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诗词有感

2022-03-20 08:46:3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辛弃疾诗词有感》,欢迎阅读!
辛弃疾,有感,诗词
与青山,回首万里,前后无人

——读稼轩词有感

我一直在想,怎样的时代怎样的环境,可以造就出一个宋朝辛弃疾。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少年不识愁滋味”时,他披甲行军,挥拥万夫,欲建树“弓刀事业”,赢一个莫大功勋。然而仕途不顺,“三仕三己”,无奈转开词坛,“笔作剑锋长”,在词作里挥笔如刃。他狂荡高傲,自比英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但当年华逝去岁月不再,他像个普通老人不得不正视自己的衰弱,却又能在一片悲伤中发出潇洒自得的调侃。

我一步步走进他的诗词中,想通过这些来窥得他内心一角,继而我了解越多越惊讶:他写行军,叹离别,赠妓子,伤春秋;他感怀世事无常一生难得重用,却又从不屈服于失败与颓若。他在词作上尽情挥洒,粗豪大笔却又绝不忽略小处,独有一番“铁汉柔情”之细腻。我们可以从中看透他的一生,读到他的理想他的坚持他的狂傲,也能在他的诗词中,获得一份对文化,对人生的体悟。

其实到了宋代,随着文化的不断积淀以及诗词文化的发展进步,那时的词作人深受影响,稼轩词中典故频出,也多有对前辈的致敬引用,有后人讥其“掉书袋”而在我看来,幼安词不仅能将典故很好的融入心境,并可予以适当的表达。在他一首写离别的词《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中,连用四个典故,相互毫不冲撞,可谓章法绝妙,其一句“将军百战身名裂,向何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引李陵鉴别苏武,苏武告辞之事,其中表达断句无一不妙,独有一番别离愁绪,后人难出其右。

这种精妙在他另一首名篇《贺新郎》中更是明显。那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至今仍被传颂。此一句初令人惊艳,再品余味悠长,艺术性冲突足够,张力十足。此时的辛弃疾已年至六十二,放到当下早已过了多情多愁的年纪,然其平生知交泥土中化为枯骨,自己满头华发鬓染四季,因而发出“问何物、能令公喜”之惑,而后自我调侃,谓只有转与青山觅知音,互赏妩媚,即李白“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之境,何等的酣畅恣肆!后来柳如是以此为名也定是窥明了辛此中这等潇洒肆意的心情,不顾影自怜,自我开解,挣脱出悲伤蛮横生长。词作下阙作者转而向过去,借向古人求知抒发自己心胸,最后一


句“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此字一出,何等狂荡,何等气魄,不恨此时的我无法得见古时风流气魄,只恨那时的他们见不得此时我的狂呼,一扫前篇衰颓感伤,俨然有傲视群雄之意。

不论是诗人还是作家,他们的人生与作品总是紧密相连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互相映衬的。擅写景者,寥寥数笔便在人心尖勾勒出形象的画面,夜星辰,红杏枝头等;而辛弃疾的创作着景无几,以文起意,以情动人,他的作品里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本心寄托,我们可从中看到他人性复杂的一面,到他在时代中沉浮时的内心暗涌。我折服于他的境界:高傲却温柔,感伤又洒脱。而正是他的经历赋予独特的风采,使诗词引人注目。我由此思考,究竟应以一个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或者说去对待生活中的起伏?千帆过尽唯心中不变初心,坎坷沉浮仍不抛却坚守的底线。记住人生而的价值,想要创造自己存在的痕迹。但总而言之,我无法从一个绝对客观的角度去评价辛弃疾这个人,评价他的诗词,此时此刻与历史对望,也不过窥其一方背影。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悠悠天地间,只剩下那个与青山对视的辛幼安。 他也曾戎马倥偬。 他也曾笔作刀锋。 他满腔狂之怒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6ace3b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0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