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后感】读巴金《家》有感_208308》,欢迎阅读!
时代的悲剧不能阻挠思想的进步
——读巴金《家》有感
这个学期,无意中在图书馆翻到中国近现代小说一栏,发现了自己很多耳熟能详却没有认真看过的小说,在一阵翻阅之后,我拿起了巴金老先生激流三部曲 中的《家》一书,慢慢拜读。
本书主要讲述了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四代同堂的封建大家庭,这个家族的痛苦与反抗。此书的主人公虽为当下时代的新生力量,却由于封建保守的大家庭,军阀混乱的冲突,即便不断接受新思想的感染,无奈却与保守做了许多斗争反抗。每一个主人公的形象、内心活动,都是当下青年在反抗时的象征。我们看到,觉新的懦弱,觉民的执着,觉慧的义无反顾。琴的青春勇敢、鸣凤的刚烈、梅的无奈、瑞珏的善良叩响灵魂。在《家》中所有的反抗与共谋,“四世同堂”带来的幸福与痛苦让人由心底生出怜悯。
觉新,光看这个名字就觉得够讽刺了。名字里有一个“新”字,思想处事却一点不新。的确,他是第一个觉醒的人,成绩优异,有着留学深造的理想,但是他唯唯诺诺犹犹豫豫的性格,使放弃了理想,放弃了前程,放弃了爱情。他的顺从本应博得读者的同情,可当他挑起这个大家庭的担子,他的“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让人心寒。觉新以为,放弃自己的幸福可以成全更多人的幸福。然而,这只是他一时半会的想法或者是幼稚的想法。梅芬和瑞珏悲惨的离开可以说是他一手造成的。即使他要做封建大家庭的表率,但他至少可以尝试着反抗一下,和觉慧一样,勇敢地说个“不”字。也许反抗与妥协的结局大相径庭,但却仍是被动无思想无灵魂地去接受这一切,正如文中所云:“这般人是没有一点希望了,是无可挽救了。给他们带来新的思想,使他们睁开眼睛看见这个世界的真面目,不过是增加他们的痛苦罢了,这正像使死尸站起来看见自己的腐烂一样。”
觉民,于我而言,他只是一个执着于自己儿女私情,执着于自己与琴的感情。从书中可以看到,新思潮的来临对于他来说只是消遣。即使“消遣”这个字眼对他刻薄了些,然而却如此现实。游行,办报……种种反抗的举动都是他的三弟觉慧冲在前头。而觉民只是翻翻《新青年》,谈论“热点问题”罢了。只有他面对琴的时候,才能敞开他勇敢坚强的一面;只有面对琴的时候,才能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觉民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到,个人反抗在当时只是知识分子觉醒的起点,如果不超越当前个性解放思想的水平,并且把事业扩大到社会解放上,他们的人生价值仍是渺小的。如果社会经济制度不改变,即使争取到了个人幸福也是很容易再失掉的。因此,我对觉民和琴的爱情并不抱以乐观的态度。即便最后高老爷取消了觉民的婚事,那个时代的一切就决定了那段关系的存亡。一
个眼神可以证明爱情,一个眼神无法维系爱情。
觉慧,真正意义上的觉醒者。虽然他也有无奈和彷徨,寂寞与悲伤,不过,他常常是以“自省”的态度来示人的。从鸣凤在高家受到的责骂到最后跳湖自尽,觉慧一直在批判自己,怀疑自己。虽然鸣凤那悲戚的面容一会就从他脑中散去了,虽然他把更多的精力摆在这个动荡的社会之上,虽然在我看来他与鸣凤之间甚至称不上爱情,只是对被压迫、被束缚的群体的同情怜惜之情。但,即便是这样,他也比他那两个哥哥勇敢的多,坚毅的多。可是,巴金老先生也将他的弱点暴露在我们面前。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觉新日记上的话不无道理:“现在还不是时候,就是牺牲也轮不到你的牺牲。”还记得学生游行那一幕。大家轰轰烈烈地向掌权者要个说法,一句“自有办法”就打发掉了所有人。“多半又要检查仇货,不知道这次又是哪家铺子倒霉?”巴金先生早早地就暗示我们,这些热血沸腾的运动有不少是盲目的,是不合时宜的。但是巴金先生还是充满希望的,“我们是青年,不是傀儡,我们是青年!”文中反复出现了这句话。觉慧终于跨出了封建大家庭的门槛,是新思想彻底的引领他,改变了原有的彷徨,还是只是一时的逃避呢?
我不想提及“所有的反抗都是共谋”这样的悖论。现在去评论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去看知识分子的觉醒确实有些隔靴搔痒的感觉。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凭借个人的力量与整个传统风气斗争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啊。就算有钢铁般的意志支撑着他们,也会迷失方向吧。觉慧们的离家出走,鸣凤们的以死了结都鲜明地指向“反抗”这两个大字。生亦反抗,死亦反抗。愿幸福的我们能在这自由时代,珍惜这美好的日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98225571c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