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明怨恨曲中论──《琵琶行》音乐描写之另解

2022-08-06 17:12: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分明怨恨曲中论──《琵琶行》音乐描写之另解》,欢迎阅读!
琵琶,怨恨,描写,分明,音乐
分明怨恨曲中论──《琵琶行》音乐描写之另解

唐朝是诗的朝代,唐诗是诗的巅峰。在精彩纷呈的唐诗中,不乏描写音乐的名篇。如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皆各具独创而异曲同工。在这些杰作中,诗人们无不驰骋丰富的想像,充分运用比喻、比拟、通感、夸张等修辞手法,把飘忽多变的音乐转化成绘声绘色绘神的形象,从而把读者带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美妙境界。

白居易的《琵琶行》更是一篇历来备受激赏的描写音乐的经典。与上述诸诗一样,诗人极尽以声喻声、以形喻声之能事,用一枝生花妙笔再现了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然而,我们如果仅仅从修辞的角度解读诗人淋漓尽致的音乐描写,仅仅流连于诗人音乐描写的新颖精妙,就不能真正理解这首千古绝唱的深沉内蕴。“醉翁之意不在酒”,《琵琶行》写音乐,不是为音乐而写音乐,而是为人而写音乐;不是停留在音乐意境的描摹上,而是通过音乐形象,展现了琵琶女和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坎坷遭际以及他们“别有幽愁暗恨生”的满腔不平。这声声琵琶的弦外之音,正是《琵琶行》比同类作品胜出一筹的地方。

《琵琶行》作于白居易被贬江州的次年。从诗的内容看,这首别有创意的叙事诗,记叙了诗人谪居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一个是“谪居卧病浔阳城”的诗人。而这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不幸命运则是在反复描写的琵琶声中逐渐展开、相互映衬、相互交融的。在诗中,琵琶声巧妙地三次响起:第一次响起在“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江面上。“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独守空船,在凄清的月色中,在冷寂的江面上,借一曲琵琶排解寂寞;“谪居卧病浔阳城”的诗人,送客江头,醉不成欢,瑟瑟秋风突然传来的哀怨悲凉的琵琶声,怎能不拨动他那蓄满离愁感伤的心弦?这是诗人和琵琶女在琵琶声中的第一次未曾谋面的“邂逅”。第二次响起在“添酒回灯重开宴”的客船上。“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琵琶女,出场演奏,用“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展示出她起伏不平的内心世界,与其后如泣如诉的身世自述,相互补充,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而早已被拨动心弦的诗人在“似平生不得志”的琵琶声中,更是被琵琶女不幸的半生遭遇激起情感的波澜,情不自禁地坦露了横遭贬谪,郁郁寡欢的自我形象。于是地位悬殊的诗人和琵琶女在琵琶声中成为互诉衷曲的知音。第三次响起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上。琵琶女用“凄凄不似向前声”的音乐,伤已伤人;诗人用“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泪水,哭人哭己。在余音绕梁的琵琶声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圆满完成。

1 / 2


从诗的结构看,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但诗人对三个回合的音乐并没有作等量齐观的描写,而是有明有暗,有详有略。其中明写详写的只是第二个回合的音乐,即琵琶女出场,快弹数曲的一段。诗人首先抓住琵琶女“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出场神态,表现出人物内心的难言之痛,暗示着她不同寻常的身世;接着以“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校弦试音之动作,突出其演奏的一个“情”字;然后在描写其“低眉信手”“轻拢慢捻”等弹奏动作、神态的同时,更用“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半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写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的十四句,具体描摹琵琶声。诗人巧妙运用多种手法,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乐声的变化。表面看,这似乎是纯音乐意境的描写;究其实,则别具匠心。诗人并没有根据弹奏的曲目(《霓裳》、《六幺》)分开描写音乐的境界,而是综合起来,挑选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乐段,刻画了乐曲从轻松流畅到低沉停滞再到高亢激越的鲜明变化。这与随后琵琶女自述身世的三个层次,即少年色艺双绝,红极京城的欢乐──晚年沦为贾妇、转徙江湖的凄凉──眼前巧遇知音,一吐郁闷的激动,前后呼应;不仅如此,也与诗人自诉迁谪的三个层面,即曾经名扬京师、高朋满座的辉煌──而今遭谗获罪、谪居卧病的孤苦──当下耳听仙乐,为同调的感动,一一对应。由此看来,琵琶女指间跳跃的千变万化的音符,不仅汇成了她自己起伏跌宕的心潮,也激荡起诗人对自己平生遭际的回忆与感伤,琵琶声在善奏者与善听者的心灵互动中,成为承载人物情感、刻画人物形象的媒介。

从诗的音律来看,《琵琶行》在用韵上也很有讲究。诗中换韵频繁,而尤以第二回合的音乐描写为最。在这一部分的十五联中,前后换韵竟达十二次之多。诗人用韵或一联一换,或两联一换,而且全是平仄韵相间,仄声韵又以入声韵居多;平声韵绵长悠扬,入声韵短促清晰,这样形成的抑扬起伏的音韵效果正与起伏跌宕的音乐描写合拍,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诗中人物坎坷不平的人生命运与起伏回荡的怨愤之情,收到了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白居易用诗歌忠实地实践着自己的文学主张。铮铮琵琶声犹在,“分明怨恨曲中论”透过千年的尘埃,在欣赏《琵琶行》精妙的音乐描写时,我们依然共鸣着这寄寓其中的身世之悲与沦落之恨。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6e5eeb725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c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