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诗歌的美——浅谈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2023-03-25 23:33: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感受诗歌的美——浅谈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欢迎阅读!
诗歌,语文,感受,小学,教学
感受诗歌的美——浅谈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与农村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但是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依旧是普遍的现象,他们其中的一部分在进入城市务工的同时会携带子女,在城中务工地区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还有随着我国对乡村的规划发展策略,国家更加鼓励一些定居在偏僻,闭塞,交通不便地方的人群异地搬迁至政府规划好的区域,随之而来的亦是子女的教育问题。如何让历经搬迁后的孩子们对新的受教育地方感到归属感?语文诗歌教学是很好的解决办法,作为被历史洪流选择后的精神养分,诗歌蕴含着无穷的精神张力,赋予人丰富的精神力量。本文将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简要介绍一下小学年级语文诗歌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教学方法

引言:我国古典诗歌是我国文明卓越发展的精神产物,其中蕴藏的精神性财富的价值不可估量。从屈原的《离骚》到李白的《静夜思》,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到李商隐的《无题》,无论用词是繁是简,韵律是昂扬顿挫是婉约回转,表达的主题是言志还是抒情,都表达了当是时作者的心境以及表现了当时作者对客观外物的描绘,这是一笔穿越时空财富。以诗歌为载体,开展小学语文教育以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对美的意识。 一、解析诗中表达手法,深度理解诗中涵义

年级的小朋友还没有丰富的语文古汉语知识积累,面对古诗中出现的短促精炼的词汇,无法精准理解字面意思,遑论整体理解诗中整体表达的意思。我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话虽如此,可是身为二年级小学生,面对课堂上要弄懂的课文,且不说他们有没有读诗百遍的时间和精力,即便是有,也会在机械的重复读诗中丧失了对学习诗歌的兴趣,这对学生的长远培养是极其不利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做的是陪伴,引导与适当的讲解,给孩子们独自去品味诗的空[1]。例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中有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在老师看来,这首诗通俗易懂,极易理解。可是对于刚开始接触诗歌的孩子们来说,他们会一头雾水,以至于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描绘的是瀑布啊,怎么就会产生烟呢?三千尺的瀑布有多高呢?面对这样的疑问,老师要从根本上让孩子理解诗中表达。日照香炉生紫烟,中香炉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山峰,形似香炉,因而得名。紫烟的来源是作者比喻化的一种表达,瀑布在从高处坠落时,会产生很多细小的水滴,灿烂的阳光经细小的水滴折射后,会产生七色光,就类似于我们经常在大雨初晴过后的彩虹一样。而作者为什么只写紫烟呢?那是因为作者信仰道教,在道教中,是一种吉祥富贵的颜色,因此作者就着力写了紫烟通过老师对诗歌运用手法的讲解,学生更能通过诗歌表面去探索诗歌表达的内核,在理解后又会感叹作者的手法精妙,如神来之笔,更加对诗歌产生喜爱之情。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之美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是,行万里路在当今现代社会的实现需要家庭经济的支持。而大多数的乡村孩子都来自并不富裕的家庭,他们的父母每天疲于奔命的去劳动以换取全家人的温饱生活。于其而言,全家人生理性的温饱胜过一切。而诗歌之中的美需要读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想象力与创造力去理解。生活经历与行万里路关系密切,没有 行万里路经济支持,自然难以获得丰富的经历。不过我们也不必陷入忧愁,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弥补无法实现行万里路的缺憾[2]。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年级上册有一首诗歌,名叫《敕勒歌》,这是一首北朝民歌,主要描摹的是草原的恢弘壮阔的


意境。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诗歌首句表明了草原所在位置,在绵亘不绝的阴山山脉的山脚下,次句从视野整体上进行勾勒,蔚蓝色的天空似圆顶毡帐笼盖在无边无际的绿野上。最后一句为点睛之笔,动态地展现出草原上牛羊在茂盛的草丛中吃草的场景。寥寥几句就将草原的辽阔,空旷,悠远,宁静,闲适等意境表现地淋漓尽致。没有草原经历的孩子们很难理解到诗中传达的氛围。老师可以在正式讲解这首诗之前,用多媒体设备给孩子们播放关于草原的影像与音乐,让孩子们对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先有一个感性认识。这样,在正式讲解《敕勒歌》时,孩子们对诗能有更加深刻的感受,产生对草原的神往之情,继之产生对国家土地的热爱与自豪之情。 三、鼓励学生编写诗歌小传

同一首诗,不同的人去读,会有不同的感受。老师在讲解诗歌的过程中要尊重个孩子的对诗歌的独立审美,切忌统一孩子们的对诗歌的审美,这样会磨灭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多表演艺术家在扮演角色之前,会根据品读剧本的感受编写自己所扮演人物的小传,以便在塑造角色过程中更加贴合人物。品读诗歌后写诗歌小传与塑造角色前撰写人物小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是基于文学作品与自己的感受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一个人的理解力,审美力,想象力和表达力[3]。老师可以在讲解完一首诗后,鼓励孩子们基于老师的讲解和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撰写诗歌小传,题材不限,格式不限。可以是描绘诗中风景,也可是还原诗中情景,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独立的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结束语:纪伯伦曾经说诗歌是迷醉人心怀的智慧。诚然,诗歌是先贤通过凝练自己的思想,经历,情感所得,历经历史长河的洗礼之后的诗是诗中之诗,其中所含的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在诗歌面前,人人平等,诗歌就在那里,只有你去读或不去读。老师在教授诗歌的过程中要做好引领,让学生领略诗歌之美,从诗歌中汲取精神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与挫折。 参考文献:

[1]姚兴梅.探析小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方法[J].华夏教师,2019(35):63-64. [2]周锋.语文教学应擅用诗歌触动学生的心灵[J].亚太教育,2019(11):183. [3]杨翠娟.基于儿童审美核心素养的小学古典诗歌美育策略[J].小学教师培,2019(07):51-5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986a56926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c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