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IPC技术参数释义》,欢迎阅读!
IPC技术参数释义
1.像素
图像元素的简称,是基本原色素及其灰度的基本编码,通常以像素每英寸PPI(pixels per inch)为单位来表示影像分辨率的大小。一个像素是指通过该部件系统的电信号所能勾画出的电视图像的最小面积。在一个完整图像中像素的数量,以及他们垂直高度和水平宽度的几何特征分别表示光栅能够显示的有关细节部分总数量的信息,以及细节部分的清晰度。
2.信噪比
信噪比,英文名称叫做SNR或S/N(SIGNAL-NOISE RATIO)。是指一个电子设备或者电子系统中信号与噪声的比例。这里面的信号指的是来自设备外部需要通过这台设备进行处理的电子信号,噪声是指经过该设备后产生的原信号中并不存在的无规则的额外信号(或信息),并且该种信号并不随原信号的变化而变化。信噪比的计量单位是dB,其计算方法是10lg(PS/PN),其中Ps和Pn分别代表信号和噪声的有效功率,也可以换算成电压幅值的比率关系:20Lg(VS/VN),Vs和Vn分别代表信号和噪声电压的“有效值”。信噪比越高,干扰噪点的影响就越小,图像就越干净。
3.宽动态范围
宽动态技术是在非常强烈的对比下让摄像机看到影像的特色而运用的一种技术,“动态范围”是指摄像机对拍摄场景中景物光照反射的适应能力,具体指亮度(反差)及色温(反差)的变化范围。宽动态技术能使摄像机在暗处获得明亮的图像的同时使明亮处不受色饱和度的影响。在宽动态技术的
支持下,摄像机可以在任何地方获取比应用BLC(背光补偿)技术更为鲜艳的图像。它能将在高光照处使用高速快门曝光和在低光照处使用低速快门曝光生成的图像结合从而生成合成图像,所以能获得图像暗处的细节,而图像的明亮处又不过于饱和。
4.背光补偿
背光补偿,也称为逆光补偿,是把画面分成几个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分别曝光,在CCTV应用的许多场合中,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是在目标物体背后有很强的光照,背光补偿技术的目的即是让摄像机找到摄像最佳图像的条件,然后自动提供适应的光补偿量,这样用户就可以很好地识别一个背部光照很强的物体。
5.感光度
感光度是感光元器件对光线的化学反应速度,通俗的说就是指感光元器件对光的敏感度;低感光度指ISO 100以下的,中感光度指ISO 200~800,高感光度为ISO 800以上。通过改变感光芯片里讯号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来改变ISO值,但当提升ISO值时,放大器也会把讯号中的噪声放大,产生粗微粒的影像,即噪点。
6.CMOS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压控制的一种放大器件,俗称图像传感器。
7.靶面
靶面指的就是摄像机上cmos感光器件的感光表面的大小。在这里不是
普通的“1英寸=25.4mm”,它严格遵守了Optical Format规范,中文译名为光学格式,其数值称为OF值,单位为英寸。因此靶面的标准OF值计算方法是其实际对角线长度(单位:16mm)也就是说一英寸长度不是工业上的25.4mm,而是16mm。以1/3英寸的靶面作例,这个1/3英寸就是计算公式中的OF值,16÷3≈5.33mm,这就是该感光核心部分对角线的实际长度了。靶面越大,通光量越大,但相对来说景深就小了。
8.最低照度
最低照度是当被摄景物的光亮度低到一定程度而使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电平低到某一规定值时的景物光亮度值,即在特定光照强度下的取景能力,通常用Lux(照明单位)表示,此值越小,表示摄像机的灵敏度越高。另外,最低照度会根据所配镜头的F值而改变。
9.3D降噪
3D降噪(3D DNR)指通过对前后两帧的图像进行对比筛选处理,从而将噪点位置找出,对其进行增益控制。3D数字降噪功能能够降低弱信号图像的噪波干扰,由于图像噪波的出现是随机的,因此每一帧图像出现的噪波是不相同的,3D数字降噪通过对比相邻的几帧图像,将不重叠的信息(即噪波)自动滤出。采用3D降噪的摄像机,图像噪点会明显减少,图像会更透彻,从而显示出比较纯净细腻的画面。
10.日夜切换
日夜切换时帮助摄像机能后适应低照度条件的功能。在低照度条件下,它可以使摄像机自动从彩色模式切换到黑白模式以体现更高的光灵敏度。
11.强光抑制
在图像中把强光部分的视频信息通过DSP处理,将视频的信号亮度调整为正常范围,把强光部分弱化,把暗光部分亮化,达到光线平衡。即存在强光点时,可以对强光点进行适当抑制,使其它区域获得一定的补偿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强光抑制技术能有效抑制强光点直接照射造成的光晕偏大,视频图像模糊,能自动分辨强光点,并对强光点附近区域进行补偿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12.自动白平衡
