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古诗词能力的培养》,欢迎阅读!
历经数千年岁月洗礼,凡是流传至今的古诗词,定有其值得玩味品鉴之处,特别是历代名家的经典之作,其独特风格和艺术特色如陈酿老酒,醇厚悠长,浓香馥郁,更得含英咀华方能领略个中滋味。
作为一名高中生,就是不从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能力要求来考虑,适当掌握一些古诗词品读的方法和技巧,平时多读多品,对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修养,也是大有裨益的。况且,笔者认为,单纯为了应付高考而费尽心思,局限于各种题型的条条框框里的训练,对古诗词能力的培养无异于杯水车薪,只有在平时养成阅读古诗词的的习惯,从中读出趣味,才能日积月累,润物无声,如三月禾苗,不见其长但日见其青。
鉴于以上考虑,笔者谨以一首词为例,来谈一下自己对古诗词品读的理解。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著名词人李清照的晚年名作,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凄苦之情,不知曾感动多少人。面对这样一首经典名作,乍读起来看似简单,但要一头扎进词境中,深入玩味,品读出它深沉凝重的词风和哀婉凄苦的感情,却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一、尽可能占有信息,整体感知
把自己手头所掌握的与之有关的信息不分青红皂白,全都认真浏览一遍,如诗的题目、作者、内容、注释等,凡是自己能看到的甚至是想到的,决不让它们从你的眼皮下或脑细胞中溜过。有的学生在考试时剑走偏锋、得势不得分,原因
浅谈古诗词品读能力的培养
就在于平时没有养成尽可能占有材料的习惯,忘了看题目,忘了看注释,而使一些本应得分的信息溜之大吉。同时,在尽可能占有信息的前提下,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把自己浏览的信息中自认为重点的东西用不同的符号标画下来。标画读书表面上看是一种方法,其实真正应用的时间长了也就生成了一种能力-------有效快速筛选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如这首词,我们结合课文注释、导学案、文言文全解等资料就能准确了解李清照创作的两个时期和“靖康之变”之后的写作背景及整首词的大意。
二、抓住意象、挖掘意境、深入品读
以上只是为深入品读作了个热身运动,不能看作对诗词的深入学习。很大一部分同学语文阅读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平时的学习不深入,静不下心来,沉入不到书本里面去。自学时翻翻看看,听讲时记记画画,练习时抄抄涂涂,蜻蜓点水,敷衍了事,天长日久,习惯了做表面工作。学而不思则罔,没有深入细致的思索和探究,就谈不上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
如果说情感是诗词的灵魂,那么意象就可看作诗词的血液,它决定了灵魂的鲜活丰富。因此,在学习诗词时,只有抓住意象,深入品读,才能把握意境,较深刻而准确地把握诗词的灵魂------感情。古典诗词更是这样。至于什么是意象?品读意象常用的方法有哪些?不同类型的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哪些?同学们可以从网上专门搜集整理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对我们阅读古诗词会有很大帮助。鉴于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再赘述!在这里我只想强调一种思维,即发散思维,抓住一点而及千万,尽可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知识结构发挥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眉前卷风云之色,额前起台阶之风”。(刘勰《文心雕龙》) 我们仍来看李清照的《声声慢》。此词中关键意象有五:晚风、过雁、黄花、梧桐、雨。在整体感知这首词的基础上,你就静心逐一品过去。
“晚来风急”,深秋时节,气温本身就低,风吹在身上已是清凉,何况是晚风?更何况是急风?结合易安写这首词的背景和词人的遭遇,就不难理解词人内心的凄凉、清冷。风凉,其实是心更凉!再和前面的“三杯两盏淡酒”联系起来,也就能理解作者借酒浇愁愁更愁,因愁浓而故觉酒淡的矛盾心情了。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从北方来,李清照亦从北方流寓江南,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雁还是那雁,旧时相识,“云中谁寄锦
书来,燕子回时,月满西楼。”而夫君已病逝,国破家亡,犹自飘零,怀旧悼亡之情不言而自浓。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花很美,但已是黄花,且因晚来风急而满地堆积。憔悴损,貌似写花,实以花喻人,花谢人憔悴,人比黄花瘦,国破家亡,丈夫已逝,琴瑟和鸣的美好生活如今像这满地堆积的黄花,“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落枝空,人逝心凉,独守寒窗,度日如年啊!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看到梧桐,再和深秋联系起来,稍有文学积累的人都能马上感触到“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等相关名句里扑面而来的孤寂和凄凉。何况还飘着细如愁的烟雨,到黄昏还点点滴滴。
分析至此,作者内心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我们已感悟颇深,情感上难免不引起共鸣。从而也使我们更能体味到李清照深沉凝重、哀婉凄苦的婉约风格,从情感上拉近了与李的距离,一种对其才情的敬佩悠然而生。玩味透了这首词,再读李清照的其它后期词作,甚至是婉约派与之相似风格的词,想必,我们都会心有戚戚,很容易就能进入词境,把握感情了。
依上所见,诗词品读重在读的前提下品,在品的基础上读。只有品读透彻,才能读出韵味,自然也就会越品越爱品,越读越有味。时间长了,名句佳篇积累多了,诗词品读的能力也就上去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9be1f157fd5360cba1adb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