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

2022-05-23 00:26:2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欢迎阅读!
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医学
免疫学 习题集和参考答案

第一章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一、选择题1A型题】 A B免疫是指 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C 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D 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2. E 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A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B 法国 C D 3. E 美国 A免疫对机体是 印度

B 有害的 C 利的 D 害无利 4. E 有利无害

A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BC 敏反应肿瘤 D 植排斥反应 5. E 免疫耐受 A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易导致 自身免疫病

B 肿瘤 CD 敏反应 植排斥反应 反复感染 6. E 免疫缺陷病

A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BC 疫自稳免疫监视 D 疫耐受 免疫防御

1






E 免疫调节

7.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 免疫监视 B 疫缺陷 C 疫耐受 D 免疫防御 E 免疫调节

8. 首次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

A.破伤风抗毒素 B.破伤风类素素 C.肉毒类毒素 D.白喉类素素 E.白喉抗毒素

9. 首次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科学家是

A.Pasteur B.Behring C.Jenner D.Border E.Burner

10.最早发明减毒活疫苗的科学家是

A.Jenner B.Koch C.Porter D.Burnet E.Pasteur

11.英国科学Jenner发明了

A. 白喉抗毒素 B.狂犬疫苗 C.人痘苗 D.牛痘苗 E.卡介苗

12.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学者是

A. .KochPasteur B. MillerGood C. MilsteinKöhler

D. TisliusKabat E. PorterEdelman 1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A. Burnet B. Border C.Porter D. Jenner E.Pasteur

1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D、免疫分子、粘附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X型题】

1.免疫细胞包括 A.淋巴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抗原提呈细胞



2


DE.粒细胞 2.红细胞A.下列哪些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BC.巨噬细胞 T细胞 DEBNK细胞 细胞 3.树突状细胞A.下列哪些细胞属于固有免疫应答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DNKB细胞细胞 E4.多形核中性粒细胞T细胞

A.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

B T细胞 C B细胞 DE.单核 NK-细胞巨噬细胞

5.肥大细胞A.免疫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B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C.免疫系统的功能

D.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和过程E

.某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免疫学措施

二、名词解释1. 2. 免疫3. 免疫防御 4. 免疫监视

免疫自稳 三、问答题1.

2. 简述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御、致病)的理论基础。

简述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性。 参考答案



3


一、选择题 A型题:

1.D 2.B. 3.E 4.A 5.B 6.D 7.A 8.E 9.B 10.E 11.D 12.C 13. A 14.E X型题:

1. ABCDE 2. BC 3.ABE 4.AB 5. ABCDE

二、名词解释

1.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后所发生的一种在本质上属于生理性的反应。其作用是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反应。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并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在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发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如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3.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若该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性感染。

4. 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 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或变性的细胞或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对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处于免疫耐受状态;若免疫耐受功能失调,则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三、问答题

1. 简述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御、致病)的理论基础。

免疫指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抗原性异物的功能,即免疫系统通过对“自己”和“非己”抗原性异物的识别与应答,借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从而担负着机体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和免疫调节等功能。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的条件下,免疫系统对非己抗原产生排异效应,发挥免疫保护作用,如抗感染免疫和抗肿瘤免疫;对自身抗原成分产生负应答状态,形成免疫耐受。但在免疫功能失调的情况下,免疫



4


应答可造成机体的组织损伤,引起各种免疫性疾病。例如,免疫应答效应过强可造成功能紊乱或/和组织损伤,引发超敏反应;自身耐受状态被破坏可导致自身免疫病;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功能降低,将导致机体反复感染或肿瘤的发生。

2. 简述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性。

适应性免疫应答包括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它们均具有下列几个重要特性:

特异性(specificity:特异性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特征。T细胞和B细胞能区分不同抗原和大分子抗原的不同结构成分,并针对每一特定抗原或组分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这种高度特异性是由TB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决定的。

多样性diversity机体内存在众多带有不同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的淋巴细胞克隆,可针对相应抗原产生不同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应答的多样性是由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结构的多样性决定的。

记忆性memory机体初次接触某种抗原性异物所产生的免疫应答称为初次免疫应答。当再次接触同一种抗原时,产生更迅速、更强烈的免疫应答,称为再次免疫应答。这种免疫记忆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初次应答后产生的记忆性T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能够迅速活化、增殖,并形成大量效应细胞或效应分子所致。

⑷耐受性tolerance机体免疫系统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能够识别和清除众多抗原性异物,而对机体自身组织细胞表达的自身抗原不产生正免疫应答,这种对自身抗原的免疫不应答或负应答称为自身耐受self-tolerance自身耐受性的维持对机体正常组织细胞具有重要保护作用。



(司传平)

5


第二章 免疫组织和器官



一、选择题1A型题】

A.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B.扁桃体 C.淋巴结 D.胸腺E.脾脏 2.肠淋巴组织

A.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B、胸腺和淋巴结

C、骨髓和粘膜免疫系统 D、淋巴结和脾脏 E3、脾脏和胸腺、胸腺和骨髓 A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BC、法氏囊、骨髓 D、脾脏 E、胸腺 4、淋巴结

AB、皮质区B细胞主要定居在淋巴结的 C、深皮质区 D、浅皮质区 E5、髓窦、副皮质区 A.人类

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BC、脾脏、腔上囊 D、骨髓 E、淋巴结 6、胸腺

A.免疫系统的组成是B、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

C、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6


D、免疫分子、黏膜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7.关于上皮间淋巴细胞(IEL,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存在于小肠黏膜上皮内的一类独特的细胞群

+T细胞 B、约40%IEL为胸腺依赖性,主要为

C、约60%IEL为胸腺非依赖性,主要为+T细胞 D、具有对肠道病原体的防御功能 E、具有过滤功能

8.属于外周免疫器官的是 A.骨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B.胸腺、淋巴结、脾

C.胸腺、淋巴结、黏膜组织

D.脾脏、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E.骨髓、胸腺

9.黏膜伴随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主要分泌 A.IgG类抗体 B. IgM类抗体 C. IgE类抗体 D. IgA类抗体 E. IgD类抗体

10.既可来源于髓系祖细胞,又可来源于淋巴系祖细胞的免疫细胞是

A.单核-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NK细胞 D.T细胞 E.树突状细胞

X型题】

1.胸腺基质细胞包括 A.胸腺细胞 B.胸腺上皮细胞 C.巨噬细胞

D.胸腺树突状细胞 E.成纤维细胞 2B细胞来源于 A.胸腺 B.骨髓



7


CD.脾

E3.腔上囊(法氏囊).淋巴结



AT细胞主要位于外周免疫器官中的 B、脾脏动脉周围淋巴鞘

C 淋巴结浅皮质区淋巴滤泡 D、淋巴结浅皮质区生发中心E、淋巴结副皮质区 4、脾索

A.骨髓的功能是B、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CD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E5、细胞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A.黏膜免疫系统包括 BC、扁桃体

D、阑尾派氏集合淋巴结 EM细胞

、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

IEL 二、名词解释1 2.黏膜免疫系统

M细胞 三、问答题1.2.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简述胸腺微环境的组成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0.E A 1.C 型题 2.D :

3.D 4.C 5.C 6.E 7.E



8.D 9.D 8


X型题:

1.BCDE 2.BE 3.AD 4.ABD 5.ABCDE

二、名词解释

1. : 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主要指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的派氏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黏膜免疫系统是人体重要的防御屏障,也是发生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2. M细胞:M细胞即膜上皮细胞(membranouse epithelial cell)或微皱褶细胞(microfold cellM细胞是散布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其顶部胞质较薄,细胞核位于基底部,细胞基底部质膜内陷形成一较大的穹隆状凹腔,内含多个淋巴细胞(TB细胞)MDC不表达MHC-II类分子,可通过吸附、胞饮和内吞等方式摄取肠腔内抗原性异物,并以囊泡形式转运给凹腔内的MDC,再由它们将抗原提呈给淋巴细胞,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

三、问答题

1.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器官根据其功能不同,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人类中枢免疫器官由骨髓和胸腺组成,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骨髓既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来源,也是B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微环境对T细胞的分化、增殖和选择性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等,是成熟T 细胞、B 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淋巴结和脾脏具有过滤作用,可清除进入体内的病原体和其他有害异物。黏膜免疫系统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和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其中含有大量主要产生分泌型IgAB细胞,它们在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黏膜局部发挥着重要的抗感染作用。

2.简述胸腺微环境的组成及其作用。



9


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增殖及选择性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胸腺基质细胞包括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主要参与胸腺细胞的阴性选择和阳性选择。其中胸腺上皮细胞是胸腺微环境的最重要组分,它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可诱导胸腺细胞分化为成熟的T细胞;同时,胸腺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间可通过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及其配体、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辅助受体及其配体、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与TCR的相互作用等,诱导和促进胸腺细胞的分化、发育和成熟。细胞外基质可促进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接触,并参与胸腺细胞在胸腺内的移行和成熟。

(司传平)

10


第三章

一、选择题

A型题】

1.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是 A.同种异型抗原 B.异种抗原 C.自身抗原 D.独特型抗原 E.超抗原

2. 只具有与抗体结合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是 A.自身抗原 B.完全抗原 C.半抗原

D.胸腺依赖性抗原 E.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3. 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 A 特异性反应 B 交叉反应 C 非特异性反应 D 过敏反应 E. 以上都不是

4. 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是 A. 胸腺依赖性抗原 B.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C. 异种抗原 D. 自身抗原 E. 半抗原

5. 从抗原化学性质来讲,免疫原性最强的是 A. 脂多糖 B. 多糖类 C. 蛋白质 D. DNA E. 脂肪

6. 异嗜性抗原的本质是 A 完全抗原



11




BCD 共同抗原改变的自身抗原

7.E 抗原同种异型抗原

A. 与载体蛋白偶联后可获得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B. 半抗原 C.完全抗原 D. 8. E. 酵母多糖超抗原 脂多糖

A.能激活B细胞的超抗原是 B. 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 C. D. 小鼠乳腺肿瘤病毒蛋白 E. 热休克蛋白B细胞丝裂原 9. 荚膜多糖

AB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CD 异嗜性抗原 抗体补体 E 半抗原 细菌多糖

A10. BC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所具有的抗原称为种抗原 D 同种异型抗原 E 独特型抗原 同抗原 11. 合成抗原

A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B 异种抗原 C 种异型抗原 D 身抗原

12 . TD-AgE 共同抗原 独特型抗原

AB 在胸腺中产生得名,是因为它 C 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



12


D13. E 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相应的抗体产生需要T

细胞辅助 A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BC 抗原决定基 D 抗原的大小 E 抗原的电荷性质 A14. 载体的性质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抗原的物理性状

TD-Ag BC 细菌外毒素清蛋白 D 类毒素 菌脂多糖 EA 15. IgM

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

B 抗原 C 抗体 D 抗原 E 是抗体又是抗原 A 16. 超抗原超抗原

BC 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须经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T细胞 DE.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 与自身免疫病无关有严格的MHC限制性 T细胞克隆

X1. 型题】A.抗原对机体免疫系统来说必须是异物下列关于抗原免疫原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CBD.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异物均是抗原



E.自身成分不具有免疫原性。.只有化学结构与宿主自身成分不同的物质才具有免疫原性

A.2. T细胞表位和

B细胞表位的特点分别是B. TB细胞表位只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细胞识别的表位往往是天然的





13


4. TD-Ag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 Th细胞辅助

B 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C 能引起再次应答 D 能诱导记忆细胞形成 E 能诱导记忆细胞形成

5. 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 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B. 不能引起再次应答 C. 能诱导记忆细胞形成 D. 只产生IgM E. Th细胞辅助

6. 使自身成分变为自身抗原的因素可能有 A. 大面积烧伤 B. 外伤

C. 电离辐射 D. 药物 E. 感染

7. 隐蔽抗原包括 A. 神经髓鞘蛋白 B. 眼葡萄膜色素蛋白 C. 甲状腺球蛋白 D. 精子



14



C. T细胞表位有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两种类型 D. B细胞表位有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两种类型 E. T细胞表位需MHC分子的提呈

3. 下列关于超抗原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属于外源性超抗原 B 超抗原的一端与TCR V的外侧结合,另一端与APC表面MHC

Ⅱ类分子结合。

C T细胞识别超抗原不受MHC的限制。

D 超抗原能诱导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其机制与丝裂原相同。 E 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是一种T细胞超抗原


E. 卵子

8. 与抗原免疫原性有关的因素包括 A. 抗原的分子大小 B. 抗原的化学组成 C. 抗原的分子构象 D. 抗原的异物性

E. 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

、名词解释 1 抗原

2 抗原表位 3 异嗜性抗原 4.. 佐剂 5. 超抗原 6. 构象表位 7. 顺序表位

8. 共同抗原表位

三、问答题

1. 试比较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特性。 2.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

3. 试述超抗原的概念、特性、种类及生物学意义。 4. 何谓佐剂? 简述其作用机制和用途。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A型题:

1.A. 2.C 3. B 4.A 5.C 6.B

7.A 8.A 9.D 10.B 11.B 12.E 13.A 14.D 15.D 16.A

X型题:

1.AC 2.BDE 3. ABC 4.ABCD 5. BD 6. ABCDE 7. ABD 8. ABCDE

二、名词解释



15


1.抗原:是指能与TCR/BCR结合,促使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致敏淋巴细胞或抗体,并能与之结合,产生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2. 抗原表位: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基,是TC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

3. 异嗜性抗原:是指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4. 佐剂:是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当其与抗原同时注射或预先注入机体时,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

5. 超抗原:某些抗原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即可激活机体2%

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称为超抗原。

6. 构象表位:是指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在空间上形成特定的构象,称为构象表位,也称为非线性表位。

7. 顺序表位:是指由连续性线性排列的短肽构成的表位,又称为线性表位。

8. 共同抗原表位: 是指在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所存在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三、问答题

1. 试比较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特性。

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特性比较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表位受体 TCR BCR MHC分子必需 无需 表位性质 主要是线性短肽 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表位大小 812个氨基酸(CD8+T有机化合物 ) 515个氨基酸或57表位类型 1217个氨基酸(CD4+T单糖、核苷酸 表位位置 细胞)

线性表位 构象表位;线性表位 抗原分子任意部位 抗原分子表面



2.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抗原物质免疫原性的因素很多,首先是抗原的异物性,即该物质应该被机体免疫系统作为非己成分加以识别,异物性是抗原的核心。一般而言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其免疫原性越强。如各种病原体、动物蛋白制剂对人是强抗原。第二是抗原的理化性质,包括抗原的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结构的复杂



