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潮汕地区的拜神贡品及对潮汕美食产生的影响

2022-04-06 17:07: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潮汕地区的拜神贡品及对潮汕美食产生的影响》,欢迎阅读!
潮汕地区,潮汕,拜神,贡品,产生
潮汕地区的拜神贡品及对潮汕美食产生的影响

潮汕人信仰的神众多。每个神明都有各自的诞辰,潮人俗称“老爷生”,人们会诚心地准备各式贡品祭拜。再加上祖宗祭日和时年八节,潮汕人一年四季都有拜不完的神。据潮汕民俗学家陈汉初先生统计,潮汕人一年中大约有二三十个祭拜节日,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两三个。拜神已成为潮汕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成为潮汕地区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而且,不同的神明、不同的时节,祭拜的供品不尽相同,甚至地方与地方之间也存在差异,导致了潮汕地区拜神供品种类及其多样,成为潮汕饮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礼记•礼运》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远古先民由自己要穿衣吃饭,推想鬼神亦当如此,便烧米、烹小猪,以为祭品,挖坑蓄水,掬水而饮,以为酒;攥草做缒,垒土成鼓,以为祀乐。他们认为,让鬼神吃饱喝足,鬼神就能保人平安。[2]这是出于对神祗的敬畏心理,所以潮汕先民对祭祀用的供品是十分讲究的。为了表示对神的崇敬、爱戴和酬谢,潮汕人拜神的供品除了五畜,包括猪、鹅、鸭、鸡和鱼之外,还要加上各种粿品、甜品、糖品,斋菜等。其中最重要的要数粿品。它种类多,样式多,味道独特,是最具潮汕特色的拜神供品。

潮汕的岁时节日,人们专门制作当供品的大致有:寿桃、桃粿、芋丝酥、荷兰薯粿、蕃薯丝酥、花生面酥、红萝卜丝酥、汤圆、甜粿、粽球、碱水粽、酵粿、碗酵粿、甜面包、肉包、“梭罗包”粟穗粿、“五身人仔”“尖担”“五粿五宴”“豆目塔”“篓粿”“三角楼粿”“石榴粿”、月饼、腐乳饼、油粿、酥饺、糕仔、“狗粪团”、菜粿、糯米糍、乒乓粿、鼠壳粿、萝卜糕、香腐、腐枝、面条、粿仔等等。 拜神供品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

潮汕先民在经济不发达和封建社会的漫长年代里,自然灾害频发,人多地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可能使潮汕先民过上富足的生活。虽然过节是对人们生活的一种调节,但繁多的祭拜节日也常常使贫苦人家不堪重负。那潮汕先民又是怎样在落后的生产条件下,运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种类如此多的拜神贡品的呢?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潮汕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多样化的地形和适宜的气候为潮汕拜神供品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潮汕地区地处亚热带,太阳辐射量较为丰富,作物生长期长。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特点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十分有利的。此外,这里地形多样,西部、东部均为山地,中部则是点缀着低山丘陵的平原,南部为海洋、海岛,这种多样化的地形使得潮汕地区同时具有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景观特点。这种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得潮汕地区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一年四季,蔬菜瓜果不断。雨热同期的气候适宜稻谷的生长,稻谷是人们生活中的主粮,而番薯则是仅次于稻谷的粮食作物。这两者都为供品中的粿品提供了丰富而廉价的原材料。


再者,潮汕人自古就是一个心灵手巧、勤俭节约的群体。潮汕地区人多地少,这种生产空间的局限,迫使人们在征服大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精耕细作、耕间种的先进栽培技术,所谓潮汕农民“种田如绣花”就是这种耕种技术的生动写照。这也培养了潮汕人心灵手巧的特性。人多地少的条件也使大多数妇女不用下地劳作,有更加充足的时间,能更好地对食物进行深加工,创造出名目繁多的拜神贡品。而且,潮汕人历来就有“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在经济不发达,生活贫困的环境下,为了既能节俭又可以敬拜神明,潮汕先民便想方设法运用她们的巧手和聪明智慧,用家家户户都负担得起的蔬菜瓜果,精心地制作出诸如各类菜粿、笋粿、萝卜粿、春饼、寿桃、桃粿等美味可口、形神兼备的供品来[6]。连大米也紧缺的人家,则以番薯磨成的粉代替米做粿皮,制作出了薯粉粿、无米粿、水晶球和丝瓜烙、马蹄烙等各种小吃,也可搬上供奉神明的桌子。他们还利用房前屋后,田间空地养猪养鹅,养鸡养鸭,逢年过节就宰杀来拜神祭祖,丰富了供品的样式,也为自己改善一下生活伙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96bc57d4431b90d6c85c7d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