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能给予我们什么

2022-07-22 10:05:3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音乐能给予我们什么》,欢迎阅读!
给予,我们,什么,音乐
音乐能给予我们什么





一、音乐能给予我们什么

1.方舱医院《火红的萨日朗》的启示

通过报道我们知道,在隔离期间,方舱医院可能是全国唯一还可以“聚众”跳广场舞的地方,音乐和舞蹈不仅让久违的笑容重新回到人的脸上,更让病人紧张恐慌的情绪意外的缓解了。医护人员也紧跟着加入进来,从《火红的萨日朗》到各地的民族舞,即使隔着屏幕,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们乐观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

在生理层面,音乐能刺激人的神经系统,调节人的体征,如心跳、呼吸速率、神经传导、血压和内分泌等等。心理层面,音乐会引起大脑的自主反应,而使得情绪发生改变,研究果显示,平静或快乐的音乐可以减轻人的焦虑。由于音乐能影响人的生理及心理活动,特别是情绪活动。所以,人们就能够用音乐来改善和调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进而达到治疗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唱响方舱医院的《火红的萨日朗》,改变了病员和医护人员的心态,为康复创造更为积极的条件,让更多的人能好好活着!

2.关于最有用的知识

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曾做过一个有5万多本科毕业生参与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什么知识最有用?”回答的结果颇为耐人寻味。毕业1-5年的答案是“基本技能”,毕业6-10年的回答是“基本原理”,毕业11-15年的结论是“人际关系”,而毕业16年以上的则提出:“艺术最有用”。

身处校园的我一直很纳闷:从现实状况看,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艺术好像都没有他们说的那么重要。再仔细看看——是毕业16年以上的人提出“艺术最有用”,按照年龄算,也差不多是在“而立”与“不惑”之间,这下就能够理解了:“基本技能”“基本原理”“人际关系”是让自己“活着”,而“艺术”的生活,才能让自己“好好活着”。

1




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把创作艺术、鉴赏艺术的态度应用在人生中,即在日常生活中看艺术的情味来。比如见到月亮的时候,我们会赞美它、崇拜它,于是有了花好月圆、闭月羞花,有了吴刚和桂花酒,这个时候,谁还会在乎它不过是冰冷的超大块岩石而已呢。

艺术的生活,一茶一饭,我们都能尝到其真味;一草一木,我们都能领略其真趣;一举一动,我们都能感到其温暖的人生的情味。而艺术教育,就是授人以这副眼睛,教人以这种看法的。

艺术教育的范围是很广泛的,美的教育,情的教育,在各学科中都有所体现。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要有大艺术科的教养,我们的音乐学科教育,方得有真的意义。

二、音乐教育能给予孩子们什么

我曾和高中的孩子们开玩笑: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高中毕业时的音乐水平基本上就是你这半辈子的水平,直到退休以后,上老年大学,艺术能力才会有提高的机会。

小学高中是大多数人音乐知识积累、音乐技能获得、音乐习惯养成最重要的阶段,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因为初中要“变声”“叛逆”,高中又忙“升学”。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实践的艺术,需要在较长的时间中去实践磨炼,才可能获得属于自己的音乐能力,为自己所用。所以,这对我们的音乐学科教育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我们不得不去思考音乐教育能给予孩子们什么,才能让他们终生受用呢?

就我的经验,就以下三点和大家交流探讨:

1.基础知识要以基本技能的形式,影响学生,改变学生

高中课堂,问学生:你会哪些音乐技能?全班立刻一片寂静,大多数学生都不会有所反应,有人甚至深深的埋下头,实在不行就唱歌吧,唱什么呢?国歌!我就不知道该说啥好了。所谓“艺高人胆大”,什么都不会,我能怎么办呢?所以,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开始,就要想方设法让基础知识以基本技能的形式,引导学生反复实践,练得多了,自然会有兴趣,自然会形成能力,有了能力才会享受其乐趣,从而受到影响。

2.教给全体学生最基本的音乐学习方法——“聆听”

2




生活中,音乐应用并不少见,如超市的音乐、大街上的音乐广告的配音等等,但入耳的不多,走心的更少,原因在于大多是纯粹的“背景音乐”,泛泛而听。只有那些能让人“走心”音乐才会让人受用。而找到能“走心”的音乐,“泛泛而听”是不行的,需要 “聆听”。“聆听”是“全身心”参与对音乐语言感知、体验、理解、领悟的过程,如节奏、旋律、速度、力度、色彩等等,这样才能浸润灵魂、陶冶情操。要不,大家怎么会把“跳广场舞”说成是“锻炼身体”呢!

3.教给大多数学生最适用的音乐技能——歌唱

对于我们山区而言,条件有限、艺术氛围有限,很多人都认为“唱歌”是最合适的选择,因为都说“人生来自带乐器”。从经济适用的角度讲,这是可行的。从教学的角度看,要达成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因为,声带首先是一个器官,要让它变成乐器,必须使它“音乐化”!

有人唱歌要钱,有人唱歌要命,“歌手与杀手”的区别在于“唱”还是“歌唱”,“唱”仅仅是发出声音,“歌唱”是把声音“音乐化”了。在我看来, 让“声带”这个器官“音乐化”变成“乐器”,必须让音乐语言、歌唱技能与歌唱实践正确科学的融合,这个融合的过程主要就在我们的歌唱教学课堂。

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或许,对于普通人群而言,能 “融入”音乐享受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从音乐中得到快乐,不是由音乐本身,而是由参与者所具备的条件与能力来决定的。

所以,我们作为音乐教师能做的,就是不断努力、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与能力,用事实证明,只要“全身心”地融入音乐,在音乐的陪伴、监督和感悟下,“艺术也必将回归生活,且引领生活”!



202005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898fca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c.html

微信扫码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