精确的色彩还原需要摄像机对光源色温进行补偿。通常室内使用的白炽灯、日光灯的色温不太相同,室外使用有色气体灯、汞灯、自然光等的色温相差同样很大,通过自动白平衡可以自动平衡图像色温,提供良好优质的色度图像。
13.走廊监控模式
改变画面在屏幕上原本16:9的比例,转换摄像机拍摄视角后,再用后期方式把旋转90度的影像修正,形成9:16的屏幕长宽比,让使用者在观看走廊时,以原生的比例来呈现走廊及长型空间。“走廊模式”的高清摄像机,凭借高清的分辨率,更大范围的监控场景(模式变化后,其有效监看场景将比现有技术的监控场景扩大近2倍),就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布点数量的减少)从而获得更大范围的监看。
14.透雾
透雾是指在红外光领域的长波长光线(700nm-950nm)的透过率非常高,且同时具备能控制这种高波长光线成像面(摄像机CCD 靶面)的功能。
15.一键恢复
在用户忘记初始IP地址、忘记用户名及登录密码的情况下,在上电启动完成后长按一键恢复按钮10秒,摄像机便将IP地址、用户名及登录密码恢复为出厂默认;将现有摄像机更换到其他场景下使用时,可使用此功能清除设置,恢复出厂默认。
16.e-PTZ
利用强大的图像视频采集与处理功能,无须马达,即可轻松实现摄像机画面的缩放和俯仰平移效果,从而可以实现在减少设计体积、更低消耗以及无需机械维护的情况下为监控摄像机增加云台功能,并且具有超快的预置点调用速度以及超长的云台寿命。
17.水平解析度
水平清晰度是用与画面高度相等宽度的间黑白相的垂直平行线作被摄物时,在水平方向上屏幕中间所能够再现的线数,水平解析度是衡量摄像机优劣的一个重要参数,用水平电视线(TV Line)表示。指的是当摄像机摄取等间隔排列的黑白相间条纹时,在监视器上能够看到的最多线数,线数越多,表示清晰度越高。
18.自动增益设置
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使放大电路的增益自动地随信号强度而调整的自动控制方法。自动增益控制是限幅输出的一种,它利用线性放大和压缩放大的有效组合对助昕器的输出信号进行调整。当弱信号输入时,线性放大电路工作,保证输出信号的强度;当输入信号达到一定强度时,启动压缩放大电路,使输出幅度降低。摄像机为了能在不同的景物照度条件
下都能输出标准视频信号,必须使放大器的增益能够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调节。照度很低时可自动增加摄像机的灵敏度,增强图像信号输出,从而获得清晰明亮的图像。
19.防暴功能
抗击打,设备牢固。
20.BNC本地输出
网络摄像机、网络球机本地BNC输出接口,方便测试与安装。
21.移动侦测
移动侦测,英文翻译为“Mo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一般也叫运动检测,常用于无人值守监控录像和自动报警。通过摄像头按照不同帧率采集得到的图像会被CPU按照一定算法进行计算和比较,当画面有变化时,如有人走过,镜头被移动,计算比较结果得出的数字会超过阈值并指示系统能自动作出相应的处理。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区域、物体大小和灵敏度等级。
22.对象计数
在设备监控的区域里,当符合预定设置大小的物体从一个区域进入到另外一个区域时,摄像机自动计数,便于流量统计。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区域、物体大小和灵敏度等级。
23.隐私遮蔽
可以灵活添加和设置遮蔽区域和数量,用于遮蔽画面中的某个(某些)区块。这个功能常用于监控用户的非入侵区域等场合。
24.区域出发
在设备监控的区域里,当符合预定设置大小的物体闯入警戒区域后,会触发报警。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区域、物体大小和灵敏度等级。
25.人脸检测
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
26.视频浓缩
视频浓缩 Video Synopsis,是对视频内容的一个简单概括,以自动或半自动的方式,通过对视频中的运动目标进行算法分析,提取运动目标,然后对各个目标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将不同的目标拼接到一个共同的背景场景中,并将它们以某种方式进行组合,生成新的浓缩后视频的一种技术。视频摘要不仅浓缩的是事件的精华,也是活动事件的全部,没有价值的视频将被剔除。通过分析合并技术,可以在几秒中看完所有的活动目标成为可能,回溯原始视频功能,瞬间锁定目标在原始视频的位置。这些智能视频分析功能的实现和应用将大大提高海量视频监控录像分析的效率。