16


性、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物理状态等因素。一般蛋白质是良好的免疫原,其分子量越大,含有的芳香族氨基酸越多,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性越强;核酸和多糖的免疫原性弱,脂质一般没有免疫原性。第三是宿主的遗传因素、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机体对抗原应答的强弱受免疫应答基因的调控。第四是抗原进入机体的剂量、途径、次数以及免疫佐剂的选择都明显影响抗原的免疫原性,免疫途径以皮内、皮下免疫最佳。



3. 试述超抗原的概念、特性、种类及生物学意义。

某些抗原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即可激活机体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此为超抗原。与普通蛋白质抗原相比,超抗原无须APC加工,其一端可直接与TCRVβ链CDR3外侧区域结合,以完整蛋白的形式激活T细胞,另一端和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MHCⅡ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外部结合,因而超抗原不涉及Vβ的CDR3TCRα的识别,不受MHC的限制。

超抗原主要有两类:内源性(病毒性)和外源性(细菌性)超抗原。前者如小鼠次要淋巴细胞刺激抗原;后者多为细菌的外毒素,如金葡菌的肠毒素、链球菌致热外毒素等,都能刺激T细胞增殖。超抗原能短时间内活化大量的T细胞,一方面可导致体内T细胞耗竭,从而诱导T细胞耐受;另一方面活化T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因子而参与某些病理生理过程的发生与发展。如食物中毒、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AIDS和某些肿瘤等。

4. 何谓佐剂? 简述其作用机制和用途。

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为佐剂。

佐剂作用的主要机制有:①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延缓抗原的降解和排除,延长抗原在体内潴留时间;②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其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能力;③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的能力。

佐剂的主要用途包括:①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用于预防接种及制备动物免疫血清;②作为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用于抗肿瘤与抗感染的辅助治疗。



(司传平)

17


18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抗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抗体是指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B、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粘膜表面及分泌液中 C、抗体是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D、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 E、抗体都是体内产生的

2.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ACH BVH CCL DVL

EVHVL

3.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抗体 A.抗毒素血清 B.胎盘球蛋白

C.淋巴细胞抗血清 D植物血凝素 E.白喉抗毒素 4能与肥大细胞表面FcR结合,并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Ig AIgA BIgD CIgE DIgM EIgG

5.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 AIgA BIgD CIgM DIgG EIgE

6.脐血中哪类Ig增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 A IgA B IgM C IgG



19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


DE7 IgD A.血清半衰期最长的IgE

BIgG Ig CIgM DEIgE IgD 8A.天然IgA

BABO血型抗体属于 CIgM IgA DIgG E9IgE

IgD A.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得的抗体是BIgA类抗体 CIgM类抗体 DIgG类抗体 EIgD类抗体 10A.在种系发生过程中最早出现的IgE类抗体

Ig BCIgM IgG DIgE EA.合成IgA IgD SIgA

分泌片的细胞是BC 巨噬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DE 浆细胞

12 黏膜上皮细胞 A.关于肥大细胞IgE

BC.能通过胎盘.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正确描述是

D.由粘膜上皮细胞产生 E、具有调理作用.有补体结合点

20

11


13.下列分泌液中不含IgA的是 A.唾液 B.初乳 C.汗液

D、肠道分泌液 E.支气管黏液

14.人体内开始合成IgM的时间是 A、胎儿早期 B.胎儿晚期

C.出生后一个月 D.出生后三个月 E.出生后六个月

15.下列哪种细胞具有IgE FcR A.平滑肌细胞 B.嗜碱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血管内皮细胞

16.各种Ig单体分子共有的特性是 A.与靶细胞结合后能介导ADCC作用 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 C.轻链与重链以非共价键结合 D.与抗原结合后能激活补体

E.与颗粒性抗原结合后能介导调理吞噬作用 17IgG分子能与细胞表面FcR结合的区域是 AVL BVH CCH1 DCH2 ECH3

18.介导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发挥ADCC效应的Ig主要是 AIgA B IgM C IgG DIgD EIgE

19.具有J链的Ig



21


AIgG1 BIgG4 CSIgA DIgE EIgD

20SIgA J链的合成细胞是 A.黏膜下浆细胞 B.淋巴结中的浆细胞 CB细胞 D.巨噬细胞 E.黏膜上皮细胞

21.关于IgG的错误叙述是 A.可分为四个亚类 B.可通过胎盘

C.抗原结合价为二价

DCH2有补体C1q结合点

E.经木瓜蛋白酶水解后可获得一个F(ab')2片段 22.关于IgE,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在五类Ig中含量最低 B、有CH4

C、可介导I型超敏反应 D、有亲细胞性

E、在种系发育过程中最早发生

23.决定Ig类别的抗原决定簇存在于Ig分子的 A.轻链恒定区 B.轻链可变区 C.重链铰链区 D.重链恒定区 E.重链可变区

X型题】

1.下列哪项与ADCC有关? A、特异性抗体与靶细胞结合

BMNK细胞、中性粒细胞表面FcR与抗体Fc段的结

C、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是非特异性的 D、需要补体参加 E、需要IgG参加



22


2IgG经胃蛋白酶水解后可得到 A1 F(ab')2 B2Fab C2 F(ab')2 DpFc'

E1Fc

3IgM的特性包括 A、是分子量最大的Ig B、无铰链区

C、主要在血液中发挥抗感染作用 D、是最早合成的Ig E、能穿过胎盘

4Ig的同种型包括

A、类 B、亚类 C、型 D、亚型 E、独特型

5.关于Ig的功能区,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Ig的功能区是H链与L链折叠形成的球形结构 B. L链有2个功能区,H链有4个或5个功能区 C. Ig的多肽链属于β-折叠结构

D. 各功能区氨基酸序列有高度同源性 E. 各功能区有不同的功能 6Ig生物学功能包括 A. 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B. IgG1IgG2IgG3IgM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C. IgGIgE能与细胞上FcR结合 D. IgE介导I型超敏反应

E. 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Ig可直接溶解靶细胞 7.关于Ig的可变区,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位于L链靠近N端的1/2H链靠近N端的1/51/4 B. 由高变区和骨架区组成

C. 不同Ig的高变区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不同,抗体特异性也不同

D. Ig分子独特型决定簇存在的主要部位

E. 高变区的肽链通过折叠形成的空间构型与表位互补 8.分泌型IgA主要存在于



23


A. B. 唾液 C. 初乳 D. 泪液

E. 9脑脊液支气管分泌液 A. .关于单克隆抗体,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B. C. 特异性强,极少或不发生交叉反应结构高度均一

D. 一种单克隆抗体,只能识别一种抗原表位

10. .E. 单克隆抗体是由骨髓瘤细胞产生的一种单克隆抗体,其独特型可以不同 A. 关于IgM生物学功能,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B. 在机体早期免疫防御中起重要作用 C. B初次免疫接种后最先产生的抗体D.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的重要成分 E. 能激活补体大多数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体都属于

IgM 二、名词解释 12.抗体

3.免疫球蛋白4.同种型 5.同种异型6.独特型 7 . .单克隆抗体

基因工程抗体

三、问答题

12.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生物学功能。3.简述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

.简述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参考答案

A一、选择题型题:

24










1.E 2.E 3.D 4.C 5.C 6.B 7.A 8.B 9.A 10.B 11.D 12.A 13.C 14.B 15.B 16.B 17.E 18.C 19.C 20.A 21.E 22.E 23.D

X型题:

1.ABCE 2.AD 3.ABCD 4.ABCD 5.ABCDE 6.ABCD 7.E 8.ABCD 9.ABC 10.ABCE

二、名词解释

1. 抗体:是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激活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和某些外分泌液中,也可作为抗原识别受体存在于B细胞表面。

3. 同种型:是同一种属所有个体Ig分子所共同具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其抗原决定基主要存在于Ig恒定区,根据重链恒定区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将Ig分为IgGIgAIgMIgEIgD五类。

4. 同种异型:是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Ig分子所具有的不同抗原特异性标志,为个体型标志,存在于Ig C区和V区。

5. 独特型:同一种属、同一个体来源的抗体分子,由于其CDR区的氨基酸序列的不同,可显示不同的免疫原性,称为独特型。独特型也表现在TB细胞表面TCRBCRV区,是每个免疫球蛋白分子和TCRBCR所特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

6. 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 细胞克隆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均一(属同一类、亚类、型别)的特异性抗体。 7 . 基因工程抗体:借助DNA重组技术和蛋白质工程技术,人们的意愿在基因水平上对Ig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重新组装成为新型抗体分子,称为基因工程抗体。

三、问答题

1.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生物学功能。

1Ig的基本结构:Ig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在重链近N端的1/41/5区域或轻链近N端的1/2区域内氨基酸多变,称为可变区V区),其余部分称为恒定区(C区)

2Ig生物学功能包括:①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在体内表现为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免疫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



25


抗体反应。②激活补体:IgG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或细菌脂多糖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③结合Fc受体:IgGIgE可通过其Fc段与表面具有Fc受体的细胞结合,发挥调理吞噬、粘附、介导ADCC及超敏反应等。④穿过胎盘:IgG可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于新生儿抗感染具有重要意义。⑤免疫调节:抗体对免疫应答具有正、负两方面的调节作用。



2. 简述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

1IgG:血清含量最高,半衰期最长(2023天),分布最广;能穿过胎盘;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体大多为IgG;与抗原结合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IgGFc 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可发挥调理吞噬作用;与NK细胞结合可介导ADCC作用;参与IIIII型超敏反应和某些自身免疫病。

2IgM: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个体发育中最先出现,胚胎晚期开始合成,脐带血IgM增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抗原初次刺激机体时,体内最先产生的IgM,故血清IgM升高说明有近期感染;激活补体的能力比IgG强,在机体早期免疫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天然血型抗体是IgM未成熟B细胞仅表达mIgM记忆B细胞的mIgM消失。IgM参与IIIII型超敏反应和某些自身免疫病。

3IgA:血清型为单体,也可为双体;分泌型均为二聚体,主要由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产生,存在于唾液、泪液、初乳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粘膜分泌液中,是机体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重要因素。初乳中的SIgA对婴儿具有自然被动免疫作用。

4IgD:为单体,血清中含量很少,主要存在于成熟B胞表面,为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mIgDB细胞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5IgE:为单体,半衰期最短,血清中含量极微,主要由呼吸道、肠道黏膜固有层的浆细胞产生。IgE属嗜细胞性抗体,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R结合,介导I型超敏反应。



3. 简述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小鼠骨髓瘤细胞在体内外适当条件下可无限增殖,但不能分泌抗体;抗原免疫小鼠的脾细胞(B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但在体外不能无限增殖。将上述骨髓瘤细胞与免疫脾细胞在体外通过一定方法融合后,在HAT选择性培养基[含次黄嘌呤(H



26


氨基蝶呤(A)和胸腺嘧啶核苷(T]中培养,未融合的免疫脾细胞(B细胞)因不能在体外存活而死亡,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因其DNA合成主要途径被氨基蝶呤(A)阻断,同时又因缺乏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不能利用次黄嘌呤H)完成DNA的合成过程而死亡。只有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可从免疫脾细胞中获得HGPRT,具有两个亲代细胞的特性,因此能在HAT培养基中存活和增殖。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经筛选和克隆化,可获得能够产生某种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并可

制备大量单克隆抗体。

(司传平 )

27


一、选择题

A型题】 1.补体系统是

A.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 B.存在正常血清中,是一组对热稳定的组分

C.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随抗原刺激而血清含量升高

D.30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多分子系统,具有酶的活性和自我

调节作用

E.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其含量很不稳定 2.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A. 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B. 所需离子相同

C. C3转化酶的组成相同 D. 激活物质相同

E. 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 3.灭活C3b的补体调节因子是 AI因子 BC4bP CC8bP DS蛋白 EDAF

4.构成膜攻击复合物(MAC)的补体成分是 A. C5b9 B. C6b9 C. C5b7 D. C5b8 E. C6b8

5.关于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抗原抗体复合物是其主要激活物

B. C1q分子有六个结合部位,必须与Ig结合后才能激活后续

的补体成分

C. C4C1的底物,C4b很不稳定 D. 激活顺序为C123456789 E. 分为识别和活化两个阶段 6.下列哪种成分是C5转化酶?



28



第五章 补体系统


A.B. C3bBbP C. D. C4b2b C3bBb 7.在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的识别单位是E. C3bBb3b C5b9

A.B.C. C1 C2 D. C3 8.补体系统E. C5 C9

A.B. C1q

3种激活途径均必须有哪种成分参加? C. C4C2 D. C3 9.具有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的补体裂解产物是E. BD因子因子

A.B. C3a C. C3b D. 10E. C5b C4b C2a

A..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不包括 B.C. C3

ID. D因子因子 11E. BP因子因子

A..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B. C4a C. C5a D. C3a 12E. C3b C5b

A..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是B. C3 C5C9 C9



29


C. C1C9 D. C1C4 E. C1C2C4

13.关于补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参与凝集反应 B. 对热稳定

C. 在免疫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D. 有免疫调节作用,无炎症介质作用 E. 补体只在特异性免疫效应阶段发挥作用

14.与免疫球蛋白Fc段补体结合点相结合的补体分子是 A. C3 B. C1q C. C1r D. C1s

E. 以上都不是

15.下列哪种补体成分在激活效应的放大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A. C1 B. C2 C. C3 D. C4 E. C5

16.经典途径中各补体成分激活的顺序是 A. C143256789 B. C124536789 C. C142356789 D. C124356789 E. C123456789

17.通过自行衰变从而阻断补体级联反应的补体片段是 A. C2a B. C3a C. C4c D. C4b E. C5a

18.关于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三条途径的膜攻击复合物相同 B. 旁路途径在感染后期发挥作用 C. 经典途径从C1激活开始 D. 旁路途径从C3激活开始



30


E. MBL途径中形成的C3转化酶是C4b2b 19.下列哪种补体成分与C3转化酶形成无关? A. C3 B. C2 C. C4 D. C5 E. B因子

20.能协助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补体裂解片段是 A. C3a B. C3b C. C5a D. iC3b E. C3d 21全身性细菌感染时,补体活性片段主要通过什么途径发挥免

疫效应作用?

