**灌区骨干工程为主,配套田间工程全面开发,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合理、科学运用、挖掘土地潜力,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彻底改变,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3.1骨干工程在灌区中的地位和作用

**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12万亩,主要分布在**垭以南。灌区规划干管一条长9.38km,支管四条长25.1km。目前,已修干渠长0.32km。灌区干、支渠骨干工程建配套后,不但促使灌区田间配套,保证灌区5.12万亩耕地灌溉用水,而且将使该地区农村人畜用水条件及乡村企业用水保证率得到进一步改善,促进农村经济快步增长。

全灌区有干沟三条长20km,支沟三条,长26km,担负着全灌区的排水任务。灌区干、支沟除排除地面径流外,还担负着灌溉退水,做到旱能灌、涝能排,是灌区建成高产、稳定高效农田的天然基础条件。

17


***

3.2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灌区现有有效灌溉面积0.4万亩,干渠0.32 km仍需对骨干工程进行续建配套。灌区骨干工程干管总长9.38km现仅有干渠0.32km支管四条总长25.1km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干管长9.38km,地形复杂。干管前段沿低山坡脚行走,岩石主要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兼有第四系粘土层;干管后段渠线均系第四系粘土层地带,此渠段跨越河沟多,河床表层多属淤泥。

(2)各条支()管基本布置在岗顶、顺岗而下,地面坡比降1/3001/500,地形比降大,流速大,易冲刷。

(3)排水骨干工程沟河多,道路交叉,需设较多桥涵。 3.3农业综合开发对水利骨干工程建设的要求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试行办法》要求,水利骨干工程项目要通过对灌区灌排骨干工程设施进行配套完善和节水改造,改善农业综合开发区的灌排条件,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提供水利保障。

灌区骨干工程及其控制性建筑物是灌区的骨架,骨架形不成,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无从做起。该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要求是,首先是对灌区引水工程干、支渠骨干工程进行续建配套,在建设好骨干工程的基础上,以建设节水工程和节水灌溉为中心,进行灌区田间工程建设;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拦河坝,拦截地表水,提高设计灌溉保证率。具体要求:

(1)干管、支管采用砼管道输水,以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减少地面建筑物及占地面积,增加设计灌溉面积,提高设计灌溉保证率。

18


***

(2)配套建设好干管、支管骨干工程上的建筑物,如:闸及减压室。 (3)配套建设好干、支沟上的交通建筑物。 3.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灌区是内乡粮食产区、优质烟产区。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下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对灌区引水工程干、支渠骨干工程进行续建配套已迫在眉睫。

(1) **县委、县政府及灌区所在乡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各项农业政策,紧紧抓住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灌区土壤及气候极适宜种植“**牌”烟叶和辣椒,县委、县政府已将烟叶和辣椒确定为灌区内的主导产业,强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扩大种植面积。但是由于该区地理置及地质条件的差异,灌区无灌溉条件等因素制约,目前,该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农民生活水平及人畜饮水条件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2) **灌区位于**县城东北部,地处山前丘陵,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适宜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灌区是**县粮经作物主要产区,由于该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偏小,降雨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匀,且灌区无灌溉条件,自然灾害频繁。尤其是冬春旱、伏旱最为明显,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据1985年至200015资料统计,干旱年份达12年,春旱、夏旱、秋旱、冬旱交替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亿元之多。

(3) 灌区干旱缺水不仅影响着农业结构调整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造成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同时影响乡镇企业发展。灌区内无好的水源,**水库是解决灌区灌溉和部分群众饮水困难的控制性水源工程。由于灌区干、支渠骨干工程未续建配套,田间工程

19


***

进行配套,群众思水盼水的愿望未能实现。据统计,灌区干旱年每户需1个劳动力150天左右到3公里以外拉水,**造纸厂每年因缺水停产60天左右。

(4) 灌区内已建有三条经路、六条纬路,形成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灌区内通讯发展迅速,电力有保证,给工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总之,灌区内基础条件好,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大。但土地资源潜力开发必须以水利为主导因素,以灌区干、支渠骨工程续建配套为先导。

(5) **经济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全县有耕地面积70万亩,现有灌溉面积15万亩。**灌区位于**县中北部,设计灌溉面积5.12万亩,在全县耕地面积及灌溉面积中占很大比重。因此,**灌区建设对改善和影响**县农业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 续建**灌区骨干工程,进行田间工程配套,县、乡、镇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群众积极性高,要求迫切。目前,县政府把**灌区建设列为内乡重点农田建设项目,工作中心、技术配备、资金等已经向灌区建设倾斜,已按农业综合开发田间工程要求,进行渠、路、林、坝(塘)、井进行统一规划,并已开始实施。现已修纬路六条,经路五条,共90km长,并且路边已种树。建设小型拦河坝9座,可蓄水50m32001年—2003年该灌区已纳入省、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总之,修建**灌区骨干工程是非常必要、非常迫切的,是加快该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而急需兴建的骨干工程,也是解决该地区水源缺乏、部分群众吃水困难急需兴建的重点工程

4 项目区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 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4.1.1地表水

20


***

灌区地表水主要有灌区内地表水、引用**水库水。 ⑴灌区内地表水

由于灌区内无实测资料,依据**水利勘测设计1973年编制的《**水利工程水文计算常用图》由径流等值线图查得灌区径流特征值:灌区内P=75%年份径流深为131mmP=50%年份径流深为210mm。灌区总土地面积为48.9km2,由此计算得灌75%年份地表水资源量为640m350%年份地表水资源量为1027m3

⑵可引水量

**水库为多年调节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58km2多年平均径流深290mm多年平均来水量1680m3,离差系数Cv0.62,取Cs=2Cv。计算出水库来水量P=75%年份为924m3P=50%年份为1476m3。与**水库历年来水资料(表2-1)统计结果相符。

由以上分析可知,灌区地表水资源总量75%年份为1564m350%年份为2503m3

4.1.2地下水

灌区地下水资源是指逐年得到更新补充的浅层地下水量,地下水资源量可根据水均衡原理求得。灌区地下水总补给量主要包括降雨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河道侧渗补给量和田间灌溉渗漏补给量。根据省地矿局对**地下水储量的划分,灌区岗丘属Ⅱ-1区,地下水可采模数为7.75m3/年·km2,埋深在4580m。根据该资料划分计算灌区地下水资源可开采总量为379m3

4.2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供水量、供需水量平衡 4.2.1 可供水量

21


***

灌区现状年(2001年)有可灌溉面积0.4万亩,主要依靠地表水供给。 现状年(2001年)灌区地表水开发主要有:

1. **水库供水。**水库兴利库容1250m3,现主要灌溉**水库下游干一、二斗,灌溉面积0.28万亩,多余水量随发电弃走。

2. 灌区内杨凹、坪坦、薛扒三座小()类水库,累计总库容为94.5m3,兴利库容库43.6m3,年可供水量为69m3。现主要灌溉三座小水库下游耕地,灌溉面积合计为0.12万亩。

3. 灌区内现有拦河堰坝15座,总兴利水量83m3,年可供水量为166m3现主要为人畜生活用水及乡村企业用水补充水源。

4.2.2现状需水量 4.2.2.1农业需水量

农业需水量以灌溉综合毛定额乘以灌溉面积。**灌区现状年灌溉面积0.4万亩,主要是利用**水库干一二斗渠引库水灌溉和利用灌区内小水库引水灌溉。根据灌区作物种植情况及灌溉管理现状,灌溉保证率75%时综合毛灌溉定额为266m3/亩,灌溉保证率50%时综合毛灌溉定额为220m3/亩。从而计算出灌溉保证率75%时,现状年农业需水量为106.4m3,灌溉保证率50%时,现状年农业需水量88m3

