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建筑】建筑和文学的关系

2023-04-15 19:24: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学与建筑】建筑和文学的关系》,欢迎阅读!
建筑,文学,关系
文学建筑建筑文学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相当一部分建筑文化尤其是士大夫阶层的建筑化,被文学意向所控制。一篇《桃花源记》几乎代表了中国文人的理想环境观念,每个读书人都在梦中追寻自己心中的桃花源;而竹林七贤的典故更加具体,虽然对中国古建筑本体影响不大,却影响了后世文人的环境经营理念和园林设计方法。具体到每个文人设计自己的房屋,脑子里不是南山,就是竹篱,几乎都陷入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模式中。《兰亭集序》无疑能更好的说明文学对建筑的影响。自唐代以来,历朝都喜爱以此题材入画,而越到近代,水流觞越来越被具体化;到清代,竟发展出直白的流杯亭诗意的文学意向被建筑化之后成为了生硬的图案。

19世纪30年代,雨果在他的《巴黎圣母院》中宣布,文学终将杀死建筑而这也是迄今最为激进的文学建筑关系的评价。雨果认为,中世纪以前,教堂作为教会权力的中心和普通民众逃避审判的避难所,是唯一可以包容自由思想的场所,理所当然地成为那个时代思想的唯一出口,因此那里吸纳了社会的全部物力和智慧。人民以极大的热情建造教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建筑奇景,艺术也因此得到广阔而辉煌的发展。然而,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以往的书籍因为书写困难而不可多得,因此思想的消灭也就相当容易,印刷术却使书籍的发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统治阶级再也无法集权控制,至此,思想拥有了活力,人民也不必再把漂浮不定的思想固化于教堂冰冷的石头上。

建筑艺术终究会被社会分工所瓦解,其它艺术建筑的分离使得自身获得了平等而独立的权利。之后一切风格的复兴都将由支撑文学的印刷术所提供。文艺复兴的建筑复兴的是那些印刷的考古图片特复兴的建筑复兴的是那些印刷的传奇小说,前者将异时异地的古典


风格样式带入建筑后者将风景如画的浪漫观念带入建筑构图。从今往后,谁要是不能用文学去表达他的建筑观念,谁就难以成为伟大的建筑师,谁的建筑如果不服从文学的描述,它要么消逝无痕,要么成文学日后的挖掘品,文学将杀死建筑建筑从此开始被文学所左右。 或许,文学建筑的关系不必这么紧张。2009年深港双城双年展,策展人欧宁从过去十年内中国各城市建成的建筑中,挑选出九项最具代表性的设计作为参展建筑同时邀请九位知名作家到这些建筑物实地考察。他们根据体验和想象,撰写了九篇小说,虚构人与建筑的故事。作家常戏称自己以码字为生,建筑师亦常自嘲以盖房子为生。而两种职业对普通大众来讲无疑都是神秘的,文学建筑的如此直接的碰撞也引起了强烈的火花。观众如果阅读了作家的文章再进而实地参观对应的建筑物,所产生的心灵共鸣恐怕是以往枯燥机械建筑解读所难以比拟的,而专业建筑师亦能跳出惯常的建筑思维,以感性的目光重拾对空间的感动。在2011年的成都双年展中,欧宁则反转了他之前所做的建筑文学的探讨,以文学中的建筑为主题,邀请四位建筑(王澍、张永和、张雷和马岩松),根据他们的文学阅读经验,挑选四篇文学作品,再以他们自己的理解,把文学作品中涉及的虚构空间设计出来,以实体模型展示。

张永和在此次展览中挑选了他在文学与空间》中分析过的作品——《第三警察》,作品还原的是弗兰·欧布莱恩在《第三警察》中描写的一段墙壁宽度仅有一米的空间,张永和将建筑设定为一个藏着警察局的中餐馆。中餐馆的厨师不知道警察局的存在,而警察可以窥探厨师烧菜但闻不到吃不到,只能想象其味道。两个角色分别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双方的存在却无可避免地融入了对方的意识和生活里,远亦近,沟通和交流还是发生了,一场文化误读把他俩纠缠在一个超现实的空间中,产生奇妙的文化互动。除了模型的展示,张永和还特地写了一个剧本,更加形象生动的展示了这个荒诞的故事和奇妙的空间。

纵观此次文学中的建筑实验,建筑师们把自己的文学经验视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841aceefe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