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于新高考政策的思考与理解》,欢迎阅读!
对于新高考政策的思考与理解
一、对各个学科的影响
1.“三大门”的地位“稳中有升”。高考科目由原来的“3+文/理”模式转变为“3+3”模式。即从原来学生高考时的考试科目诺文、数学、英语另外再考一门文科综合或者是理科综合,转变为今后高考考试时的语文、数学两科依然采取统一化的考试而且分值保持不变,依然为 150分,学生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门课程中,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志愿报考的学校专业要求随机“搭配”选出三门课程,其成绩可以作为录取时的参考,将不再分文科、理科,取消“文综”“理综”的界限。未来的高考英语考试可以分两次来考,考生可以选择其中考得最高的一次分数作为最终的高考录取分数。在英语考试的方面学生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选择权。数学由原来的文理两张试卷将变为统一的一张试卷,数学试题的难度无疑会增加。由此,这种变化很有可能带来的结果就是,学生肯定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往数学和英语方面倾斜,同时对语文课程的关注也会比以往多,那么这“三大门”课程的地位肯定会比以往有所上升。
2.对学校教学课程编排的影响。除统考科目外,其他所学的六门课程都是每门课程“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时不必重新再考,在统一高考之前都己经全部考完。实际上学生到最后的高三阶段时所学的科目只剩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而且其中的英语又有两次考试机会,学生可以选择把考得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录取总分。不难想象,如果某一学生一次就觉得英语达到了最高分,为了给语文和数学分配更多的时间,就会主动放弃第二次的考试机会,那么最后阶段的学习就变成了半天的语文、半天的数学。这样的情况无疑会令枯燥的高考冲刺阶段的学习更加“雪上加霜”,反而不利于学习救率的提高。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巧妙编排课程表,合理安排课程,减少因课目变少而令学生产生的枯燥感?这也是以往从未出现过的新情况,从而更加考验学校管理者的课程编排技巧和智慧。
二、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影响
1.对班级管理的影响。现在高中学校班级管理模式相对比较固定,划分班级的标准比较单一,大多数学校都是根据文理两太类进行分班,一般是以每个行政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和管理。但是,新《意见》实施后,由于学生要自主选择所学课程,“走班”上课将成为必然,那么势必就会打破原来相对“固化”的班级管理模式,从而使班级处于“流动”状态,原来的班与班的界限就会减弱和被打破。由此,同班同学的概念会逐渐淡化。
2.对学校师资力量分配的影响。原来学校里的教师分配也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模式和方案,一般来讲大多数学校都是根据学生的成绩和老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来分配本校的师资力量。一般的分配形式和方案,大多是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去代成绩好的学生。但是,新的高考方案实施后,这种情形恐怕就会随之改变。
3.加强对学生专业选择的指导。以往的学校更注重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指导更多的是集中在如何提高各个学科成绩上面,传授更多的是学习方法和技巧,或者是在高考前针对学生的紧张心理进行集中辅导,而很少会对学生未来的志愿报考院校和专业进行专门性的指导,导致很多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就会显得比较盲目。因此,很多学生演变为只是为了上大学而上大学,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后对所学专业兴趣不大甚至是没有任何兴趣,浑浑噩噩在大学度过四年的时
光,没有明确的目标,这些也就为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埋下了隐患。显然,新发布的《意见》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那么,同时也就要求学校在平时工作中更要加强对学生专业选择的指导。一方面,学校要迅速掌握各个院校的专业信息;另一方面,就是要帮助每个学生认识自己的特长和尽早了解感兴趣的专业。可以说学生的选择学校和专业不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对学校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三、对考试组织和管理的影响
1.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将会逐渐改变。多年以来,我国的高考都集中在每年的六月7号、8 号两天进行,学生最终会被哪所学校录取就全看这两天考得如何,因此,可谓一考定终身。但是新的高考方案实施后这种局面将会被打破。以英语考试为例,新的方案规定学生可以有两次考试机会,可以选择其中成绩考得最理想、考得最高的一次作为高考录取时的最终成绩。这样的变化能更好地反映出学生平时真实的学习成绩,也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改革理念。
2.对考试过程的影响。多年以来,高考都一直被称为中国第一大考试,就是因为考试在每年固定的日期进行,时间紧、任务重,在这两天的时间里就要把整个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都要体现出来。新《意见》实施后,其他课程“一门一清”“学完即考”,意味着最后在统一进行的考试中就剩下语文和数学了,其他课程的考试都在提前已经考完了。根据的以前的报道,高考时曾发生过泄题和考试过程中出现过作弊的事件。那么如何保障其他非统一进行考试的其他课程的保密性和公平性,就成了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因为其他“学完即考”科目的成绩依然是要计入最终录取总分的,这就对各个地方以及学校考试组织的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评价及反思
1.更加注重公平。公平应该是高考最基本的原则和出发点,直接针对的就是部分高校在自主招生活动中出现的招生乱象。其中最能体现公平的就是这次对于高考加分政策的修改,最突出的就是规定高校的自主招生由考前变为考后。本轮改革新公布的大纲规定大幅减少了加分的项目,以此来促进教育公平。凡是有意愿申请自主招生的学生都要先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考考试,条件达到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后才有资格参加所报考高校的自主考核。取消了以往的艺术、体育加分,对于确有必要加分的项,也要合理设定加分的分值,目的就是要通过“做减法”,本着公平的原则,把人们所说的真正具有创新潜质的“偏才”、“怪才”给选拔出来。
2.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如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所说,“要把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结合起来选拨人才,促使人才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向关注活生生的人转变。”比如以复旦大学为例,2015 年将在自主招生中取消已经沿用八年之久的水平测试,取而代之的是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业考试成绩,而且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多少门课程达到A等的标准,学生只要达到标准即可通过初试。这也是国内一流大学首次将中学成绩作为选拨标准,不仅仅看最终的高考成绩,还要看高中阶段的平时成绩;不仅看高中三年的成绩,还要看高中三年的学习表现。可以说未来的高考不仅仅是某几天,而是延伸和渗透到整个平时的学习中;取时不再单一看重最后的考试分数,而是一个综合的考察。
3.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公布的改革方案规定记忆知识的考察将会大幅减少,而着重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必须及早认识自己的特点和适合自己的专业。“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是为了上大学而上大学的局面将会大大改变。未来录取将是多元录取机制,高考的考察将是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比拼。这次新发布的改革方案,将会对我国的高考和教学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5667120ac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