4.2.2.2乡村企业用水量

灌区发展农村经济主要是农业、养殖业、个体企业及季节性的农村产品加工业,用水量较少。据统计,灌区企业收入500万元,用水定额80m3/万元,经计算个体企业年用量4m3

4.2.2.3生活需水量

22


***

灌区生活用水包括农村人口生活用水和大小牲畜用水。现状年灌区农村人口3.8人,大牲畜0.48万头,小牲畜1.8万头。由于灌区现状水资源比较贫乏,用水条件较差,农村人口用水定额40L/d,大牲畜40L/d,小牲畜15L/d。经计算,现状年农村人口总用水量55.5m3大牲畜为7m3小牲畜为9.9m3综合计算灌区内生活用水总量为72.4m3

4.2.3供需水量平衡

灌区水量平衡计算中用水对象包括农业、个体企业及农村人畜用水等,由前计算知,灌区用水总量P=75%时为182.8m3P=50%时为164.4m3。灌区来水包括当地地表水、**水库供水等。由前计算知,现状年供水量远大于需水量,满足该区域用水需要。

4.3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预测、需水量预测,供需水量平衡 4.3.1可供水量 4.3.1.1地表水

地表水可供水量与地表水过程及地表水拦蓄工程、数量、规模有关,设计水平年(2010)灌溉面积增加4.73万亩,改善面积0.4万亩,灌区灌溉面积达到5.12万亩。随着灌区灌溉面积增加,将充分利用**水库兴利库容,提高地表水利用程度。在水量平衡计算时,灌区2010年地表水可供水量为**水库、灌区小()类水库、灌区拦河坝等。农业灌溉保证率75%时累计可供水量为1159m3,其中灌区地表水235m3,水库供水量924m3;农业灌溉保证率50%时,可供水量1711m3,其中灌区地表235m3,水库供水量1476m3

4.3.1.2地下水

23


***

全灌区范围内地下水资源总量为379m3,地下水可供给量与地下水埋深、井的数量分布情况、单井出水量和实际开采水平等因数有关。经分析预测2010年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51m3

4.3.2农业需水量的预测 4.3.2.1灌溉制度

****灌区内无雨量观测站及实测资料,可借用位于同一纬度,土壤组成、气候条件及灌区地形类似的邻近灌区——镇平县赵湾灌区灌溉制度分析计算结果,确定小麦、玉米、烟叶、辣椒等作物P=75%、50%不同设计年份次灌水定额见表4142

根据灌区内作物种植结构,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高产高效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以**名牌烟叶和花生为主,其种植比例小麦35%,玉米35%,烟叶45%,辣椒20%,复播指数135%。分析确定灌区中等干旱年P=75%正常综合净灌溉定额178m3/亩,节水综合净灌溉定额142.5m3/亩,平水年P=50%正常综合净灌溉定额125.5m3/亩,节水综合净灌溉为100.5m3/亩。节水综合净灌溉定额为正常综合净灌溉定额的80%。



正常灌溉定额表

4-1 单位:m3/

75%

作物

灌水次数

小麦 玉米 烟叶

3 3 3

灌溉定额

150 135 120

24

50% 灌水次数

3 3 2

灌溉定额 120 90 80


***

辣椒 综合

节水灌溉定额表

3

120 178

2

80 125.5

4-2 单位:m3/

75%

作物

灌水次数

小麦 玉米 烟叶 辣椒 综合

根据灌区灌溉制度分析结果,选定灌区中等干旱年P75%灌溉用水典型年为197410月~19759月,平水年P50%灌溉用水典型年为198110月~19829月。

根据选定的中等干旱年P75%灌溉用水(197410月~19759月),由作物种植比例及其灌水定额,计算出作物次灌水的净灌水率。灌水率计算公式如下:

qαM

βT

50%

灌溉定额

120 108 96 96 142.5

灌水次数

3 3 2 2

灌溉定额

96 72 64 64 100.5

3 3 3 3

式中:q —净灌水率 (m3/s·万亩) M —灌水定额 (m3/)

25


***

T —灌水延续天数 () α—作物种植比例 ( % );

β—系数,灌区每天引水24小时,持续灌水,β=8.64 作物次灌水的净灌水率见表4-3

设计典型年灌水率(修正)计算表 4-3

灌水时间(月-日)

作物种植比作物

(%)

灌水次数

m3/亩)





(天)

亩)

小麦 玉米 烟叶

35 35 35 35 35 35 45 45 45

1 2 3 1 2 3 1 2 3

50 50 50 150 45 45 45 135 30 30 30

26

12-11 3-11 5-1 6-11 7-17 8-31 4-2 5-29 7-11

12-19 3-19 5-9 6-19 7-25 9-8 4-7 6-3 7-17

9 9 9 9 9 9 6 6 7

0.225 0.225 0.225 0.203 0.203 0.203 0.260 0.260 0.223

灌水定额

持续时间

m3/s·灌水率q


***



45 20

4 1 2 3 4

30 120 30 30 30 30 120 177.7

8-6 6-19 7-11 7-26 8-12

8-11 6-24 7-17 7-31 8-17

6 6 7 6 6

0.260 0.116 0.099 0.116 0.116

辣椒

20 20 20

综合

5





由上表绘制设计灌水率图并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后的灌水率图,选用**灌区设计灌水率值为0.32m3/s·万亩。设计灌水率修正图如下。

设计典型年正常灌溉单位面积净灌溉用水过程见表4-4,节水灌溉单位面积净灌溉用水为正常灌溉的80%。

设计典型年单位面积净灌溉用水过程表 4-4



(m3/s





)







10



0



27

0





4



0







0.260

6



m3/





)



13.5

(m3/s



m3/


***



11



12



1



2



3



0 0 0 0 0 0.225 0 0 0 0 0 0 0 0 0.225 0

9 9

17.5 17.5

9 8 7 6 5

0 9 3 3 9/2 4 7/4 5/6 5 1/6 9

17.5 6.75 6.75 17.75 4.0 26.49 14.78 11.25 8.25 15.75

0.225 0 0.260 0.260 0.203/0.116 0.116 0

0.322/0.203 0.203/0.116 0.260 0.260/0.116 0 0.203 0 0



4.3.2.2农业需水量 ⑴灌溉面积

**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12万亩。其中采用正常灌溉方式的灌溉面积占70%3.58万亩;采用节水灌溉方式的灌溉面积30%1.54万亩。设计灌溉保证率为75%时,

28


***

全灌区综合净灌溉定额为167.4m3/亩,设计灌溉保证率为50%时,全灌区综合净灌溉定额为118m3/亩,

⑵农业需水量

灌区农业需水量以综合毛灌溉定额乘以灌溉面积计算。本次灌区干、支渠骨干配套工程达到高标准建设,积极推行节水工程措施,尽一切可能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灌区干管、支渠、斗渠均采用钢筋砼低压管道输水,渠道水利用系数均为0.98,农渠、毛渠采用砼硬化衬砌,渠道水利用率均为0.95,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0,并考虑灌区30面积高效节水,经计算全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5则全灌区综合毛灌溉定额灌溉保证率75%时为223m3/亩,灌溉保证率50%157m3/亩。由此计算出灌区设计水平年(2010年)农业用水量灌溉保证率P=75%时为1141m3,灌溉保证率50%时为804m3

4.3.2.3乡村企业用水量

乡村企业用水量采用万元产值用水量计算。现状年乡村企业发展比较缓慢,年产总500万元。2001年后,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村办企业发展速度会加快,乡村企业年增长率达21.5%2010年达到3500万元,单位产值用水量为97m3/万元,则灌区乡村企业年需水量总量为34m3

