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苏联的崛起

2023-04-14 12:01:4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苏联的崛起》,欢迎阅读!
苏联,下册,崛起,年级,历史


年级下册历史2课、苏联的崛起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学习目标

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3、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抵抗外来侵略的需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际主义政权性质所决定的,苏联成立的时间是1922年。参加的基础是平等、自愿。当时加盟的共和国有四个,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逐步增加,到1940年共有15个,到19911225日解体。 2、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



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19291932 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主要通过行政手段组建集体农庄

时间 1926年起近10

内容 兴建6000年大型工矿企业等 特点 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

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为……奠定基础。

忽视经济发展规律,造成强迫命令,虚假数字,业税过高,影响发展。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经济政策的实施。苏联的工业

化和农业集体化。

2、难点: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作用 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落后的农业国成为先进采用先进技术和集体劳动的社会主义大农业。 弊端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难以持续健康发展。

3、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到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建成了6000多家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重型和轻型机器制三、知识导学

造业等部门。工业布局有了很大变化。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

(一)理想与成就 工业化。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在基础很差、困难重重的条件下,苏联仅1、列宁逝世后,苏联确立了实现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路线,要将苏联建设成一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取得了这样的成就,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从未有过的。所以,制订五年计划的做法,也被个赶上和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强是国。1926年,苏联以优先发展 的方针,启动了工业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沿用。 化的进程。 4、为什么说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成? 2 年起,苏联开始实施第 工业化全面加速。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1936年,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苏联新宪法规定,国家性质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是生产时,苏联经济却高速发展,迅速实现了 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政治基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苏联新宪法所赋予的这些新内容表明:世界上第一3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工业化成就令世界惊讶和赞叹。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 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建成。同时,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世界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一流的工业强国。 5、“斯大林模式” (二)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 1936年苏联1、形成: 年, 颁布新宪法,标志着 在苏联建立,也标志着 创建的 新宪法的实施。该体制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它在经济方面的特点, 的形成。 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2、特点:1政治上,在 时代,党政不分,权力高度集中,国家的所有决策权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 指令性计划之下。经济成分单一化。重工轻农、重重工业、轻轻工业,是一种准军事制的国民经济体系。它在机构,最终集中于 手中。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 匮乏, 盛行。 政治方面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党领导甚至包办了一切,2经济上,排斥 ,强调用 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 民主法制被忽视,干部对上级负责,领导终身任职,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于个人手里,最后形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成个人高度集权的体制和制度 3、评价:1)利: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 跻身于 国家 6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问题 的行列,为后来取得 的胜利遵奠定了物质基础。2)弊:从长远看,这种 的模式阻碍 第一,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最终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30了苏联的 建设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妨碍了 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 年代末40年代初,苏联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第二,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的供不应求,影响了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着巨大误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在相当长时间内忽视对农业的投资和农业的发展,致使整个国民经济无法达到有

计划按比例的发展。 四、学习资料

7、评价“斯大林模式”

1、俄罗斯历史上名字认一认、识一识 这一建设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内部文化落后的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它基本适应了苏联当时的沙俄1547年—1917年)苏俄1917年—1922年)苏联1922年—1991年)俄罗斯1991年至今) 生产力水平,在苏联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斯大林以此把苏联建成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成立苏联是恢复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加强国防,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国力的迅速增强,为有效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起过积极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强

1 3




大的工业、强大的国防为基础,二战期间苏联要打退法西斯的侵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不敢想象的。但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是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根据不断发展的生产水平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也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的趋势,不按经济规律办事,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样样管,统统包,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这是造成后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8、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了我们什么教训?

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

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不能从农民手中拿走太多东西; 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 ⑤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

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这也不无打上了斯大林模式的烙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五、学习过程(略) 六、学习测评(选择)

1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的是 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苏联

2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仅次于 ,进入了世界先进工业强国之列。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3经过苏联人民的辛勤劳动,苏联这个曾经的农业大国经济迅速腾飞,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请问,联的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局面出现在哪一年。 A1937 B1938 C1917 D1922

420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短短的十多年间,苏联新建成并投入生产的企业有多少家 A9000 B8000 C7000 D10000

5、苏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标志是

A1924年宪法的颁布 B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二五计划的完成

6、下列关于20世纪30年代末的苏联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强盛的工业国B社会主义国家C、完成任务农业集体化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领先于欧美各国 7、同学想想看,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什么时候?

A农业集体化完成后 B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后 C第二个五年计划 D第一个五年计划 8斯大林指出:“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上段材料表明苏联确定的工业化的方针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1928年开始实施 C、集中发展农业 D、发展交通

9、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2 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 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

C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D、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10、斯大林模式的政治体制形成的时间是

A1937 B1938 C1936 D1925

11、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话中所指的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A、斯大林模式B、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赫鲁晓夫上台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12“斯大林模式”将苏联党政的最高权力集中在谁手中?

A、列宁 B、毛泽东 C、斯大林 D、叶利钦 131936年以后,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

A、高度自治 B、广泛民主 C、新经济 D、高度集中

14、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于30年代,发展于二战后初期 B、导致社会经济发展比例失调 C、特殊的国内外环境加速了其形成过程 D、在中国没有产生重大影响 15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有许多启示,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轻重的比例要协调发展 B、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 C、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D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

16、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表现在 ( )

①管得过多,经济效益不高 ②缺乏社会主义民主 ③群众的创造性受压抑 ④党政不分,政企不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苏联领导人的哪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A、列宁 B、毛泽东 C、斯大林 D、叶利钦 18下列各项,符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特点的是 A、用剥夺农民的办法积累资金 B、优先发展轻工业以改善人民生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D、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1920世纪30年代对苏联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A、农业集体化运动 B、工业化运动 C、大清洗运动 D、斯大林体制的形成 20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B、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C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国民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 D基本维护了国家的民主和法制

七、历史诊所(判断)

1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的是美国。 21936年以后,苏联经济政治体制又称为“列宁模式” 3“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时间是1937年新宪法的颁布。

4、新经济政策使苏联成为工业化国家,并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5、在列宁时代,党政不分,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a7a124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