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感游记:三苏祠游记

2022-09-05 13:14: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游感游记:三苏祠游记》,欢迎阅读!
游记,游感,苏祠




早上,由于导游小姐为了旅游签票事宜耽搁了时间,从成都出发,经过了2个小时的路途,到达眉山的三苏祠时,已是十一点钟了。 虽已饥肠咕噜,但大家的游兴仍然很高。 三苏祠位于眉山市东坡西南,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澈父子的故居。原是一所面积约五亩的中式庭院,经过历年不断添修扩建,现已占地六十二亩。 挡眼即是南大门,门楣上悬挂黑底金字横匾,上镌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三苏祠”三字。门柱对联“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走进三苏祠,只见祠内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屋宇典雅,堂廊相接,匾额对联,缤纷耀彩。 远古的中式庭院,已截截枯槁,苏宅古井,绿苔丛生,黄荆树盘曲出枝,枯木逢春。现存的三苏祠建筑,大多数是清朝修建的。前厅为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三楹四柱二室。前厅之后是一四合小庭院,穿庭院正中石权路,上三级垂带式台阶进入正殿。正殿又名飨殿,大殿内塑有三苏父子像,正中悬挂一匾“养气”。正殿前廊两侧,置放有铁铸钟一口,大鼓一架;殿两侧各有一方墙门道,西为“文渊”,东为“学薮” 饶正殿后房廊,下三级踏道,顺石板路前行十余步即到启贤堂,启贤堂原是苏家供奉祖先,神位的祭堂,堂前有正殿,东厢房和快雨亭三间构成不规则的四合庭院,正值八月中秋时节,园内,金银月桂争艳吐蕊,香溢满园。启贤堂后为木假山堂,据说,苏询偶得木假三峰,购置于家中,并撰写《木假山记》,叹其:“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漂沉汨没于湍沙之间,拖泥沙而远斧斤”之幸者。赞其“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着,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中峰,而岿然决无阿附意。”木假山峰昭示着不朽的道德精神和高风亮节。 随着导游小姐的脚步,踏过瑞莲亭,百坡亭,披风榭,我在东坡盘陀塑像前驻足,东坡坐于盘石上,面带微笑,三绺胡须飘洒胸前,形态若仙。面对塑像,远古的历史有模糊走向清晰。 到了三苏祠,不得不说说三苏父子。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胸怀炽热的报国热忱,不仅精通六经百家之说,而且下笔能写出几千字的好文章,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与姚辟同修宋代礼书《太常国年礼》一百卷,著有《嘉佑集》《易传》三卷。 苏澈,苏轼之弟,曾做翰林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但后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又为其兄所累,仕途崎岖曲折,晚年隐居,不与人相见。著有《栾城集》等。 三苏中苏轼成就卓著,造诣最高。他自幼聪慧,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嘉佑二年,苏轼兄弟二人同榜考中进士,名震京师。诗人梅尧臣写诗《题老人泉寄苏明允》,诗云:“日月不知老,家有雏凤凰,百鸟戢羽翼,不敢呈文章。”他热情称赞苏轼,苏澈年少博学,进士及第,声震天下,犹如两只神奇的雏凤凰。 苏轼的一生,道路坎坷。他官职至翰林学士,端命殿侍读学士,还做过兵部和礼部尚书,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受到打击,又因为“乌台诗案”被捕入狱,一贬再贬,官是越做越小,但他胸怀宽大,爱国爱民,倔强豪放。 苏轼的诗清新自然,逢源自始,似信手拈来,亦庄亦谐,大巧若拙,题材广阔,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化,是宋诗走向成熟的标志。其代表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海棠》,《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赠刘景文》,《春夜》,《荔枝叹》等。苏轼的词对题材,意境,风格,语言,技巧都进行了大胆开拓与创新,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开了一代豪放词风。其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苏轼的散文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轼是宋代著名画家,"湖州墨竹派"创史人之一,苏轼善画枯木丝竹,兼擅人物花鸟,尤善画佛。他画的墨竹,运笔清拔,英风劲色,使人应接不暇,枯槎寿木,丝竹断山,放笔直取如入风烟无人之境。苏轼的书法颇得家学真传,卓有成就。罗池神庙碑,醉翁亭记


碑,丰乐亭记碑,表忠观碑,为三苏祠馆藏四大名碑,碑文为楷书,右高左低,扁阔中肥,俊秀而端庄淳朴。他的行书碑帖,楚颂帖,书风凝重厚实,豪迈雄逸,姿态横生,黄庭坚有文评东坡,文云:......笔圆而韵胜,兼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明,本朝善书,自当推公为第一。 三苏祠内楹联众多,后代的文人带着崇敬和赞叹来仰望着三苏祠内的三苏父子。“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清代进士张鹏,高度评价了三苏父子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历史上的地位,立意深远,简约严明,有强烈的感染力。“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当代著名学者郭绍虞从文学史的角度肯定了苏洵父子一家占据了“唐宋散文八大家”中三个大家的地位,其中,苏轼又具有各方面的才能,诗词和散文在前人的优良传统下“变化纵横”,取得很高的成就,堪称“千古一人,罕见其匹。 走出三苏词,回望门楣上的“三苏祠”,三苏父子,让我深深感受着中国古老文化的内蕴。三苏父子居功至伟,贡献卓著,尤其是苏轼,才华横溢,雄视古今,可谓空前绝后。“宦迹渺难寻,只博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天心原有属,任凭他千磨万炼,扬不清,沉不浊,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名山。 这是古人的赞誉,也是历史的评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a52f1899b6648d7c0c7467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