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知识点

2023-04-14 05:23: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经济学知识点》,欢迎阅读!
知识点,经济学
经济学。

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消费价格指数CPI:又称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指通过计算城市居民日常消费的生活用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

3.总需求曲线ID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4.利率效应:价格水平高,则增加了货币需求,使利率上升,进而抑制了投资出,降低了经济的总需求。上述说明价格水平变动通过影响利率,进而影响企业投资的效应被称为利率效应。

5.均衡产出: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就决定于总需求。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被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6.流动性偏好:(也称灵活偏好或流动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三个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投机动机。

7.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8.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

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9.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收结构。

简答题

一、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

1.可得到的劳动量增加,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2.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增加,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3.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增加,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4.技术支持进步,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5.预期价格水平下降,一般会增加产品与劳务的供给量,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进一步,从通货膨胀的角度看,货币政策的作用,反对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而对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效果就很小。

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必须以货币流通的速度不变为前提,如果这一前提并不存在,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就要打折扣。

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会影响政策效果。在此过程中,经济状况有可能发生与


人们原先预料的相反的变化。

4.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因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效果难以预料。

三、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四、简述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计算题

1.国内生产净值NDP

NDP=GDP-折旧(折旧=投资-投资

2.净出口NX=X-M NX=GDP-C消费-G政府购买-I企业投资

3.政府税收-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P375 T-G大于盈余;小于0赤字

A=T-G T=T o-tr A=T-G=To-tr- G A+G=To-tr

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PI=PI-个人所得税=C+S DPI=NDP-To+tr=NDP-To-tr

个人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净值- 税收+政府转移支付。

5.个人储蓄S DPI=C+S S=DPI-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6108db0cf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