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和建议

2023-04-21 05:39:0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和建议》,欢迎阅读!
中班,告状,幼儿,行为,建议
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和建议

最近发现我班的一部分幼儿在入中班以后,变得越来越爱告状。告状在一整天的师生互动中占的比例,甚至已经高过了课堂中的问答互动,成了发生频次最多的一种师生互动。为什么幼儿变得越来越热衷于告状?他们告状的动机是什么呢?带着这样种种的问题,我对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了一些思考。

幼儿告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周围人、事、物的评价多依赖成人的态度。 2)为了受到别人的关注而产生告状行为。 3)有的源于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没有摆正。

4)一些客观或人为因素增加了幼儿间的摩擦,引起告状。

这里所指的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受到来自同伴某一方面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这种行为的突出目的是要阻止同伴的行为。

经过观察,我发现幼儿产生告状行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5种:

一、 求助型告状

幼儿发现同伴侵犯自己的利益或同伴的行为与自己的意愿发生冲突,而自己有没有办法解决时,就会向老师告状。实际上,这种告状并不是希望老师惩罚被告,而是希望老师能够帮助自己达到自己的意愿。例如:在一次区域活动中,陆立范跑到我身边告状说”老师,施天齐他抢我的积木,我搭积木的时候还老碰我。”实际上,他是希望通过老师的权威帮助他重新拿到积木,并且希望施天齐不要一直碰他,而并不是希望老师惩罚被告。

从此类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幼儿来说很困难的事情,只要向教师求助,通过教师的干涉,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微笑、一次点头就能迎刃而解。可见,教师的权威对幼儿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往往会借助教师的权威行使一些凭自己的能力还无法行使的特权。这也是幼儿一遇到困难就向教师告状的原因之一。

二、 求赏型告状

求赏心理是幼儿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尤其是当同伴出现违规行为时,多数幼儿一旦发现就会迫不及待地向教师告状。这往往是幼儿为了让教师关注自己的表现而产生的告状行为。例如:班里的何婕就经常会告这样的状”老师,顾文泽把纸的两面都画了,还画在桌面上了,都不会小心一点。”说着就会紧接一句”我没有画两面,也没有画到桌面上。”还有班里的陶张杰也会经常告类似这样的状,老师,龚佳雪把擦过的纸巾丢在地上了。说着马上弯下腰捡起纸巾丢进垃圾桶说,你看我每次都会丢到垃圾桶里的。其实这种告状行为并不是为了要制止同伴的行为或者是为了惩罚对方,而是为了向教师表功,获得教师的赞赏。

三、 求罚型告状

这类告状既不是寻求帮助,也不是表现自己,更不是关心他人,而是在“告发”。这类告状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被告受到教师的惩罚。此类告状的主要动机是出于报复或嫉妒。

例如:在一次自由活动中,陈熙文把盛佳瑛带来的玩具弄坏了,两人发生了争执,盛佳瑛生气的说“明明就是你弄坏的,你要赔给我啊,我去告诉老师。于是,她气冲冲地跑来跟我告状。希望老师能够对陈熙文做出相应的惩罚。


再例如:中午给幼儿盛饭时,要求他们坐坐好,把两只小手抱起来,嘴巴不讲话。我剩饭走到陈熙文面前时,他没有坐好,我示意他做做好,他告状说,“老师,陆依蓓也没有坐好,你看她手也没有抱好。”他的这种告状行为则是出于嫉妒。

四、 试探型告状

这是幼儿为了试探教师的态度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有时幼儿并未和某人发生冲突,却告某人的状,其目的是想试探一下教师对这一行为的态度。假如教师对此持肯定态度,那么,告状的幼儿也会马上做出类似的行为来。

案例1

在《我在马路边》的主题活动中,有一节课是画画马路边的风景,大家说到马路旁边有小树、有路灯、有花园。卫芙蓉告状说,“老师你看,施天齐他乱画,画得这是什么呀?”我上前去问施天齐画的是什么,他说“是小河,弯弯的”我说“马路边为什么不能有弯弯的小河呢?可以画弯弯的小河。”于是,卫芙蓉满意地坐下,也画起弯弯的小河来。卫芙蓉的告状实质上是在向老师探问“我可不可以也画弯弯的小河或别的什么在马路边。

案例2

中午休息的时候,王文海也告状,“老师,陆依蓓她们拿语言区的书来看了。我说“没关系,只要轻轻的,不吵闹,翻书时注意保护我们的图书,可以看一会儿。”说完,王文海就高兴地也到教室去拿图书看了。

五、 陈述型告状

幼儿会察言观色,能根据教师的言语或行为进行判断,及时向教师告状,述一种事实或对同伴的行为进行评价(多为消极评价)

案例1

小班时我刚进这个班,一天我在给每个幼儿分发点心。不知什么原因,陆依蓓把自己的点心扔到一边,把水倒到地上。小朋友见状纷纷向我告状。何婕跑来大声对我说:“老师,刚才陆依蓓又发脾气了!她把水倒在地上还用脚搓!她怎么经常这样呢?”“对,老师,她的脾气可大了,经常乱发脾气。”徐馨宇伏在我的耳边悄悄说。朱张宇等小朋友也跑来向我告状:“老师你看,陆依蓓又乱扔东西,她的脾气可大了,现在还改了好多呢!“对,以前她的脾气可大了!像我爸爸那样!

案例2 一天,我们正在上手工课在捏彩泥,王赟老师来找我,进来跟我说了几句话,又看看孩子们。她看到顾嘉毅坐在一边,无所事事就想上前去帮助他。同组的陈怡倩轻轻伏在王老师耳边说“顾嘉毅是我们班最皮的,早上做操也什么操都不会做!他做的蘑菇不如我做的好!“还有,他还有一次把我的鼻子搞破了!他自己还吃手指,还抠鼻子!真是的!

此类告状的目的并不是想引起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让教师赞赏自己,也不是想让教师惩罚对方,更不是与对方有利害冲突,只是希望教师能够意识到或者明白对方的行为,即他们告状的目的只是为了明辨是非或者说明一种情况,为了陈述而陈述。

总而言之,幼儿告状的行为看似很小,但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幼儿间、师幼间的关系,并会对幼儿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告状行为显得十分重要。

其实,告状并不完全是坏事,它反映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掌握和道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683691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8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