4.3.2.4生活用水

灌区生活用水,包括农村人口生活用水和大小牲畜用水。现状年农村人口3.8万人,人口增长率按5‰,预计2010年灌区总人口为4.0万人,人均用水量50L/d,则设计水平年(2010)农村人口生活用水为73m3

现状年大牲畜0.48万头,小牲畜1.8万头,2001年至2010年分别以2.9%2.3%

29


***

速度增长。经计算,设计水平年(2010)分别达到0.64万头和2.3万头。大牲畜设计用水定额为50L/d小牲畜用水定额为20L/d2010年大牲畜年用水量11.7m3小牲畜年用水量16.5m3

综上,设计水平年(2010)灌区内人畜生活用水总量为101.2m3 4.3.3供需水量平衡

灌区用水对象包括农业、乡村企业、农村人畜吃水,来水包括灌区地表水和引**库水和地下水。根据用水特点,农村人畜饮水、乡村企业用水主要采用地下水,此部分总用水量135.2m3,可供水量151m3,用水小于来水。

灌区农业用水主要靠**水库供水和灌区小水库及拦河拦河坝等地表水。由前计算出灌区设计水平年(2010年)灌溉保证率P=75%时农业用水量为1141m3,地表水可供水量为1159m3,其中灌区水库及拦河拦河坝地表水235m3,水库供水量924m3灌溉保证率50%时农业用水量为804m3地表水可供水量1711m3其中灌区水库及拦河拦河坝地表水235m3水库供水量1476m3来水均能够满足灌溉用水要求。

根据中等干旱年P75设计典型年(1974.101975.9)灌溉用水过程,并用相应年份**水库来水与灌区自流灌溉面积作物需水量进行动态平衡分析。在水量平衡分析时,灌区小水库及拦河拦河坝等地表水与**水库供水统一调度,并以优先利用灌区小水库及拦河拦河坝等地表水为原则。具体兴利调节计算见表4-5

****灌区兴利调节计算

4-5 P=75% 2010年份) 单位: m3

30


***









W



111.10

2 11 12 1 2 3

19.4 16.7 14.3 11.9 9.5 2.0 4

2.7 19.6 9.7 5

5.4 4.6 6

3.5

1.4 1.2 1.1 0.9 0.7 0.1 0.2 1.5 0.7 0.4 0.3 0.3

112.3

112.3 86.6

112.3

43.3 43.3

21.6 2.7 2.5 0.7 0.3

60 10

30.7 109.6 86.6 99.8 42.6 43.1

8.3









W

W













W

W

W











**

-







(

)

(+)

(-)



555.2

111.2 666.4

19.4

14.3 11.9

2.7 19.6

5.4

14.0 100.1 84.6 90.1 38.0 39.6

685.8 671.8 686.1 698.0 597.9 513.3 516.0 535.6 445.5 450.9 412.9 373.3



31


***

1.7 4.8 26.9 20.6 7

209.

0.1 0.4 2.0 1.5

113.9 25.7

170.0



0.5 3.5

6

113.9 25.2 160.5

26.9



112.2 20.2 139.9

261.1 240.8 267.7 127.8 110

17.8

15.7

6 204.

15.2

1 8

30.7 10.1 41.9 106.9

5 36.3





924

2.7 69 8.0 2.3 0.8 3.1

94.8 15.7 50 29.2 180.4 290.4

72.2 15.2 10 47.0 157.1 447.6

52.9

101.1

2.3 3.9

30

50.6 67.2

10.1



19.9 25.3

427.6 437.7 412.4



106.5 518.9

1140.8



69 17.8

166

36.3 684.1 17.8

555.2

17.8

905.9 701.9



注:1.水库死库容为110m3,兴利库容为1250m3

2.拦河坝来水为灌区内小水库及拦河拦河坝等地表水。来水过程按降雨情况分配。 5 项目规划设计 5.1建设指导思想

32


***

⑴该工程项目以**灌区干、支管骨干工程建设为基础,通过田间配套灌溉,解决农业灌溉用水,提高灌水保证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⑵项目区水利建设,以建设引水骨干工程为主,同时综合开发和利用区内各种闸、坝、堰、塘等工程进行调蓄,保证灌溉用水量,并积极做好田间工程配套。

⑶灌区建设中,因地制宜地发展节水灌溉、高效利用区内水土资源。

⑷在工程规划布置上,要考虑上、下游,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水利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统筹兼顾。

5.2总任务与本期建设目标 5.2.1总任务

**灌区规划设计灌溉面积5.12万亩,其中新发展灌溉面积4.72万亩,改善灌溉面0.4万亩。灌区范围内规划建设干管一条,长9.38km,支管四条,总长25.1km干斗八条,总长5.5km,全部为钢筋砼预制管道。

灌区干、支管()共布置主要建筑物及设备246座(个),其中隧洞2座,闸阀57个,空气阀52个,泄水阀26个,阀门井109座,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12万亩,田间工程已配套0.4万亩,仍有4.72万亩需进行田间配套。

5.2.2本期建设目标

**灌区灌溉面积5.12万亩,本期工程主要是建设干、支管骨干工程

**水库干管总长9.38km,其中新建9.06km,改建0.32km。支管4条,总长25.1km

工程管理设施:建设管理5处,共计500m2

33


***

5.3选项原则

⑴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必须选择在农业综合开发区内,并有可靠的农业灌溉水源保证。

⑵选择土地资源丰富,增产潜力大,效益好的区域,以投资少,受益大。

⑶项目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地方财政有配套能力,配套资金有保证,能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⑷当地政府和群众要求迫切,农业生产急需的项目。 ⑸选择的工程项目,有前期工作基础。 5.4建设标准

5.5.1设计水平年和保证率

**灌区工程设计水平年为2010年,充分考虑**水库及灌区内各种水利工程的调蓄作用,结合作物种植结构及当地水文、气象等条件,综合分析确定,灌区设计灌溉保证率采用75%

5.5.2工程等级和建筑物级别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按照灌区面积,确定**灌区工程规模为中型,工程等别为Ⅲ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

5.5.3排涝标准

灌区干、支沟排涝标准5年一遇,防洪标准10年一遇。 5.5灌区建设规模

**灌区位于**省西南部,总土地面积7.5万亩,设计灌溉面积5.12万亩,其中,**

34


***

1.5万亩,**2.5万亩,**1.12万亩。灌区新发展灌溉面积4.7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4万亩。

**灌区规划共需建设干、支管5条,其中干管一条长9.38km设计流量2.20m3/s支管四条,总长25.1km设计流量0.300.71m3/s。全灌区共规划骨干排水沟5条,干支管建筑物及设备246座(个),其中隧洞工程2座,闸阀57个,空气阀52个,泄水阀26个,阀门井109

5.6规划布局

5.6.1干、支管()工程布置 5.6.1.1布置原则

**灌区以自流灌溉为主,结合塘、坝小范围取水。在进行管系布置时,因地制宜,堰、塘取水与自流结合统一规划布置。

⑵灌区管路尽可能按照行政区划布置,同时兼顾上下游。

⑶充分利用当地水利资源,开采地下水,拦蓄当地径流,以保证水量充足,满足农业灌溉、人畜饮水及工副业生产要求。

⑷结合当地实际和发展要求,发展节水灌溉。 5.6.1.2干、支管布置

**灌区整个管系根据灌区地形情况,并考虑地质条件,共规划干管一条,支管4条,总长34.48km,其中干管一条长9.38km,支管四条长25.1km。灌区内主要干、支管布置如下:

(1)干管规划布置

干管由**水库大坝右端电站尾水管起,自233.4米高程沿山坡向东南敷设,到南沟

35


***

转向西南,以隧洞穿杨池沟北山头,顺山坡向南至花北河,穿花北河并沿公路西侧向南,以隧洞穿**岈,后沿山坡向西南经秦家沟到老庄北、杨营、小曹沟进入**乡大孙沟曹家南,退水至西部河沟结束。干管采用钢筋砼预应力预制管道,管道采用标准为GC197-76GC114-76;干管全长9.38 km,其中隧洞两段长0.55km

