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Excel中R1C1样式引用详解》,欢迎阅读!
Excel中R1C1样式引用详解
这篇文章根据excelhome论坛中的两个帖子进行整理,稍作了修改。 以下内容来自第一个帖子,点击这里可以查看原文。
一、引用单元格:R1C1样式与A1样式比较
DanBricklin和BobFrankston使用A1表示电子表格左上角的单元格,Mitch Kapor在Lotus 1-2-3中也是使用这种编址方案。
Microsoft试图改变这种趋势,采用了名为R1C1样式编址方案。单元格A1称为R1C1,因为它位于第一行,第一列(Row 1, Column 1)。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A1样式称为了标准,Microsoft公司认识到了危机,最终让excel接受了A1样式,并同时支持R1C1样式编址方案。当前,
excel默认使用A1样式。 为什么学习R1C1样式? 答案是:
1,excel的宏录制器采用的是R1C1样式录制公式。
2,R1C1样式比之A1样式有更高的效率,尤其是对于公式,编写的代码效率会更高。
3,在BVA编辑器中,创建数组公式或基于公式设置条件格式时,采用的是R1C1样式输入公式。
怎么切换R1C1样式?
单击Ofice按钮选择Excel选项,在公式类别中选择复选框“R1C1引用样式”。版面上唯一不同是列标A,B,C--变成数字1,2,3,单元格C5变为R5C2
二、EXCEL公式的神奇之处
如动画所示,Excel 能智能的填充公式,并向下复制,第一次看到一定感觉非常惊奇。
实际这并不惊奇,因为,Excel内部使用的是R1C1样式的公式,以A1样式
显示地址和公式。如果将动画所示的工作表切换成R1C1样式表示法,将发现C2:C7的公式都是形同的。
三、在VBA中采用A1样式与R1C1样式之比较
如上述动画实例,如用A1样式编写代码,代码可以类似下面这样:
Sub chengji()
Dim Finalrow As Integer
Finalrow = Cells(Rows.Count, 2).End(xlUp).Row '求第 二列数据行数
Range("c2").Formula = "=a2*b2"
Range("C2").Copy Destination:=Range("C2:C" & Finalrow) End Sub
上述代码在第二行输入公式,再向下复制公式 如果用R1C1样式只需一条语句就可整列输入公式
Sub chengji()
Dim Finalrow As Integer
Finalrow = Cells(Rows.Count, 2).End(xlUp).Row '求第
二列数据行数
Range("c2:c" & Finalrow).FormulaR1C1 = "=RC[-1]*RC[-2]" End Sub
使用R1C1样式的优点是,所有C列的公式都是相同的,不需要改变
四、怎么引用R1C1样式
R1C1样式采用R来表示行,C来表示列 4.1 样式的相对引用
对于列正数表示向右移指定数量的列,负数反之。 对于行正数表示向下移指定数量的行,负数反之。
如果省略掉R或C后面的方括号,表示和引用单元格在同行或同列。 4.2 样式的绝对引用
在A1样式中使用绝对引用要在行号或列号字母前使用$。但在R1C1样式中只需省略方括号就行了,是不是很简单!!!!!!!! 如下所示代码:
Sub huizong()
Dim Finalrow As Integer
Finalrow = Cells(Rows.Count, 2).End(xlUp).Row Cells(Finalrow + 1, 1).Value = "汇总"
Cells(Finalrow + 2, 1).Resize(1, 3).FormulaR1C1 = "=SUM(R2C:R[-2]C)" End Sub
引用R2C:R[-2]C表示将当前列第2行到上2行中,同列数据的和,通过使用R1C1混合引用,可以使用公式求行数不确定的数据, 4.3 引用整行和整列
有时候需要编写整列的公式。例如求G列的最大值,如不知道G列包含多少行,可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MAX($G:$G),要找出第一行中最大的值可用 =MAX($1:$1)或R1C1公式=MAX(R1)。
可以整行、整列使用相对引用。要计算当前单元格上一行的平均值,可用
=AVERAGE(R[-1])
如何在D5引用其周围的单元格?
