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

2022-03-27 17:40:3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春寒料峭》,欢迎阅读!
春寒料峭
春寒料峭

古诗云:“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春回大地,草木萌发,此时,人们总感到春比冬冷。正如农谚云:“春冻骨头秋冻肉。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从人体生理上说,人体皮肤表面上热和冷的感受点呈块状分布,冷点多于热点。所以,前额皮肤对冷敏感,而对热却不太敏感。面部皮肤对环境温度变化有很大敏感性,每平方厘米有89个冷点,而热点仅有1.7个。躯干皮肤对冷的敏感性比四肢皮肤大。

环境温度的刺激所产生的敏感度直接取决于被刺激皮肤区域内感受点的分布情况,皮肤感受点密度愈大,对温度变化则愈敏感。农历立春节气过后,人们对突然变化的温度一时难以适应,气温虽呈上升趋势,但是春季风比较大。据测试:当气温为1.1℃,风速为2.2/秒(约相当于2级风)时,体感温度为-2.8℃;当气温不变,风速加大为9.3/(相当于5级风)时,此时体感温度可达-15.5℃。可见,由于风速的变化,在同一气温下,体感温度会有较大差异。故谚语云:“穷在债,冷在风。”此话具有一定科学性。

入春后,人们一时碰上“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的“倒春寒”天气,则会感到更加寒冷,正如谚语云:“反了春,冻断筋”。


统计表明,中国江淮流域及江南各地几乎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春寒,较严重的春寒平均34年一遇。春寒又可分早春寒和倒春寒。气象上将春分前发生的低温阴雨冷害叫早春寒;春分后发生的则称做倒春寒。由于倒春寒发生时间较晚,正值早稻育秧、棉花、蔬菜播种、育苗及栽插季节,因而对春播作物危害最大。同时,这时的天气又湿又冷,对人体的健康也非常不利。

早春时节,冷暖变幻无常。民谚有曰:“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捂怎么捂?未必人人皆知。

“春捂”得法,体质强健,将会减少发病的机会。早春从棉衣换到毛衣或者夹衣不要匆忙,要根据天气的变化,一件一件地减,此外被褥也不应该马上减薄,以符合“春捂”的养生之道。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认识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我国古代养生家提出了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主张,《老志恒言》明确指出:“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既养阳又收阴,与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可谓“天人相应”。这也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易受寒冷侵袭的观点相吻合。 专家提醒说,除了仍须保持穿暖少脱之外,还要特别注意护好两头,即重点照顾好头颈与双脚。老人、儿童等身体抵抗力较低,不宜过早摘下帽子、围巾,否则容易遭受风寒侵袭,造成头痛、感冒伤风等。素有颈椎病、肩周炎等痼疾者,若在春寒时长久暴露于寒湿中,常导致局部肿胀,症状加重。早春时节还要注意脚的保暖和保干,因为寒


气与湿气乘虚侵入人体,由下而上,由表入里,侵透骨骼、关节,使人感觉酸胀不适,走路酸痛,下肢沉重、乏力、关节僵直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665d4818bd63186bcebbce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