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与春联的故事》,欢迎阅读!
我与春联的故事
作者:暂无
来源:《资源导刊》 2016年第2期
崔世俊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的毛笔字称得上刀头燕尾、龙飞凤舞。毛笔字写得好,春节前写春联自然是理所应当的事了。爷爷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那时,山高气寒的家乡天寒地冻,滴水成冰,而家里唯一取暖的设备只有爷爷炕头那台土煤炉子。为了写好春联,爷爷总是在寒风呼啸中铺开纸,研着墨,一笔一画地在块块红纸上鸾飘凤泊。天黑了,夜深了,用一盏煤油灯照明。困了、累了,伸伸腰。冻得实在无法坚持了,就站起来跺跺脚、搓搓手……
儿时的我对爷爷写春联很感兴趣,时常小心翼翼地帮他拉春联,然后把写好的春联放在一旁。大年初一那天,各家各户的门上、树上、伙房、屋里都贴上了红艳艳的春联。燃放后的鞭炮屑在院子里层层堆积,与红色的春联交织在一起,让村庄变靓了,变美了。人们在辞旧迎新的热烈气氛中备感赏心悦目、其乐融融。
可能是因为耳濡目染的关系,我酷爱春联,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读初中那几年,正是“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之时,我的书法在爷爷的指导下有了一定基础,在班里自然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了。当时,校园里大字报、小字报铺天盖地,我的毛笔字不仅被派上了用场,而且有了很大提高。在班主任的启发下,我还初步掌握了隶书的基本写法。天道酬勤。从初中到高中的四五年间,我的书法慢慢崭露头角了。
70年代中期,我高中毕业回到农村,成了全大队的文化人、佼佼者。我如鱼得水,不仅写标语、办板报,而且还给大队刻蜡版,并逐渐掌握了宋体字、黑体字的书写技巧。那时,爷爷已经驾鹤成仙,我和叔父接过爷爷的笔,继续为乡邻们写春联,为小山村增添热闹的气氛,为乡邻们充盈愉悦和快乐!
是春联让我对书法产生了兴趣,是书法成就了我的事业,继而又让我的命运发生了一次次转折。
回到农村一年后,在乡亲们羡慕和祝贺声中我进入一家县直机关工作,身份是计划外临时工。那时,我在工作之外还是三天两头写标语,年年腊月写春联。没过几年,我被调到了县委招待所,工作是写标语、办板报。
县委招待所是当时全县最主要的会议接待中心,也是县领导经常出入的地方。在那里我顺风顺水。那年,县里清退临时工,我已经离岗了十几天,可所长找到县领导说:“这孩子字写得好,又勤奋,俺招待所离不了他……”我被视为“人
才”留了下来。改革开放初期,山城春潮涌动,在县里召开的一次大会上,我不仅写了会标,在招待所里外写满了标语,而且还受部分单位的委托为大会写出一幅幅贺词。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写一炮走红,被当时的县委书记、县长两位领导特批进入县委办公室工作,计划外变成了计划内,两年后成了“吃皇粮”的固定工。
90年代初,我进入了一家县办企业管理层。可没过几年,企业负债累累,几个月拿不到工资。那年,春节将临,我这个一家之主不得不考虑过春节的事。当时,我灵机一动——到大街上卖春联去。我动员读初中的大儿,我在家里写春联,他到街上去卖,这样一可解决我们全家春节缺钱的燃眉之急;二来让儿子体会父母赚钱的艰辛,激励他好好学习。一举两得,我们全
家一致通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年腊月,我起早贪黑写春联,儿子冒着凛冽的寒风在大街上卖春联,盘点下来,赚了2000多元。这件事让我和儿子至今还难以忘怀。
春联和书法宛如一对孪生兄弟。前几年,在同事和朋友们的鼓励下,久不练字的我又提起了笔。大儿媳娘家在大别山区,去年春节我应亲家之邀给他写了几副春联。秋后,到他家时,大门上的那副春联依然被牢牢粘贴在门框上。村里的几个邻居见到我时指着春联说:“字写得很漂亮。”不过,夸奖总归是夸奖,我深谙我的字功底不牢,班门弄斧是毋庸置疑的。我只不过是那些书法人海中的冰山一角,无名小卒,自惭形秽。但是,我还要拿起笔,为更多的乡亲写春联,让春联如鲜花一样在大地上开放,让春联这道美味大餐丰富百姓的生活。(作者单位:栾川县地矿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8c62f7b85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