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愚公移山

2022-05-23 14:06: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3 愚公移山》,欢迎阅读!
愚公移山,23
23 愚公移山【课题解说】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

【难点解说】 分析人物形象:

愚公 愚公要移山,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确。其次,对于山能够移走这一点,愚公也是成竹在胸的。他在批驳智叟的一段话里,就说得十分清楚。这段话是用顶针的修辞方法写的,一句顶着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最后用无穷匮也做结束,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很有说服力。接着用字一转,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更加增。这样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结论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这说明愚公移山的信心是在对人力和自然的发展变化关系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此可见,愚公在移山的整个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驳斥智叟有理有据。像这样可敬的老人,谁还能相信他是笨老头呢?

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老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智叟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好为人师,这种人自以为是,其实不过是卖弄小聪明罢了。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的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奋斗不懈的道理. 【写作特色】

运用对比和衬托的写法。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就具有强烈的对比作用。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对显示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一定的作用。又如写操蛇之神的和天帝的,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词语积累】

1.古今异义(1)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用手指;(2) 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3)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4)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5)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6)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7)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8)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9) 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10) 古义:方圆 今义:常指矩形(11) 古义:苦于,被... ...所苦 今义:惩罚 (12) 古义:愁 今义:痛苦2.一词多义(1)其 惧其不已也【代词,他】 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帝感其诚【他】 其妻献疑【他的】 2)之 以君之力【的】 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跳往助之【代词,代愚公移山这件事】 3 年且九十【将要,快要】 且焉置土石【况且】 4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始一反焉【加强语气】5)而 面山而居【表示修饰】何苦而不平 【表示承接】而山不加增【表示转折】

3.通假字(1)指通豫南。,一直。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往返。3)甚矣,汝之不惠。,聪明。4)河曲智叟亡以应。,没有。5一厝雍南。,放置。6)无陇断焉。,高地。

4.特殊句式(1)倒装句①甚矣,汝之不惠。 倒装句。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聪明了】②且焉置土石? 倒装句,疑问代词提前。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倒装句,定语后置。④告之于帝。倒装句。状语于帝前提。⑤何苦而不平? 2)被动句 帝感其诚。被动句。【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3)省略句 ①(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此句中省略主语


行、王屋二山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省略句,省略主语愚公。 ③帝感其诚。省略句,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 ④一厝()朔东,一厝(于)雍南。 【结构图解】

愚公移山平险 愚公在何处 背景 侧面衬托文本框: 波澜起伏 平险 开端 愚公(年龄) 正面描写 众人:许

(支持、参与)如何平险 发展 妻: 疑(担心、关心) 正面衬托 遗男:助(支持、参与) 远大抱负坚持不懈(目光短浅 安于现状 自作聪明) 高潮 智叟:笑、(轻视、讥笑) 对比(反面)衬托

不言弃 …… 神: 结局 帝: 侧面衬托 夸娥氏儿子: (惊天地,泣鬼神) 情节——人物——————————————技巧———————精神【基础知识积累】 1.为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万仞( rèn 荷担( hè 箕畚(jī běn 孀妻(shuāng 龀( chèn 穷匮( kuì )智叟( sǒu 雍南( yōng 朔东 shuò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许 赞同 惩山北之塞 苦于 且焉置土石 哪里 苦而不平 寒暑易节( 交换 ) 河阳之北(黄河 )( 水的北面 )而山不加增( 更增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固不可彻( 顽固 )虽我之( 即使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尽 3.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词义:(反通返,往返。2)河曲智叟亡以应。 词义:(亡通无,没有。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词义:(厝通措,放置)

4)甚矣,汝之不惠。 词义:(惠通慧,聪明。4. 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 将近 且焉置土石 况且 2)且焉置土石 哪里, 始一反焉 (语气助词 3)固不可彻 通,顽固; 固众人 (本来 4杂然相许 赞同 屋许许声 拟声词 5)操蛇之神闻之 听说, 不能称前时之闻(听见的事情。 5.将文言词”“”“”“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争论不__ 移风__ __法律原形__ __实施 鞠躬尽瘁,而后__(已,止;易,改变,变换;诸,之于;毕,完全,全部;诸,之于;已,止)6.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7.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B A、且焉置土石? 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 D、如太行、王屋何? 8.填空: 1《愚公移山》选自_《列子 汤问》_ 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 神话传说 。本文的体裁属于_寓言故事___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 嘲讽、怀疑 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 语言、动作 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创新能力运用】

(一)阅读课文,完成第915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与始一反焉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系向牛头充炭直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一狼洞其中10.下面句子中字与然相许”和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A.于厅事之东北角 B.策之不以其道C.杜少府之任蜀州 D.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1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意思表达符合原意,能准确表达言者的语气即可)12.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译文:

1 其如土石何?(C A 如果碰上土块石头又该怎么样呢? B、他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C、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D、还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B A 你的心太顽固,顽固到一窍不通,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C 你思想的顽固,到了不可开窍的地步,连妇女和小孩都不如。 D 你的心很固执,固执到不可改变,还不如妇女和小孩。 13.根据文段内容用原句答题。

1)反映愚公移山艰苦情形的句子: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士石何? (3) 愚公能够移山的原因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4)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细节是_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5)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河曲智叟无以应_而言的。

14.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选段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15.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B A.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D.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 (二)阅读《愚公移山》《铁杵磨针》,完成16~23题。 【甲】(原文见教材)【乙】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年且九十( 将近 (2) 方磨铁杵 正在 3始一反焉(同,往返 4)媪自言姓武 17【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A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 B 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C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D 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18.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19.由【乙】文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8a18b79f8c75fbfc67db25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