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蒋介石传》,欢迎阅读!
《蒋介石传》 书评
席慕蓉说:青春是一本仓促的书。春天在一片片花瓣中凋落了,而不久以后我眼前这繁盛的夏季也终究要消逝在瑟瑟的秋风里,与着漫天飞舞的黄叶跳完最后一支舞!为此,我感叹着。感叹这世界的脆弱以及时间在流逝而青春也似水般流逝了。所以,我想为自己的青春留下一点什么,留下一点值得怀念的东西。
天气越来越热,而我们的大二也就这样将在知了的一片热闹声中结束了。大二大三时间真的过得很快,快得甚至都还来不及说再见或者偶尔的怀念。走进图书馆,我静静地享受这那一份人潮褪去之后的安静。透过窗外,看着阳光下那些来来去去的人,生活似乎很匆忙。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想着要越过时间的阴霾去看看过去一些人他们的故事,他们的辉煌,他们的爱与恨。视线掠过一排排的书目,我将《蒋介石传》、《张爱玲》、《太平天国》等那些似乎和我生命中的轨迹毫无交集的书作为我这个假期的最好的陪伴。文字与生俱来的吸引力,从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人世间的繁华与荒芜,悲欢与离合。也正是这些让我学会了成长,学会了珍惜与努力地去爱自己的生活和那些永远无法用手抓住的美好。
作为一个生活在和平时期的人,蒋介石似乎还是一个耳熟能详的人物。因为我们珍爱和平,所以我们回首战争。蒋介石,作为一个民国时期的弄潮儿,无论我们的时代被时间蒙上这样的尘埃,他的事情依然会是清晰可见,让世人评断。也许是因为历史或者说是时代的原因,很多关于蒋介石的时期总体来讲,我们认识比较片面,也比较模糊,许多我们看到的和他有关的描述或多或少地带有强烈的阶级性和主观性。所以我认真挑选出了这本在我看来相对比较客观的描写蒋介石的著作。所以我选择了英国作家乔纳森•芬比(JONATHAN FENBY)写的《蒋介石传》。乔纳森•芬比(JONATHAN FENBY),是伦敦《观察家》以及香港《南中国早邮报》的前编辑,曾就职于《经济学家》、《卫报》、《独立报》以及路透社。他此前的著作有备受称赞的《在边缘:法国的困扰》和《与龙共舞:新香港的一年》(翻译:陈一鸣,出版社: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蒋介石传》这本书是以时间为主线索、以事件为辅线索,记述了蒋介石的一生。作者广泛吸取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多地学者的广泛研究成果。书中附有人物表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蒋介石。序言写的是“西安十三天”,我想“西安事变”的发生对于蒋介石的一生和当时整个中国的命运都是一个重大转折点的事件,所以作者以显著的位置介绍了这一事件。全书分为五个
部分,分别是《盐商之子》、《血流成河》、《南京十年》、《玉碎》和《一去不回》。从每一个部分的标题我们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书中所要描述的内容,第一部分主要讲述蒋介石从出生到青年时期的成长过程。蒋介石(1887—1975)浙江奉化人,名中正,是母亲给他起的,寓意不偏不倚,原名瑞元是父亲起的,寓意吉祥的开始。而他最后得到的大名是介石(介于石头之间),这个名字在他49年后发现自己躲藏在西安城外的山洞里,应该会有一种预言似的回声。蒋介石是其父亲的第三任妻子所生,父亲在他七岁时撒手人寰,随后他与母亲便被赶出家门,从此母子两人相依为命,孤儿寡母也被迫自谋生路。坎坷的童年没有让蒋介石对生活失去信心,他一心想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童年的坎坷也造就蒋介石不同常人的性格和秉性,并对其一生充满着巨大的影响。从小看大,三岁知老,每个人成长的童年在其一生中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童年当中一点一滴的经历都使得我们认识和感知这个世界的同时也树立起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观念和面对世事的最初的原则。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蒋介石早期的经历无疑对他今后的人生以及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书的开头一部分也是我认为本书的重中之重。