(2)干管水力计算

干管水力计算任务:由干管设计流量及压力水头通过水头损失的试算,确定适宜的干管管径,同时又要保证有足够的压力水头满足输水要求。

干管水力计算:干、支管采用续灌,支管流量之和即为干管流量,根据支管进水口位置,将干管分为四段分别计算,各段由推求出的干管设计流量,先按经济流速V

经济

=0.81.5m/s定一个管径,根据公式计算出水头损失,看压力水头是否满足输水,如不合适再假定一个管径进行试算,最后确定出合适的管径。水头损失包括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公式为:

Qm

沿程水头损失hffbl

d

式中:hf——沿程水头损失,m f ——沿程水头损失摩阻系数; Q ——管道中通过的流量,m3/s m ——流量指数; d——管径,m b——管径指数; l——管道长度,m

36


***

ζv2

局部水头损失hj

2g

式中:hj——局部水头损失,m ζ——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v ——段面平均流速,m/s g ——重力加速度,m/s2 计算成果见表5-1 (3)支管规划布置

为减少输水损失,达到节水目的,利用地形高差,干管以下支管采用砼管道输水(称为支管)。结合灌区地形,灌区共规划4条支管,全长25.1km。一支管自**镇袁庄村东沿岗南下,至**镇石桥村北部东折至平坦水库,全长4.0km;二支管自**乡杨营东向南**镇大杨湾村,全长12.5km三支管自**乡杨凹村南起向南至宋沟村北,全长6.5km四支管自**乡东孙沟秦家向南至**镇显圣庙村,全长2.1km。结合地形,在干管上布置干斗8 条,总长5.5 km。具体布置见《****灌区骨干工程布置图》。支管、干斗管采用钢筋砼预应力预制管道,其余采用钢筋砼自应力预制管道,采用标准为GC197-76GC114-76GB4084-83

(4)支管水力计算

支管续灌,斗管轮灌,一条支管同时供水的斗管流量之和即为支管设计流量,支管也根据斗管进水口的位置分段进行水力计算,方法同干管,计算成果见表5-1



干管、支管及干斗管规划成果表 5-1

37


***









(m)



(m3/s)





(cm)

580

0+0005+800 5+8006+400

180

6+4008+200

118

8+2009+380

6+380

4.00

0.76

0.31

6040 100



7+080

12.5

1.77

0.71

50



8+630 10+080

6.5 2.1 5.5

1.04 0.72 0.83

0.42 0.30

8050 6040 5025

** ** ** ** ** ** ** ** ******





0

0.72

0.31

60







0

1.90

0.81

100







600

3.67

1.56

120







0

5.12

2.20

150





38


***

5.6.1.2排水沟布置

**灌区属岗丘地带,岗沟相间,地貌为北高南低,形成自然排水体系,且切割较深,已满足十年一遇排涝标准。灌区排水可直接汇集于河沟内,并流入*河、*河,骨干排水沟不需重新规划建设,仅对部分排水沟进行清淤、疏浚。排水沟上的建筑物由县、项目区乡镇、村自筹资金,规划建设。

5.6.2建筑工程布置

灌区属岗丘地带,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干管傍山、穿洞、跨河,采用预制钢筋砼管道埋入地下,除需修建隧洞工程较大外,只需设闸阀、泄水闸、排气闸等建筑物及设备。()管沿岗丘分水岭布置,也采用砼管道埋入地下,所以建筑物很少。建筑(设备)统计见表5-2

干管、支(斗)管主要建筑物(设备)规划统计表 5-2















2

2 16 10 14 10 5

8 10 8 14 8 4

8 4 4 6 3 1

10 26 18 28 18 9













39


***

2 57 52 26 109

(1)隧洞

干管穿越杨池沟及**岈山头需建隧洞两座。

杨池沟隧洞长350米,洞埋深1035米,地层岩性为荡泽河组片麻岩系,主要有斜长片麻岩、片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岩石走向韦东西向,倾角60o。洞轴线与岩石走向基本垂直,与岩石斜角交角较大,无较大断层,。但岩石已风化,需要衬砌。

**岈隧洞洞长200,埋深825米,隧洞前段约80米为大理石,后段为黑云母花岗片麻岩,岩石走向为西北东南向,大理岩上部南倾角约80o,洞轴线与岩石走向基本垂直,两类岩石之间,为断层,地面高差约1.0米。

隧洞采用城门洞形,结合管道直径及施工等因素,确定断面尺寸b×h=2.5×2m矢高1.25m,杨池沟隧洞全段衬砌,**岈隧洞局部衬砌,均用C15砼衬砌。

(2) 闸阀

为调节流量,方便管理,各个干、支(干斗)管首端均设闸阀。同时考虑到工程际情况,在预设斗管首端预设闸阀,预留出水口。

(3) 空气阀

管道敷设随地形起伏,充水时在弯管道的高处常会积聚一定的空气,这样积聚管道中的空气不但会影响管道的过水能力,而且会造成管道内水压的波动。空气阀的作用是当管道那存在空气时,自动打开通气口,管内充水时进行排气后,封口块在水压的作用下自动封口;当管内产生真空时,在大气的压力作用下打开出水口,使空气进入管内,防止负压破坏。

因此在管道向上拱起高差较大的地方都要设置空气阀以便在通水开始时排除管内

40


***

的空气。

(4) 泄水阀

工程管道为地埋管,但局部管道要露在地面,部分管道未有埋在冻土层以下,同时也为了便于检修,排除管内淤泥等杂物,所以在管网的低处设置泄水阀。以便在冰冻、检修前和清淤时将管内积水和淤泥等杂物排空。

(5) 阀门井

因为管道为地埋管,为保护闸阀及空气阀,同时为了检修方便,在设有闸阀及空气阀处设立阀门井。

(6) 镇敦及管垫

为了保护管道,保证管道连接的可靠性,在管坡较大,管道改变方向,以及三通管处设立镇墩。由于本工程采用管径较大,地质、地形情况复杂,为了保护管道,保证管道连接的可靠性,减少不均匀沉陷,减少管道渗漏,所以在除基础为较好岩石外,管道底部敷设20cmC10砼管垫。

5.6.3田间工程布置

田间工程指支管以下的输水系统及田间灌水措施,根据**灌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农田灌溉现状,灌溉对象等,拟将灌区田间工程分三种型式布置,即田间明渠输水、地面灌溉,低压管道输水、连接地面移动软管灌溉和低压管道输水、连接地面滴灌。

1)田间明渠输水、地面灌溉:灌区大部分采用此种布置型式,在支管出水口设斗渠,大致垂直于斗渠设农渠,此为田间输水系统,灌水方法采用畦灌、沟灌等地面灌溉技术。

2)低压管道输水、连接地面移动软管灌溉:一支管及二支管的一斗管效益范围

41


***

采用此种布置型式,在斗管上设毛管,毛管上设给水栓,灌水方法为在给水栓上连接地面移动软管灌溉。

3)低压管道输水、连接地面滴灌:二支管的二、三斗管效益范围采用此种布置型式,在斗管上设PVC毛管,毛管上设给水栓,灌水方法为在给水栓上连接地面TPC滴灌带。

5.7设计最佳方案选择 5.7.1项目区位置的选定

项目区位置在**水库以南,灌(张)—二(郎坪)公路以西,**乡朱沟村以东,**镇大杨湾村以北。规划建设的干、支管骨干工程是:干管自**水库电站尾水管出口至**乡大孙沟曹家;一支管自**镇袁庄村东起沿岗南下,**镇石桥村北部东折至平坦水库;二支管自**乡杨营东向南至**镇大杨湾村;三支管自**乡杨凹村南起向南至宋沟村北;四支管自**乡东孙沟秦家向南至**镇显圣庙村。

