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

2023-04-22 14:03: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欢迎阅读!
朱丽叶,罗密欧,牡丹亭,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

作者:赵

来源:《中学史地·教学指导版》2010年第09

中国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牡丹亭》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两部经典的爱情,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最具有比较价值。 第一,作者出生年代相似,均出生于16世纪,而且在同一年去世:汤显祖(15501616)莎士比亚(15641616)

第二,两部作品在创作时间上只相差四年。《牡丹亭》创作于1598年,是16世纪的东方经典;《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于1594年,是同一时期产生的西方经典。

第三,在作品的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上,两部作品也是一样的,都表达了追求爱情自由、颂扬尘世幸福的主题,表现了人性的复苏和欲望的觉醒。

第四,从情节结构上,两部作品亦有相似之处,都是由一见钟情到私订终身。只是在结局上稍有分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为爱殉情,以悲剧落幕;《牡丹亭》是为爱重生,以大团圆收尾。然而,从作品反映的思想意义而言,笔者认为《牡丹亭》更具有精神启蒙的价值,更具有现代主义的意味。因为《牡丹亭》的构思更为巧妙,它通过梦中情,表现人性的本质,突出人的欲望的觉醒。

二者同是经典的爱情故事,同样具有深刻的思想启蒙价值,为什么《牡丹亭》却没有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在世界文学范围内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呢?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运兴衰的影响。英国在16世纪末从海上战胜西班牙,成为新兴的霸权国家,之后,又相继打败了最强劲的对手荷兰和法国,夺取了两国的大片殖民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地位,成为西方的日不落帝国。以后漫长的三个世纪(17-19世纪),正是英国的兴盛时期,英国在这三百年间对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伴随着疯狂的殖民扩张,不仅英国的政治势力渗透到世界各地,其文化也随其殖民活动传播到世界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非常强劲的传播导向。莎士比亚戏剧作为英国经典文化的代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而这一时期(1719世纪)的中国却正是国运走向衰落的时期。汤显祖所生活的1617世纪明代中晚期,政治济落后,中国一直到20世纪清朝统治结束,都是日渐衰微的局面。此时中国的文化虽然也会受到西方关注,比如伏尔泰就曾经翻译过《赵氏孤儿》,但毕竟只是少数人的传播,小范围的影响,而且他们所关注的也不是中国文化中最有价值最经典的部分。国运的衰败影响了文化播,汤显祖的《牡丹亭》没有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广泛也就不足为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二,社会转型的影响。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一直谋求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向西方学习一直贯穿始终。先是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打败西方的坚船利炮。接着是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但这既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也没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一些人认识到中国落后的不仅是技术,而且是制度,于是,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和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开始对政治制度进行改良。可两者相继失败,又有人认识到经济、技术、政治制度的落后都只是造成中国落后的表层因素,本质原因在于思想文化上的落后,于是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而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就是学习西方文明,接受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综观整个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我们不仅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也学习西方的思想和文化。于是西方文化从近现代以来一直都表现出强势的一面;而相较西方文化言,中国文化总体上算是一种弱势文化

第三,文化特质的不同。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特质存在着显著差异。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中心,先后又融入了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倡导平和含蓄内敛;中国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农业经济、君主制度、礼教,这三者所构成的文化格局限制和压抑个人的自由发展;相反,西方文化则是民主、制度宗教三位一体的民主文化,这种文化提供了个人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强调关注自我、重视自我。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封闭自足、注重伦理秩序的特色,西方文化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热烈张扬的特点。所以,西方文化烈张扬的特点,有利于其传播,而且传播也多而快;东方文化的内敛含蓄,不利于其传播,其传播也表现得少而慢。

第四,教育取向的差异。中国人目前对外语的狂热有目共睹,尤其是英语,不说是全民学英语,至少基础教育部门都选择以英语为主流外语教材。而中国的孩子更是在这种趋势下,从小学开始便通过各种方式打英语基础,到大学阶段又有四六级考试,而以后工作生活中的种种考试,即便用不到英语也必须先过英语关。一句话,中国人对英语是活到老学到老。英语对母语的排挤,使很多孩子甚至大学生的母语水平都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具体到英国文学部分,学习内容上,大学中文系普遍都要开展莎士比亚戏剧专题研究,初高中教材也都选编有莎士比亚戏剧作品。而西方初高中课本或大学课本里,很难像中国这样去对异族文化不遗余力地作普及性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很难在西方社会拥有这样备受推崇的强势地位。 第五,艺术形式的差别。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也限制了它的传播。舞台上你来我往,情景虚拟;唱法上咿咿呀呀,调子迂缓。这样看来,即便是在中国,戏曲也不符合多数现代人的欣赏习惯。传统戏曲中,只有作为国剧的京剧推广范围较、普及率相对较高,而昆曲《牡丹亭》作为地方戏曲,本是吴方言区域的产物,受地域语言局限,以及舞台上抽象、写意、诗化的表现形式,能听懂并热爱它的人群更少。在流行文化横扫一切的时代,《牡丹亭》未免曲高和寡。作为中国本土的东西,国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西方人呢?《牡丹亭》在国内的命运也就预示着它在国际上的地位。

第六,语言因素。古代汉语的优美,也许只有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得到,而翻译成西方语言不仅尤其困难,而且也失去了原有滋味。昆曲《牡丹亭》亦文亦话,爱好者一般需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在当时,昆曲就仅是士大夫的娱乐品,满足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赏层次。而现在,公众文化的普及使普通民众对昆曲有所了解,但却难以深谙其中真正的内涵韵味。而在国外,也许对《牡丹亭》的研究仅仅是为了满足学术需要。这也是造成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普及率很低的重要原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a18cc9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