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古诗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教学设计
在我国浩瀚的传统文化中,一篇篇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古诗文,就像是海洋里一颗颗明亮纯洁的珍珠,高贵典雅,璀璨夺目,打动着人们的心灵,扣击着读者的喜乐悲愁。诵读教学,在古诗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认为古诗文的课堂诵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气氛,引领学生进入诗文
创设与所诵读古诗文相应的特定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所诵读作品的氛围,更能直观地感性地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准确的第一印象。特定情境的营造往往具有暗示性、提示性,它是让学生直达作品核心的一种有效方法,用这种方法运用于教学,有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归去来兮辞》时,笔者先播放伴着鸟鸣水声、弥漫着田园气息的音乐作为背景,接着以“鸟鸣声婉转悦耳,音乐声悠扬动人。这来自天籁般的声响,仿佛让人置身于美妙的让人忘掉一切的大自然的怀抱中……”导入以自然美景、抒情言志的话题,然后朗读回顾借自然美景来抒发心志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描写月光荷叶的段落,再串起同样有月光荷叶意象的王维的《山居秋瞑》,接着以《山居秋瞑》是一个世外桃源而引出陶渊明,由此走进陶渊明。这时再教学《归去来兮辞》中对自然美的诵读鉴赏,学生对所抒感情的领悟就会变得顺理成章,这都得力于情境的营造。而且这种营造特定氛围时,注意把单篇诗文放入同样写此景此情的大背景中的方法,可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的进行理解,感悟也就更深刻。 二、品味物象,体悟意境,深入作者情感世界 鉴赏诗歌时应首先抓住物象,品味物象特征以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情感。例如张可久的《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我们不难找出其中的物象: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这些物象可以归纳出凄凉、萧瑟的景物特征,透过景物特征,我们可以窥见作者因自己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
意境是诗歌意象通过艺术组合而创造出来的。诗歌的意象组合成生活场景,通过这个生活场景,或表现为喜,或表现为悲;或表现为激昂,或表现为哀怨……
杜甫的《登高》通过诗人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不读不足以品味其沉郁顿挫的情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如泣如诉、飒飒有声的落木,滚滚而来、咆哮不止的长江,读时脑海中必显现一幅壮阔、沉郁悲凉的画面,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苦之感怎不顿生心底! 三、传授方法,加强训练,培养学生诵读能力
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应适时地传授他们一些具体的诵读方法。比如,在音调强弱方面,表示悲壮、快乐、斥责,或慷慨的文句,句子的头部应加强;表示不平、热忱或确信的文句,句子的尾部宜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子的中部宜加强。在韵味缓急方面,含有庄重、敬畏、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情味的文句,宜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情味的文句,宜急读。叶圣陶说:“这些规章,都应含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与情感,所以依照规律吟诵,最合乎语言的自然。”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诵读的形式要变化多样,可以交替使用散读、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方式。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激情,还可以组织诵读比赛。
总之,在古诗文诵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专门指导,授之以法,加强训练,使学生们形成敢于和乐于高声而有感情地诵读的风气和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诵读。
四、质疑解难,鉴赏评价,激发学生创造思维 不论是采用各种方式导入特定情境,以增强诵读效果,还是饱含激情地诵读演绎作
品,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与作品的同振共鸣,深入体验与感悟,质疑解难,从而达到深刻理解的鉴赏评价,让学生独到的见解得以亮相,有个性的发现得以张扬。这个环节是整个诵读课最光彩夺目的亮点,是诵读教学要达到的高潮。
笔者在教学《琵琶行》时,在通过诵读体悟架起通向学生与作者心灵的通道后,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被激发了:对精彩的音乐描写起什么作用?三次月亮的描写是否多余?诗歌的悲伤是怎样一层层表现出来?大家唇枪舌剑,激烈争论,智慧的火花在这时四处迸射。问题越争越明,越争理解越深入,这时抓住精彩的音乐描写这一段落所蕴涵的的复杂曲折的情感,串连起琵琶女身世谜底的揭示,连带起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心触动,顿时作品所表现的主题豁然开朗。这时三次月亮这景物描写的不同作用,情景交融手法运用的用意,全在这学生的辩论鉴赏诵读中变得了然于心。这时再次进行诵读,作品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人物形象的感知,全在这琅琅书声中得到升华。 诵读古诗文,它的显性效果容易被人重视,但实际上它对学生的隐性教育更为重要,更为长远。伴随着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推敲、运用,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熏陶,学生在无形中提高了人文素养,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了完美的人格。正如魏书生所说,“从思想到行为,从行为到习惯,从习惯到命运”。我们深信,随着学生思想认识的逐步加深,他们自然会把思想认识转化落实到行动上,最终养成良好的习惯,创造出美好的人生。
古诗文诵读教学是一门艺术。对于曾经哺育出了既具有丰富的文化修养,又具有传统美德的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古诗文,如何通过古诗文诵读教学,让这棵滋养我们先人的大树开出新的奇葩,在继承中发展,在传统中融入现代意识,更好地在培养人、教育人、陶冶人、美化人方面作出贡献,这还须不断地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9d667fd32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