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与古代诗词吟诵的差异性

2022-04-19 02:19: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典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与古代诗词吟诵的差异性》,欢迎阅读!
古代诗词,吟诵,差异性,古典诗词,流行音乐
古典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与古代诗词吟诵的差异性



古诗词具有古典含蓄的意境和意象,以“雅”作为审美核心:诗词从内容到形式的高雅和完美,文辞优美、意境深邃、韵味含蕴、意象丰富、韵调和谐、音节工整等,都体现出诗词意境的极高的艺术性。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又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再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诗经》中的风、雅、颂都是乐歌。楚辞“书楚语,作楚声”,与《诗经》成为诗歌史上的两座丰碑。《乐府诗集》中的乐府,多为歌词,“诗为乐心,声为乐体”,表达了诗与歌之间的密切的血缘关系。

古诗词是现代流行歌词的远祖,二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事实,不可否定。在中国,诗与乐很早就发挥着抒情言志和教育人的作用,诗依靠乐得到广泛的传播,诗就是歌,即声诗。古诗词吟与诗是紧密相联的。吟诗也是诗人赏析、抒情、创作诗词的重要方式。流行歌曲称通俗歌曲。“通俗”是就其演唱方式而言的。流行的歌词创作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属于诗词创作的范畴。流行歌曲展现了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了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心态,为一种通俗文化“以歌传情”是流行歌曲的核心,每首歌词都确定一种感情基调,字里行间中寻觅以词抒情、以情带声的重要追求。但是,今人对于古典诗词的通俗化理解和现代化的表现方式,与古人创作与吟诵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会在古典诗词的传播和正确理解上产生冲突。如何把握古文今唱这一形式的文化内涵的容量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古诗词的歌词和现代歌曲的歌词有着很大的差别。和现代歌曲歌词的通俗性、口语化相比,古诗词的理解需要一定的古文基础和阅读水平。为了更好地表现古诗词的文学特质、文化特质和历史特质,古诗词在演唱前一定要先做足功课。演唱者可以先读起来,再唱起来,最终甚至可以舞起来,深入到古诗词的意境和氛围中去,理解并诠释古诗词作者的感情和愿望。中国古典诗词大都非常讲究,在遣词造句、叙事抒情上自有一套严格的理论,是字字珠玑,千古传颂。古诗词吟诵的审美标准是建立在汉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很讲究声、韵、调三个要素,要加强字、声的结合。要求字母清晰、准确,辨别声母的发音部位,要分清喉、牙、


舌、齿、唇五音;唱字时,而要讲究字的头、颈、腹、尾;吐字、归韵、收声;行腔时保持好母音的准确,不论强弱顿断,一个字未唱完时,口腔位置不能变动,做到以意带声、以情扶声、以气催声。古典诗词非常强调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结合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含蓄委婉,百折千回,动人不已。这是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创作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许多音乐创作人采用挑选经典的古诗词,谱上曲,诠释千古佳句。传统诗词与现代音乐的结合,包含了音乐文字的结合两方面。在这类作品中,作曲者并不拘泥于古曲,而更多是根据今人的审美趣味进行再创作,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寻找结合点。也就是说,既有意识地吸收中国古典音乐,同时又引入现代音乐元素,在曲式、配器、演唱等诸多方面都能给人一种现代感,但又有别于一般的流行歌曲。一些传唱较广的古典诗词歌曲如《枉凝眉》《葬花吟》《滚滚长江东逝水》等,也都具有上述特点。值得注意的是,能够进入当代流行歌坛并为大多数听众所接受的,主要是那些抒发离情别恨和表现男女恋情之作。尽管其中不乏像少数表现闲情逸致或抒发人生感概的诗词,但其被传唱的频度却远远低于那些具有浓郁情感色彩的作品。与此相关的是,有些古典诗词在进入流行歌坛的过程中,其本来的意蕴在一定程度上会被改变。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本是抒发亡国之恨的,但成为流行歌曲后,其情感指向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意象所指代的,已经不再是对昔日故国的不堪回首,而更倾向于情场往事的无限惆怅了。

在古今文字融合方面,由于古今语言、音乐的差异,情感表现方式的差异,很多歌词作者往往不拘泥于古典诗词的原来的字句,而将其作为一种据以再创作的素材,或整句沿袭,或释其大意,或用其意象,或取其情境,使之与新创作的歌词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成为当代流行歌坛上一道特殊的景观。但是这种创作方式对于原作者的原意已经产生了很大的背离。例如毛宁演唱的《枫桥夜泊》中,作者陈小奇将古典诗词的意境与现代人的情感成功地进行了对接,既有张继《枫桥夜泊》的画面,但更多的是现代人的离情别恨。昔日旧情的怅惘,意外重逢的感慨,相忆与期待,思念与无奈,在反复的倾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又悱恻缠绵。 但是语言是地道的歌词的语言,句式是地道的歌词的句式,已经脱离了原诗的形式,虽然某些表述如“渔火温暖双眼”“钟声敲打无眠”引入了通感手法而与诗颇为接近,但整体而言则是歌而非诗。


有一点是不能忽略的,就是时代或古今诗、歌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是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的巨大变化。古代诗词尽管可歌,但其传播和延续的方式主要凭借文字因而其接受方式更多的是阅读和吟诵。但是在数字存储媒介大行其道的今天,凭借网络视频设备等媒介,歌真正获得了传播的自由而不必再依赖于文字这种对文字依赖性的削弱同时也是对文学依附性的削弱。所以在现代,歌真正获得了独立。尽管历史上歌曾一再地演变为某种新诗体,但自另一角度看,历史上歌的发展始终是以对诗的解构为特征的,宋词之于唐诗元曲之宋词。因此,古典诗词以流行歌曲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脱离了诗词本身。即使是对古典诗词配以现代音乐也是现代的创作者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并加入了现代的因素的二次创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84c68d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