五、R1C1样式的经典实例 ,一种有趣的行为
创建R1C1公式实际上比A1公式更直观。一个演示R1C1公式的经典实例是创建乘法表。在excel中,使用单个混合引用公式就可创建乘法表。 5.1 创建乘法表
在B1:M1中输入数字1-12,在A2:a13中也输入数字1-12 ,现在创建b2:m13中所有单元格公式,它计算第一行和第一列的乘积。用R1C1样式公式代码如下:
Sub Multiplicationtable8()
Range("b1:m1").Value = Array(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Range("b1:m1").Font.Bold = True Range("b1:m1").Copy
Range("a2:a13").PasteSpecial Transpose:=True Range("b2:m13").FormulaR1C1 = "=rc1*r1c"
Cells.EntireColumn.AutoFit '最合适的列宽 End Sub
5.2 一种有趣的行为
尝试以下操作,将单元格指针移到F6,单击“开发工具”--”录制宏“,然后单击“开发工具”---“使用相对引用”,输入公式=a1并按ctrl+enter键,以保留在F6键中。单击“停止录制”按钮。
将得到一个只包含一行的代码的宏,它在当前的单元格输入公式,该公式引用向上5行,向左5列的单元格:
Sub 宏1()
Selection.FormulaR1C1 = "=R[-5]C[-5]" End Sub
现在将单元格指针移到A1并运行刚才的宏,你可能会认为将导致运行错误1004,但实际并没有出现这种错误。运行宏时,单元格A1中的公式指向=XF1048572(Excel2003指向=IR65532),这意味着R1C1公式从表的左侧绕回到右侧。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行为,但是可能宏将提供一个与用户期望不同的结果!!!!!! 乘法表实例:
六、条件格式中的R1C1样式应用
设置条件格式时,必须使用R1C1公式,这很重要。文档没有明确之处这一点,但如果不用R1C1公式,有时可能出问题,有研究发现,如果用A1公式,每对 50个单元格设置条件格式,将有一个单元格出现奇怪的行为。因为将A1引用转换
为R1C1引用有时存在二义性,例如,R2表示一个单元格,但可能被错误理解为整个第二行。
FormatConditions对象用于设置条件格式。每个单元格可以有3个
FormatConditions,下面的代码首先遍历所有工作表,删除每个工作表中的条件格式,然后遍历每个工作表中所有的非空单元格,并应用两种条件格式。 在第一种条件格式中,类型为xlExpression,这意味着使用的是“公式”语法。首先Foumula1指定的公式采用的是R1C1表示法。
第二个条件格式使用xlCellValue类型,这需要指定一个运算符和一个值。在添加条件后,为条件1和条件2设置字体的ColorIndex Sub ApplySpecialFormattingALL()
For Each ws In ThisWorkbook.Worksheets ws.UsedRange.FormatConditions.Delete For Each cell In ws.UsedRange.Cells If Not IsEmpty(cell) Then '单元格值是任意错误值时,
'把字体颜色设置为与单元格底色相同的颜色(即看不出错误值)
cell.FormatConditions.Add
Type:=xlExpression, Formula1:="=or(ISERR(RC),isna(RC))" cell.FormatConditions(1).Font.Color = cell.Interior.Color
'单元格值小于0的,全部用红色字体标出
cell.FormatConditions.Add
Type:=xlCellValue, Operator:=xlLess, Formula1:="0"
cell.FormatConditions(2).Font.ColorIndex = 3
End If Next cell
Next ws End Sub
一个演示条件格式的经典实例,显示包含最小值和最大值的行。代码如下:
Sub FindMinMax()
Finalrow = Cells(Cells.Rows.Count, 1).End(xlUp).Row With Range("a2:c" & Finalrow) .FormatConditions.Delete
.FormatConditions.Add Type:=xlExpression, Formula1:="=rc3=max(c3)"
.FormatConditions(1).Interior.ColorIndex = 4 ' 用绿色底纹标出
.FormatConditions.Add Type:=xlExpression, Formula1:="=rc3=min(c3)"
.FormatConditions(2).Interior.ColorIndex = 6 '用黄色底纹标出 End With End Sub
如果设置一个指向单元格C3的条件格式,这种格式将失败,因为Excel将C3解释为第3列。
七、VBA中的R1C1样式数组公式
数组公式必须是R1C1公式。
数组公式是功能强大的“超级公式”,被称为CSE公式,因为用户必须按Ctrl+Shift+Enter键来输入它们,如:
=SUM(A$2:A7*B$2:B7)这是个数组公式,很好理解。
虽然在用户界面中显示A1样式,但输入数组公式要使用R1C1表示法:
Sub EnterArrayFormulas()
Finalrow = Cells(Rows.Count, 1).End(xlUp).Row