27.断网录制
网络中断时,摄像机自动录像并在网络恢复后自动上传录像的一种技术。
28.红外滤光片式(ICR)
摄像机为了获取精确的彩色图像,红外滤光功能处于打开状态。通过ICR关闭红外滤光器以便在黑白模式下获得更高的光灵敏度。
29.花样扫描
花样扫描功能是将球机的一组操作动作记录下来,通过调用可重复以前的操作过程(也称轨迹)。可被记录的操作包括云台的水平、垂直运动、变倍操作预置点调用,在记录时聚焦和光圈默认为自动状态。
30.H.264
H.264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共同提出的继MPEG4之后的新一代数字视频压缩格式。H.264是ITU-T以H.26x系列为名称命名的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之一。H.264是ITU-T的VCEG(视频编码专家组)和ISO/IEC的MPEG(活动图像编码专家组)的联合视频组(JVT:joint video team)开发的一个数字视频编码标准。该标准最早来自于ITU-T的称之为H.26L的项目的开发。H.26L这个名称虽然不太常见,但是一直被使用着。H.264是ITU-T以H.26x系列为名称命名的标准之一,AVC是ISO/IEC MPEG一方的称呼。H.264算法分为Baseline Profile、Main Profile、Extended Profile和High Profile四层。
31.H.264 SVC
H.264 SVC(H.264可分级编码)作为H.264标准的一个扩展最初由JVT在2004年开始制定,并于2007年7月获得ITU批准。H.264 SVC以H.264 AVC视频编解码器标准为基础,利用了AVC编解码器的各种高效算法工具,在编码产生的编码视频时间上(帧率)、空间上(分辨率)可扩展,并且是在视频质量方面可扩展的,可产生不同帧速率、分辨率或质量等级的解码视频。
32.ONVIF
原意为开放型网络视频接口论坛,即 Open Network Video Interface Forum ,是安讯士、博世、索尼等三家公司在2008年共同成立的一个国际性 开放型 网络视频产品 标准网络接口 的开发论坛,后来由这个技术开发论坛共同制定的开放性行业标准,就用该论坛的大写字母命名,即ONVIF 网络视频标准规范,习惯简称为:ONVIF协议。
33.PSIA
物理实体安防互操作性联盟,即Physical Security Interoperability Alliance,是一个由65个以上的安防厂商和系统集成商组成的全球性联盟,致力推动整个安防生态系统及以后的IP功能的安全设备和系统的互操作性,成立于2008年8月。该联盟的目标是为实体安防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平台创立一种标准化的接口。该联盟致力于使基于IP网路的不同安防系统具有兼容性。
34.GB/T28181
GB/T28181-2011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是由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提出,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SAC/TC100)归口,公安部一所等多家单位共同起草的一部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中信息传输、交换、控制的互联结构、通信协议结构,传输、交换、控制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性要求,以及控制、传输流程和协议接口等技术要求。
35.高清
安防行业将百万像素以上称之为高清。 800万像素:3200×2400 500万像素:2560×1920 300万像素:2048×1536
200万像素:FULL HD 1080P(1920×1080),UXGA(1600×1200) 130万像素:HD 900P(1600×912) 100万像素:HD 720P(1280×720)
36.双电源设计
兼容12V直流和24V交流电源,并根据所接入的电源自动切换到适合的模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53feb3b6d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67.html