A. 清除免疫复合物 B. ADCC C. 调理作用

D. 溶解细胞作用 E. 引起炎症反应

22.补体旁路激活途径与下列那种作用无关? A. 过敏毒素产生 B. 膜攻击复合物形成

C. C3裂解为C3aC3b D. C4裂解为C4aC4b E. C5裂解为C5aC5b

23.能够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G1 B. IgG2 C. IgG3 D. IgM

E. 凝聚的IgA

24.补体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被称为补体的 A. 炎症介质作用 B. 调理作用 C. 免疫粘附作用 D. 溶菌和细胞毒作用 E. 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



31


25A..能抑制C1rC1s酶活性的物质是B. C8bp C. D. DAF C1INH 26E. SC4bp

蛋白 A..在补体经典激活过程中,不被裂解的组分是 B. C1 C. D. C2 27E.A..关于补体活化的 C3 C4 C6

MBLB.C. 激活起始于MBL具有酶活性MBL 与病原体结合后途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D.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C3转化酶是C4b2b ,在感染的早期发挥作用

28E. C反应蛋白可激活 A..不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是C1q

B. C3 C. C4 D. C5 29E..下列哪种调节因子参与补体的正向调节? DB因子因子

A BCDS蛋白因子 DP因子 30EC8DAF

结合蛋白

A. C1qB. IgG1能与哪些IgFc段结合? C. D. IgG1IgG1IgG2IgG3IgG2IgG4IgM IgG3IgDIgM IgA 31E. IgG1IgGIgAIgG2IgMIgG3IgG4

IgM A..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裂解片段是 C3b



32


B. C2a C. C3a D. C4a E. C5a

32.经典途径中,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G B. IgE C. IgA D. IgM E. IgD 33既有趋化作用又可激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补体裂解产物是 A. C3b B. C4b C. C4a D. C5a E. C2a

34.可协助I因子裂解C3b作用的是 A. C4bp B. DAF C. H因子 D. P因子 E. HRF

35.在抗感染过程中,补体发挥作用依次出现的途径是 A. 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 B. 旁路途径→经典途径→MBL途径 C. 旁路途径→MBL途径→经典途径 D. 经典途径→旁路途径→MBL途径 E. MBL途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 36 CR3的配体是 AC4b BC4c CiC3b DC3a EC2a

37.能使细胞膜发生轻微损伤的补体成分是 AC5b

BC5b6789 CC5b67



33


DC5b678 38E AC89

BC.抗原 具有过敏毒素和趋化作用的是 CD分子

D.补体 .细胞因子

39E.黏附分子 A 能促进

BCC3转化酶灭活的是 CR1 C1INH DCR2 CR3 40EAP 补体系统的可溶性调节因子是因子

BCDB因子因子 DI因子

EMCP DAF 1X型题】

.关于补体系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B. 补体系统激活的三条途径均是酶的级联反应补体成分大多数以非活性的酶前体形式存在于血清中 C. 补体系统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D. 补体系统的激活具有放大效应

2 .补体的主要产生细胞包括E. 激活的补体具有生理作用和病理作用 AB.成纤维细胞 C.浆细胞 D.肝细胞 NK细胞 3 .下列哪些补体裂解片段是调理素?E.巨噬细胞

A.B. C2b C. C3b C4b



34


D.4.能裂解E. C4a iC3b

A.C3的复合物包括 B.C. C5b9 D. MAC

C3bBb3b 5E..既参与旁路途径调节,又参与经典途径调节的是 C3bBbP C4b2b

A.B.C. DAF D. CR1

C4H因子结合蛋白 6E. A.C3bI因子

B. 介导细胞溶解生物学效应包括 C. 免疫调节 D. 7E..补体系统的组成包括 ADCC 调理作用

过敏毒素

A.

B. 参与经典途径的C1C9

C. D. 参与旁路途径的 参与BDP因子

补体调节蛋白MBL途径的I因子、MBLH、丝氨酸蛋白酶、C反应蛋白8E..关于补体生物学作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CR1CR2CR3等补体受体因子、

C4bp A. 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 B. C.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9 D. 参与适应性免疫E. 参与炎症反应参与免疫记忆

.补体系统激活过程的调节包括 A. B. C4bp自行衰变的调节抑制C4b

C. C8bp抑制MAC形成 C2 结合 D. E. I正反馈途径的扩大效应因子、H因子在旁路途径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35


10.能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的物质包括 A 细菌脂多糖 B.酵母多糖 C.葡聚糖

D.凝聚的IgA EIgM

11.能介导细胞活化信号,参与T细胞活化的补体成分包括 ACD16 BCD46 CCD55 DCD59 ECD152 12关于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效用,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C3a可介导炎症反应

B. C3bB细胞表面的CR1结合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C. 杀伤细胞结合C3b后可增强对靶细胞的ADCC作用 D. C3d可促进B细胞活化 E. iC3b具有调理作用

13.可识别并结合凋亡细胞的补体成分包括 AC1q BC3b CiC3b DC5b

E.以上都不是

14.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包括 A. 溶细胞效应 B. 调理作用

C. 引起炎症反应 D. 参与适应性免疫 E. ADCC

15.抑制MAC形成的补体调节因子包括 A. C4bp B. CD59 C. HRF D. C8bp E. H因子

16.抑制经典途径C3转化酶形成的补体调节因子包括



36


A. I因子 B. B因子 C. C4bp D. MCP E. DAF

17.关于补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血清中的一组蛋白 B. 补体含量随抗原刺激而升高 C. 补体对热敏感

D. 补体分子由多种细胞产生

E. 补体三条激活途径有共同的末端效应 18.补体系统的调节因子包括 A. I因子 B. D因子 C. B因子 D. H因子 E. DAF 19下列哪些分子具有保护机体正常组织细胞免遭补体介导的损

伤作用? A. B因子 B. MCP C. CR1 D. C8bp E. CD59

20C5b9生物学活性包括 A. 细胞毒作用 B. 调理作用 C. 免疫粘附作用 D. 溶菌作用 E. 杀菌作用

21.能裂解C5的复合物包括 A. C4b2b B. C4b2b3b C. C3bBb3b D. C3bBb E. MAC

22.关于旁路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激活物质是细菌的内毒素



37


B. 可以识别自己与非己

C. 旁路激活途径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D. 旁路激活途径发挥效应比经典途径晚 E. 是补体系统重要的放大机制

23.关于膜攻击复合物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是三条补体激活途径共同的末端效应 B. MCP可辅助MAC形成

C. MAC的作用机制是使细胞膜穿孔 D. HRFCD59能抑制MAC形成 E. MACC59组成

24.关于C3b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具有调理作用 B. 又称为过敏毒素 C. 具有趋化作用

D. 参与清除免疫复合物 E. 具有ADCC作用

25.能促进吞噬作用的补体受体包括 A. CR1 B. CR2 C. CR3 D CR4 E C3aR

26.能与C4b结合的补体调节因子是 A C4bP B CR1 C DAF D H因子 E P因子

27.参与调节获得性免疫的补体成分包括 A C3b B CR1 C CR2 D C3d E DAF

28.关于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C1q分子有6个结合部位,必须与Ig桥联后才能激活后续的补体成分

BC1r具有酯酶活性,能活化C1s



38


CC4C1的底物,C4b很不稳定 DC4b2b可水解C5产生C5aC5b

EC5b678可损伤细胞膜,但结合C9后才加速细胞膜的损

29

.关于旁路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BC.越过.激活物质不是抗原抗体复合物C1C4C2,直接激活 C3 DB因子、D因子、P因子参与作用

30.补体的生物学作用不包括E.可通过C3转化酶是C3b的正反馈途径产生更多的C3bnBb C3b A

BC.调理作用.细胞毒及溶菌、杀菌作用 D.中和毒素作用

ADCC作用

E.过敏毒素作用 二.名词解释12 3补体系统 4 补体的激活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5 补体经典途径的识别 67 补体活化的MBL途径 8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 9 过敏毒素衰变加速因子

(DAF)

备解素 三.问答题12

3 试述补体系统的组成。试比较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主要差异。

4 简述补体激活的自身调控机制。

5 列出参与经典途径的补体调节因子名称并简述其作用。6 试述补体调节因子对旁路途径的调节作用。 补体系统具有哪些生物学作用?

参考答案



39


一.选择题 A型题

1.D 2.E 3.A 4.A 5.D 6.D 7.A 8.C 9.A 10.B 11.D 12.B 13.C 14.B 15.C 16.C 17.D 18.B 19.D 20.B 21.C 22.D 23.E 24.B 25.C 26.E 27.B 28.B 29.C 30.D 31.E 32.D 33.D 34.C 35.C 36.C 37.D 38.C 39.B 40.C

X型题

1.ABCDE 2.CE 3.BCE 4.DE 5.ABE 6.BD 7.ABCDE 8.ABCDE 9.ACDE 10.ABCD 11.BCD 12.ABCDE 13.ABC

14.ABCD 15.BCD 16.ACDE 17.ACDE 18.AE 19.BCDE 20.ADE 21.BC 22.ABCE 23.ACDE 24.AD 25.ACD 26.ABC 27.ABCDE 28.BD 29.ABCD 30.CD

二.名词解释

1 补体系统: 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被称为补体系统。补体广泛参与机体抗微生物防御反应以及免疫调节,也可介导免疫病理的损伤性反应,是体内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效应系统和效应放大系统。

2 补体的激活: 在生理情况下,血清中大多数补体成分均以无活性的酶前体形式存在。只有在某些激活物的作用下,在特定的固相表面上,补体各成分才依次被激活。每当前一组分被激活,即具备了裂解下一组分的活性,由此形成一系列放大级联反应,最终导致溶细胞效应。同时,在补体活化过程中可产生多种水解片段,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广泛参与机体免疫调节与炎症反应。

3 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IgMIgG与抗原形成的复合物结合C1q启动激活的途径,依次活化C1qC1rC1sC4C2C3,形成C3C5转化酶,这一途径最先被人们所认识,故称为经典途径,又称第一途径。

4 补体经典途径的识别: 抗原和抗体结合后,抗体发生构象改变,使Fc段的补体结合部位暴露,补体C1与之结合并被激活,这一过程被称为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启动或识别。

5 补体活化的MBL途径: MBL与病原微生物的甘露糖



40


残基结合,随后构象发生改变,激活与之相连的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1MASP-2。两种MASP具有与活化的C1s类似的生物学活性,其中MASP-2可水解C4C2分子,MASP-1则可直接切割C3,继而形成C3转化酶,其后的反应过程与经典途径相同。这种补体激活途径被称为MBL途径

6 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 由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不经C1C4C2激活过程,而直接由C3B因子、D因子参与的激活过程,称为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又称第二途径。

7 过敏毒素: C3aC4aC5a又被称为过敏毒素,它们作为配体与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后,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介质,从而增强血管通透性并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过敏毒素也可与平滑肌结合并刺激其收缩。三种成分中,C5a的作用最强。

8 衰变加速因子(DAF) DAF(即CD55表达于所有外周血细胞、内皮细胞和各种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可同C2竞争与C4b的结合,从而抑制C4b2b形成并促进其分解。也可促进Bb从已形成的C3bBb中解离。

9 备解素: 备解素又称P因子,血清中的P因子与C3bBb结合后发生构象改变,可使C3bBb半寿期延长10倍,从而加C3转化酶裂解C3的作用,因此对补体旁路途经具有正性调节作用。



三.问答题

1.试述补体系统的组成。

①补体的固有成分:包括经典激活途径的C1qC1rC1sC4C2MBL激活途径的MBL(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丝氨酸蛋白酶;旁路激活途径的B因子、D因子;三条途径的共同末端通路的C3C5C6C7C8C9

②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的补体调节蛋白:包括备解素、C1抑制物、I因子、C4结合蛋白、H因子、S蛋白、Sp40/40促衰变因子、膜辅助因子蛋白、同源限制因子、膜反应溶解抑制因子等。

③介导补体活性片段或调节蛋白生物学效应的受体:包括CR1CR5C3aRC2aRC4aR等。

2.试比较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主要差异。

MBL 旁路途径



41


抗原抗体复合物 炎症期产生的蛋白 某些

细菌、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酵母多糖、

与病原体的结合 葡聚

糖、 IgAIgG4 细胞

参与的补 C1C9 C2C9、丝氨酸 C3C5C9

MBL B因子、D因子

C3 C4b2b C4b2b C3bBbP

C5 C4b2b3b C4b2b3b C3bnBb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42


3.简述补体激活的自身调控机制。

补体激活过程中生成的某些中间产物极不稳定,成为级联反应的重要自限因素。例如:不同激活途径的C3转化酶(C4b2bC3bBb)均极易衰变,从而限制C3裂解及其后的酶促反应;与细胞膜结合的C4bC3bC5b也易衰变,可阻断补体级联反应。此外,只有结合于固相的C4bC3bC5b才能触发经典途径,而旁路途径的C3转化酶则仅在特定的细胞膜或颗粒表面才具有稳定性,故人体血循环中一般不会发生过强的自发性补体激活反应。

4.列出参与经典途径的补体调节因子名称并简述其作用。 C1抑制分子C1INHC1INH可与活化的C1rC1s以共价键结合成稳定的复合物,使C1rC1s失去酶解正常底物的能力。其次,C1INH还可有效的将与IC结合的C1大分子解聚,并可明显缩短C1半寿期。

C4结合蛋白(C4bp)与补体受体1CR1:二者均可与C4b合,并完全抑制C4bC2结合,从而防止C4b2b的组装,并加速其分解。此外,二者还可作为辅助因子,促进I因子对C4b的蛋白水解作用。 I因子:I因子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可将C4b裂解为C4cC4d。前者释放入液相,后者仍结合在细胞表面,但无C3转化酶活性。I因子亦降解C3b

④膜辅助蛋白(MCPMCP可作为辅助因子,促进I因子介导的C4b裂解,但并不直接促进C4b2b的分解。 ⑤衰变加速因子DAFDAF可同C2竞争与C4b的结合,从而抑C3转化酶形成并促进其分解。

5.试述补体调节因子对旁路途径的调节作用。

①抑制旁路途径C3转化酶的组装 H因子可与B因子或Bb竞争结C3b进而使C3bI因子酶解失活。此外,CR1DAF也可竞争性抑制B因子与C3b结合。

②抑制旁路途径C3转化酶的形成 I因子可将C3b水解为无活性的iC3bH因子、CR1MCP均可作为辅助因子,促进I因子裂解C3b的作用;MCPCR1还可增强膜结合C3bH因子的亲和力。

③促进已形成的C3转化酶解离 CR1DAF可促进Bb从已形成的旁路途径C3转化酶中解离。

④对旁路途径的正调节作用 P因子与C3bBb结合后发生构象改变,可使C3bBb半寿期延长10倍,从而加强C3转化酶裂解C3的作用。另外,某些疾病(如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存在一种C3肾炎因子C3Nef它实际上是抗C3转化酶的自身抗体,C3bBb特异结



43


合后,可直接稳定C3bBb,并使其半寿期延长1030倍。

6. 补体系统具有哪些生物学作用?