从蒋介石的诞生到蒋介石参加革命,他经历无数的坎坷和挫折。青年时期不同寻常的经历造就了蒋介石孤僻、暴躁的性格。当然,也成就了蒋介石惊人的意志力和果断的判断力,这样的性格使得日后的蒋介石在政治上独具风格。但我有些偏颇地想这大概也是他最终败退台湾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对蒋介石在奉化凤凰学堂求学时的描述印象比较深刻,并且摘抄了其中的一段:“蒋介石的老师霍林顿•董回忆道,他是一位„认真的学生‟,上海的报纸一到,他就会抓起来躲到一间小阅览室里去研究,董后来担任蒋介石顺从的新闻处主任。他已经获得了其伴随一生的习惯,当他人还在酣睡时,他已经早早起床,锻炼身体,然后默默地沉思。“在卧室前的走廊里直挺挺的站上半个小时是他的习惯”董在一部圣徒记般的传记中写道,“在这期间他双唇紧闭,脸上路出一种毅然决然的表情,而且他是交叉着双臂站着。当然,在这种时刻,确切的说出他正在想什么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显而易见,他正在思考他的未来”想必这一段是整本书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从这里我隐约地看到蒋介石小时候在同学当中冷峻孤傲的表情和非凡气质的一面。伟人常常是这样,从小就在人群当中凸显出它的不一样。正如张爱玲一样,三岁时就会背诵唐诗,十七岁时她写了人生第一部小说,显赫
的家世带给她的只是灰色的童年和捉襟见肘的青春。两人的共同之处就是傲慢但并不无礼。蒋介石小时候喜欢独自到山间的小溪游泳,漫步山林,造访寺院倾听小鸟的鸣啭与飞瀑的轰鸣,或乘竹筏顺溪流而下,沿途观看渔夫们用鱼鹰捕鱼。我欣赏蒋介石孤傲的品性:“我要改变中国的命运就不会和这一群凡人一般无所忧虑”。我更加欣赏蒋介石的好习惯:蒋介石每天6点起床,7点梳洗完毕,之后早操,操后早餐。原本南方人的蒋介石喜欢泡饭或米粥加咸菜,咸菜多为上海名菜腌竹笋。他早餐时听侍从读报标题,上午第一项工作是自己阅报,重点详细看。然后正式办公,批阅电文或召开会议。下午1点半用午餐,初到台湾是两菜一汤,后改为四菜一汤和点心水果。蔬菜以青菜豆腐为主,多为家乡上海浙江风味。他虽已是领导阶层,但仍喜爱家乡的饭菜。午饭后小睡半小时,下午继续办公,4点半左右要散步半小时和喝茶,然后继续办公到7点下班。7点以后用晚餐。餐后看电影,一般10点息灯就寝。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1915年到1972年这57年间,他坚持每天写日记,不曾一天遗漏,他是世界上不间断写日记最长的人,也是世界上写日记时间最长的人,其毅力非我等可比。他到台湾以后生活更加规律节俭,这也正是他能活到88岁的资本。定生慧想必也可以定生寿!这是我最敬佩蒋介石的一点,坚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不易之事,更何况是坚持一些好的习惯。
蒋介石其一生在中国近代史上是至关重要的。在以往的教材当中我所了解到的蒋介石主要为反面角色,但是我通过阅读这本书,从一个国外人笔下重新认识了这位伟人,也更加清晰地了解和认识到蒋介石置身于国难当中的艰难情形和他信念崇高的历史伟人形象。就其站在他的政治立场来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并对中国的独立有着卓越的贡献。我们应该用更加理性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位历史人物,去除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抛弃所谓的阶级立场或其他任何观念。
总之,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养成惊人的意志力,成就一个人的一生;二、蒋介石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打败了各路军阀,基本统一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也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每个人终其一生都有那么光辉灿烂的时刻,而从他们闪亮的人生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7476148a1c7aa00b52acb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