根据农业综合开发对水利骨干工程投资精神,重点建设干、支管骨干工程,其田间工程,由**县、灌区乡镇村规划实施,县委、政府从1999年起已组织灌区效益区的干群对田间工程进行实施。

在灌区骨干工程选择时,对干、支管骨干工程组织省、市、县水利技术人员实地勘测,进行综合分析,从全灌区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下列内容作为比选的主要因素,选出有利于全灌区发展的最优方案。

水利骨干工程有较大的控制面积,全灌区用水条件好,灌溉水利用系数高; ⑵当地干部群众对项目要求迫切,积极性高; ⑶项目区工程量小,投资少,管理方便,维修资金少。

42


***

根据上述内容,纵观全灌区各区域,对水利骨干工程干、支管进行方案比较,选定该项目区位置为最佳方案。

5.7.2管道输水型式选定 (1)干管钢筋砼管道暗管输水

由于灌区属岗丘地带,灌区北部即干管管线经过地段,地形复杂,沟壑纵横,且沟壑均为南北走向与干管管线呈十字交叉。规划输水形式提出砼管道暗管输水和梯形渠道明渠输水两种方案。根据干管管线地形特点,无论采用管道输水或明渠输水,均需建隧洞等输水建筑物,若采用明渠输水方案,需要深挖方、高填方,还需桥梁15座、涵洞10座、渡槽6座以及闸门14个。而采用钢筋砼管道暗管输水不受地形限制,明显减少挖、填方量,且建筑工程量少,投资少;管道为预制钢筋砼管,便于施工,减少工期;采用明渠易在发生洪水季节发生滑坡,堵塞渠道,日常管理维护不变,而采用钢筋砼暗管输水则可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减少占地,避免破坏森林、草地,从而保护环境免受破坏。两种方案工程量比较见表5-3



干管方案比较表 5-3











()

14.4

1



m3

30.24

7.6m3

15.96





()



43


***

2 3



5.8m3 14m3 0.87

147.96 91.7

2.2m3 8.1m3

56.12 53.06

4 C15

m3

251.76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C10

C10

14 0.6m3 10 15 1 6 100

22.15 79.34 28.48 16.18 39.27 18 50 775.08

3800 m3 9060 m 10 18 300 m3

84.30 612.18 3.54 11.18 7.46 718.66





通过上表及其他综合因素比较,确定干管采用预制钢筋砼暗管输水。 (2)支管砼管道暗管输水

支管输水提出明渠输水和砼管道输水两种方案。方案一,支管工程采用明渠输水方

44


***

案。四条支渠均垂直等高线布置,沿分水岭而下,渠道弯曲,四条支渠总长达31.5km地面坡降1/1001/400灌区土质差,易冲刷,桥涵、跌水、分水闸等建筑263处,管道管护房106处,工程数量大。方案二,采用砼管道输水方案。其优点是:一是不受地形条件限制,能克服明管方案中的不足;二是管线短,支管四条总长25.1km,缩短6.4km;三是支管土石方总工程量为45.32m3,只占明渠土石方工程量的82.6%四是建筑物少,且管护设备少,仅建管理4400m2,是明渠的42%;五是管理便,可实施计量供水;六是水利用系数高,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75。因此砼管暗管输水为最优方案,为支管骨干工程的采用方案。

5.7.3建筑物型式的确定

以节水及节约投资、便于管理为目的,进行了建筑物型式优化设计

在干、支管闸阀布置上,分水闸按照分水口位置布置。干、支(斗)管采用钢筋砼预制管道;各干、支(斗)管道根据不同流量,选用不同型号闸阀。根据管径选择不同型号的空气阀、泄水阀。

5.7.4田间工程型式选择

田间工程型式的选择应遵循高效利用本区水土资源,土地效益与灌溉技术投入相适应的原则,本着事实求是、因地制宜的态度选择适合的田间输水技术及灌水方法。本灌区为岗丘区,岗洼相间,地形起伏,适合利用地形落差形成的自然水头发展低压管道灌溉技术。作物种植结构主要为“内乡188”小麦、**牌”烟叶及优质朝天椒,经济益较显著,适合采用较先进的灌溉技术,根据灌区经济条件,拟将地形起伏较大又以种植高效经济作物为主的地区采用连接地面移动软管灌溉技术,其比例约占整个灌区的30%左右,其它的采用传统地面灌溉技术,但对田间灌水方法进行改进,改过去的漫灌

45


***

为沟畦灌及其它的节水灌水方式。

6 项目区的主要建设内容 6.1工程建设内容及主要单项工程

项目区工程主要包括一条干管、四条支管及8条干斗管,总长39.98km,其中干管长9.38km,支管四条总长25.1km,干斗管5.5km;支沟排水工程利用原河道,不需进行建设。

主要单项工程如下:

干管一条长9.38km设计流量2.20m3/s设计灌溉面积5.12万亩(其中0.4亩为已成灌区)

支管四条总长25.1km,一支长4.0km设计流量0.31m3/s设计灌溉面积0.76万亩;二支长12.5km设计流量0.71 m3/s设计灌溉面积1.77万亩;三支长6.5km设计流量0.42 m3/s设计灌溉面积1.04万亩;四支长2.1km设计流量0.30m3/s设计灌溉面积0.72万亩。

6.1.1干、支管、干斗管工程

灌区内干、支管工程总长37.14km,全部采用预应力钢筋砼预制管,其中干管长9.38km,各段如下:

0+0005+800段:管道直径为150cm,壁厚10cm,管道内压标准为0.60.8Mpa

5+8006+400段,管道内压标准为0.6Mpa管道直径为120cm壁厚80cm管道内压标准为0.6Mpa

6+4008+300段:管道直径为100cm,壁厚7cm,管道内压标准为0.6Mpa

46


***

6+4008+300段:管道直径为60cm壁厚5.5cm管道内压标准为0.6Mpa 支管四条,总长25.1km,采用钢筋砼预制管,除直径大于80cm(含80cm)采用预应力预制钢筋砼管外,其余采用自应力预制钢筋砼管,其中:

一支长4.0km,管道直径为6040cm,壁厚4.56cm,管道内压标准为0.40.5Mpa

二支长12.10km管道直径为10050cm壁厚5.59cm管道内压标准为0.50.8Mpa

三支长6.5km,管道直径为8050cm cm,壁厚5.57cm cm,管道内压标准0.40.5Mpa

四支长2.1km,管径为6040cm ,壁厚4.56cm cm,管道内压标准为0.40.5Mpa

另外有六条干斗,管道直径为2550cm壁厚3.55.5 cm管道内压标准为0.40.5Mpa

6.1.2干、支管建筑物及设备

**灌区工程规模为中型,工程级别为三等,因此干管上建筑物按三级建筑设计支管建筑物按四级设计。该灌区内干、支管只需建各种建筑物及设备246座(个),其中干管设闸阀2个,空气阀8个,泄水阀8个,阀门井10座,隧洞2座;支管及干斗管合计设闸阀55个,空气阀44个,泄水阀18个,阀门井99座。

