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日表“喜”人体隐喻对比》,欢迎阅读!
汉日表“喜”人体隐喻对比
作者:卓亚迪
来源:《语文学刊》 2014年第6期
[作者简介]卓亚迪,女,河南南阳人,湖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
卓亚迪
(湖北师范学院,湖北黄石473000)
[摘要]人类的情感认知源于身体经验,因此虽然身处不同的民族、文化之中,人们对情感的人体隐喻是具有共性的;与此同时,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历史风俗的差异又影响着人们的情感认知体验,因此不同民族、文化中的人们对情感的人体隐喻也存在差异。本文试对比汉日“喜”情感人体隐喻。
[关键词]汉日对比;情感隐喻;人体隐喻
[中图分类号]H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6-0021-02
人体名词是人们用来隐喻未知事物的重要工具,情感也是如此。本文将以“喜”这一人类
基本情感为中心,对比汉日两种语言中,以人体名词为喻体来隐喻情感的异同,并剖析其原因。
一、隐喻取象的对比
二、隐喻取象的差异分析
(一)相似的体现及原因
不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在感到喜悦时,都会有相应的生理表现。外在人体器官的生理反应主要有:面颊上提,眼睛眯小,颧骨主肌和眼部轮匝肌同时收缩,眼睛周围山现环形皱纹。额眉部放松,双眉展开下沉。嘴角后伸上翘。人体内部的感觉则有:大脑左半球电活动增加,内心感觉比较平静。由表格可看出,汉日语中,人们在感到喜悦时大多体现了这些典型的生理反应。正是情感表达的身体相似性使得两种语言在喻体选择上也大多相似。
与此同时,日语中的人体名词大多源于汉语,字形,含义大多相同,因此汉日人体情感隐喻中的人体喻体选择也大致相同。
(二)差异的体现及原因
1.视点差异。隐喻表达的一般形象模式叫做取象,情感意念的取象与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体现出差异性和选择性。由图表可以看出,汉日情感隐喻中存在人体生理表现相同、所用喻体不同的表达。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走起路来都是挺胸抬头,得意洋洋的。汉语中往往用“趾高气昂”来形容,日语却说“鼻が高い”。对同一个动作:人在得意时走路挺胸抬头大摇大摆,汉语捕捉到的是高抬的脚,日语捕捉到的是因为昂着头而看起来比平时高的鼻子,因此汉语中的取象是“高扬的脚”,日语中的取象是 “得意地昂首阔步时高昂的鼻子”。因喜悦而大笑时人们往往会有肚子酸痛的体验,实际是腹壁肌肉运动过度的结果。汉语中会说“笑破肚皮”,取象为“大笑时肚子酸痛得好像要破了一样”,始源域为肚子;日语有“へそで茶を沸かす”的说法,取象为“大笑时人的肚脐周围肌肉剧烈收缩”,始源域为肚脐。借鉴学者马清华
(2000)的研究成果,我们将其称之为隐喻取象的视点差异。[1]这两个例子中,汉日两国虽然使用了不同的喻体,却是基于相同的生理体验,仅存在取象时观察视角的细微差别,笔者认为此差异并未体现两国认知和文化的差异,在理解和互译的过程中是相对容易的。
2.观察细致程度的差异。表格也体现了汉日语使用者进行隐喻取象时观察细致程度的差异。[1]人们在喜悦而微笑时,汉语说“笑眯眯”,日语说“目を細める”,可以看出,汉日语中虽然都使用“目”作为喻体,汉语仅直接描述了因为微笑而眯起眼睛的样子,日语却观察到眼睛的形状变细了,日语的取象较汉语来说更为细致。同时人们在喜悦而眉毛舒展时,汉语仅直接描述了眉目舒展的样子,日语却观察到眉毛因舒展向外扩张,眉毛的长度变长了。人在大笑时腹壁肌肉剧烈收缩,产生酸痛感,会自然产生搓揉肚子的动作,日语中取象为“揉肚子上的肌肉”,汉语却没有将此生理表现固定为情感惯用表达。我们可以看到取象时日语相较汉语更为细致,日语对情绪变化产生的生理变化的认知更为细腻。
汉语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如果不理解日语情感惯用的生成,在乍一看到“眼睛变细了”,“眉毛变长了”,“揉肚子上的肌肉”这样的表达时会一头雾水。这不仅因为日语的隐喻取象比汉语更细致,也反映出日语在隐喻取向时比汉语简单、表面化。而汉语情感隐中,与人体名词搭配的语素本身就有表情感的语义,如“眉开眼笑”,“眉开眼笑”等。
3.对文字认知的差异。对文字认知的差异也是隐喻取象差异的原因。日语中存在表喜悦的喻体“胸”,汉语相对应的则是“心”。这是因为日语中“胸”在《新明解》中的含义是“人或动物正面脖子和腹部之间的部分;胸腔里的肺、胃、心脏等器官;人的心脏、心情”古代日本人同中国人一样,都认为心脏是感受情绪的器官,因此汉语和日语中都有大量以“心、胸”为始源域隐喻情感的表达。日语中可以用“脸歪扭了”来隐喻人们因为喜悦面部肌肉扭曲的样子,汉语中没有这样的表达。“歪”在汉语中为会意字,“不正”为歪。本义为不正,偏斜。汉语里有“堂堂正正”,“一身正气”,“公正廉明”等说法,“歪”意为“不正”,直观地便使人联想到负面的意义,如,《红楼梦》中“你师父那秃歪刺货往那里去了?”,“歪摆布”指用不正当的手段捉弄人,“歪人”是不正派的人,“歪意”是邪念,坏心思。因此我们说“脸歪了”的时候,不免带有负面的情绪:疼痛,害怕等,不会将欢乐与“歪”联系在一起。而在日语中,汉字“歪”被借用,造出“歪む”这个动词,根据《新明解》的解释,“歪む”的基本含义为:“押されたり引っ張られたりなどして、その物の形が変わる。”(因为被按压或膨胀,物体的形状被改变。)可以用来描述疼痛,受惊吓,悲伤或喜悦等等,只要是面部肌肉的扭曲,都可以用“顔が歪める”来描述。日语将汉语中“歪”的含义扩大,不仅可以表示汉语中带有贬义的“不正”之歪,也可以表示中性含义的、物体形状的扭曲。究其原因,上古时候日本并无文字,用汉字表音,渐渐发展为用汉字表意,随后出现了模仿汉字结构的仿造汉字。汉字与脱胎于汉字的假名一起,混合构成了现代日语。汉字在日本被使用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原有的词义被缩小或放大,有的甚至完全变得“面目全非”。由于语言的贫乏,日语中“脸歪扭了”的含义便被放大,可以隐喻汉语中不能表达的喜悦之情。由于对“歪”的认知差异,汉语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看到“顔が歓喜に歪む”这样的表达时,会产生理解障碍,且
无法直译。因此,深入探究汉日人体名词情感隐喻的异同及其背后的原因,对于我们学习日语、日汉交流与互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对比研究可得,汉日“喜”情感人体名词隐喻的相似之处主要来自人体的生理相似性:人们在受到某一种情感刺激之后所产生的生理反应是相同的、汉日两国人体名词字形含义也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则源于日汉两国人在隐喻取象时不同的视点、不同的观察细致程度以及汉日两国对人体名词的不同认知。
【 参 考 文 献 】
[1]马淸华.隐喻意义的取向与文化认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4).
[2]George Lakoff,Mark Johnson.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传乃.新编日语惯用语辞典[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关薇.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a7005746a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