①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调理作用;引起炎症反应。

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清除免疫复合物;清除凋亡细胞。

③参与获得性免疫:补体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增殖分化、效应阶段;参与免疫记忆。

④补体与其他酶系统相互作用:补体系统与凝血、纤溶、激肽系统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相互影响及相互调节关系,其综合效应是介导炎症、超敏反应、休克、DIC等病理过程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王 平)

44


第六章 细胞因子

一、选择题



1.关于细胞因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型题】

A. 一般是小分子量蛋白质 B. CKR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C. 主要以内分泌方式发挥作用 D. 生物学效应具有拮抗性 2.能促进未致敏的E. 生物学效应具有重叠性CD4

+T细胞分化成Th1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 IL-1 B. IL-12 C. IL-11 D. IL-4 3.下列哪类细胞不能分泌细胞因子?E. IL-6

A. T淋巴细胞 B. B淋巴细胞 C. 浆细胞 D. 单核细胞 4.能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细胞因子是E. 成纤维细胞

A. IL-3 B. IL-4 C. IL-7 D. M-CSF 5.关于E. IL-11

IL-2生物学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以自分泌和旁分泌发挥作用 B. 能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与分化

C. 能被活化的B淋巴细胞膜上的IL-2受体识别 D. 可诱导抗原激活的T细胞发生凋亡 6.被E. 抑制FDATh1批准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细胞因子是细胞的分化

A. IFN-a B. IFN-



45




C.

G-CSF D. TNF 7.天然的特异性细胞因子抑制物是E. IL-2

A.

B. IL-1Ra C. D. IL-2R I L-4R IL-6R 8.关于 E. IL-8R

AB.抑制巨噬细胞的激活TGF-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抑制D.分泌CTLs 诱导激活的TGF-的成熟 T

T细胞表现抑制性细胞发生凋亡 T细胞的功能 9.下列哪种细胞因子不是活化的E 具有刺激细胞生长的作用

ABC IFN-T淋巴细胞产生的?IL-2 D IL-4 TNF- 10. E A具有趋化功能的细胞因子称为 IL-1

B. thrombopoietin interleukine C. lymphotoxin D. chemokine 11E. erythropoietin

TNF-主要是由哪种细胞产生?

A. 单核/巨噬细胞 B. 静止T淋巴细胞 C. B淋巴细胞 D. 树突状细胞 12.细胞因子不包括E. 红细胞

AB.淋巴毒素 C.过敏毒素D.白细胞介素 .生长因子



46


13E.干扰素

A. LAKIFN-γ主要由下列那种细胞产生?

B. C. NK巨噬细胞细胞 D. 细胞 14.能增强E. B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 MHC-I

类分子表达的细胞因子是

A. IFN B. TGF C. CSF D. IL-1 15.下列哪项属于分泌型免疫分子?E. IL-2



A. 细胞因子 B. MHC分子 C. BCR D. TCR 16.能刺激红细胞前体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细胞因子是E. CD分子

A. IL-1 B. IL-2 C. IL-4 D. IFN 17.能促进初始E. EPO

CD4+ABIL-1 T细胞分化成Th2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CIL-5 DIL-2 IL-4 18.关于细胞因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IL-3

A. 由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 B. 能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

C. 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 D.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对机体都是有利的

19E. .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细胞因子包括ILIFNCSFTNF

和趋化性细胞因子

47




ABIFN-γ CTGF- DIL-4 20.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因子是ETNF

CSF A. IL-11

B. IL-4 C. IL-7 D. EPO 21.关于趋化性细胞因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GM-CSF

ABC 分子量多为50100kD D 是一个蛋白质家族 可分为 T4个亚家族

22E.刺激 单核淋巴细胞有趋化作用 A. TNF B细胞产生/巨噬细胞、粒细胞有趋化作用IgA的细胞因子是

B. IL-4 C. IL-2 D. TGF- 23.能刺激未成熟E. IFN

A. IL-11 T细胞前体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的细胞因子是B. IL-4 C. IL-7 D. EPO 24.能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称为E. GM-CSF

A. 单核因子 B. IFN C. TNF D. CSF 25E. .能刺激嗜酸性粒细胞分化成杀伤蠕虫的效应细胞的是 IL

A. IL-11

B. IL-5



48




C. IL-7 D. EPO 26.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因子是E. GM-CSF

A. IL-2

B. TNF-C. IFN α D. TGF 27.主要由病毒感染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是E. CSF

A. I

B. II型干扰素 C. D. 肿瘤坏死因子型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28.属于E. 趋化性细胞因子

A. IL-8 C趋化性细胞因子的是

B. MCP-1

C. Lymphotoxin D. Lymphotactin 29.关于细胞因子受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Fractalkine

AB 由胞膜外区、跨膜区和胞浆区组成 C 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的多数成员属多亚单位受体



D 多种IFNI型细胞因子受体有共用的相同的信号传递亚单位30E.能抑制 溶性细胞因子受体可作为相应细胞因子的运载体的受体属于I型细胞因子受体 AIFN-γ刺激Th细胞向Th1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是



BCIL-2 DIL-12 IL-4 TGF- 31. EIL-5

A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细胞因子属于BC

CC亚族 DC CXC亚族 CXXXC亚族

亚族



49


32. E 以上都不是

A下列哪组细胞因子具有趋化作用?BC IL-1

IFNMCP IL-8IL-3 D IL-8TNFMCP 33. E IL-1IL-6

IL-4 可通过内分泌形式作用于远处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A. IL-1 B. IL-2 C. IL-3 34. D. IL-4 直接参与 E. IFN

FcRⅡ的表达和调节IgE生成的细胞因子是

A. TNF B. IL-3 C. IL-1 D. IL-4 35.下列哪种细胞因子由E. IL-5

ATh细胞分泌并参与BC IL-1 CTL的增殖与分化?D TNF- IFN- 36. E能与 MCP IL-8

IL-2竞争结合IL-2R 链的细胞因子是

A. IL-4 B. IL-6 C. IL-8 D. IL-10 37. E. 可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细胞因子是 IL-12

A. IL-2

B. IL-11 C. IFN-D. EPO γ 38. 刺激多种造血细胞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子是E. M-CSF





50




A.

TNF B. SCF C. IL D. TGF 39. E. 关于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IFN

A. 产生和作用具有多向性

B. 合成和分泌是一种自我调控的过程 C. 主要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D. 以特异性方式发挥作用 40. E. 介导炎症反应发生,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生物学效应强



A. IL-1 B. IFN C. CSF D. IL-2 41. Th1E. IL-8

细胞通过产生何种细胞因子抑制Th2细胞的活性?

A. CSF B. IL-1 C. IL-4 D. IFN- 42. E. 能与 TNF

IL-3协同刺激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熟的是 A. IL-4 B. IL-5 C. IL-11 43. D. IL-13 E. IL-7

Ig类别转换中,能促进IgM转换为IgE的细胞因子是A. IL-1 B. IL-2 C. IL-4 D. IL-6 44. Th2E. TNF

A. IL-2 细胞分泌的能刺激嗜酸性粒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是 B. IL-8



51




C. IL-5 D. IL-6 45. IL-10RE. IL-10

A. 可以归类于

B. I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C. I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D.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E. 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1. X下列哪些细胞因子受体具有型题】

A.IL-4R IL-2R 链的结构?B. IL-7R

C. IL-9R D. IL-11R 2. E. IL-13R

A.IL-10 下列哪些细胞因子具有下调免疫功能的作用? B.TGF-C.IL-4 D.IL-13 3. E.IL-1ra

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是 A. 产生和作用具有多向性

B. 以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发挥作用 C. CKR结合后才发挥作用 D. 具有高效性

4. 能促进E. 网络形式发挥作用A. IL-4 B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发生类别转换的细胞因子包括

B. IL-12 C. IL-15 D. TGF- 5. 下列有关E. CSF

A. IFN-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B. 是一种重要的巨噬细胞激活因子能激活CTL





52


C. D. 能刺激有核细胞表达6. 细胞因子及其相关制剂对下述哪些疾病有治疗或预防价值?E.主要由活化能增强NK的杀伤活性MHC I类分子 T细胞和

NK细胞产生

A. B. C. 肿瘤感染性疾病

D. 血小板减少症 7. E. 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



A. IL-2 IL-3共用相同的信号传递亚单位的细胞因子包括 B. IL-4 C. IL-5 D. IL-11 8.已经商品化并被E. GM-CSF

A. IFN-B. EPO FDA批准应用于临床的细胞因子包括 C. IFN-D. IL-2 9.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效应具有E. IL-11

B. A. C. 重叠性多效性 D. 拮抗性 10. 细胞因子分泌的特点是E. 协同性特异性



A. 多细胞来源,一种CK可由不同类型细胞产生 B. 一种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细胞因子 C. 以自分泌方式作用于产生细胞本身 D. 以旁分泌方式作用于邻近细胞 11. sCKRE. 以内分泌方式作用于远处靶细胞生物学功能是

A. 作为CK的转运蛋白,增加局部CK的浓度

B. 作为膜受体的清除形式之一,使细胞对CK的反应性下降C. sCKR可与mCKR竞争性结合CK,下调CK的效应 D. 高浓度sCKR可抑制相应CK的活性



53


12. IE.

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包括低浓度sCKR可增强相应 CK的活性 A. IL-2RIL-3R B. IL-4RIL-5R C. IL-7RIL-8R D. IL-9RIL-10R 13. E. IL-1R M-CSFR

B.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包括A. C. 抗病毒作用抗细菌作用 D. 中和作用 14. 能刺激E. 调理作用刺激造血 B淋巴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包括

B. IFN- A. TGF- C. IL-6 D. IL-13 15. E. IL-8

NK细胞的活化、分化具有正调节作用的CKA. IFN- B. IFN- C. IL-12 D. IL-15 16.E. 细胞因子及其相关制剂已被 CSF

A. FDA批准用于治疗B. 慢性肉芽肿病

C. 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D. 转移性肾细胞癌 多发性硬化症

17. 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细胞因子包括E. 类风湿性关节炎

B. IL-1 A. TNF- C. IL-8 D. IL-6 18. 细胞膜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结构包括E. IFN





54


A.

胞膜外区 B. 跨膜区 C. 稳定区 D. 胞浆区 19E. 在临床上已经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 可变区

A. B. TNF重组C. 嵌合抗体G-CSF D. TNF-TNF

受体的单克隆抗体-Ig 20. E.重组融合蛋白 可刺激产生血小板的细胞因子包括IL-1受体拮抗蛋白

B. IL-3 A. EPO C. IL-7 D. IL-11 21. E. TPO

T淋巴细胞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包括 B. CC A. C趋化性细胞因子 C. CXC趋化性细胞因子D. CXXXC趋化性细胞因子 趋化性细胞因子 22. A. 下列有关E. MCP-1

TNF-α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B. C. 能促进能增加血管的通透性IgG进入感染部位

D. 能激活NK细胞

E能引起发热反应.主要由激活的

T细胞产生 二.名词解释1 23 细胞因子干扰素(IFN)

45 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TNF) 67 (CSF) 细胞因子的自分泌效应 细胞因子的旁分泌效应细胞因子生物学效应的多效性





55


8 细胞因子生物学效应的重叠性

三.问答题

1 细胞因子的分类及生物学活性有哪些?

2 试述细胞因子是如何介导和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的? 3 试述趋化性细胞因子的分类,每一类各列举一例并说明其主要生物学活性。

4 试列举一例已经商品化的细胞因子并说明其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理。

5 试列举六例说明细胞因子及其相关制剂的临床应用 6 试述细胞因子是怎样构成机体的抗菌防卫体系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C 2. B 3.C 4.E 5.E 6.A 7.A 8.D 9.E 10.D 11.A 12.B 13.C 14.A 15.A 16.E 17.D 18.D 19.E 20.E 21.A 22.D 23.C 24.E 25.B 26.B 27.A 28.D 29.D 30.A 31.B 32.C 33.A 34.D 35.C 36.A 37.E 38.B 39.D 40.E 41.D 42.C 43.C 44.D 45.C X型题:

1.ABC 2.ABCDE 3.ABCDE 4.AD 5.ABCDE 6.ABCDE 7.CE 8.ABCDE 9. ABCD 10.ACDE 11.ACDE 12.AB 13.ADE 14.CD 15.ABCD 16.ABCE 17.ABD 18.ABD 19.BCDE 20.DE 21.ABCE 22.ABD

二.名词解释

1 细胞因子: 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

2 干扰素(IFN) 是最先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根据来源和理化性质,可将干扰素分为α、β和γ三种类型。IFN-α/β主要由病毒感染的细胞产生,也称为I型干扰素。IFN-γ主要由活化T细胞和NK细胞产生,也称为II型干扰素。

3 肿瘤坏死因子(TNF) 是一种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分为TNF-α和TNF-β两种,前者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



56


TNF-β主要由激活的T细胞产生,又称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

4 集落刺激因子(CSF) 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目前发现的集落刺激因子有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5 细胞因子的自分泌效应: 某种细胞因子作用的靶细胞也是其产生细胞,则该细胞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称为自分泌效应。

6 细胞因子的旁分泌效应: 某种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和靶细胞非同一细胞,但二者邻近,则该细胞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称为旁分泌效应。

7 细胞因子生物学效应的多效性: 一种细胞因子作用于多种靶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这种性质称为细胞因子生物学效应的多效性。

8 细胞因子生物学效应的重叠性: 几种不同的细胞因子作用于同一种靶细胞,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效应,这种性质称为细胞因子生物学效应的重叠性。

三.问答题

1.细胞因子的分类及生物学活性有哪些?

细胞因子可被分为六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性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有:①抗细菌作用;②抗病毒作用;③调节特异性的免疫反应;④诱导凋亡;⑤刺激造血。

2.试述细胞因子是如何介导和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的?

