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闽南茶文化》,欢迎阅读!
闽南茶文化
----以铁观音为代表的闽南茶文化
闽南茶文化以铁观音为代表的茶文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铁观音的发源地,闽南茶文化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闽南饮茶风俗普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饮茶习惯。闽南人家好客,每有客人到来,都要以茶相待,品茶,赏茶,说茶,是闽南人家的一大特色。
闽南已有一千多年的产茶历史,最早可考始于唐末。如今,闽南泉州地区仍有许多茶事古迹。如南安丰州莲花峰,唐宋时期,南安故城就在莲花峰下,唐朝名相姜公辅、文学家欧阳詹,宋代朱熹、黄庭坚等历史名人都常游此地,或筑室修学、或隐身修身、或讲学布道,在莲花峰留下丰富的活动痕迹,而摩崖石刻就有三十来处,其中就有“莲花茶襟”、“岩缝茶香”、“莲花茶怀古”等茶事石刻。而“莲花茶襟”是在晋太元丙子年(即公元376)留下,这也是福建现存年代最早的茶事古迹。另外,同在南安的九日山,还有泉州清源山,也有不同的茶事石刻。而安溪清水岩圣泉,在海拔500米的蓬莱山上,宋元以来文人墨客多来此处烹泉啜茗,留下不少诗篇。这些石刻古迹都给闽南茶文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也彰显出了闽南茶文化的历史底蕴。
闽南地区产茶主要是以乌龙茶为主,而又以铁观音最为出名。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是中国六大茶种之一。在闽南,主要的乌龙茶种类有: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梅占、大叶乌龙、永春佛手等,其中以铁观音最为出名。
铁观音(又名红心铁观音、红样铁观音),起于雍正年间,大约公元1720年前后。关于铁观音的起源这里有很多传说,有观音托梦说、王士让在“南轩”发现说。“观音托梦说”则是,安溪人魏萌,每天都以茶奉观音,诚心感动天,于是观音托梦于他,让他发现一棵破石而出的茶树,魏萌将之移植栽种,广为蔓延,而他栽种的茶树制成的茶冲泡后更是滋味醇厚甘甜,香气持久,不同于其他茶叶。因其茶树黑重如铁,又因魏萌信仰观音,所以称之为“铁观音”。比较可靠的还是后者,有清朝安溪人王士让写的一篇名为《尧阳乡南岩小引》的文献可考,王士让发现观音茶树,制成茶叶芳香无比。于是前往京城专程带给侍郎方望溪品尝,方望溪也很是喜欢,遂将茶送给乾隆皇帝品尝,乾隆一喝,龙心大悦,赐名----“南岩铁观音”。随后,安溪的铁观音便名震全国。
“铁观音”是树种名,因成茶韵如观音重如铁,故名为铁观音。作为极品乌龙茶,《清水岩志》这样描写铁观音的:“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生风。倘遇陆羽,将以补茶话焉。”如此好茶,就差陆羽在他的《茶经》上补上文字了,只可惜时代相隔。铁观音茶条卷,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冲泡后的汤色浓艳金黄,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甜,香气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安溪铁观音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4月中旬、下旬至5月上旬)为春茶;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夏茶;立秋至处暑(8月上旬至8月下旬)为暑茶;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秋茶;冬天没有
采茶。其中茶叶品质以秋茶最好,春茶产量最多,秋茶香气最浓,夏茶略带苦味,暑茶较夏茶好。
铁观音的制作工序依次:鲜叶、晒青、晾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毛茶等十道工序。毛茶进厂后,在经拣枝,拣片、拣异物为之毛净。此过程中,控制水分,不超过8%,谓之“走水焙”。
除了安溪铁观音,在台湾也有另外一种铁观音,叫“木栅铁观音”,它是在一百多年前,一位叫张乃妙的唐山茶师从安溪带铁观音茶树种到台湾木栅,因此叫“木栅铁观音”。木栅铁观音以炭焙成为最大特质,让人联想起褐色外皮的龙眼,粒粒如豆,茶面油亮,掷入杯中,发出有如铁粒般的叮叮之声,可为实至名归的铁观音。
在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铁观音茶已风靡全国,更是出口到世界各地,并且在多个地区都有铁观音茶行。尤其在东南亚,许多海外华人在东南亚开了铁观音茶行。安溪人注重保护自己的家乡产业,由于随着茶叶销量增加,市场上铁观音种类和好坏参差不齐,更是有贴着“铁观音”牌子的假观音,于是安溪政府花大力气,在1952年成立安溪县茶叶总公司申请“安溪铁观音”注册商标,重整铁观音市场。而今,铁观音是安溪县的支柱产业,全县有60%人口从事产茶工作,安溪茶叶一年的交易量也有上亿人民币。
在闽南渊源博大的茶文化下,不只除了安溪铁观音还有如同永春佛手、黄旦等。永春佛手茶又名香橼种、雪梨,因其形似佛手、名贵胜金,又称“金佛手”。 佛手茶树品种有红芽佛手与绿芽佛手两种(以春芽颜色区分),以红芽为佳。鲜叶大的如掌,椭圆形,叶肉肥厚,3月下旬萌芽,4月中旬开采,分四季采摘,春茶占40%。
说到安溪茶,当然不得不提的西坪的“茶王赛”了。茶王赛,即斗茶始于唐朝,宋代其风最盛。苏东坡诗云:“胜者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安溪茶王赛评选出茶王一名、一等奖两名、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评选后还举行茶艺表演、茶王拍卖会及“踩街”活动。1999年6月11日,安溪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茶王赛,震动京城。同年在安溪(香港)茶王赛,创下了100克铁观音拍卖11万港元的天价,产生极大的轰动效应。
而提到茶叶,当然不得不提的就是福建地区的“工夫茶”,工夫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工夫二字,要在水、火、冲工三者中求之。 水、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茶经》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那个时候还没有自来水,陆羽自然没有加以论列,自来水不宜于煮茶,这已经是一个常识。它是明清以来风靡于闽北、闽南、潮汕和台湾等地区的民间饮茶习俗,亦是一种品茗艺术的流风余韵。关于工夫茶的冲泡流程也颇有意思,该流程总共有十八道工序依次是: 焚香静气、叶嘉酬宾、火煮山泉、孟臣淋漓、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 若琛出韵、玉液回壶、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喜闻幽香、鉴赏三色、初品奇茗、尽杯谢茶。在闽南,也有专门的表演团队,在全国以及国外都做过多次演出,取到很好的效果。而喝茶的时候也有工序,称为品茗八法:赏泽起舞、招君出塞、闻香识茶、喜逢甘露、苍龙入宫、温床暖玉、香消玉蕴、归阁凝香。这工夫茶道可谓是博大精深。同时,工夫茶在茶具上的要求也别有一套,以紫砂壶最佳,壶为扁圆鼓形,长嘴长柄,很为古雅,有两杯、三杯、四杯壶之分。
作为福建三大产茶区的闽南,不仅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也有着深厚的文化
底蕴。早在唐宋年间,泉州港就以成为了中国的重要大港,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经济繁荣,也推动了茶叶贸易的兴盛。同时,文人骚客也常常聚集于此处,素有“海滨绉鲁”之称。泉州开元寺有弘一法师亲笔书写的朱熹赞美泉州的话“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因为泉州海外贸易发达,文化兼容并包,宗教兴盛,尤其佛教,茶与佛,茶与寺庙相结合,给品茶赋予了神秘的佛教色彩,傍晚钟声,品茗听佛,不是所有人所能体会到的清净、优雅。所以这也给闽南茶文化赋予了浓厚的文化艺术底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7235419a8114431b90dd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