6.1.3田间工程

对明渠输水的田间工程,斗、农渠采用混凝土U型渠道输水,田间进行土地平整,岗丘地带田块梯田化,同时对沟、路、林进行综合整治,形成田成方、渠成网、沟相通、

47


***

路相连的高效示范农业基地。对连接地面移动软管灌溉的田间工程,采用灌溉 用普通聚氯乙烯管道输水,出水口连接PE软管移动灌溉。

6.1.4工程管理设施

**灌区属续建项目,为今后搞好灌区管理,需成立灌区管理5处,每处需建房100m2,共计500m2。另外,为水费的合理收取,需安装计量设备32套。

6.2工程数量

项目区工程,干、支管开挖土方工程量,按地形实测资料进行计算,管上建筑物,根据不同情况,不同要求分别进行计算。

项目区工程数量,包括干、支管开挖回填工程量,干、支管配套建筑工程量,上工程全部完成,共需工程53.32m3,其中土石方开挖26.48m3,土方回填21.32m3,预制钢筋砼管道4万延米,砼及钢筋砼5.5m3

6.3主要材料、设备及数量

**灌区干、支管骨干工程全部建成共需水泥3610吨,钢筋11吨,钢材20吨,木45m3,碎石1.33m3,砂0.91m3,总工日37.32万个,设备需闸阀57个,空气阀52个,泄水阀26个,量水设备65套。

6.4建设期限

**灌区干、支管骨干工程为续建项目,总工程53.32m3,共需工日37.32个。该工程量属农田水利工程,但当地劳力有限,为使工程建设速度加快,早日建成,早效益,土方开挖采用专业队,回填由当地群众利用冬播后至春播前4个月时间回填,管道衬砌及建筑物等兴建采用专业施工队伍,全年施工。

当地建筑材料充足,交通便利,材料供应有保证,地方政府和群众要求迫切,如工

48


***

程批复快,资金到位及时,工程便可早建成,早收益,此项工程建设期定为2年。

7 工程估算 7.1 工程概况

**灌区水利骨干工程新建干管一条,支管4条,干斗管8条,建筑246座。该灌区工程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开挖19.34万立方米;石方开挖7.14万立方米;土方回填21.32万立方米;砼及钢筋砼5.52万立方米。主要材料用量为:水泥3.61万吨;碎石0.91万立方米;砂1.33万立方米;钢筋11吨;木材45立方米。总工日37.32万个。

7.2 投资主要指标

工程投资2535.3万元。其中建筑工程1816.38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工程67.20万元,临时工程134.92万元,其它费用352.58万元,预备费164.22元。该工程中央投资800万元,省投资500万元,地方自筹1235.3万元。

7.3 编制依据

1.**水利*水计字1995126号文颁发的**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设计(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

2.**水利*水计字1995097号文颁发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3.安装工程1992年水建(199363号文颁发的《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中小型)

投资估算指标按预算定额乘以1.13的估算系数。 7.4 设计估算编制中存在的其他应说明的问题 7.4.1 基础价格

49


***

1.工资单价:专业队伍施工的工程15.77/工日,民工土方工程5/工日。管道及其它建筑物的土方工程按民工施工。

2.主要材料、设备价:主要建筑材料价按**县城现行市场价计算。闸阀、空气阀、泄水阀采用**市上街阀门厂产品价格,预制钢筋砼管道采用**市市政预制管厂价格。

3.施工用水、电、风单价:水价1.0/立方米;电价0.60/度;风价0.08/立方米。

4.机械使用费:将第一类费用乘以1.1的调整系数。 7.4.2 取费标准

1.其他直接费:以基本直接费为基数,专业队伍施工建筑工程3%计,安装工程4%计,民工施工按1.5%计。

2.间接费:石方工程按直接费的17%计算,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分别按人工费的50%100%110%计算,其他工程按直接费的14%计算。均乘以0.8的系数。民工施工的土方工程按人工费的30%计算。

3.计划利润:专业队伍施工的工程按直接费和间接费之和的7%计算,民工土工程不计此项费用。

4.临时工程

①房屋建筑工程:按其第一至第四部分至本项累计建安工作量的3%计算。 ②其他临时工程:按其第一至第四部分合计建安工作量的3%计算。 5.其它费用 建设管理

建设单位开办费、建设单位经常费、项目管理费:按第一至第四部分合计建安工作

50


***

量的2.5%计算。

工程监理费: 按第一至第四部分合计建安工作量的2%计算。

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费:永久占地按每亩耕地前三年平均产值的四倍计算,5000/亩;临时占地按前三年平均季产值计算,为600/亩。

生产管理单位准备费

其中:生产管理单位提前进场费、生产职工培训费、管理用具购置费:按第一至第四部分合计建安工作量的0.5%计算。备品备件购置费、工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按第二、三部分设备费的0.5%计算。

③科研勘测设计

科学研究试验费按第一至第四部分合计建安工作量的0.5%计算;勘测设计费按第一至第四部分合计建安工作量的2.5%计算。

其它

预算定额编制管理费:按第一至第四部分合计建安工作量的0.05%计算。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费:按第一至第四部分合计建安工作量的0.15%计算。 工程保险费:按第一至第四部分合计的4.5 计算。

材料价差:材料预算价格与进入工程单价的价格之差乘以相应的材料用量。 税金:按施工企业营业额的3%计列。 6.预备费

工程在两年内完工,只计基本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投资估算第一至六部分合计10%计算。

8 项目组织建设与运行管理

51


***

8.1项目组织机构的设置 ⑴灌区管理现状

**水库灌区目前未建成,未成立灌溉管理机构,无专业管理人员,现利用的一干斗,**水库管理所代管,其他小型水利工程由各乡镇的效益村自用自管。

⑵项目机构及管理人员

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在灌区骨干工程建设时,成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由农业副县长担任,由计划水利、农委、财政、审计、农业、林业、土地、电业、公安等局(委)副局长(副主任)及有关乡镇长组成。工程建设管理研究制订项目实施计划,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协调各部门工作,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项目工程实施指挥部下设行政财务、技术、物资供应、治安等科室,每科室23名人员,负责具体业务工作。各办公室主要职责是:

办公室负责日常行政事务工作,做到各单位、各项目协调;财务办公室负责财务管理、资金筹措,保证资金及时到位;工程技术办公室负责工程计划工程招标、投标及工程施工;物资供应办公室负责施工中所需料物、设备的采购供应;质量检查监理办公室负责对工作质量检查、监督;治安室负责施工中的安全、防范教育,搞好施工秩序。

8.2项目实施管理

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项目,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进行管理,该项目的实施是在灌区工程建设管理局的领导和监督下进行。

为按时完成项目工程建设,发挥效益,在干、支骨干工程建设的同时,田间配套工程也同时实施。

该项目工程工期短,任务大,标准高,技术性强,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实行竞

52


***

争性招、投标程序,选择施工单位,并与中标单位签订施工合同,中标单位组织实施,做到资金、材料、技术力量落实,如期完成任务。在施工过程中实行建设监理制,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以加强工程质量,控制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竣工后,及时组织验收,办理交接手续,管理单位进行运行管理维护,发挥工程效益。

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管好财务,做到专款专用,保证工程建设资金及时到位,以使工程顺利实施,按时完成。

8.3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

**水库灌区是一个续建配套灌区,灌区建成后,首先建立灌区灌溉管理机构,负责对全灌区工程进行维护、养护、征收水费工作。在水利工程运行与维护管理上,采取专管理机构和群众管护组织相结合的维护管理体制,专业机构主要管理维护干支管、干斗管骨干工程及其管道建筑物,群众管护组织管理维护坝、塘、库、井及田间工程