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免疫细胞的激活、生长、分化和发挥效应都受到细胞因子的精细调节。

①在免疫应答识别和激活阶段,有多种细胞因子可刺激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IL-2IL-15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生;IL-6IL-3刺激B巴细胞增生;IL-15刺激自然杀伤细胞增生;IL-5刺激嗜酸性粒细胞增生。 ②在免疫应答识别和激活阶段,也有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化。IL-12促进未致敏的CD4+T淋巴细胞分化成Th1细胞,IL-4促进未致敏的CD4+T淋巴细胞分化成Th2细胞。B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发生的类别转换,也是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实现的,如,IL-4刺激B细胞产生IgE TGF-β刺激B细胞产生IgA

③在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免疫细胞对抗原性物质进行清除。IFN-γ激活单核巨噬细胞杀灭微生物。IFN-γ激活CTL,刺激有核细胞表达MHC I类分子,从而使感染胞内寄生物的细胞受到强力



57


的杀伤。IL-2刺激CTL的增殖与分化并杀灭微生物,尤其是胞内寄生物。IL-5刺激嗜酸性粒细胞分化成杀伤蠕虫的效应细胞。

④有些细胞因子如TGFβ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表现免疫抑制活性。它除可抑制巨噬细胞的激活外,还可抑制CTL的成熟。IL-10是巨噬细胞的抑制因子。

3.试述趋化性细胞因子的分类,每一类各列举一例并说明其主要生物学活性。

根据半胱氨酸的位置、排列方式和数量,可将趋化性细胞因子分为4类:

C趋化性细胞因子 近氨基端只有一个半胱氨酸。以淋巴细胞趋化蛋白为代表,对T淋巴细胞、天然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有趋化作用。 CC趋化性细胞因子 近氨基端存在两个相邻的半胱氨酸。以MCP-1为代表,对单核细胞、天然杀伤细胞、T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有趋化作用。

CXC趋化性细胞因子 近氨基端存在CXC(半胱氨酸-其他氨基-半胱氨酸)基序。以IL-8为代表,主要对中性粒细胞和未致敏的T巴细胞有趋化作用。

CXXXC趋化性细胞因子 近氨基端存在CXXXC(半胱氨酸-三个其他氨基酸-半胱氨酸)基序。FractalkineCXXXC趋化性细胞因子,对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有趋化作用。

4. 试列举一例已经商品化的细胞因子并说明其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理。

重组干扰素α是第一个商品化的重组细胞因子,它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的机理是:

IFN-α通过作用于病毒感染细胞和其邻近的未感染细胞,使其产生抗病毒蛋白酶而进入抗病毒状态。

IFN-α刺激病毒感染的细胞表达MHC I类分子,提高其抗原提呈能力,使其更容易被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识别并杀伤。

IFN-α激活自然杀伤细胞,使其在病毒感染早期有效地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5. 试列举六例说明细胞因子及其相关制剂的临床应用 ①重组干扰素α用于治疗尖锐湿疣,乙型肝炎等 ②重组干扰素γ用于治疗慢性肉芽肿病

③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重度贫血 ④重组IL-2用于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



58


TNF嵌合体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⑥重组G-CSF用于治疗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



(王

平)

59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因子 一、选择题 1A型题】

A BC识别抗原肽,提呈抗原的表面功能分子是BT细胞受体细胞受体 D.协同刺激分子 MHC分子

2E.细胞因子受体

A .β白细胞黏附受体组属于整合素家族的是1 BC.β2 D.β.β34

3E.β5

A BCLFA-1VLA-1 LFA-2 的配体是

DFN

LFA-3 4 E AL-ICAM-123 .白细胞选择素主要分布于

BC.血小板 D.活化内皮细胞 5E.红细胞

AVLA-1.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整合素主要分布于

BCDT.巨核细胞B细胞细胞

6E.内皮细胞

.淋巴细胞归巢受体的配体是 A B.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C.黏膜地址素.血管地址素



60


DL-选择素 7 .整合素家族分组的依据是EP-选择素

A BC.β亚单位.α亚单位 D.β.β12亚单位 亚单位

8 E.β3亚单位

AE-.白细胞选择素最初表达于

BC.血小板 D.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9E.巨噬细胞 HIV的主要受体是



A BCD3 CCD4 DCD8

CD28 10E .选择素家族成员都能识别的受体是CD40

A BCCD34 CD15s sLex DCD15

CLA 11 .模式识别受体主要分布于EESL-1

AT细胞 BCDB.吞噬细胞NK细胞细胞

12E.树突状细胞

.参与白细胞与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黏附的黏附分子是A BCE-L-选择素选择素 D.整和素E.白细胞黏附受体

P-选择素



61




1X型题】

A B.补体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受体是 CT细胞受体 DBNK细胞受体细胞受体

2 E Ig Fc黏附分子的配体有受体



A B.细胞外基质.膜分子 DC.补体.细胞膜C3

片段 3 .关于选择素家族的基本结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E.可溶性因子

ABC型凝集素结构域 C.补体调节蛋白结构域D.两条链组成的异二聚体

4E.α、β链共同组成识别配体的结合点.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

.属于整合素家族的黏附分子是 AVLA-1 BCVLA-2 DLFA-1

LFA-2 5.共同组成整合素家族识别配体的结合点EVNR-β3

ABC.β链.α链

D.η链 .γ链

6.细胞表面标志包括E.δ链

A.膜抗原

D B C.细胞外基质.膜受体 E.可溶性因子 MHC分子





62


7P-AB.白细胞选择素主要分布于

C.血小板 D.巨核细胞.红细胞

8.选择素家族包括E.活化内皮细胞A

BCCD62P CD62L DCD62F CD62M

9.白细胞黏附缺陷症是因缺乏 ECD62E

ABLFA-1

C DLFA-2 10EMac-1 VLA-2

AIgFcVLA-1

BT细胞受体主要分布于

CNK细胞 D.吞噬细胞 E.肥大细胞

B细胞 二、名词解释

1 2 白细胞分化抗原

3 4 细胞黏附分子CD

5 整合素家族6 选择素家族



淋巴细胞归巢 三、问答题12.简述白细胞分化抗原、

CD分子和黏附分子的基本概念。3.简述黏附分子的分类和主要功能。



.简述CD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63






一、选择题

A型题: 1D 2B 3E 4A 5A 6C 7B 8D 9B 10A 11D 12E

X型题:

1B C 2A B D E 3A B D 4A B C E 5A B 6A C E 7B C E 8A B E 9A C 10B C D E



二、名词解释

1.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除表达在白细胞外,还表达在红系和巨核细胞/血小板谱系,及非造血细胞的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等。

2. CD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称为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的编号目前已从CD1命名至CD247

3. 细胞黏附分子: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总称。黏附分子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使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基质间,或细胞-基质-细胞间发生黏附,参与细胞识别,细胞的活化和信号转导,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的伸展与移动,是免疫应答、炎症发生、凝血、肿瘤转移以及创伤愈合等一系列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分子基础。

4. 整合素家族:是一组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由α、β两条链(或亚单位)经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异二聚体。最初是因此类黏附分子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使细胞得以附着而形成整体而得名。一种整合素可分布于多种细胞,同一种细胞也往往有多种整合素的表达。

5. 选择素家族:包括L-选择素、P-选择素、E-选择素,选择素为跨膜分子,其胞外区结构相似,均由C型凝集素结构域、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和补体调节样结构域组成。选择素家族在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炎症发生,以及淋巴细胞归巢中发挥作用。

6. 淋巴细胞归巢:是淋巴细胞的定向游动,包括成熟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器官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以及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其分



64

参考答案


子基础是称之为淋巴细胞归巢受体的黏附分子与内皮细胞上相应的血管地址素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

三、问答题

1.简述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和黏附分子的基本概念。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CD分子是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称为CD黏附分子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总称。黏附分子与CD分子是根据不同角度来命名。附分子是以黏附功能来归类,其配体有膜分子,细胞外基质等。CD分子范围更广,包括T细胞、B细胞、黏附分子等13个组。

2.简述黏附分子的分类和主要功能。

黏附分子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总称。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整和素家族、选择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黏蛋白样血管地址素、钙黏素家族等。黏附分子的主要功能:①是免疫细胞识别中的辅助受体和协同刺激信号。如CD4CD8T胞活化的辅助受体;CD28B7结合提供T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②在炎症过程中,参与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特定的黏附分子及其相应配体的表达水平和结合的亲和力是不同类型炎症发生过程中重要的分子基础。③参与淋巴细胞归巢。黏附分子参与淋巴细胞的定向游动,包括成熟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器官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以及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简述CD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CD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已在临床免疫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应用如下:

1)阐明发病机制:CD4分子胞膜外区第一结构域是HIV外壳蛋gp120识别的部位,因此人类CD4分子是HIV的主要受体。HIVCD4阳性细胞后,选择性使CD4细胞数量下降和功能减低。

2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如检测HIV患者外周血CD4/CD8比值和阳性细胞绝对数,对辅助诊断和判断病情有重要参考价值。

3)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抗CD3CD25等单克隆抗体作为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用于防治移植排斥反应。

道银)

65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一、选择题



1.现知A型题】 AMHC

的主要功能是 B 专司组织相容 CD 专司移植排斥 2.对E 专司疾病易感 专司疾病抵抗 ABHLA提呈抗原 位于第基因复合体描述错误的是

6 CD 号染色体短臂 专门编码人类白细胞抗原 Ⅰ类基因包括

Ⅱ类基因由DPADQBCDR三个座位三个亚区组成



3.不属于E 每个Ⅱ类基因亚区又有二个或二个以上功能基因座位AB MHC经典Ⅰ类和Ⅱ类基因的是 C HLA-A HLA-B D4E HLA-C HLA-DR HLA-E AH-2Ⅱ类分子是 BI-A CI-E D5.属于E.上列.上列H-2D

AABB两项C三项

AMHC非经典Ⅰ类基因的是 BCHLA-E HLA-G D6E.上列HLA-F

.上列AABB两项C

三项AMHC分子中不构成Ag结合槽的结构域是

B.Ⅰ类分子的α1 C.Ⅰ类分子的α.Ⅰ类分子的α2 3



66


D.Ⅱ类分子的α1 E.Ⅱ类分子的β1

7MHC分子中不形成Ag结合槽的结构域是 A.Ⅱ类分子的α1 B.Ⅱ类分子的β1

C.Ⅱ类分子的α2和β2 D.Ⅰ类分子的α1 E.Ⅰ类分子的α2

8HLAⅠ类分子的重链胞外段有 A.α1结构域 B.α2结构域 C.α3结构域

D.上列AB两项 E.上列ABC三项

9.对MHCLMP基因描述错误的是

A.即低分子量多肽基因

B.包括LMP2LMP7两个座位

C.编码胞质溶胶中蛋白酶体相关成分 D.在APC中参与对内源性Ag的酶解 E.在APC中参与对外源性Ag的酶解 10.对MHCTAP分子描述错误的是: A.即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

B.为内质网上一个异二聚体分子

C.双链分别由TAP1TAP2两个座位基因编码

D.使内源性抗原肽从胞质溶胶进入内质网腔与MHCⅠ类分子结合 E.使外源性抗原肽从胞质溶胶进入内质网腔与MHCⅡ类分子结合 11.对HLA-DM基因描述错误的是: A.包括DMADMB座位

B.产物参与APC对外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

C.产物帮助溶酶体中Ag片段进入MHCⅡ类分子Ag结合槽 D.属MHC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E.属MHC非经典I类基因

12.对HLA-DO基因描述错误的是: A.属MHC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B.属MHC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基因 C.属MHC非经典I类基因

D.包括DOADOB两个座位分别编码DO分子α链和β链 E.产物DO分子是DM功能负向调节蛋白



67


13.对Atapasin描述不正确的是: BC.对.即MHCTAP相关蛋白Ⅰ类分子在内质网中的装配起作用

D.参与外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参与内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 14E.对内源性抗原作用的.属MHC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ABCTAPLMPMHC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基因是 基因基因 D15E.对外源性抗原作用的.上列.上列tapasinAA基因BB两项 C三项

ABMHC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基因是 CLMP基因和TAP基因 DLMP基因和tapasin基因 16E.人类TAPHLA-DMHLA-DM基因和基因和基因和tapasinTAPHLA-DO基因

基因 基因 AMHC炎症相关基因不包括 B.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家族

C.转录调节基因或类转录因子基因家族DMHCⅠ类相关基因(MIC)家族 17E.热休克蛋白基因家族 .人类C型凝集素受体基因家族ABTNF(TNFMHC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家族包括:

)座位 CDLTA(LTLTB(LT))座位 座位 18E.人类.上列.上列AABB两项C AB.类I-MHCκB(I转录调节基因或类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包括三项

BL)基因 CB144基因

D.锌指基因.上列ZNF173ZNF178 19E.对人类.上列AABB两项C三项

A.包括MICAMHCⅠ类相关基因(MICB基因

MIC)家族描述错误的是

68


BCDMICA.不同的MIC座位等位基因数量可与经典MICANK细胞激活性受体HLA基因相比 等位基因在启动NKG2CNK杀伤活性上有差异的配体

20E.人类.不属于炎症相关基因

AMHCHSP70基因是 B.其产物参与炎症和应激反应

C.其产物可作为分子伴侣参与内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 D.属于炎症相关基因21E.对.上列.上列AABB两项C三项

AB.属HLA-EHLA分子错误描述的是 C.由重链(α链)和a基因产物

2-m组成

D.可表达于各种组织细胞,在羊膜和滋养层细胞高表达.其抗原结合槽高度疏水,所结合 22E.属于.结合的抗原肽属于HLAa和一些9肽结构十分保守HLA-G分子的信号肽

ABCDPAbB型Ⅰ类的DQC

HLA基因是 DR DEGF 23E.属于EbKDEaL

AbABAaB型Ⅰ类的HLAAa

基因是 CDDPEGDQC

DR 24E.与EbKF DEaL

AbAa

AHLA-B27阳性关联的是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强直性脊柱炎.肾小球性肾炎咯血综合症

