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生态学视角下的幼儿道德养成教育研究》,欢迎阅读!
生态学视角下的幼儿道德养成教育研究
摘要:幼儿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养成的启蒙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幼儿期,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都对幼儿道德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利用生态学中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对幼儿道德进行培养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生态学 幼儿道德 教育策略
生态学最初源自达尔文的进化论,随着生态学的研究不断演变发展,生态学更多的运用到人类行为的研究。如今,将生态学运用到幼儿教育中,成为教育学研究的一项新课题。利用生态学视角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就要求学校、教师更加科学、系统、全面地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学习环境,营造出和谐的道德学习氛围。正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Bronfenbrener所阐述的生态学:一个发展着的个人不仅被环境所影响,而且是个不断成长、动态的重构环境实体,个人与环境是双向互动的,环境不仅局限于家庭朋辈比较贴近的情景因素,而且还包括更大的社会环境。
一、幼儿为本的生态德育教育
由于孩子成长环境的不一样,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也就不一样。因此,生态学视角下的幼儿道德教育一定要尊重幼儿的心理特征,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道德,在他们内心一切的事物都是美好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对他们进行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循循善诱,注意方式方法。由于幼儿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如果采用讲道理、批评等方式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并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将抽象的德育理念转变为直观的形态,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的方式,理解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对错。 二、活泼多样的生态德育模式
幼儿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处于幼儿阶段的儿童,他们比较活泼好动,很难一直安静地坐在一个地方。因此,如果教师只是在教室里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生态式的道德教育应该是活泼的、丰富多彩的,正好符合幼儿的性格特征。
模式一:资源更广。教学内容除了日常的故事、图片、儿歌,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多种媒体,让幼儿认识道德教育,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同时生态德育中,教师已不再是唯一面对面的主要对象,家长、社工、不同职业的社会人士等,都可以成为幼儿的老师,这些都是幼儿德育的良好资源。
模式二:场地更多。幼儿生态德育不再局限于幼儿活动室这一教学现场。幼儿园的小舞台、草地、操场、附近的公园、超市、社区活动室等都可以成为幼儿的德育场所。利用周末,家长自发组织的活动更是把幼儿德育教育场所移到了城市的各个区域。
模式三:形式更活。生态学视角下的幼儿德育旨在让幼儿通过感官的方式,让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他们的心灵产生影响。通过环境教育、情境融入、表演活动、模仿演示、生活实践、节日庆祝、外出考察、宣传倡议等不同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生态视角的德育是建构在更多元、开阔、包容的基础上,其模式是灵动多样而且在不断创新的。
三、开放互动的生态德育环境
幼儿时期是幼儿形成行为规范的初始阶段,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家庭、
学校、社会环境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生态学视角下的道德是尽资源最大化,为幼儿德育提供一个综融性的生态环境,根据Bronfenbrener所强调的四个层面的环境,有四个系统构成即幼儿园、家庭、社区、社会,从微系统到中系统、外围系统直至宏观系统,这是一个不断开放延伸互动的生态式环境。
这也是一个同心圆式的德育生态环境。在幼儿教育中常会出现这样的一个奇怪算式:5+2<7,为什么5+2<7?原因出在家园乃至社区、社会教育的不一致上,从而导致幼儿5天在园初步形成的良好行为,在家休息2天就付诸东流;或者说幼儿有“两面派”的现象,即孩子在园在家表现不一致,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幼儿教育环境的不一致性所导致的。因此,在生态道德环境中,就需要幼儿园、家庭、社区等在理念、认识、行动、评价上要具有统一性。就如同一个同心圆,外在环境可以延伸并拓展,但是其核心应该是统一的。这还是一个不断使幼儿行为内化的德育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德育环境不仅影响人、教育人,最终是成就人,让人成为环境的彰显。如:当前幼儿所处的环境中,人人都做到不乱扔垃圾,自觉进行垃圾分类、能节约用水等一系列的保护环境行为,那么幼儿也会耳濡墨染,从而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规范。在生态学视角下的道德教育,能将这种良好的行为规范存在于人类的内心,成为常态化日常化的行为。由此可知,生态学视角下的幼儿道德教育更可行、更有实效性。
生态学视角下的幼儿道德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庞大的工程,也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需要学校教师不断摸索、不断研究总结,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才能让生态学的理论充分运用到幼儿道德培养的教育中。 参考文献
[1]钱芳 探究科学“生态式教育”之境[J].辅导员,2012,(36)。 [2]胡晓 儿童道德习得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鲁玉霞 游戏中的交往对儿童道德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583f67eb9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