工程运行管理是以**水库水源为主,适当开采地下水,有条件地拦截地面径流,配水统筹兼顾,主要小水库集中于管理部门,其他单位和个人无权调用。要节约用水,以自流为主,结合井、坝、塘进行提灌。认真执行灌区工程运行与维护的规章制度,加强工程养护维修,保证正常供水;所有用水单位必须按照成本水价并结合省政府规定的水费标准向供水单位按时交纳水费;管理单位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收入,尽可能降低供水成本价格。

工作运行维护程序上,管理单位要做好用水计划,做好运行记录,对工程在运行工程设施、设备出现的故障,及时抢修。工程岁修和大修的原则是干、支骨干工程其上建筑物、设备由专业管理机构负责,田间工程由所效益乡镇水利站或农户负责。根据此原则专管机构的维护工作应作计划报到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工程实施后,由

53


***

批准单位验收。

8.4供水成本分析及水费征收 8.4.1供水成本分析

按照水利部财字(1995)226号文“关于印发水利供水生产成本费用核算管理规定》及国务院、水利部有关“新水新价”的通知”,执行农业供水生产成本核算。

水利供水成本有直接工资、直接材料、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包括水源工程**水库)分摊的年运行费和折旧费以及灌区骨干工程的年运行费和折旧费。

**水库工程投资(不含群众投劳)为362.33万元,后又进行了除险加固投资120万元,合计482.33万元。由于水库已建成27余年,年折旧费率适当提高,年折旧率3.5%计,年折旧费为16.9万元;水库年运行费为15万元。**灌区建成后,水库的功能主要是灌溉,其灌溉分摊系数取0.80

灌区骨干工程投资2525.30万元,年折旧费率2.6%,年折旧费为65.7万元;年运行费为63.45万元。

农业供水成本合计为154.67万元

农业灌溉用水量,即该工程经济使用期年均的引水量即1141m3

农业供水生产成本

农业供水生产成本

0.136

农业实际用水量

此次农业供水生产成本的分析是以投入和供水量进行静态预测,经计算分析,**库灌区农业生产供水生产成本为每立方米水价为0.136元。

8.4.2水费征收

根据国务院(1985)94号文精神,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体现水的商品化,促进节约用水,保证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必须实行有偿供水,一切用

54


***

户都要按规定向管理单位交纳水费,要认真贯彻**省《关于加强水利工程水费计收和管工作的意见》*(1991)89号文和**省物价局及水利厅《关于加强我省水利工程水费代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价费字(1997)091]文的规定。

随着水的使用商品化,水已成为商品进入市场,必然会受到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可以预测,随着水资源的日趋紧张,水费一定会逐年提高,以体现水的固有价值。

9 综合效益分析 9.1经济效益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主要为农业灌溉效益,并按有、无灌溉项目对比进行计算,在计算时采用分摊法计算干、支渠工程效益。

工程的骨干工程建成后,可新增灌溉面积4.7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4万亩。灌区内主要种植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烟叶、辣椒,其他还有芝麻、豆类、红薯,比例很小,为简化计算,现选小麦、玉米、烟叶、辣椒四种作物为代表计算经济效益,根据农业结构调整规划,作物种植比例为小麦35%、玉米35%、烟叶45%、辣椒20%,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积粮食作物小麦增产180kg/亩,玉米220kg/亩,经济作物烟叶60kg/亩,辣椒100kg/亩。市场价格小麦1.1/公斤,玉米1.2/公斤,烟叶8/公斤,辣椒3/公斤。

经计算,工程项目全部发挥效益后,粮食年增效益827.9万元,经济作物年增效益1443.5万元,合计2271.4万元。现水利分摊系数利用0.5,由于这次项目工程投资干、支渠骨干工程,因此在经济效益分析中增加骨干工程分摊系数,经分析骨干工程益分摊系数为水利分摊系数的0.5,净增效益为567.9万元。

9.2社会效益

55


***

9.2.1水利骨干工程建成,可抗御农业自然灾害

**水库灌区自然灾害频繁,主要是旱灾,旱灾有早春旱、夏旱、冬旱,旱灾又以夏(伏旱)为多见。工程建成后,灌区5.12万亩耕地可完全免受旱灾的威胁,成为高产稳产高效农田。

9.2.2改善了农业条件,促进农业增产

工程建成后,随着田间工程的配套,可加强农业措施的实施,如平整土地,增施有机化肥,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使中低产田变为稳产、高产、高效农田。

9.2.3带动本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该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灌溉农田,减少旱灾损失,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而且可带动林、牧、副、渔业发展,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增加农村劳力人口就业机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9.3环境效益

**灌区为岗洼相间的丘陵区,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降雨量为790毫米,**市降雨低值区,但由于地形差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降雨集中在汛期,加之缺乏有效的拦蓄工程,天然径流得不到充分利用,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水要求,致使旱灾连年发生。灌区内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且比降大,暴雨过后,河道经常干涸,该项目骨干工程建成后,改善供水条件,既有灌溉水,还有退水,调节了灌区的气候,同时退水还可增加河道流量,一般情况下河道不会断流,提高稀释排泄河道中农药中有害物质的能力。

灌区骨干工程建成后,将*河当地地表径流水、地下水、过境水合理调蓄,既能使地下水得到补给,改善地下水条件,增加地下水储量,又能使土壤水份良性循环,改善

56


***

土壤的水、肥、气、热的状况,改善了土壤的环境状况。

灌区内河道平常流量小,遇到干旱河道干涸,所以树木少。骨干工程建成后,灌溉有退水,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地下水储量,为植树造林创造条件,河道两岸可以种树绿化,既提高森林覆盖面积,又美化环境。

总之,该工程建成后,水资源重新分配,旱涝不均自然状况得到改善,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可改良土壤,美化环境,不仅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也使自然生态环境得以良性循环。

9.4经济效益分析 9.4.1经济评价的依据

水利部颁布的《水利建设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水利部颁发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⑶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工程经济计算期为40年; 社会折现率采用12% 9.4.2费用计算 9.4.2.1投资

工程项目投资根据《水利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简化调整办法》调整概算投资,将其中的计划利润,税金和价差预备费不计入,并按照影子价格调整,主要材料费用即主要设备投资,土地补偿,劳动力费和基本预备费,经计算该工程国民经济评价总投资2422.46万元。

9.4.2.2年运行费

57


***

该项目工程年运行费包括工程维修费、管理费、燃料劳力费等。 工程维修费:按工程投资2%计,即年工程维修费为48.45万元。

管理费:新增管理人员15人,每人每年工资、医疗、福利、办公及养老保险费,合计1.0万元,经计算,管理15万元。

⑶燃料动力费:灌区为自流灌区,不计入此项费用。 合计年运行费63.45元。 9.4.3经济效益分析

2003年为基准年,2003年初为基准点,社会折现率为12%,计算期40年,计算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程,见表9-1

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程表 9-1

费用(万元)

序号

年份

投资

1 2 3 4 5 6 7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300 1159.5

年运行费

0 0 63.45 63.45 63.45 63.45 63.45

(万元) 0 0 567.9 567.9 567.9 567.9 567.9

(万元) -1300 -1159.5 504.45 504.45 504.45 504.45 504.45

效益

净效益







58








***

40 2042 63.45 567.9 504.45



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计算公式如下:

t

(BC)(1EIRR)0 ti1n

式中:EIRR经济内部受益率; B年效益,(万元) C年费用,(万元) n计算期,n=40

t计算期各年的序号,基准点序号为0 (B-C)tt年的净效益。

经计算,EIRR=21.7%大于社会折现率12% 经济净现值ENPV计算公式如下:

ENPV(BC)t(1is)t0

i1n

式中:ENPV经济净现值,(万元) is社会折现率。 经计算,ENPV=1598.69万元。 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计算公式如下:

