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中国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述评

2022-12-26 19:25: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近五年来中国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述评》,欢迎阅读!
述评,留守,中国,年来,儿童
近五年来中国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述评

作者:苏琪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4年第6



苏琪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近年来,留守儿童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并且数量在不断增多。2009年至今,我国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就留守儿童问题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参考。因此,有必要对近几年已发表的有关论文进行概括和梳理,分析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趋向。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述评;样本选取

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10902

收稿日期:20131226

作者简介:苏琪(1986 ),男,山西阳泉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推动留守儿童公平地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茁壮成长。”[1]据新京报报道,我国目前017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共有9683万人,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关于留守儿童的概念,国内说法不一,没有统一的界定,一般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近五年来,对留守儿童的研究数量逐渐增加,涉及领域广泛,这些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本文试图对2009年至今的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回顾与概括,梳理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现状,为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略尽绵薄之力。

一、研究样本的选取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最近五年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文献,而选择教育类核心期刊能比较好地体现研究者的研究热点和成果。因此,本文选择CNKI收集的、2009年至今的教育核心期刊论文作为研究样本。以“留守儿童”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人工选择相关度高的文章,共得77篇。来源期刊分别为《中国特殊教育》、《教育导刊》、《教育评论》、《电化教育究》、《教育研究与实验》、《继续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研究》等。笔者梳理出了这些论文的基本信息,包括通讯作者等,用OFFICE软件进行整理,从以下几个角度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关注度、研究主体、研究队伍、学科视角的分析

(一)关注度分析

在笔者所选取的文献中,2009年论文12篇,2010年论文17篇,2011年论文20篇,2012年至今论文25篇。可以看出,近几年,研究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度在不断上升。

(二)研究主体分析




在笔者选取的文献中,该问题的研究主体大多集中在高校(占86%),其次是小学教师,还有各种教育研究院、教育局的研究人员等。在高校工作的这些研究者几乎都远离留守儿童的生活世界,他们只是从不同的研究视角,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探讨留守儿童问题,并没有深入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中来,因为他们作为一线教师,是和留守儿童最为接近的群体。总之,政府、学校等管理研究部门要通力合作,共同解决、研究留守儿童问题。

(三)研究队伍分析

对样本来源的15种杂志和文章的通讯作者进行研究,可知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没有一个固定的研究团队,分散的团队不能形成有力的合作,不利于对此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和纵向追踪。在各个研究团队中,发文量为3篇的有华中师范大学、湖南教育科学院、绥化学院,发文量为两篇的有北京师范大学、周口师范学院等。其中,华中师范大学关注的是监护人类型,班级人际环境对留守儿童教育、心理的影响和对留守儿童基本判断和政策选择的问题,西南大学关注的是社会化干预的建构和叙事研究,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系的朱俊卿副教授用两篇文章来研究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趋势,指出当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特点和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对留守儿童研究的焦点不够集中,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还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因此,研究机构应该有专门的研究团队进行分工合作,对当前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这样会更具有操作性和延展性。

(四)学科视角分析

本文在所选取的文献样本中,以题目和关键词为突破口,区分问题研究学科角度。大多研究者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三大方面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其中,教育学和心理学视角占绝大多数,还有极少数是从其他视角进行研究的。

1.理学视角

理学研究者大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内在心理和行为意识,诸如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人格特征、不良行为等。在研究工具上,多以问卷和量表来进行测评,说明留守儿童的内在心理和行为意识及其与非留守儿童的不同之处。刘宇新、关淑萍、王敬峰等研究认为,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他们较非留守儿童更易出现心理问题。苏志铭等认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存在“自我认同”的心理问题。[2]关淑萍认为亲子分离、父母爱的缺失与父母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式不合理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3]高亚兵认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需要改变留守儿童父母和监护人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鼓励留守儿童发挥自身“弹性”作用等措施来解决。[4

2.教育学视角

教育研究者大多从学习、道德品质等方面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研究。普遍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个别采取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另外,家长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及时、缺乏沟通与交流是家庭教育缺失的主要问题所在。在学校教育方面,留守儿童在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缺乏教师的引导、关爱和教育,将导致其在学业、心理和道德行为品质等方面的发展中产生诸多问题。因此,学校和家长应该采取家校合作的方式,家长要积极协助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履教育孩子的义务和责任。另外,学校也要更多地关心留守儿童,在心理、学业、道德品质等方面对其进行积极和正面的引导。在管理方面,对他们要更多地采用人性化的方式。

3.社会学视角


许多社会学问题研究者从不同的层面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研究,包括社会意识等方面。刘宗法从社会适应的角度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社会适应的各个项目和孤独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提高留守儿童对主观支持的感知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是改善其孤独感状况的重要方法。[5

另外,陈志福等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提出留守儿童存在如道路交通隐患、火灾隐患、女童受性侵犯隐患、食物中毒隐患、被拐卖隐患、溺水事故隐患等诸多安全隐患。他们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留守儿童安全管理的措施。[6]可以说,安全性需要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生活的一个最基本的保障问题。因此,需要不同主体通力合作,保障留守儿童的安全。

留守儿童问题应当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不同领域的研究者都从自己的学科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但当前研究者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视角相对单一,缺乏经济学、法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各研究视角所占比例很不平衡。而问题的关键是,留守儿童在不同领域都存在问题,需要我们通过聚合思维来形成基本的共识,找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8.

2]苏志铭,陈力.农村留守儿童“自我认同感”培养策略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7.

3]关淑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调查及对策[J.教学管理201218.

4]高亚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学管理20103.

5]刘宗法.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研究J.教育评论,20132.

6]陈志福.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管理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599f0f174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