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媒介素养》,欢迎阅读!
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什么是媒介素养?概括地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受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一般而言,大学生时期,正是公民规范的媒介素养的初步形成的时期 现代教育体系下,年轻人大多时间封闭在学校里,还处在成人化的过程中,很多难关都不是自己独立通过的。尽管网络语言已经可以成功表达个人的生命体会,但是仍然没有超越自言自语。目前阶段,年轻人自身的特质仍然被流行文化掩盖起来。要真正解放年轻人,还需要社会和个人真正认识到网络语言的作用,真正把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当做主要问题来重视。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又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呢?我们可以从大学生目前在媒介接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来分析: 1、多数情况下,仍将媒介接触作为一种娱乐的方式,表现在许多学生热衷的只是媒介上的纯娱乐性节目和内容,无论是来自海外或港台的电视剧,还是各种搞笑类的脱口秀节目他们都乐此不疲的观看,甚至上瘾。 2、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不知道通过媒介怎样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很多人在接触媒介时并没有具体的目标和计划,有的人在网上停留一天也没有信息方面的收获。 3、信息的分辨、筛选、利用能力不强,对污染性信息的抵抗能力不强。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信息,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决定是否接受,缺乏深入了解信息背景的自觉意识。 4、临时抱佛脚、完全出于实用目的的接触媒体,有的人只是在需要完成作业或完成毕业论文时匆匆接触媒体,应付差事。5、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较差,不具有知识产权意识。整篇的从网上下载论文冒充自己的成果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有的学生专门在网上从事论文出售活动,据说生意还不错。 6、社会阅历短,社会经验少,以校园生活为主体的年轻人的生命过程还比较单一,至少95%都是间接经验,是通过长辈、师长或教材言传身教,而非亲身体验。 7、整体上来说,大学生对国外媒体的接触不多。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还是接触不方便。大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进入国外网站,还有少部分是通过亲戚朋友邮寄。 以上七点也反应出大学生对信息需求的迫切但却表现出不成熟的吸收信息的行为,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心智,不够理性的思考,对娱乐性的青睐导致网络流行语在许多大学生中流行甚至泛滥,我们可以发现,像人人网、微博这些大学生社交的主要网络活动阵地会经常出现热门转发,广泛传播的含有各种网络流行语的状态,消息等。一种好玩的语句的出现,即使你一开始不屑传播网络语言,但包围在到处都是网络流行语的网络中,现实的生活中一小群人经常使用网络流行语,这又通常能引起周边社交圈的强烈反应,你怎么能保证你不会被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你的语言系统呢?
以及媒介社会责任缺失现状及其消极影响:1、各类非娱乐性节目制作娱乐化倾向,娱乐节目制作语言低俗化,降低了大众的审美鉴赏力和文化水平。 2、媒介从业者缺乏社会责任感,虚假新闻和有偿性新闻时而见报,重要新闻做不到全面真实性报道,导致媒体和政府公信力受到挑战。 3、凶杀、暴力和色情泛滥,人们的精神受到腐化、麻醉。“周立波和郭德纲互讽事件” 回顾“周立波和郭德纲互讽事件”可以看出他们的言论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甚至把他们的言语作为辨别高雅亦或低俗的标准。他们自认为自己很高雅的同时却忽视了语言中的用词。因此,从微观方面来说,此次事件对他们自身的形象和他们所服务的媒体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和后果。从宏观方面来说,不利于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塑造。 1.“周立波和郭德纲互讽事件”对主持人自身形象的影响 主持人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应该是健康,博学多才,幽默灵活而不失庄重的。郭周二人互讽事件中,双方言语粗俗,口无遮拦。只有自我,全没有做为公众人物的自觉性和作为主持人应该有的职业素养。使得主持人在公众心
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在媒介社会中,大众媒介不仅是社会的瞭望者、信息的提供者、权力的监督者,甚至本身也演变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塑造着人们的社会价值观,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介素养理论得到推广,而媒介素养也被视为现代社会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媒体被推向市场和媒体业的发展,媒介素养的理念也逐步被引介进来。不料媒介素养概念未及普及,形势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以网络媒介、手机媒介等为代表的新媒介迅速在媒介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与传统媒介相比,新媒介无疑是颠覆性的。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新媒介主要有以下传播特点:信息海量,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主体。新媒介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但新媒介同时还带来了怎样的负效应?人们是否愿意接纳新媒介带来的便利?是否乐于承担起新媒介需要人们担负的责任?这些,无疑需要新媒介使用者具备相关的素养——新媒介素养。
何谓新媒介素养,目前尚无定论,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新媒介联合会2005年在《全球性趋势:21世纪素养峰会报告》中所称:“由听觉、视觉以及数字素养相互重叠共同构成的一整套能力与技巧,包括对视觉、听觉力量的理解能力,对这种力量的识别与使用能力,对数字媒介的控制与转换能力,对数字内容的普遍性传播能力,以及轻易对数字内容进行再加工的能力。”这个定义强调的是个体所应具备的媒介文本的解读、创造以及传播能力。 善用新媒介,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都至为重要,但如何才能做到呢?笔者认为,大学生可尝试从以下途径入手,提升新媒介素养。
途径一:种棵信息树,以免被海量信息淹没。海量信息是新媒介的首要特征,信息的随时易得为人们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当这些信息如洪水般涌来,又会轻易地将人们淹没。网上有很多信息是不需要的,若不加以筛选、归档、吸收,过多的信息反倒让人无所适从。 在此情形下,每个人都应该栽下一棵属于自己的信息树,根据自己的爱好、目标和实际情况来建立自己的信息渠道。比如,可以从新浪、腾讯等大型门户网站里选择一家网站作为信息树的主干,以获得动态信息;然后是枝干部分,可以选择一家地方媒体作为获取地方新闻的渠道,选择一两家专业网站作为获得专业信息的渠道,选择一两家周刊网站获得深入的时事报道,而学校的网站及官方微博当然也是主要枝干,从这里可以了解学校的最新动态;再往下,就该是信息树的叶片了,可以定期阅读几个名人博客以便获取观点,在微博上也要筛选自己的关注对象,不可过多,要以适合自己为标准。
途径二:在积极参与中体悟新媒介精神。美国《连线》杂志曾给“新媒介”下了一个定义:由所有人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这个定义虽然失之于全面,却指出了新媒介的一个特征,即参与性,只要愿意,每一个人都可以向他人传播信息。美国学者詹金斯也曾指出:“新媒介素养应该被看作是一项社会技能,被看作是在一个较大社区中互动的方式。”强调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强调个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参与性也正是新媒介精神之所在。 途径三:在学习表达中发现自我。相信自我,发现自我,表达自我,这是一个成年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在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时代,表达自我的渠道是有限的、小范围的。值得庆幸的是,新媒介不仅为每一个人提供了表达的可能,而且这种表达形式不限于文字,还可以用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除了开设微博、博客,甚至可以自己建设网站,制作、发布多样的新媒介信息。信息学院的学生,更要具备使用多媒体手段制作多样信息的技术条件和优势,在这方面敢于尝试的学生还不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6079218f5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