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宝宝之死

2022-04-18 00:20:0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蚕宝宝之死》,欢迎阅读!
蚕宝宝
蚕宝宝之死

徐玉

一、 案例背景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整个科学体系的起始阶段和基础环节。学前儿童处于人生的最初阶段,其身心发展远未成熟、完善,因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种科学启迪教育,通过科学教育,萌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好奇心、积累科学经验,掌握一些初步的技能,为以后学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目标指出,爱护动植物,关心爱护环境,亲近大自然。还指出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并能够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能有机会参与尝试。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来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班里有一名幼儿她家是养蚕的,前几天带来了一盒的蚕宝宝,引起了幼儿们极大的兴趣,我因此在科学探索区特地开设了一个蚕宝宝专区,我开设这个专区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蚕宝宝的外型特征及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对动物喜爱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动物的爱心,养成幼儿动物的保护行为。但由于意外,蚕宝宝吃了喷洒农药的桑叶基本全死了,只剩下几条。最初蚕宝宝将死之即,有的幼儿表现震惊,有的却表现得漠然,甚至有的嘻笑,但当他们直视了一个小生命的死亡之后,都表现得悲伤。通过这样一种“非常规”的观察,让幼儿感悟生命,懂得生命的珍贵,丰富幼儿内心情感,培养他们的怜悯心,增强幼儿保护动物的责任心。这不仅是对幼儿的一次挫折教育更是对幼儿的一堂人性教育课。这也符合《新纲要》中所要求的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生理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这一要点。 二、案例描述:

时间与对象:20113 大一班全体幼儿

一天早晨,搭班李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捧着一只盒子,喊着:“孩子们,你们猜猜看,我带来了好多新朋友。”一下子,幼儿们全挤了上来,“是谁呢?”孩子们不停的问。李老师把盒子交给我,我想趁机会给孩子上一节蚕宝宝的观察课。上课的时候,我神秘兮兮的拿出那个盒子,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过来,纷纷讨论会是谁呢?于是我请了几个孩子到上面来偷偷的观察一下,再把他们看到的告诉全班孩子。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孩子们说的五花八门,下面的孩子都坐不住了,脑袋一个劲儿的伸长看。于是我就把盒子当着全班孩子的面打开:“哇,那么多小虫子。”“不是,我认得,他们是蚕宝宝。。。。。。。”孩子们杂七杂八的议论开了。我又把蚕宝宝分放在四个盒子里,每组一个,让孩子们可以近距离的仔细观察他们。我让他们先相互讨论了一下,再把他们讲的对的地方做了肯定,又讲了很多其他的知识。最后,我说:“那我们把蚕宝宝放在自然角里面,我们小朋友们平时可

1


以过去观察,然后再把你们观察到的可以告诉你的好朋友,也可以来告诉我,好吗?”孩子们很开心。我还让孩子们在放学之后让爸爸妈妈带他们去摘点桑叶带回来给蚕宝宝吃。 观察分析:幼儿对新生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作为教师可以让幼儿动物,熟悉它们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这样既能丰富幼儿的认识,又能丰富他们的感情世界。幼儿观察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我没有直接解答,而是让幼儿通过实践和讨论来获得经验培养幼儿的发现问题和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在活动中,我还进行了分组讨论,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天,涛涛最早来幼儿园,手里拎着个袋子,开心的跑来告诉我:“老师 ,我带了一大袋的桑叶。”那天在下雨,蚕宝宝是不能吃淋湿的桑叶的,不然就会拉肚子。我担心孩子们一来就去喂蚕宝宝,就让涛涛在自然角看着,如果他们要喂蚕宝宝就用老师带的桑叶来喂。可是,孩子的注意力毕竟有限,不一会,涛涛就跑去玩了,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带的桑叶给蚕宝宝吃了,不一会,李老师来了 ,她一看,说:“不好了,蚕宝宝出问题了。”孩子们听到之后立刻跑过来看,只见一条条蚕宝宝拉出黄黄的大便,身体软绵绵的趴在桑叶上。有的孩子说:“蚕宝宝怎么了?它们会死吗?”有的说:“蚕宝宝生病了吗?”这时,大部分的孩子注意力都被集中在了蚕宝宝的身上,于是,我及时的提出问题:“蚕宝宝为什么拉出黄黄的大便?”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开了,有的孩子说:“肯定是桑叶有问题。”有的说:“会不会是吃坏肚子了?”我看着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场面,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资料

观察分析:幼儿的兴趣持续时间很短,常常受到无意注意和表象性思维等特点的左右,对事物的探索往往缺乏深度。

第三天,观察和照顾蚕宝宝的幼儿明显减少。中午趁孩子们午睡时,我在教室门口把还活着的蚕宝宝挑出来放在另一个盒子里。午睡起床后,有几个孩子跑过去看,发现蚕宝宝搬新家了,而且数量变少了,就跑进教室说:“蚕宝宝搬新家了。”很多孩子听到之后就跑到外面去看,但是只看了一下下就回来了,也没有人问为什么蚕宝宝少了。我于是就想到了,下午再上一节关于蚕宝宝的课,孩子们在上完课之后才知道少了的蚕宝宝已经死了,大部分孩子表现出来伤心的表情。有的孩子问我:“老师,死了的蚕宝宝怎么办呢?”我就问孩子们该怎么办呢?孩子们又叽里呱啦的讨论起来了。下午放学的时候,一个家长听说蚕宝宝死了,说帮忙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她看了之后说这是吃了喷洒农药的桑叶引起的,全班的孩子带的桑叶都放在一个大袋子里,分不出哪些是没毒哪些是有毒的。

观察分析: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思考,找到恰当的机会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帮助他们发现新的问题,不断的探索下去,不仅提高了幼儿动物喜爱的情感体验,更激发幼儿对动物的爱心。

第四天,剩下几条蚕宝宝仍然快活地生活着,孩子们更加珍爱这几个小生命,总是无微不至的精心呵护它们。孩子们还一起设计了一张表格来记录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观察分析:在死了那么多条蚕宝宝之后,孩子们对生命更加珍视,动物的行为有了明

2


显变化,观察照顾和保护动物的意识更强烈。 三、案例分析:

孩子们与动物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或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如从自己养的、动物园和电视屏幕中观察感知到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在对幼儿观察蚕宝宝的这一段时间中,教师利用环境的创设扩展了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并寓教育于生活之中。通过与蚕宝宝的实际接触,通过对它们的观察、饲养和照料,以及与他人的交流,他们有了许多有趣的发现,获得了许多相关的经验信息引导幼儿从生活中来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发挥了同伴群体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的作用,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然,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对于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教师能够给予一定的关注,从而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在偶发事件中,教师能够及时把握时机进行相关教育使幼儿们懂得了关爱生命的重要性,同时幼儿喜爱动物的情感体验也得到不断的激发。 四、案例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科学的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兴趣。新《纲要》中也一再强调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精心呵护与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好奇心、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如果能在幼儿期能够通过科学教育激发和培养起儿童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也就使儿童具有了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机制,这将使他终身受益。但是目前有很多老师为了向幼儿传递相关的科学知识而忽略了幼儿直接探究,这让幼儿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虽然知识接受了,但是经验却没有直接的获得。因此,我们在科教育中,我们老师决不能以牺牲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代价来求取知识的传递和经验的获得。在此次蚕宝宝的饲养过程中,我以幼儿学习探究的主体,幼儿探究的过程中,始终扮演一个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幼儿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的鼓励与肯定。引导幼儿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幼儿互相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让他们自己得到结果和找到答案,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6f5397bf3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