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散文随笔精选:走近红旗渠

2023-03-17 20:32: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游记散文随笔精选:走近红旗渠》,欢迎阅读!
红旗渠,散文随笔,走近,游记,精选
游记散文随笔精选:走近红旗渠

店铺: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是作者游玩红旗渠后写下的游记散文,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走近红旗渠》这篇文章吧!

去红旗渠看一看,曾是我儿时的梦想,也是我长久的期盼。前不久,我终于有机会来到河南林县(今河南林州市),走近红旗渠,一睹她那动人的模样。

林县位于太行山南麓,与山西、河北接壤,为晋冀豫三省交界地带。车子下了高速,到了林县县城。下车后抬头西眺,一座大山横亘在前,山峦叠嶂,蜿蜒起伏,延伸消失于雾蒙蒙的远方,这就是太行山,红旗渠就绵延盘旋在它的半山腰间。

第二天一早,我们往分水岭而去,新落成的红旗渠纪念馆就建于此。在纪念馆,看到那一幅幅的画面,我为林县人历史上因水荒而遭受的苦难所感慨,为林县人战天斗地、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所感动。原来,林县地理环境比较特殊,常年发生干旱,大旱导致饥荒,历史上竟有5个荒年发生人吃人的悲剧。林县人长久以来一直想改变命运,但始终未能如愿。1954年,年仅26岁的杨贵来到林县担任县委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林县人改写了历史,从此,他与林县人的命运系在了一起,与红旗渠的名字连在了一起。

红旗渠工程原来叫引漳入林工程,就是把远在几十公里外的山西境内的浊漳河水通过开山建渠引水到林县,难度可想而知。红旗渠从19602月始开工,30多万大军蜿蜒在几十公里长的太行山半山腰简,到处是炮声隆隆,打钎凿石之声此起彼伏,青壮劳力干在第一线,妇女儿童守在大后方。林县人靠自力更生,自筹资金,自造炸药,自制石灰,在那个没有任何大型现代工具的特殊年代,他们凭一付箩筐一双手,劈开太行山,重新安排林县河山。通过十年的艰辛努力,终于把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修建成功,变不可能为可能,创造了人类水利史上的一大奇迹。

参观完纪念馆,我们往红旗渠的核心工程---青年洞而去。沿石阶


而上,两旁的树木葱葱茏茏,驻足远望,红旗渠就象一条飘带舞动在山崖峭壁间,又似一座水长城矗立在崇山峻岭中。红旗渠水面宽有近5米,堤高有45米,这那里是沟渠,这分明就是一条人工天河。走在1米多宽的坝堤上,渠水缓缓流动,它穿越一个个隧道,顺着每8000米降1米的自然落差不断向前。河渠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山谷,脚下的渠堤由岩石砌成,整整齐齐,是当年林县人一块一块靠手工打磨出来的。当年炸山碎石的声音早已消失,打钎凿石的身影也以雕刻的形式固化在对面的峭壁上。走了近34公里的路程,来到青年洞。青年洞是红旗渠难度最大的隧道工程,当年青年突击队员们纷纷主动请缨,冲锋阵前,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是红旗渠的一个缩影。在当年修渠过程中,县委书记杨贵和县长李贵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党员干部们冲在阵地的最前沿,青年团员、铁姑娘们风餐露宿,不怕流血,涌现出以任羊成、吴祖太为代表的一大批英模人物。竣工时,全县共有81名牺牲的人员被评为烈士,最小的年仅17岁。可以说,红旗渠就是用一种敢于拼搏的牺牲精神铸就而成的英雄渠。

参观回来,我思绪万千,感慨良多。几十年沧桑,作为水利工程的红旗渠已风光不再,但作为一座精神丰碑,却已巍然屹立在人们的心中。它值得让人怀念,值得让人仰望,值得让人传扬。

在前往红旗渠的当天,惊闻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在北京去世,享90岁。谨以此文以作纪念。

作者:江苏 虞伟 公众号:新长江文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60de6f9ba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6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