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

2022-04-18 16:07:2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石潭记》,欢迎阅读!
小石潭
《小石潭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2.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学习难点:解读“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复杂内涵。

一、课前预习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

犬牙差互 )悄怆幽邃 ........二、课堂学习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合称《永州八记》他的山水游记常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 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整体感知

1.1)初读: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顺,声音洪亮。 2)齐读:注意体会作者感情

2.从文章中找一找能集中表现作者感情的词语。

作者的感情是有变化的,男女生比赛朗读,看谁读的好。 3.师生共同疏通文意,把握课文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二课时 随堂练习:

一、重点字词解释。

清洌: 可百许头: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斗折蛇行: 悄怆: 以其境过清: 二、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 ②卷石底以出( ③以其境过清(


为:①全石以为底(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以其境过清( 可: ①潭中鱼可百 许头( )②不可知其源( 三、 重点语句翻译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皆若空游无所依。

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其岸势犬牙差互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 判断。“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③似与游者相乐。 ④天涯若比邻。 五、理解性默写

1.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 2.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

3.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语句: 4.作者描写潭 的总体感受是 什么? 六、比较阅读: 小石潭记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城山记(乙)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 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


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 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 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 曰:其气之灵 ,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径北:一直向北。②睥睨:城上矮墙。③梁欐:正梁。④箭:小竹子。⑤疏数:疏密。⑥愈以为诚有:更加认为(造物主)确实是有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意思是指无人游赏。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⑧楚之南:指永州。在楚国南部。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乃”与 “良久乃已”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4、甲、乙两文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了柳宗元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8c6bb1bc5da50e2524d7f9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