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吟诵

2023-05-10 18:08: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什么是吟诵》,欢迎阅读!
吟诵,什么
什么是吟诵

汉语诗歌有四种表达方式:唱、吟、诵、念。就是口语;是比更清晰、更准确、艺术化的表达形式。大家很熟悉了。是什么?给大家听一下。在听感上很不一样,是什么道理呢?的目的在曲,的目的在词。无论是唱歌的人还是听歌的人,他们的注意力都在曲上,在节奏、旋律上。因此有些词写的很烂的歌,我们也唱,听不懂词的我们也唱,只要旋律好我们就唱。外国歌,完全不知道它写的是什么,也在唱,完全不在乎歌词。现在歌星在台上唱歌,一边唱哎呀哎呀我要死,一边对观众喊这边的朋友们好!那边的朋友们好!台下的人也高兴的很,没有一个人在乎词。听戏也是一样,台上的小旦悲痛得不行,未曾开言我心好惨,台下的人听的美滋滋,还叫好,这就是则不同。是想把这个词说明白,但是光说又说不明白,只好拖长了腔唱,就是了。的这个根本区别会带来一系列的区别:比如说,是有节奏的,是没有均分律动的,谁说话打着拍子啊?那只有赵本山。该长的时候长,该短的时候短,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忽长忽短,忽快忽慢,和说话一样,这就是是即兴的,没有谱的。一定是旋律很简单的,因为旋律一旦复杂,大家的注意力就跑到旋律上去了所以旋律简单,但是又变化万端。这个旋律放到不同的词句上,又是变化的,根据字音和思想感情而变化,所以变化万端。是依字行腔,绝不会倒字的。是可以不管那一套的。比如谷建芬老师作曲的《春晓》闻啼鸟唱成了问替niāo因为她是用西方作曲法作的曲,结尾要用对称的音,根本不管词。就不同了,任何地方的,都是不倒字的。

现在说诵。诵分两种:朗诵和诵读。朗诵是20世纪20年代从西方和日本传入的,通过话剧和朗诵诗而发展定型的,在中国的历史才不到90年。诵读是有三千年历史的传统方法,是按照汉语的特点和诗文的创作方法来读。怎么创作的就怎么读。诵读和吟咏合起来叫吟诵,诵读没有曲调,吟咏有曲调,两者除了这一点区别,其他的都一样。汉语诗歌的原初表达方式,也就是它的创作方式,也就是当作者创作的时候,在他心里流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除了现代诗歌是朗诵的以外,以前的诗歌都是吟诵和唱两种方式。明代以前的唱法没有了。当一种唱法失传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吟诵它。用什么方法创作的,就该用什么方式欣赏它、学习它、诵读它。古诗文是用吟诵创作的,现代诗文是用朗诵的方法创作的。因此我的看法是,古代诗文要吟诵,现代诗文该朗诵。



汉诗文声律之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什么呢?归根到底是一种声音,这就是语音。我们通常把语言当成了文字,而忽略了这一点。实际上,语音才是最重要的。文字无法记录全部的语音。孔子说过: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刘大櫆说:论文而至于字句,则文之能事尽矣。都是说,不要仅仅从字义上解释诗文。语音与语义有密切的关系,语音是表达语义的重要手段。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是这样。现代语言学的原理之一就是语音和语义没有关系,但索绪尔弄错了。现在语言学家们已经开始明白,语音和语义关系太大了。有什么样的语音,就有什么样的表达语义的手段。

世界上的语言有很多,分类也很复杂。我只说一点。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重音语言,也就是有重音没声调。英语用来传情达意的手段,就是重音和重音节奏——音步。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声调语言,有声调没重音。汉语用来传情达意的手段,就是声调和声调节奏。汉语还是声调语言中的旋律型声调语言,和音高型、音长型声调语言都不一样,汉语的声调是婉转变化的。所以,汉语传情达意,就是用声调的婉转变化来实现。古人非常重视声韵之美,现在我们都不讲究了。老师批作文,再也不会说你哪个地方不应该用b声母的字,或者不该连用四个去声字等等,所以汉语不美了,不高雅了,不好


听了。

汉诗文是最讲究声韵之美的,翻翻古代的诗话,触目即是,都在谈这个。古诗文用来表达语义的这些声音手段有很多,我这儿只是简单地讲一讲。

1、平和仄

格律诗文是平仄相间的,平就是现在汉语的一声、二声;仄就是现在汉语的三声、四声。但是一声、二声在古代都读阴平,也就是都读一声。所以平和仄就是平和不平的关系,所以古代的诗平仄相间,读起来是一动一静的。

2、长和短

普通话的语音只有一种长度,古代的音有三种长度:平声是长的,仄声的上声和去声居中,入声是短的。所以古诗读出来是长长短短、短短长长,长短错落有致的。

3、清和浊

现在普通话没有浊音了,但是长江以南很多方言中还是有浊音的。清音声带不振动,浊音声带振动,清浊相间,发音有对比之美。

4、高和低

这个比较简单,因为有声调。 5、轻和重

这个也简单,朗诵也讲轻和重。

6、开口与合口:a是开口,i是齐齿,u是合口,y是撮口。写诗的时候不可以乱用韵,高兴时用a这样的韵,不高兴时用i这样的韵。情诗情词大都是iu这样的韵,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7、声母表情

声母是有用的,古时候写诗是讲究这些的。韦庄有句诗到死誓相寻,连续用了sshxx4个唇齿音声母,多狠啊。这就是中国人的山盟海誓,用语音来表达。李商隐有诗句: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古人都说写的好,为什么?更隔两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两个字都是舌根音,这就是哽咽。

8、韵母表情

古人写诗押三十个平声韵,每个韵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情:豪放的、消淡的、缠绵的……写诗不能乱用韵,诗是什么意思就得用什么韵。古代的诗话都在讲这个。为什么?因为诗是吟诵的。吟诵的时候,韵母会拉的很长。我们现在看到诗印在书上,每个字之间的距离很近,就以为每个字读出来距离也很近。其实不是,古时候没有标点,如果有,古人一定会在大部分字的后面加一个破折线,因为,诗大部分字都拉的很长。押韵的字尤其拉的长。一拉长,这个音的情绪就得到了加强,所以韵很重要。

9、声调表情

声调是有用的,不同的声调表达不同的情绪。陆游的《钗头凤》上半阕都用上声韵,为什么啊?因为上声婉转,表达珍爱之意。下半阕转去声韵,因为去声决绝,表达无奈的痛苦。入声字的作用就更大了。古人说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什么是顿挫?就是说他爱用入声字,而且用的好。

因为吟诵才有格律,这是我的观念。因为吟诵才能体会声律之美,才能表达声律的含义,才能传达古人的心境,才能体会到我们的母语是怎样传情达意的。三千年以来,汉语这种旋律型声调语言一直是用声调来传情达意的。但是自从我们引进西方的模式以来,把汉语当英语教,把表情达意的方式当成字义式的,而不是声调式的,从而失去了汉语表达感情的方式。我每次经过学校旁边,听到里面的学生在齐诵古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不是RAP吗?这还是汉语吗?这明明是英语嘛!汉语的诗,不是这样读的。这样所谓的朗诵,只会谬以千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aa99706f12d2af90242e65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