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画雁·众禽事纷争翻译赏析

2022-08-22 08:16: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画雁·众禽事纷争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古诗,纷争,赏析,翻译
古诗画雁·众禽事纷争翻译赏析

《画雁·众禽事纷争》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众禽事纷争,野雁独闲洁。 徐行意自得,俯仰苦有节。 我衰寄江湖,老伴杂鹅鸭。 作书问陈子,晓景画苕霅。 依依聚圆沙,稍稍动斜月。 先鸣独鼓翅,吹乱芦花雪。 【前言】

《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是两首题画诗。第二首诗写野雁“闲洁”的品质,以及诗人画雁的本意。这两首诗写得行云流水,自然天成。诗中意象不断变幻,但始终不离主线,体现出规范与个性较为完美的结合。 【注释】

⑸苕霅:水名,在今浙江省境内,通称“苕溪”,其支流之一经吴兴,称霅溪。 【赏析】

第二首诗多用实写,写野雁“闲洁”的品质,以及诗人画雁的本意。诗一开始,作者用画外的“众禽”“纷争”反衬画中的“野雁”“闲洁”,也在鄙弃与倾羡之间写进了自己的心声。接下去,“徐行”“俯仰”写动作,“意自得”“若有节”写神情,是“闲洁”二字的

1


绝妙注脚。“我衰”以下四句写诗人与此画的关系。“我衰寄江湖,老伴杂鹅鸭”既照应这首诗的“众禽事纷争”,又回顾组诗中第一首的“弋人怅何慕,一举渺江海”在吐露遭受打击以后苦闷心绪的同时,又寄托着不甘与小人为伍的情怀。句中“衰”“寄”“伴”“杂”四字,在说明诗人遭遇的过程中还传达了浓烈的感情色彩。“作书”两句表面上看只在交代雁画的来历,实际上,这一联诗的存在,不仅使不甘杂伴鹅鸭的思想更深一层,而且在全诗即将结束时点明诗与画的关系,也使诗篇条理清晰,布局谨严。“依依聚圆沙”再写苕溪;“稍稍动斜月”,再写晓景。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两首诗的第九、十句开头分别用上“惨澹”“晶荧”“依依”“稍稍”,这是有意安排的,它们不仅使画面更动人,诗的抒情味更浓烈,而且使两首诗的音律显得整齐、协调。“先鸣”两句继续写雁。诗人的本意是题咏雁画,然而此诗一开始却由画中之雁想到画外的雁,又想到“众禽”,再想到观画的“我”,绕了一个大弯子,最后才用画雁作结束。也只有苏轼这样的文学家方能作出如此大胆的安排。从内容上看,最后两句中出现的这只野雁一边张嘴长鸣,一边奋力鼓翅,以致吹乱了身边的“芦花雪”,这就是对第一首第四句所说的野雁的“无人态”的具体描绘。苏轼在全诗结尾处才详尽交代画面的这一细节,章法上出人意表,艺术上也终于给读者以完整的享受。此外,这两句使用极朴素的十个字,却把画面交代得清楚逼真、细致入微,让读者既如同见到陈氏的雁画,又如同见到苕溪上欲飞起的真雁,笔力十分惊人。



2


这两首诗以咏画为主,行文中又时时插进作者的思想情绪。结构上如行云流水,表面上不可捉摸,但逐句寻绎,则又自然天成,触处生辉。诗中的意象不断变幻,但始终不离主线。甚至用韵措词,也常规范中体现出诗人的个性来。苏轼题吴道子画时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如果借用这一断语来评价他自己的这两首诗,也是十分恰当的。 ---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83912dbf3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