25E.以.乳糜泻 AKIR

BHLA-A LIR为受体在母胎耐受中发挥功能的分子是 CHLA-B HLA-C



69


D26E.载肽后高亲和力结合HLA-E

HLA-G ACD94/NKG2ANK细胞抑制的分子是BCHLA-A DHLA-B HLA-C HLA-G 27E.截至HLA-E

ABHLA-A 20027月等位基因数量最多的是 CDHLA-B HLA-C DRA 28E.参与母胎免疫耐受形成的是DRB1

ABCHLA-BHLA-A HLA-C HLA-B DHLA-AHLA-C 29E.对HLA-DPHLA-EHLA-G ABC.有一个HLA-DRHLA-DQ

DRADRA亚区功能性基因座位描述正确的是DRB分别编码4DRB DR基因座位α和DR D.不同.上列DRBA座位参与构成不同单元型β B 30.对应于小鼠E.上列AB两项C 三项

AE-EHLA分子是 BCDP-DP DDQ.上列DR-DQ A-DRB 31.对应于小鼠E.上列AB两项C 三项

AA-AHLA分子是BDP-DP CDDQ-DQ E.上列DR.上列A-DRA BB两项C 三项



70


32.在小鼠中无对应物的AHLA分子是 BDP-DP CDQ-DQ D.上列DR-DR 33.为E.上列AABB两项C 三项

ABHLA-A MHC非经典Ⅰ类基因的是 CDHLA-B 34E.在小鼠中有对应物的HLA-C HLA-DR

HLA-E ABDR-DR HLA分子是 CDQ-DQ DDP-DP

E.上列.上列AABB两项C 三项 1X型题】 AMHCB.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英文字头缩写

C.特定染色体上一个DNA区段 D.包含多个基因座位.专司移植物的排斥 2.人的E.专司外来抗原的提呈AMHC

BC.称为.称为H-2

HLA基因或HLA基因复合体 D.在第6号染色体短臂 3.小鼠的E.在第.在第1517号染色体号染色体 AB.称为MHC

HLA基因或HLA基因复合体 C.称为D.在第H-2

6号染色体短臂E.在第.在第1517号染色体号染色体



71


4.人ABMHCHLA-A 经典I类基因座位是 CHLA-B DHLA-C HLA-E 5EAH-2HLA-F

经典I类基因座位是B K C D D L 6.经典的E Aa Ab

AHLAⅡ类基因

B.在复合体中位于近着丝点一端 C.结构最为复杂D.由DPDQ

DR三个亚区组成

7E.包括.每一亚区又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基因座位DM基因和DO基因AMHC B.多基因性多样性是因其有 C.多染色体性 D.多细胞性.多态性 8.经典的E.多功能性

AMHCⅠ类和Ⅱ类基因 B.产物有Ag提呈功能 C.显示极为丰富的多态性D.直接参与T细胞的激活和分化

9E.主要功能是决定移植物排斥.调控免疫应答

AMHC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包括 B.经典Ⅲ类基因

C.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基因D.非经典Ⅰ类基因 10E.属于小鼠经典.疾病易感或抵抗基因.炎症相关基因

AAb

MHCⅡ类基因座位的是



72


BAa CEb DEa EH-2K

11.对经典的AB.由α链和HLA I 类分子描述正确的是 2-m构成异二聚体 CDI类基因仅编码α链

2-m编码基因在15号染色体12E.对经典.抗原结合槽两端开放.表达在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AHLAⅡ类分子描述正确的是

BC.是有α链和β链的异二聚体DR-DR对应于小鼠的

E-E DDQDP-DP-DQ在小鼠无对应物对应于小鼠的A-A 13E.对.抗原结合槽两端封闭

AB.具有共显性HLA I 类和Ⅱ类等位基因产物表述正确的是 CI类分子表达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D.Ⅱ类分子仅表达于淋巴样组织中的细胞

14E.同源染色体对应座位上两个等位基因不同时表达.对经典.只有在外来抗原存在时才表达AHLA I 类分子描述正确的是 BC.重链胞外段有三个结构域 D .有 1A3 2构成抗原结合槽 B2C-mIgSF 15E.对经典.仅表达在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三类



ABCHLA Ⅱ类分子描述正确的是 1链各有二个胞外结构域1共同形成 D 22IgSF结构域Ag结合槽 16E.对.表达在所有有核细胞表面.有DRDQDP三类 AB.包括MHCLMP2LMP

基因描述正确的是 C.编码胞质溶胶中蛋白酶体相关成分LMP7两个座位 .产物在APC中参与对内源性抗原的酶解





73


D.产物在APC中参与对外源性抗原的酶解 17E.参与形成母胎耐受的是.产物为内质网膜上一个二聚体分子 A BHLA-A CDHLA-B HLA-E 18E.关于HLA-C

HLA-G AH-2BC.对应于.是Ⅱ类分子I-E分子描述正确的是 HLA DQ -DQDEEβ链由α链由EbEa基因编码基因编码 19E.关于.在人无对应物AH-2I-A

分子描述正确的是 B.是H-2Ⅱ类分子 C.对应于DA链由HLA DRAb基因编码 -DR 20E.下列在小鼠中有对应物的.在人无对应物A链由Aa

基因编码 ABDR-DRHLA分子是 CDDQA-A-DQ 21E.属于人DPE-E -DP

ABHLA-E MHC非经典I类基因的是 CDHLA-F

EHLA-G HLA-B HLA-A 二、名词解释1 23MHC 4.锚定位与锚定残基HLA

.包容性(flexibility



74


5HLA和疾病关联 6.连锁不平衡 7.单元型

8HLA基因分型

三、问答题

1.何谓HLA基因复合体的多基因性和多态性?

2HLAⅠ类和Ⅱ类分子在结构、组织分布和与抗原肽作用等方面有何特点?

3.为什么MHC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体现在结合与提呈抗原肽? 4HLA与临床医学有什么关系?

5.举例说明HLA基因命名方式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E 2.B 3.E 4.D 5.E 6.C 7.C 8.E 9.E 10.E 11.E 12.C 13.C 14.E 15.D 16.E 17.E 18.E 19.E 20.E 21.A 22.C 23.A 24.C 25.D 26.E 27.B 28.D 29.E 30.C 31.B 32.A 33.D 34.D

X型题:

1.ABC 2.AC 3.BD 4.ABC

5.ABC 6.ABCD 7.AD 8.ABCD 9.ABCD 10.ABCD 11.ABCD 12.ABCD 13.ABC 14.ABCD 15.ABCD 16.ABC

17. CD 18.ACD 19.ACD 20.AB 21.ABC

二、名词解释

1 MHC: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的英文字头缩写。因为最初发现,决定不同近交系小鼠之间皮肤移植排斥的H-2基因,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排斥中起主要作用,是组织不相容的主要决定者;二是在结构上是一个复合体。因而把小鼠H-2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简称MHC。现知,



75


各种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都有MHC,但名称不尽相同,如人MHC称为HLA。同时,MHC也并非专司移植物排斥,其主要功能是以其产物提呈抗原肽,进而激活T淋巴细胞,在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起主要作用。因此,用“组织相容性”为这一基因系统命名显然是不确切的,仅由于习惯或尊重历史而沿用至今。

2. HLA:是人的MHC,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由于从字面上,

HLA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应属基因产物。因此,为避免混淆,现称人MHCHLA基因或HLA基因复合体;将其编码产物称为HLA分子或HLA抗原。

3 锚定位与锚定残基:分析从HLA分子抗原结合槽洗脱下来的各种

天然Ag肽的一级结构,发现都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与MHC分子抗原结合凹槽相结合的特定部位,称锚定位。该位置的氨基酸残基,称锚定残基。能够和同一类MHC分子结合的Ag肽,其锚定位和锚定残基往往相同或相似。 4 包容性(flexibility:是指MHC分子对抗原肽的识别并非呈现严

格的一对一关系,而是一类MHC分子识别一群带有特定共同基序的肽段,由此构成两者相互作用中的包容性。包容性可表现在不同层次。首先,共同基序中以“X”表示的任意氨基酸,其顺序和结构可以改变。其次,同一MHC分子(特别是Ⅱ类分子)所要求的锚定残基往往不止一种氨基酸。结果使“符合”某一共同基序的肽链数量可以相当地多,造成一种MHC分子有可能结合多种抗原肽,活化多个抗原特异T细胞克隆。第三,不同MHC分子接纳的抗原肽,也可以拥有相同的共同基序。

5 HLA和疾病关联:是指带有某些特定HLA型别的个体,易患某一

疾病(阳性关联)或对某一疾病有较强抵抗力(阴性关联),称为HLA和疾病关联。

6 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是指HLA基因复合体中,

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几率高于随机出现的频率的现象。 7 单元型(haplotype:是指由于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的等位基因

往往经常地连在一起,由此而造成的染色体上MHC不同座位等位基因的特定组合,称为单元型。 8 HLA基因分型(HLA genotyping:等位基因及其产物结构上的

差异,主要表现在构成抗原结合槽的氨基酸残基在组成和序列上有所不同。构成抗原结合槽的结构域分别为:Ⅰ类分子是α1 和α2Ⅱ类分子是α1和β1。为此,采用PCR技术,针对性地扩增出相应的编码基因片段后,可通过测序,或者用显示等位基因特异性的探针与之杂交,定出不同个体的等位基因特异性,称为HLA基因分



76




三、问答题

1.何谓HLA基因复合体的多基因性和多态性?

HLA的多基因性是指HLA复合体有多个位置相邻的基因座位所组成。HLA基因复合体中,经典的Ⅰ类基因集中在远离着丝点的一端,BCA三个座位;Ⅱ类基因在复合体中位于近着丝点一端,DPDQDR三个亚区组成,每个亚区又包括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功能基因座位。HLA多态性则是指一个基因座位上存在多个等位基因。如至20027月已获正式命名的等位基因数,A座位为250个,B座位为490个,C座位为119个;经典Ⅱ类基因的DRB1座位最多,为315个,等等。但是,对某一个基因座位,一个个体最多只能有两个等位基因,分别出现在来自父母方的同源染色体上。因而,HLA基因复合体的多态性是一个群体概念,指群体中不同个体在等位基因拥有状态上存在差别。多基因性和多态性是从不同水平对HLA的多样性进行描述,多基因性着重于同一个个体中MHC基因座位的变化;而多态性指群体中各座位等位基因的变化。

2HLAⅠ类和Ⅱ类分子在结构、组织分布和与抗原肽作用等方面有何特点?

试列表如下:

Ⅰ类分子 Ⅱ类分子 分子结构 异二聚体,重链(α链, 异二聚体,α链,35kD

45kDβ2m(12kD) β链,28kD

α1-α2-α3 α1-α2

β2m β1-β2

表达特点 共显性 显性

APC、活化的T细胞、胸腺上

细胞等 肽结合槽

α1α2

α1β1



77

型。


特点 凹槽两端封闭 槽两端开放

接纳肽长度 长度有限,为8~10个氨基 度变化较大,为13~17个氨

酸残基 酸残基或更多

结合肽

结合特点 Ag肽以其锚定残基与凹槽 Ag

肽虽长,但中段仍有对应

结合,锚定位数量较少, Ⅰ类分子的9肽结构参与

锚定残基氨基酸类别相对 成锚定残基并以之与凹槽

变化小 合。Ⅱ类分子锚定位相对

多,锚定残基的氨基酸种

相对变化较大。

识别特点 借识别所需共同基序选择

识别具有相同或相似共同

性地结合Ag肽,有一定 序选择性地结合Ag肽,

包容性。 包容性更大

3.为什么MHC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体现在结合与提呈抗原肽?

自然界中的抗原大多数是TD-Ag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Ag必须是TD-AgTD-Ag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诱生抗体时,必须有已被抗原激活的T细胞辅助。但是T细胞不识别完整和游离的抗原分子,T细胞识别的是由MHC分子结合提呈的抗原肽。因此,MHC的主要功能体现在结合与提呈抗原肽。



4. HLA与临床医学有什么关系?

①与器官移植的关系:业已证明,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受者间的组织相容性。其中,HLA等位基因的匹配程度起关键作用。匹配程度越高,移植器官越易成活,存活时间越长。另外,测定血清中的可溶性HLA分子的含量,有助于监测移植物的排斥危象。



78


HLA分子异常表达和临床疾病的关系:体内所有有核细胞表面均表达HLAⅠ类分子,但恶变细胞Ⅰ类分子表达往往减弱甚至缺如,以致不能有效激活特异性CD8+CTL,使肿瘤逃脱免疫监视。某些自身免疫病中,原不表达HLAⅡ类分子的上皮细胞可表达Ⅱ类分子,如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中的胰岛β细胞、乳糜泻中的肠道细胞、萎缩性胃炎中的胃壁细胞。这些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可能与这些异常表达的Ⅱ类分子能提呈自身抗原激活自身反应性免疫细胞或促进免疫细胞过度活化有关。

HLA和疾病关联:带有某些特定HLA型别的个体易患某一疾病(阳性关联)或对某一疾病有较强抵抗力(阴性关联)。如已确定HLA-B27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原发关联成分。研究HLA和疾病关联,显然十分有益于对这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④与亲子鉴定及法医学的关系:HLA系统的多基因性和多态性几乎使任何两个无亲缘关系个体的HLA完全相同的机会等于零。且每个人HLA等位基因型别一般又终生不变,且是分别获自父母各一单倍型的共显性表达。据此,可用HLA基因分型进行亲子鉴定、个体认定及其它医学鉴定。

5. 举例说明HLA基因命名方式是什么?

HLA基因命名的方式是,星号(*)前为基因座位,星号后为等位基因。例如,HLA-A*0103代表HLAⅠ类基因A座位的第103号等位基因;HLA-DRB1*1102代表Ⅱ类基因DRB1座位第1102号等位基因。1102并不表明DRB1座位已发现一千一百多个等位基因,而是根据等位基因的结构,通常再分成若干主型(generic type,1102DRB1座位第11主型第2号等位基因。同理,HLA-A*0103A座位1主型第3号等位基因这一命名系统为有待发现的基因座位和等位基因空出了位置。



(王润田)



79


第九章 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一、选择题 1. A中性粒细胞在血液循环中可存活型题】

A.B.C.十几小时数小时 D.数天

E.数月数周 2. 巨噬细胞所不具备的受体是A.IgGFc B.C3b受体 C.D.细胞因子受体受体 E.甘露糖受体 3.

抗原识别受体 既具有吞噬杀菌作用A.,又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的细胞是 B.中性粒细胞 C.巨噬细胞D.B树突状细胞 E.血管内皮细胞细胞

4.

