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思想人生感悟(精编版)

2023-02-06 02:36: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孔子的思想人生感悟(精编版)》,欢迎阅读!
孔子,精编,人生感悟,思想


孔子的思想人生感悟

孔子的思想人生感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从15岁就立志向学,这个学是什么呢?个人以为孔子想学的应是道。何谓道?道即是真理,是生存的意义,也是存在的。于是孔子博览群书、周游列国、拜访老子,即是有志于求道的真实体现。 15岁就立志寻道的孔子,30岁时,由感性上认为已经找到了道,而且也认为自己已有一定的体悟。他不断的修行,不断的升华,到了40岁时,他对他所证悟的道已经没有任何疑惑,也就是说,他已经从感性上的认知,升华到理性上的明白了。

不断修行升华的孔子,到了50岁时,知道了他的使命,就是传道。所以孔子从55岁开始周游列国。当然,周游列国的目的,绝非是为了求得一官半职,而是弘传此道。孔子不排斥当官,所以孔子是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可久则久,可速则速。

在传道的过程中,当然会遇到不同的人,有人不以为然,有人嘲笑他、冷落他,当然也有人尊敬他而跟随他,从中不断考验他的心性。因为他是在人群中修,不是到深山老林与世隔绝。所以也有些隐士取笑他,竟然想在乱世中跟世人传道,孔子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孔子继续传道一直到60岁时,心性已经提高到耳顺的层次,也就是对于外在的环境、人、事、物都能了然于胸,达到凡事难乱其心的境界。不管听到什么,看到什么,不管别人怎么对待他,他的心都

Word版可编辑/A4打印/双击可删除

1




能坦然不动,这就是大忍之心的表现。孔子周游列国202*年,直到68岁才回到鲁国。

孔子70岁时,他的境界已达到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孔子的一思一念,一言一行,都在道中。也就是修炼到他所应该到的层次,功成圆满。最后几年他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直到73岁时完成他的使命离开人世。

有人说孔子的道是无神论的,不谈论生死的。主要是因为孔子和季路的对话。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事实上,在古代每一个人都鬼神之说,人死为鬼,在天为神。当然孔子的弟子也是。当他们问及孔子这类相关问题时,都是抱着常人之心的。所以很多人就会想,人死了会怎样?神仙是怎么过生活的?当神仙有什么好?鬼吃什么?如何祭祀鬼神.。真正的修炼是修自己的心,重点并不是在侍奉鬼神。就如同《金刚经》讲的: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许多的形式和祀奉鬼神的仪式事实上都是有为法。

孔子希望他的学生精进实修,修炼重点应放在修炼心性,如何在人与人的相处中修炼,并不是在祀奉鬼神,也不要对其它知识性的问题感兴趣,人是不配知道神仙的事的,因为人会用人的心想神的事,这是对神的最大不敬,要想知道神仙的事,那就修成神仙。鬼怎么过活,你都听闻到了道,还担心变成鬼吗?因此孔子也说朝闻道,夕可死。其实听到了道就是最宝贵的。

何谓忠?忠绝不是国文课本中所写的制式答案:忠于帝王,忠于,

Word版可编辑/A4打印/双击可删除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786172f42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f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