EBCR

B(1i)

t

s

n

t

C(1i)

t

s

t1

t1

n



t

59


***



式中:EBCR——经济效益费用比; Bt——第t年的效益,(万元) Ct——第t年的费用,(万元) 经计算,EBCR=1.69大于1.2

根据以上的评价,从经济效益方面考察,本项目经济指标良好,说明项目在经济是合理的。

10 生态环境影响与评价 10.1环境现状分析

**水库灌区属于山前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雨量790mm,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大部分集中在汛期;受这种气候影响,降雨量得不到充分利用,无灌溉水源,不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抗灾减灾能力较低。

⑵灌区内大部分河流为季节性河流,洪水过后河道径流少,甚至干涸,项目区内目前乡村企业不多、污染企业少,农村人、畜、农药污染还存在,但河道断流时,污染现象显得突出。

⑶由于本地区为丘陵区,岗河相间,坡降大,降雨时河水陡涨陡落,停雨时间短,造成地下水河道侧渗补给量少。

⑷灌区内土地污染途径:①农药对土壤污染;②化学肥料对土壤的污染;③工业废水、废气对土壤的污染。污染的种类有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气体和重金属有毒物质,含有酚、苯的有机污染物及有机磷、有机磷农药。

60


***

10.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 10.2.1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1)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虽大,但降雨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旱灾缺水是主要的灾害,一直困扰着该地区的农业生产该项目工程建成后,为灌区提供了供水水源,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作物可得到适时适量的灌溉,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对地下水的影响:该基础工程建成后,灌区5.12万亩耕地中等干旱年可得到灌溉,年灌溉用水量为1141m3。由于灌溉用水有部分渗漏,灌溉时还有退水,因此,使地下水逐年得到补给,做到采补平衡,改善地下水条件,又能使土壤水分运动向良性循环,改善了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使土壤结构向更有利于作物生长的方向发展,同时可防止土壤产生次生盐碱化。

(3)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工程项目实施后,灌区内河道接受退水,增加河道水量,高河水的自净能力,减轻了污染程度。

(4)植树绿化的影响:骨干工程建成后,河道会接受灌溉退水补充,河道水量增加不致干涸,河道两岸可植树绿化,不但提高了森林覆盖率,而且对恢复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据有关资料介绍,一公顷林地每年可吸收各种灰尘330990t,每日可吸收60kg二氧化硫。

10.2.2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项目工程施工期的不良影响:项目工程在建设期间,有土石方开挖,有砼搅拌,水泥、砂、碎石堆放,有施工人员,因此必然会产生不良影响;施工人员日常生活排出废水、垃圾和砂、石料清洗废水对水质影响,施工期机动车辆的往来,产生的扬尘、废气、

61


***

生活烧煤排放的气体、施工中砼拌和时的扬尘、隧洞石方开挖时会有烟气、放射性气体,对大气不良有影响;施工时,人员集中、卫生条件较差,施工中产生的废气、扬尘、噪声等影响施工人员健康;施工中爆破石方时飞砂石会影响人身及居民房屋安全。

(2)对土壤的影响:项目工程建成后,灌区灌溉水有保证,满足了农业生产用水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尚不具备根据土壤养分和农作物生长合理需要施肥的技术,盲目过量施肥,超过农作物生长需要和土壤的负荷能力,可造成对土壤污染的影响。

(3)对排水和土地利用的影响:在灌区内骨干工程采用砼渠()道,对于管道工程水,灌溉时操作调节失误,会在灌渠某段产生大量溢流造成淹地冲地。在施工时需要开挖和施工占地,将减少土地利用率。

10.3对不利影响的对策及处理措施

10.3.1施工期对水质、大气、噪声和人群的影响的防治。

(1)为降低因施工造成的对水质影响,以免使污水和生产废水直接排入河道,对砂石料冲洗水建沉淀池,不得直接排入河道。

(2)为减少噪声和扬尘对大气的影响,可在繁忙地段设警戒牌,加强过往车辆管理砂石料堆放整齐,水泥包装保持完整,防止扬尘,减少大气污染。

(3)为保证居民区及施工人员健康,采用符合卫生条件的饮用水,尽量利用地下水,加强粪便管理,防止疾病发生。同时加强施工安全教育,石方开挖采取定时爆破,设立警戒区,做好劳动保护工作

10.3.2对土壤的污染防治

严格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加强治理污染源,严禁工业污染源向农村转移,保证灌溉水质良好,在灌区应加强对垃圾和肥料的监测。在农田中要逐步减少高毒、高

62


***

残留农药使用,施肥量根据作物需要科学施肥。

10.3.3对排水和土地利用影响对策

(1)**水库灌区地形是岗洼相间,排水自如,本次规划没有对田间排水沟进行规划,原有排水河道基本保持原状,仅进行清淤,排水不受影响。

(2)干、支渠道工程均为管道,砼管道均埋于地下0.8m以下,基本不占耕地,施工时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进行恢复还耕。

综上所述,项目工程的兴建,对当地农业生产和自然系统的改善有重要作用。可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美化环境,改良土壤,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总之,该工程的兴建,经济效益明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对环境有利影响是主要的、长远的,不利影响是次要的、暂时的,通过合理安排及采取有效措施,也是可以消除的。

11 结论和建议 11.1可行性研究结论

**水库灌区目前是**县农业和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灌区内交通便利,建筑料丰富,有良好的施工条件,这次建设的项目工程规划合理,符合发展节水工程要求,投资省,效益显著,管理方便,维修费用少。

该项目工程兴建后,使该地区彻底摆脱干旱的威胁,改善了生产条件,新增灌溉面4.7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4万亩,预计项目区每年可增收粮食716.8万公斤,**牌优质烟叶139.24万公斤,辣椒102.4万公斤,净增效益2271.4万元。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县委、县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把该项目工程作为**县东大岗综合治理重点工程

63


***

2000年起已在该区进行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建设。

项目工程建成后,不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抗御自然灾害,使农业增产、群众增收,而且对于土壤改良,美化环境,改变自然面貌也有重要作用。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生态效益显著。经过计算,项目工程建成发挥效益后,经济内部受益率EIRR=21.7>12%经济费用比EBCR=1.69>1.2经济净现值ENPV=1598.69万元>0各项经济指标超过规定要求,该项目工程经济上是合理的。

**水库灌区骨干工程建成后,引来**水库水发展灌溉,解决了该地区历史以来难以解决灌溉水源的问题,提高了该地区抗灾减灾能力,可促进农业发展,振兴农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该工程经济上是合理的,技术上是可行的。**县委、政府领导及灌区广大干群要求非常迫切,应尽早上马,进行实施,使该项目工程早建成,早受益,为实现灌区高产、高效、发展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良好条件。

11.2问题与建议 11.2.1问题

(1)**水库灌区是续建配套灌区,灌区地形复杂,是一个水源严重不足的地区,给施工造成一定的难度。

(2)该项目工程投资大,施工任务重,工期短,技术要求高,如施工组织管理不好,会影响工期和工程质量。

(3)由于该灌区是一个续建配套灌区,所以没有成立管理机构,工程建成后不及时建管理机构,加强工程管护、维修,工程就会遭到破坏,影响效益。

11.2.2建议

(1)水源不足是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灌区内广大干群对兴建该项目工程

64


***

非常迫切。因此,建议该项目工程及早决策,确定下来,纳入计划,克服一切困难,组织实施,使工程早建成,早受益。

(2)工程投资大,任务重,工期短,技术性强,建议加强施工期的领导,对工程行招、投标制,加强施工技术力量,选择有资质单位进行工程监理,确保工程质量,按期完成兴建任务。

(3)在项目工程建设的同时,筹建灌区管理机构,培训有技术懂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做到自负盈亏、以水养水、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工程发挥最大效益。



6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aea54cb13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