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电影考研影视考研理论部分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电影考研/影视考研理论部分知识点总结
乔托.卡努杜
意大利电影理论家乔托.卡努杜,在1911年发表《第六艺术宣言》的谈论电影的论著,在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新的艺术,是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诗中传统艺术的综合,后来他把舞蹈加入作为第六种艺术。从此“第七种艺术”成为了电影艺术的同类词。
卡努杜认为:在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中,建筑和音乐是主要的,绘画和雕塑是对建筑的补充,而是和舞蹈则融化于音乐之中。电影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艺术,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是“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圈都包括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
电影非情节剧,非戏剧,是形式不同的照片游戏,电影是运动着的造型艺术。
于果·明斯特伯格
著作《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是世界电影理论史上第一部有分量的著作。首先从心理学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它最大的贡献在于从电影感知经验入手,从影像和现实的角度,从视知觉生理心里角度分析影像的深度感与运动感,提出机械复制现实不是真正的艺术。同时指出了电影与戏剧的区别。
分析了高速摄影与倒摄叠印等特有技巧,说明电影增添了摄影技术的可能性,获得了不同于戏剧的独特审美。
研究观众对于影像感知的各个方面:深度感,运动感(影像感知的基础,影视特有的全新的艺术直觉形式)、注意力、记忆、想象、情感。
深度感与运动感(视觉暂留与格式塔心理学效应)
注意力(特别)记忆(闪回)想象(意识流)情感(是电影创作的中心,特写中的手势动作表情)
爱因汉姆
德国格式塔心理学家,电影美学家,生于德国柏林,毕业于哲学系,主要论著《电影作为艺术》《艺术与视知觉》。他潜心研究艺术与视知觉审美关系,维护无声电影,猛烈反对有声彩色等技术进步。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提出“局部幻想论”,由于感知获得等创造性参与,影片只要再现事物的关键部分观众就会获得一个完整的印象,就足以引起完整的幻觉,而无需以自然主义方式再现全貌,即只要大致相似,就会产生真实感。因此,电影是创造性组织原始影像素材的过程,是一门艺术。(格式塔心理学哲学基础:胡塞尔的现象学)
他考察了电影影像与再现现实之间的实际差别,影像乃是投影(非同寻常的角度),深度感的削弱(平面构图的线条光影),视觉感之外并无其它感觉(无声电影的意义),时空非连续性(蒙太奇的段落感,单个镜头的独立意义,切割完整时空),人工照明和色彩缺失(黑白摄影,造型隐喻)......他以此为依据,认为“只要在现实与表现手段不一致,艺术家才有发挥创造力的余地”,从而为无声电影的真实性辩护,鼓吹无声电影的表现力,对声音与色彩表现出拒绝的理论立场。具体分析阐述卓别林、苏联蒙太奇学派等影片。他明确批驳电影只是机械记录与在再现实等工具,而是一种崭新的独立艺术,同时对电影艺术造型性思考贡献巨大。
的确存在一些技术限制反而促进艺术能力的生长,但其为此反对和拒绝电影技术也走向极端。同时爱因汉姆一味强调电影的形式而忽视内容,强调生理刺激忽略艺术的美学发展层面的讨论。
贝拉·巴拉兹
第一位系统探讨文化学与美学的理论家。代表作《电影美学》《可见的人》
开创了电影文化学与电影社会学,电影传播领域的研究,认为电影突破了以概念主导的印刷文化的局限,确立了视觉文化的主导地位,重视感官刺激与直观的情感表达。所以电影会消除不同民族人民之间的沟通障碍,是传播力度最强大的艺术形式。
赞美以格里菲斯为代表的好莱坞电影在艺术上的大胆。
客观分析了有声电影与无声电影的表现力,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于电影的推动作用。
提出了电影是群众性的艺术。
极其强调“特写”的叙事细节,抒情意味与诗意 场面调度中摄影机的运动与构图
蒙太奇的视觉连续性与其创作的节奏与风格。
声音的丰富表现力,是艺术创造而不是复制现实。声画蒙太奇,声画对位。
在学习中的一切投入在成功后都是浮云,考学是一条艰难的路,所有的过程都无人看到,唯有结果是确定的,如果希望这个结果是100%通过,那么小美院将是唯一选择。(二战三战不可怕,却不可取,一年投入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时间,时间是无法用价值衡量的,衷心希望可以一战登岸!)
本篇内容由小美院搜集整理,小美院清华毕业生团队专注美术、设计、电影、戏剧等考研 研究培训
仅供参考,最新信息请于各高校官网查看,部分图文来自网络,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私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874161405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