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鸟的天堂资料》,欢迎阅读!
《鸟的天堂》相关资料
“鸟的天堂”是广东省的一个闻名中外
的旅游风景区。在距广州市100公里外的新会县天马河的河心沙洲上,有一株500多年历史的奇特的大榕树。这棵树的树枝垂到地上,扎入土中,成为新的树干。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棵大榕树竟独木成林。林中栖息着成千上万只鸟雀。白鹤、灰麻鹤朝出晚归,灰鹤则夜作昼息,它们相互更替,井然有序,构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鸟的世界”。1924年,著名作家巴金来到这里游览后,
有感而发,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散文——《鸟的天堂》。鸟的天堂,原名“鸟墩”,婆娑的榕叶笼罩着20多亩的河面,树高约15米,榕树枝干上长着美髯般的气温根,着地后木质化,抽枝发叶,长成新枝干。新干上又长成新气生根,生生不已,变成一片根枝错综、扑朔迷离的榕树丛。在这树丛上,栖息着十多种小鸟,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即夜鹭,俗称诊游鸟)。白鹤朝出晚归,灰鹤暮出晨归,一早一晚,鹤群一出一归,盘旋飞舞,掩映长空,嘎嘎而鸣,蔚为奇观。
美丽传说
500多年前,天马村年年闹干旱,农田干涸,庄稼歉收。乡亲们为了抗旱,开了一条人工河——天马河,引进珠江的水灌溉农田。可是年景不见好转,当地有权有势的人硬说是天马河开坏了,把风水给破了,强迫村民把这条河堵上。村民们含着泪水,把挑来的泥土用船载着倒在河心,不久堆起了一个土墩,成了河心小岛。当时有个村民在土堆上插了一根榕树枝,用来系住船只,想不到第二年这根榕树枝长出根儿,发出新芽。由于水分充足,榕树越长越高,每年从枝上长出了许多气根倒垂下来,钻进泥土里。过些日子,入土的根儿长成了新的枝干,枝干长粗了又垂下许多气根来……这样年复一年的不断生长,树干多得不可计数。经历数百年生长,一棵树长成了一片林子,覆盖全岛,占地达18亩,近看像原始森林,远望像浮在水面上的绿洲,真是南国奇观!
[教材说明]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本文的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
精选
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 1、这儿生态环境好。
①这儿环境幽美。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 ②这儿气候温暖,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
③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各类虫子繁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就丰富。 ④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符其实的鸟的天堂。
2、人们保护意识强。这儿的人们不许人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无忧无虑地生活、繁衍。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巴金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里如果去掉“似乎”变成写实,就显得不真实了;如果换成“我觉得”就把感觉和景物截然分开,语气平淡。“颤动”如果变成“涌动、跳动、颤抖”,就不能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准确地刻画出来。“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从听觉写“声”,从视觉写“影”,写影比写鸟本身更能体现当时的热闹纷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充分写出形态的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
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写。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善于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设计意图:语言文字的感悟中轻松自然地渗透表达方法的学习,学生既学文又学作文,发挥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
文章特点:
精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6ab8608fc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