反应性氧中间物系统中所不具备的杀菌物质是A.B.超氧阴离子(O 2-C. 单态氧(1O 2 D.E. 游离羟基(一氧化氮(过氧化氢(OHNO- H 2O25.

巨噬细胞所不具备的与杀菌作用有关的物质是A.B.C.过氧化氢(一氧化氮(HNO 2O2D.髓过氧化物酶(E.单态氧(溶菌酶

MPO

1O2



80




6.与氧依赖性杀菌系统有关的物质是 A. 髓过氧化物酶 B.溶菌酶

C.弹性蛋白酶 D.乳铁蛋白

E.阳离子蛋白如白细胞素

7. 活化巨噬细胞不能产生的细胞因子是

A.IL-1 B.IL-2 C.IL-8 D.IL-12 E.IL-6

8. 活化巨噬细胞产生的对吞噬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IL-1 B.IL-6 C.IL-8 D.IL-12 E.TNF-α

9. 下列细胞因子组合中,均可引起发热的是

A. TNF-α和IL-8 B. IL-1 IL-12 C. IL-6MCP-1 D. IL-2GM-CSF E. TNF-α和IL-6

10. NK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

A.CD5+CD11+mIgM+ B.CD1a+CD11c+CD83+ C.CD3-CD56+CD16+

D.CD5-CD11+ mIgM+/D+ E.CD3-CD34+CD117+

11. NK细胞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是

A.非特异杀伤某些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81


B.非特异杀伤肿瘤靶细胞

C.D.通过ADCC作用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E.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杀伤肿瘤靶细胞



12.

下列淋巴细胞中,不属固有免疫细胞的是A.B. T

C. NK TT细胞细胞 D. NKE. B1细胞细胞细胞 13.

A.白细胞中数量最多,存活期最短的细胞是B.C.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14.

A.巨噬细胞表面可识别病原菌表面岩藻糖残基的模式识别受体是

B.TLR4 清道夫受体 C.D.C3b甘露糖受体

受体 15. TLR4

E.TLR2 A.直接识别结合的配体是

B.G热休克蛋白+C.菌的肽聚糖 D.酵母多糖 E.细菌脂蛋白细菌脂多糖 16.

A.IL-1巨噬细胞分泌的对多种固有免疫细胞具有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是B.IL-18 β C.IL-6 D.IL-12



82




E.IL-10

17.能够发挥ADCC效应的淋巴细胞是

A.T细胞 B.CD8+CTL细胞 C.NK细胞 D.NK T细胞 E.B1细胞

18. NK细胞表面能够识别结合MICA/B分子的杀伤活化受体是

A.NKG2D B.NKG2A C.NKG2C D.NKp46 E.NKp44

19. NK细胞表面能与DAP-12同源二聚体非共价结合组成活化性受体的分子是

A.CD94/NKG2A B.NKG2D C.NKp46 D.KIR3DL

E.CD94/NKG2C

20. 外周血白细胞中含量最低的细胞是

A.单核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T淋巴细胞

21.单核细胞进入表皮棘皮层后发育而成的免疫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肥大细胞 C.巨噬细胞

D.朗格汉斯细胞



83




E.自然杀伤细胞

22. A.可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的免疫细胞是

B.B1肥大细胞 C.D.巨噬细胞细胞

E.上皮细胞树突状细胞 23.对寄生虫具有吞噬杀伤作用的免疫细胞是A.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E.淋巴细胞 24. NK TA.HLA-I细胞表面B.CD1C.MICA/B分子提呈的脂类类分子TCR

识别的配体分子是

/糖脂类抗原 D.

E.细菌脂多糖抗原肽-MHC I分子

类分子复合物 25. A. CD8不能通过表达+FasL使靶细胞发生凋亡的免疫细胞是B.NKCTL 细胞 C.细胞D.NKTT细胞

E.活化巨噬细胞细胞 1. X具有型题】A.ADCC

作用的免疫细胞是

B.树突状细胞 C.巨噬细胞 D.中性粒细胞E.NK嗜碱性粒细胞



细胞

84




2. B1细胞主要特性和抗体应答特点是

A.具有自我更新能力

B.接受抗原刺激之后,48小时之内即可产生以IgM为主的抗体 C.增殖分化过程中,可发生Ig类别转换

D.具有免疫记忆,可产生再次应答 E.主要存在于外周免疫器官淋巴滤泡内

3.巨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作用包括

A.吞噬杀伤病原微生物

B.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引起发热和急性期反应 C.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D.活化后可通过释放穿孔素非特异杀伤肿瘤细胞。 E. 活化后可通过表达FasL诱导靶细胞凋亡 4. T细胞的主要生物学作用包括

A.非特异杀伤细菌

B.非特异杀伤某些病毒感染的细胞 C.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D.非特异杀伤某些肿瘤细胞 E.对靶细胞杀伤受MHC I类分子限制

5. 能够分泌MCP-1MIP-1参与炎症反应的免疫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 C.NK细胞

D.NKT细胞 E.肥大细胞

6. 能够通过分泌穿孔素使靶细胞溶解破坏的免疫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NK细胞

C.CD8+CTL细胞

D.NKT细胞 E.T细胞

7. NK细胞表面的与CD3γγ同源二聚体非共价结合后,可获得转导活化

信号功能的杀伤活化性受体是 A.NKp46



85


B.NKG2D C.NKp44

D.NKp30 E.NKG2C

8. NK细胞表面与DAP-12同源二聚体非共价结合后,可获得转导活化信

A.KIR2DS

号功能的杀伤活化性受体是 B.CD94/NKG2A C.CD94/NKG2C D.NKG2D

E.NKp46 9.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包括

A.B.朗格汉斯细胞

C.间质D.并指DC 滤泡DC

DC 10. E.

高表达MHC分子,低表达IgGFc受体的 DC A.IL-1 能够引起发热和急性期反应的细胞因子是

B.IL-2 C.IL-12 D.IL-6

E.TNF- 1. 二、名词解释 2. 固有免疫

3. 反应性氮中间物系统(反应性氧中间物系统(RNISROIs 5. 4. 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NKDC

7. 6. 8.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KIRADCC 9. NKG2D 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KLR 10. NKT 细胞



86




三、问答题

1. 试述吞噬细胞内氧依赖性杀菌系统的组成及其主要作用。

2. 说出巨噬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的名称及其识别的主要配体。 3. 简述巨噬细胞在炎症反应中的主要作用。

4. 简述巨噬细胞对肿瘤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 5.试述巨噬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调节作用。

6. 简述未成熟DC与成熟DC的表面标志及其摄取、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的特点。

7. 简述KIRKLR的分布、作用和生理学意义。 8. 简述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作用机制。

9. 简述NKT细胞表面标志、分布和主要生物学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A 2E 3B 4C 5C 6A 7B 8C 9E 10C 11E 12B 13.D 14.C 15.A 16.E 17.C 18A

19.E 20.D 21.D 22.D 23.C 24.B 25.E X型题:

1BCE 2AB 3ABC 4BCD 5BD 6BCDE 7AD 8AC 9AB 10ADE

二、名词解释

1. 固有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卫机制。固有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侵入的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

2. 反应性氧中间物系统(ROIs:是指在吞噬作用激发下,通过呼吸爆发,激活细胞膜上还原型辅酶Ⅰ(NADH氧化酶)和还原型辅酶Ⅱ(酶氧化酶)使分子氧活化,生成超氧阴离子O2-游离羟基OH-过氧化氢(H2O2)和单态氧(1O2)产生杀菌作用的系统。

3. 反应性氮中间物系统(RNIS:是指巨噬细胞活化后产生的诱导



87


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还原型辅酶Ⅱ(NADPH)或四氢生物蝶呤存在条件下,催化L-精氨酸与氧分子反应,生成胍氨酸和一氧化氮(NO产生杀菌作用的系统。

4.树突状细胞(DC:因其具有分枝状突起故名,为固有免疫细胞。根据来源,可将DC分为髓样DC和淋巴样DC两类;根据分布情况,DC不同的名称,如间质DC、并指DC、滤泡DC、和朗格汉斯细胞等。树突状细胞是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其主要功能是摄取、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也可通过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5. 自然杀伤细胞(NK:来源于骨髓淋巴样干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脏,是表面标志为TCR-mIg-CD56+CD16+的大颗粒淋巴细胞。NK细胞表面具有多种与其杀伤活化或抑制有关的受体,他们可直接杀伤某些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也可通过ADCC效应对上述靶细胞产生定向非特异性杀伤作用。此外,NK细胞还可通过分泌IFN-γ,IL-2TNF等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6.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NK细胞表面具有低亲和性IgGFc受体(CD16FcrRⅢ),IgG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表位特异性结合后,可通过其Fc段与NK细胞表面FcrRⅢ结合,而使NK细胞对上述IgG抗体结合的靶细胞产生定向非特异性杀伤作用,此既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目前已知除NK细胞外,某些吞噬细胞也可产生ADCC效应。

7.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NK细胞表面能与某些HLA-I类分子结合的Ig样受体分子。根据胞膜外Ig样结构域的数目,可将其分KIR2DKIR3D两类。在KIR2D/3D中,其中一部分胞浆区氨基酸序列较长,含ITIM基序,称为KLR2DL/3DLNK细胞杀伤抑制性受KIR2DS/3DS其跨膜区含有带正电荷的赖氨酸,能与跨膜区带负电荷天冬氨酸、胞浆区含ITAMDAP-12同源二聚体分子结合,共同组成NK细胞杀伤活化性受体。

8. 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KLR是由CD94NKG2家族成员通过二硫键共价结合组成的能与HLA-1类分子结合的异二聚体分子。CD94NKG2A(胞浆区含ITIM基序)组成的CD94/NKG2A异二聚体为NK胞杀伤抑制性受体;CD94/NKG2C异二聚体,不具信号转导功能,他们



88


可通过NKG2C跨膜区带正电荷的赖氨酸,与跨膜区带负电荷天冬氨酸、胞浆区含ITAM基序的DPA-12同源二聚体非共价结合,共同组成NK 胞杀伤活化受体。

9. NKG2D:为NKG2家族成员,但不与CD94结合,主要表达于NK细胞和T细胞表面。NKG2D胞浆区氨基酸不具信号转导功能,跨膜区含有带正电荷的精氨酸,借此能与跨膜区带负电荷天冬氨酸、胞浆区含ITAM基序的DAP-10同源二聚体非共价结合,共同组成NK胞杀伤活化受体。NKG2D识别的配体不是HLA-I类分子,而是表达于上皮肿瘤细胞表面的MHC-I类链相关的A/B分子,MICAMICB 子。

10. NKT 细胞:是指能够组成性表达NK1.1分子和TCR-CD3 复合受体分子的T细胞。NKT细胞多数为CD4-CD8-双阴性T细胞,少数CD4+单阳性T细胞,其表面TCR密度较低,缺乏多样性,可识别CD1分子提呈的某些共有脂类/糖脂类抗原,且不受MHC限制。NKT细胞主生物学功能是非特异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也可通过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三、问答题

1. 试述吞噬细胞内氧依赖性杀菌系统的组成及其主要作用。

吞噬细胞内氧依赖性杀菌系统,包括反应性氧中间物系统(ROIs和反应性氮中间物系统(RNIs

ROIs系统是指在吞噬作用激活下,通过呼吸爆发,激活细胞膜上的还原型辅酶I和还原型辅酶Ⅱ,使分子氧活化生成超氧阴离子(O2-、游离羟基(OH-、过氧化氢(H2O2)和单态氧(1O2)产生杀菌作用的系统。上述分子氧活化生成的产物具有很强的氧化和细胞毒作用,可有效杀伤病原微生物。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过氧化氢可与氯化物、髓过氧化物酶(MPO)组成MPO杀菌系统,其杀菌机制可能与活性氯化物生成有关。巨噬细胞不具备MPO系统。

RNIs系统是指巨噬细胞活化后产生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还原型辅酶Ⅱ(NADPH)或四氢生物蝶呤存在条件下,催化L-精氨酸与氧分子反应,生成胍氨酸和一氧化氮(NO)产生杀菌作用的系统。NO对细菌和肿瘤细胞具有毒性作用。

2. 说出巨噬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的名称及其识别的主要配体。

巨噬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主要包括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和Toll样受体24TLR2TLR4



89


甘露糖受体识别的配体是广泛表达于病原体细胞壁糖蛋白或糖脂分子末端的甘露糖和岩藻糖残基;清道夫受体识别的配体主要是G-菌脂多糖和G+菌磷壁酸等阴离子聚合体、凋亡细胞表面的磷脂酰丝氨酸;TLR2识别的配体包括G+菌的肽聚糖和磷壁酸,某些细菌和支原体的脂蛋白和脂肽,分支菌属的阿拉伯甘露糖脂和酵母菌的酵母多糖;TLR4识别配体G+菌磷壁酸和热休克蛋白。

3. 简述巨噬细胞在炎症反应中的主要作用。

在感染部位组织细胞产生的MCP-1GM-CSFIFN-等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巨噬细胞被募集活化,进而通过以下作用方式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1)分泌MIP-1GM-CSFIL-8等趋化性细胞因子,募集活化更多的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参与固有免疫应答,发挥抗感染免疫作用;2)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如IL-1β、TNF-IL-6、小分子炎性介质(如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和一系列胞外酶(如溶菌酶,胶原酶和弹性蛋白酶等)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增强机体抗感染免疫作用或使机体组织发生损伤、产生有害的病理变化。

4. 简述巨噬细胞对肿瘤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

巨噬细胞被细菌脂多糖或IFN-γ和GM-CSF等细胞因子激活后,可通过以下作用方式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1)活化巨噬细胞可将胞内活性氧、活性氮、酶类物质等细胞毒性分子释放到胞外,作用于肿瘤或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使之损伤破坏;2)活化巨噬细胞分泌大量TNF-,诱导肿瘤或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发生凋亡;3)在肿瘤和病毒特异性抗体参与下,通过ADCC效应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5.试述巨噬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调节作用。

活化巨噬细胞可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发挥如下免疫调节作用:IL-1β促进TB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TNF-提高CTL表面MHC-I类分子、IL-2RIFN-R表达水平,促进CTL活化、增殖和分化;诱导肿瘤等靶细胞凋亡。③IL-6: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诱导成熟B细胞分泌抗体;促进T细胞分化;协同其他细胞因子,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诱导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成熟。④IL-12 IL-18:促进T细胞、NK细胞增殖分化,增强其杀伤活性;刺激T胞、NK细胞产生IFN-,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⑤IL-10:抑制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活化;抑制巨噬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和B7等共刺激分子,降低抗原提呈作用,下调免疫应答。

