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本刊物与我的教研之路》,欢迎阅读!
一本刊物与我的教研之路
苏延清
上世纪80年代末,师范毕业的我被分配到定西县北部山区一所偏僻的八年制学校任教,当时,我成了那所学校有史以来唯一的师范“高材生”。
初为人师,我就被“委以重任”:开学报到那天,老校长郑重其事地把学校图书仪器室的钥匙放到我的手中。叫名字是图书仪器室,其实,里面的陈设十分简陋;一台学生电源、一台电流表、一台电压表、几个三角尺和圆规和可怜巴巴的100余册图书。
第二天,正当我心怀忐忑与失望整理图书仪器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了一摞崭新的《甘肃教育》,足有50余本。顿时,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记得上师范三年级的时候教我们语文的老师名叫武玉鹏,他擅长写作,曾有几篇文章发表在《甘肃教育》、《飞天》、《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杂志上。因此我们许多同学对他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更有甚者希望节假日给他家干干家务,顺便借几本他收藏的各种图书,而能够听他关于写作方面的“真传”,几乎成了我们几个 “热血青年”的奢望。就是这位我们心中的“偶像”在一次语文课上告诉我们:“„„建议大家以后在教学中遇到困惑的时候,不妨翻翻《甘肃教育》„„”。从那刻起,《甘肃教育》这本杂志就令我心驰神往。没想到如今得来竟然这般“不费功夫”,我如获至宝。
那时,农村学校的老师晚上放学后大多各自回家,偌大的校园里经常只有我一个人独守。乡村的夜晚十分宁静,夜幕降临时分,每当感到寂寞时,我便打开《甘肃教育》,独坐在煤油灯下,徜徉于《甘肃教育》这一百花园中,品味着一篇篇文字优美的教育教学论文,研读着一个个成功的教学案例,不轻易放过每一个细节,反复揣摩。我总是在努力寻找着教学理论与课堂实践的最佳结合点。日积月累,读得多了,视野自然开阔起来,不知不觉中我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有了较大的长进。
毕业后的第二学期,我代表学校参加了学区举行的“优质课比赛”,由于我的课堂设计新颖,教法独特,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受到
1
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捧着烫金的获奖证书,我内心发出由衷的感叹:“《甘肃教育》,谢谢您!”
在那时,大多数乡村学校教师的精神生活是极其单调的,而我的精神生活却因有了《甘肃教育》而变得丰富多彩。
记忆犹新,那是1997年10月的一天,邮递员送来了一份来自甘肃教育社的特殊信函,惊喜万分的我迫不及待的打开它: “……你的稿件《对贫困地区乡土地理教育的再认识》,经编委会审阅,决定在1998年第1期《甘肃教育》上刊用,请勿投它刊……”,整个采稿通知都是高尚老师手写的。
顷刻间,几个要好的同事把这“喜人”的消息传遍了校园,年近六旬的老校长亲自跑进我的宿舍,紧紧握住我的手:“难得呀!难得,在我们山村里真的难得!”
放学后,同事们早已挤满了我的宿舍。我从学校附近的小卖部里 “背”来了一箱牛肉罐头、一箱红川大曲酒和一条白沙烟,一下子花去我半月的工资。“贺宴”一直进行到凌晨3点,从来“滴酒不沾”的我,也第一次尝到了醉酒的滋味! 那年春节之后,年味未尽之时,我就欣喜地收到了散发着油墨清香并刊有我拙稿的《甘肃教育》。自此,《甘肃教育》伴我走上新的历程,我开始了艰辛而又幸福的教研写作之路。
2003年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为了让每个实验区的教师尽快地掌握新课程的理念,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了自上而下的逐级培训。 那学期,我刚刚调进城区学校,没有机会参加国家、省、市级的培训。新学期初,在学校举行的校本教研会上,我代表教研组作了题为《走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几个误区》的发言,列举了时下新课程实施中教案书写、板书设计、学生活动、作业布置以及考试等方面出现的一些错误做法,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没想到,我的发言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参会教师的充分肯定。
其实,我的发言稿中许多观点都是研读了当时几期的《甘肃教育》上的教改文章后整理而成的,是《甘肃教育》再一次帮我在人才济济的城区学校有了一席立足之地。一年后,学校成立了教研室,我成了教研室的一员,并负责学校校报的编辑工作。
十多年来,我坚持撰写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文章,先后在《甘肃教育》、《地理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54642e2e009581b6bd9eb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