Cells(Finalrow + 2, 2).Value = "乘积和" Cells(Finalrow + 2, 3).FormulaArray =
"=sum(R2C[-2]:R[-2]C[-2]*R2C[-1]:R[-2]C[-1])" End Sub
上述代码中的:
Cells(Finalrow + 2, 3).FormulaArray =
"=sum(R2C[-2]:R[-2]C[-2]*R2C[-1]:R[-2]C[-1])" 可以简化为:
Cells(Finalrow + 2, 3).FormulaArray = "=sum(R2:R[-2] C[-2]*R2:R[-2] C[-1])" 后面有介绍,但要注意:红色和蓝色代码之间有一个空格。
【小技巧】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快速输入R1C1公式:
在任何单元格中输入常规的A1公式或数组公式,选择该单元格并切换到VBA编辑器。然后按Ctrl+G键打开立即窗口,再输入: ?Activecell.FormulaR1C1 或者 Print Activecell.FormulaR1C1
并按回车键,Excel将把公式栏中的公式转换为R1C1样式。
以下内容来自第二个帖子,点击这里可以查看原文。
单元格引用有A1和R1C1两种形式,两种形式中又包含了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两种不同的变化。
单个区域的引用:
先来讲一下R1C1方式的引用
对于G2:J2这样一个单元格区域,使用R1C1来引用,可以写作:R2C7:R2C10,也可以写作:R2C10:R2C7。但R必须在C前面,“C10R2:C7R2”这样的写法是无效的。
对于这样单行的区域引用,可以使用简写的引用方式,即将R2C7:R2C10中的红色部分省去,简写为R2C7:C10。
如果对于单列的区域引用,例如G2:G10,则可以将R2C7:R10C7中的红色部分省去,简写为R2:R10C7。
为什么可以这样简写,这样的简写有何规律?在没有官方的解释之前,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和记忆,我给出一个我自己的解释思路,请看下面的“关于引用运算符”:
关于引用运算符:
Excel中包含了3种引用运算符,用于表示对单元格的引用,
一种是冒号,称为区域运算符,这是最常见的,如=sum(A2:B10),表示引用冒号两边单元格所围成的矩形区域;
一种是逗号,称为联合运算符,如=RANK(A1,(A1:A10,C1:C10)),表示同时引用逗号两边的两个区域;
还有一种是空格,称为交叉运算符,表示引用空格两边的两个区域的交集,如=SUM(A1:B5 A4:D9)即等价于=SUM(A4:B5)。这个交叉运算符也是我这里要重点引入的一个使用技巧。
对于G2:J2这个单元格区域,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可以看作是G:J这4列与第2行所构成的交叉区域。因此,如果用交叉运算符和R1C1样式来引用的话,可以写作:R2 C7:C10,即表示R2与C7:C10这两个区域的交叉区域。 因此R2C7:R2C10等价于(R2 C7:C10),而这个形式与上面的简写形式R2C7:C10十分相似;
同理,G2:G10可以表示为R2C7:R10C7,等价于(R2:R10 C7),这个形式于其简写形式R2:R10C7也十分相似。
以上就是对于同行或同列的R1C1引用简写方式的一些理解,但这个题目中真正起到大作用的并非那个简写方式(虽然也可以缩短不少字符),而是引入交叉运算符以后的引用方式。请继续往下看。
交叉运算符同样也可以应用在A1引用方式中:
例如(R2 C7:C10)如果使用A1引用方式,则可以写作:(2:2 G:J) (R2:R10 C7)如果使用A1引用方式,则可以写作:(G:G 2:10)
从现在的样子看上去,好像A1引用方式更简短,但联系题目的实际情况,经过代入后的比较最终可以发现还是R1C1引用方式更合适,关于这一点可以留到后面再看。
多个区域的引用:
题目最终结果要求同时超级链接到3行最多喜字的区域,这就意味着需要同时对多个区域进行引用,
以同时引用G13:J13、G15:J15、G17:J17这三行区域为例,
使用R1C1的通常写法是:
R13C7:R13C10,R15C7:R15C10,R17C7:R17C10 其中的逗号表示联合运算 可以引入交叉运算符,简化为: R13 C7:C10,R15 C7:C10,R17 C7:C10
此时,来做一个类似于合并同类项的变形,可以简化为: (R13,R15,R17) C7:C10
将几个行号用逗号相连接表示联合运算,同时外面用括号包围以后,再与C7:C10区域使用空格进行连接,形成交叉运算关系,得到了我们所需要的三个行区域的同时引用。
这个引用方式就是我的公式中最终所取用的最简短的引用方式。
可以跟A1引用方式做个比较,上述区域的A1引用写法为:(13:13,15:15,17:17) G:J,结合题目的实际情况,可以比较得出A1形式写法的字符代价要远高于R1C1的形式。
至于我两个公式中(R00!,R00!,R00) C7!:C33和(R0R000R00,0) C7!:C33两种不同Text函数自定义格式的区别,主要在于后面这种格式利用了数字格式中的千分位符可以自动生成“逗号”的便利,从本质上来说两者的单元格引用方式是一致的。
写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大家能否看懂,如果结合下面这个附件,相信可以更容易理解一些:
附件:单元格引用.rar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a270464e6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