6. 简述未成熟DC与成熟DC的表面标志及其摄取、加工处理和提



90


呈抗原的特点。 未成熟DC(朗格汉斯细胞和间质DC高表达IgGFc受体FcRC3b受体(C3bR)和某些Toll样受体如TLR2TLR4TLR9,低表达MHC/I类分子;其摄取、加工处理抗原能力强,而提呈抗原、激发免疫应答能力弱。

成熟DC(并指DC和滤泡DC高表达MHC/I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如B7ICAM,其特征性标志为CD1aCD11cCD83。成熟DC摄取、加工处理抗原能力弱,提呈抗原、启动免疫应答能力强。DC能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是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7. 简述KIRKLR的分布、作用和生理学意义。

活化性KIR/KLR和抑制性KIR/KLR通常共表达于NK细胞表面,二者均可识别结合正常表达于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HLA-I类分子。在生理条件下,即自身组织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正常表达情况下,NK细胞表面杀伤抑制性受体,即KIR2DL/3DLCD94/NKG2A异二聚体的作用占主导地位,表现为NK细胞对自身正常组织细胞不能产生杀伤作用。NK细胞表面杀伤和抑制性受体作用的结果,可保证NK细胞对自身正常组织细胞不产生杀伤作用。当靶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表达异常,如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表达下降或缺失时,NK细胞表面KIRKLR丧失识别自我的能力。此时,组成性表达于NK细胞表面的另一类杀伤活化受体,如自然细胞毒性受体NCRNKG2D等,可通过对病毒感染和肿瘤等靶细胞表面相应配体(非HLA-I类分子)的结合,诱导NK细胞产生杀伤作用。



8. 简述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作用机制。

NK细胞与病毒感染和肿瘤靶细胞密切接触后,可通过释放穿孔素、颗粒酶,表达FasL和分泌TNF-α产生细胞杀伤作用。

1)穿孔素/颗粒酶作用途径:穿孔素是储存于胞浆颗粒内的细胞毒性物质,其生物学效应与补体膜攻击复合物类似。在钙离子存在条件下,可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孔道”,使水电解质迅速进入胞内,导致靶细胞崩解破坏。颗粒酶即丝氨酸蛋白酶,可循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形成的“孔道”进入胞内,通过激活凋亡相关的酶系统导致靶细胞凋亡。 2FasFasL作用途径:活化NK细胞可表达FasL,当NK细胞表达的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即FasCD95)结合后,可在靶细胞表面形成Fas三聚体,从而使其胞浆内的死亡结构域(Death domainDD)相聚成簇,后者(DD)与连接蛋白(FADD)结合,进而通过募集并激活Caspase8,再经Caspase级联反应,最终导致使靶细胞发生凋亡。



91


3TNF-α与TNFR-I作用途径:TNF-α与FasL的作用相似,它们与靶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即ITNF受体(TNFR-I)结合后,可使之形TNF-R三聚体,从而导致胞浆内的死亡结构域(DD)相聚成簇,后者(DD)与连接蛋白(FADD)结合,进而通过募集并激活Caspase8最终使靶细胞发生凋亡。

9. 简述NKT细胞表面标志、分布和主要生物学作用。

NKT细胞组成性表达NK1.1分子和低密度TCR-CD3复合受体分子,其中绝大多数为CD4-CD8-双阴性T细胞,少数为CD4+ 单阳性T细胞。NKT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脾脏和胸腺,在脾脏、淋巴结和外周血也有少量存在。NK T细胞表面TCR缺乏多样性,可直接识别不同靶细胞表面CD1分子提呈的共有脂类和糖脂类抗原,其主要功能是非特异杀伤某些肿瘤、病毒感染或胞内寄生虫感染的靶细胞;也可通过分泌IL-4IFN-IL-12MCP-1MIP-1等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和参与炎症反应。

安云庆)

92




第十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淋巴细胞

一、选择题1AA 型题】 BTh1IL-2 细胞不分泌的细胞因子是

CIL-4 DIFN-TNF-γβ

2E GM-CSF

ABC所有CD2 BCR T细胞特征性标志是

DCD4 CD8

3 ETCR

A胞浆区含有ITAM基序的CD分子是

BCCD28 CD3 DCD4 CD8

4 E ABTCD152

CD8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产生是MHC-I类分子作用

CDCD4CD40CD28MHC-IICD40L类分子作用B7之间作用

5EA HIVCD152B7分子之间的作用分子之间的作用 BCCD3 CD2 壳膜蛋白 gp120 受体是 DCD4 CD8

6E CD25

ABC.β.αCD4.α11分子与功能区 MHC-II 类分子结合的区域是

2功能区功能区



93


D.β2功能区 E.α3功能区

7 MHC-I类分子结合增强T细胞和靶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的CD分子是ABCCD4 CD3

DCD8

CD28 8.胞浆区含有ECD40

ABCITIM,与B7结合后终止T细胞活化的CD分子是

CD28 CD3 DCD4 CD8

9ATh2ECD152

BIL-10 细胞不分泌的细胞因子是 CDIL-4 IFN-TNF-γα

10EIL-5

.初始ACD45RA T细胞表达的 CD 分子是 BCDCD44 CD45RO

CD40 11.通过分泌ECD28

ATGF-β对免疫应答发挥负调节的TBCTh2 Th1 细胞是

D Th3

CTL 12.识别外源性抗原肽,受自身ETr

ABCD3 MHCII类分子限制的CD分子是

CCD4 DCD28 CD8





94


ECD152

13.可促进Th1细胞进一步分化,同时抑制Th2 细胞增生的细胞因子

ABIL-2

CDIL-4 IFN-TNF-γ β

14.关于EIL-13

A BC.受体缺乏多样性.不受TCRMHCγδT细胞,描述错误的是限制

.多为 DCD4-CD8- 15E.主要分布在外周血.识别非肽类分子细胞 ACD8B.α1分子与功能区MHC-I 类分子结合的区域是



C.βD.α1.β2功能区2功能区 功能区

16.细胞免疫应答引起的炎症反应主要由E.α3功能区

AB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引起

C DTh2Th3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引起

Tr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引起 17.可促进ECTL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引起分泌的穿孔素引起 ACTL1细胞生成的细胞因子是

BCIL-4 IL-2

D IL-6

IL-10 18.可促进EIL-12

CTL2细胞生成的细胞因子是 A BIL-2 CIL-4 DTGF-β

EIL-12

IFN-γ

95


19.通过分泌ABCTh2 Th1 IL-10 抑制巨噬细胞的功能的细胞是

D Th3

Tc 20.识别内源性抗原肽,受自身ETr1

ABCCD4 CD3 MHCI类分子限制的CD分子是

DCD28 CD8



ECD152 1X型题】

A BTCD2 细胞的辅助受体

CCD3 DCD4 CD8

2EA CD28

B植物血凝素非特异刺激 T 细胞增殖的物质是 C.脂多糖 D.刀豆蛋白3.属于E.葡萄球菌.美洲商陆 A

ABCD28 T细胞协同刺激分子受体的是A蛋白



CCD152 DCD8

CD40 4ECD4ICOS

ABT分子表达的细胞是细胞

CB细胞 D.巨噬细胞E.血小板.树突状细胞





96


5TAB细胞表面介导细胞间黏附的表面分子包括CD2

CICAM-1 DLEA-1 ISCO

6.在免疫应答的负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调节性ECD152

ABT细胞表面标志是

CD4CD4+- CCD8+

DCD8- ECD25+

7TCRAB.受αβMHC-I-CD3复合物识别抗原类分子限制

C.受D.不受MHC-IIMHC类分子限制限制

8E.受体缺乏多样性 A .主要识别非肽类分子BCTh1Th2细胞都能分解的细胞因子是

IL-4 GM-CSF DCD25+ IL-5

9E A IFN-γ

B.分泌穿孔素CD8+CTL细胞的直接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是 C.颗粒酶 D.淋巴毒素E.诱导靶细胞凋亡

10AADCC

B.释放穿孔素NKT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包括 C.通过D.分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FasL/Fas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E.具有MHC限制性

.调理作用 二、名词解释



97




三、问答题 1 T细胞辅助受体及其主要功能。 2 T细胞可分为哪些亚群? 3 Th1Th2细胞的效应功能。 4 CD8+CTL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 5 T细胞活化所需要的两个信号的产生和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B 2E 3A 4D 5C 6D 7C 8E 9C 10A 11C 12B 13C 14E 15E 16A 17E 18B 19E 20D

X型题

1C D 2A C D 3A B E 4A C D 5A B C 6A E

7A B 8A C 9A B C D

10A B C

二、名词解释

1T细胞抗原受体(TCRTCR为所有T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以非共价键与CD3结合,形成TCR-CD3复合物。TCR是由两条不同肽链构成的异二聚体,构成TCR的肽链有α、β、γ、δ四种类型。TCR通常分为TCR αβ和TCRγδ两种类型。TCR的作用是识别抗原,能特异性识APC或靶细胞表面的MHC分子-抗原肽复合物。而且,TCR的识别具MHC的限制性。



98

1T细胞抗原受体(TCR 2CD3

3TCR-CD3 4CD4分子

5CTLA-4CD152 6.初始T细胞

7.效应T细胞 8Th细胞


2CD3:是T细胞表面的重要膜分子,有5种肽链,即γ、δ、ε、ζ及η,均为跨膜蛋白,其肽链胞浆区较长,均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CD3分子的功能是传导TCR识别抗原所产生的活化信号。 3TCR-CD3是由TCRCD3分子以非共价键结合,形成TCR-CD3复合物,表达于T细胞表面。TCR-CD3复合物中,TCR的作用是能特异性识别APC或靶细胞表面的MHC分子-抗原肽复合物,而CD3分子的功能是传导TCR识别抗原所产生的活化信号。

4CD4分子: CD4分子是由一条肽链组成的跨膜蛋白。细胞外区具有4Ig折叠样功能区,其中远膜端2个功能区与MHC-II类分子的β2功能区结合,可增强T细胞和APC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辅助TCR识别抗原。CD4分子还是HIV壳膜蛋白gp120的受体,与CD4分子结合是HIV侵入并感染CD4+T细胞的机制之一。其主要功能是辅助TCR识别抗原和参与T细胞活化信号的传导。 5CTLA-4CD152:是由两条肽链组成的同源二聚体,与CD28高度同源,其配体均是B7分子,胞浆区含ITIM基序,CTLA-4表达于活化的CD4+CD8+T细胞, CTLA-4B7分子结合产生抑制性信号,终止T细胞活化。

6.初始T细胞:是指从未接受过抗原刺激的成熟T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G0期,存活期短,表达CD45RA和高水平的L-选择素,在外周淋巴结之间进行再循环。主要功能是识别抗原,无免疫效应功能。初始T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内接受抗原刺激而活化,并最终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

7效应T细胞:存活期短,主要表达高亲和力IL-2受体,黏附分子(整和素和CD44)和CD45RO。与初始T细胞不同,不能在外周淋巴结之间进行再循环,而是向外周炎症组织迁移。在炎症组织内,效应T细胞仍需与抗原递呈细胞或靶细胞相互作用而被再次活化,然后才能发挥免疫效应功能。

8Th细胞:初始CD4+T细胞可分化为Th1Th2Th3三类效应Th细胞,分别分泌不同细胞因子,发挥不同免疫效应。其中Th1细胞Th2细胞分别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Th3细胞则通过分泌的TGF-β对免疫应答发挥负调节作用。



三、问答题

1.简述T细胞辅助受体及其主要功能。

T细胞表面CD4分子和CD8分子既是T细胞重要标志,也是T细胞的辅助受体。CD4分子和CD8分子分别通过与MHC-II类分子的β2能区和MHC-I类分子的α3区结合,可增强T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或靶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辅助TCR识别抗原。CD4分子和CD8分子的主



99


要功能是辅助TCR识别抗原,参与T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



2 T细胞可分为哪些亚群?

T细胞的亚群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所处的活化阶段,T细胞可分为初始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根据表达TCR的类型,T胞可分为TCRαβT细胞和TCRγδT细胞。根据其免疫效应功能,T细胞可分为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毒性T细胞(TcCTL、调节性T胞(Tr



3.试述Th1Th2细胞的效应功能。

Th1细胞的主要效应功能是增强吞噬细胞介导的抗感染机制,特别是抗细胞内寄生菌感染。这些免疫功能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如,IFN-γ活化巨噬细胞,增强其杀伤已被吞噬的病原体的能力。IL-2IFN-γ和IL-12可增强NK细胞的杀伤能力。IL-2IFN-γ共同刺激CTL的增生和分化。Th1细胞分泌的TNF既可诱导靶细胞凋亡,也可促进炎症反应。另外Th1细胞还参与迟发型超敏反应和某些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

Th2细胞即通常所说的Th细胞。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5IL-6IL-9IL-10IL-13)可促进B细胞的增生、分化和抗体的生成,故Th2细胞的主要作用是增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Th2细胞在变态反应及抗寄生虫感染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Th1细胞和Th2细胞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许多疾病的发生和结局与Th1细胞/IL-2细胞失衡有直接关系。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与Th1细胞因子分泌过多有关。而支气管哮喘与Th2细胞因子分泌过大多有关。



4.简述CD8+CTL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

CD8+CTL细胞的主要功能是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发挥细胞毒作用:一是分泌穿孔素、颗粒酶、颗粒溶解素及淋巴毒素等物质直接杀伤靶细胞。二是诱导靶细胞凋亡。穿孔素在靶细胞膜聚合,形成跨膜通道,使靶细胞膜出现大量的小孔,水分子进入靶细胞内,导致渗透压改变细胞溶解死亡。颗粒酶经穿孔素形成跨膜通道进入细胞内激活半胱天冬蛋白酶-10,诱导靶细胞凋亡。颗粒溶解素进入靶细胞,可直接溶解瘤细胞或杀灭靶细胞内的病原体。CTL可通过高表达的FasL和靶细胞表面Fas结合,激活半胱天冬蛋白酶-8,导致细胞凋亡。CTL在杀伤靶细胞的过程中自身不受伤害,可连续杀伤多个靶细胞。



5.简述T细胞活化所需要的两个信号的产生和作用。

初始T细胞的完全活化需要二种活化信号的协同作用。第一信号有



10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63dac0248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